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地铁,雷管,特性,车辆,效果,组合。
环境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磊,崔磊[1](2019)在《环境振动检测仪振动计权加速度级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振动检测仪校准项目中,其各测量点输出值与理论值的偏差是关键参数。本文针对环境振动检测仪计量特性,选用低频振动校准装置进行校准,以"环境振动检测仪振动计权加速度级"为例给出了不确定评定实例。(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卢耀辉[2](2019)在《“振动环境下疲劳问题研究”专题序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19世纪中叶,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建设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机车车轮结构在远小于其静强度极限载荷时发生交变应力破坏现象,由此提出并发展了不同于结构静强度破坏的结构疲劳破坏问题。由于工业、交通和国防技术的发展,结构疲劳失效问题遍布航空、航天、(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何乐洽,黄冀卓,Edwin,Reynders[3](2019)在《两座高耸结构基于RSV-150激光测振仪的环境振动实测与模态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座高23m的特种钢结构与一座高300m的钢筋混凝土电视塔,采用RSV-150超远工作距离激光测振仪,开展了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的振动实测与模态参数识别。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激光测振仪具有操作简单、测量便捷等优点。采用了基于随机子空间方法的结构模态识别算法,对实测到的结构速度响应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可以有效地获取结构的自振频率与阻尼。选择结构的不同部位作为激光测振的反射点,对实测的自振频率影响不大,结果离散性较小。进行了结构的简化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获得的模态信息与实测结果之间有较好的对应性,验证了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2期)
白广明[4](2019)在《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速铁路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与此同时,人们对出行质量也变得愈发关注。我们通过分析高速铁路的环境振动特性,可有效改善高速铁路的环境噪声影响,在提高民众出行质量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此,本文对合宁铁路、京津铁路等多条客运专线进行振动试验,分析高速动车组的运行速度差异给铁路环境带来的振动特性变化。(本文来源于《产业创新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张婧,邬玉斌,宋瑞祥,何蕾,刘必灯[5](2019)在《地铁沿线建筑环境振动及减振措施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及噪声影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升周边建筑内居民的舒适度,以北京某地铁线路周边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类比测试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建筑地铁振动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减振措施方案,再对减振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预测。结果表明地铁列车运行引起建筑物楼板振动的平均振动加速度有效值随楼层增高,大致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波动分布规律;在建筑物基础铺设减振垫能有效降低室内振动,控制措施效果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19年10期)
蒋文俊,唐春海,程贵海,张勤彬[6](2019)在《复杂环境下爆破振动传播与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某工程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分别采用非线性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合影响爆破振动传播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了萨道夫斯基公式与考虑高程及地形地貌后的改进公式的预测精度,分析了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与高精度数码电子雷管起爆网路两种不同起爆方式下爆破振动传播与衰减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分析精度要高于线性回归分析,考虑高程差及地形地貌的改进公式比传统的萨道夫斯基公式能更好地预测爆破振动速度,采用数码电子雷管起爆网路能较大程度提高爆破振动主频,有利于准确预测爆破振动强度且能改善爆破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10期)
邓辰鑫,周劲松,宫岛,罗敏[7](2019)在《轨道车辆振动实测环境的谱归纳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车辆振动加速度实测数据具有很强的非正态性,利用约翰森法则改进振动数据归纳标准,并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振动环境谱归纳技术.利用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对比改进前后方法的差异,并检验该归纳技术的普适性.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适应非正态环境,归纳谱能反映实际振动情况.(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高广运,耿建龙,毕俊伟,游远洋[8](2019)在《地铁环境振动对建筑场地影响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地铁环境振动对某中心城区拟建住宅办公楼的影响,本文使用高灵敏度测试仪TROMINO对该建筑场地进行了24 h环境振动测试,得到了场地3个方向加速度和速度的实测数据。采用1/3倍频程分析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不同时段场地振动变化规律,并将分析结果与国际标准ISO 2631关于此类建筑场地的振动限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地铁运行时的环境振动峰值远大于无地铁运行时;无地铁运行时,地面振动加速度幅值介于10~(-5)~10~(-1)gal之间,且无明显振动主频;有地铁运行时,振动幅值介于10~(-4)~10~0gal之间,并在晚高峰时段达到最大值0. 8 gal;地铁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主频介于40~50 Hz之间。低频段内(2~8 Hz)场地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约为0. 030 gal,中高频段内(8~250 Hz)场地振动速度最大值为26. 715μm·s~(-1),均满足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国琛,王逢朝,吴应雄,蒋国平[9](2019)在《组合屏障在地铁沿线环境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隔振空沟、刚性填充屏障和柔性填充屏障在不同方面应用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适合于某城市地铁振源参数和沿线场地条件的车轨垂向耦合数值模型和隧道-土体有限元模型,设计3种组合屏障,对至隧道中心一定水平距离设置组合屏障后不同位置的地表面进行了隔振效果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组合屏障,能在相应的频段内有效的降低环境振动至合理限值区内;混凝土中空屏障的有效隔振频段为5~15Hz,克服了刚性填充屏障有效隔振频段距离影响的同时,对中高频段的振动放大效应也有了明显抑制作用;混凝土泡沫屏障兼具刚性和柔性填充屏障的隔振行为,除25~40Hz频段外,表现出较为稳定的隔振效果,特别是远距离的中高频段;泡沫混凝土中空屏障除25Hz的单点外,全频段在不同距离上拥有更加稳定隔振效果,不仅能将刚性填充屏障的中低频隔振优势发挥至屏障后更远场地,而且能有效提升中高频段的隔振水平.研究成果可针对相似于该城市场地条件,为不同设计施工条件下地铁沿线场地隔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娜,杨菁熊[10](2019)在《环境振动下传统木结构的动力响应现场实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线和交通干线附近的传统木结构常处于微幅振动状态,为研究环境振动下传统木结构的动力响应特点,对北京4号线菜市口至陶然亭区段附近的六檩抬梁式木结构进行现场测试。首先以柱顶水平速度峰值为指标得到传统木构整体的环境振动响应特点,然后对一榀木构架的柱脚输入进行时域和功率谱密度分析得到环境振源特征,最后对柱脚输入和柱顶输出进行1/3倍频程下的振动传递比分析,得到实测木构的动力响应特点。测试结果表明:地铁交通是该传统木构环境振动的主要振源,对南北向高频段(50~90Hz)进行减隔振处理,理论上能有效降低该传统木构的地铁致环境振动响应。(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环境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早在19世纪中叶,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建设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机车车轮结构在远小于其静强度极限载荷时发生交变应力破坏现象,由此提出并发展了不同于结构静强度破坏的结构疲劳破坏问题。由于工业、交通和国防技术的发展,结构疲劳失效问题遍布航空、航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磊,崔磊.环境振动检测仪振动计权加速度级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
[2].卢耀辉.“振动环境下疲劳问题研究”专题序言[J].装备环境工程.2019
[3].何乐洽,黄冀卓,Edwin,Reynders.两座高耸结构基于RSV-150激光测振仪的环境振动实测与模态识别[J].建筑结构.2019
[4].白广明.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特性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
[5].张婧,邬玉斌,宋瑞祥,何蕾,刘必灯.地铁沿线建筑环境振动及减振措施效果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9
[6].蒋文俊,唐春海,程贵海,张勤彬.复杂环境下爆破振动传播与衰减规律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7].邓辰鑫,周劲松,宫岛,罗敏.轨道车辆振动实测环境的谱归纳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高广运,耿建龙,毕俊伟,游远洋.地铁环境振动对建筑场地影响实测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9
[9].郑国琛,王逢朝,吴应雄,蒋国平.组合屏障在地铁沿线环境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
[10].杨娜,杨菁熊.环境振动下传统木结构的动力响应现场实测[J].土木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