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遥感数据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行性研究

利用遥感数据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行性研究

一、应用遥感资料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农,杨国静,杨坤,李石柱[1](2011)在《中国空间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间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技术,描述与分析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并为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以及卫生服务提供策略和措施。随着空间分析和GIS这两项核心技术的进步,空间流行病学在病因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其对于卫生管理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决策辅助功能日益突出。本文从空间流行病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应用领域层面,探讨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前景。

魏庆宽,张清国,黄炳成[2](2010)在《地理信息系统在疟疾控制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及时、准确地预测和预报疟疾疫情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地理信息系统在疟疾控制中的推广应用,为开展疟疾现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并为决策者制定预防策略,赢取宝贵时间,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减少社会和人民的经济损失。因此,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在疟疾控制与研究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蔡黎[3](2009)在《湖北省农村社区疟疾干预策略与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对项目社区人群进行健康促进活动和实施一系列强化干预措施,达到提高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目的,并评价疟疾防治中健康促进对农村社区居民和学生的影响,为今后开展适合社区人群疟疾防治的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根据项目地区疟疾发病密度分布,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居民和小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健康促进5个月,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社区居民防治疟疾干预的效果。研究结果1、调查地区听说过疟疾、知道疟疾的传播方式、疟疾典型症状的分别为57.7%、49.7%、15.6%;认为预防疟疾的最好方法是使用蚊帐以防蚊虫叮咬的占35.4%;知道疟疾治疗药物和服药天数的为31.8%和47. 7%。2、不同地区、人群的知晓率存在差异(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疟疾传播途径、发作的症状、治疗药物和服药时间知晓的因素有地区和人群类别;影响预防方法知晓的因素为人群类别。性别不是影响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3、健康促进干预后,社区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P<0.01),防疟行为良好率显着上升(P<0.01)。研究结论1、农村地区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仍需加强,电视宣传为最受欢迎的宣传教育形式,可充分利用这种喜闻乐见的宣传媒体做好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2、对社区人群采用适合当地情况的综合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促进,可以明显改善农村社区居民对疟疾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KAP)。

王晓风,王丽萍,马家奇,宫鹏[4](2009)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疟疾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重要寄生虫病,按蚊是人类疟疾的惟一传播媒介。气候、地理、生态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人和按蚊的生存环境,对疟疾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地理环境因素对疟疾流行与传播的影响受到关注。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空间数据管理、分析与

王丽萍,金水高[5](2008)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疟疾研究中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王丽萍[6](2008)在《安徽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重要的寄生虫病。全球仍有107个国家和地区,约32亿人口受到疟疾的威胁,每年有3亿多人受感染,病死者超过100万。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疟疾流行严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效,20世纪末全国疟疾疫情下降到最低,但近年来疟疾发病数呈明显回升。2000年以来以安徽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在北纬32°以北的单一中华按蚊区陆续出现疟疾疫情回升、小暴发点或局部暴发流行。影响疟疾流行的因素复杂,寄生虫、蚊媒、人类宿主和环境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决定了疟疾传播和感染的风险。近年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3S已成为疟疾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研究新的技术手段与方法,而将统计学方法与空间技术相结合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的: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为该省及类似地区的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尝试3S空间分析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在疟疾研究领域的综合应用,为类似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收集整理1990~2006年安徽省疟疾疫情监测数据,安徽省1:1 000 000县区级数字区,并加工处理安徽省1:5万的乡镇边界图。采用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安徽省各乡镇温度、降雨量等气象监测数据,海拔、NDVI、湿度指数、水体等环境数据以及人口、GDP等数据,建立乡镇疟疾流行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淮北地区高发自然村庄采用抽样调查及GPS定位的方法,收集居民生产生活及行为因素、疟疾病例诊治及水体定位等相关信息,建立村庄尺度的研究数据库。综合应用时空扫描聚类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Poisson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所采用的软件包括Arc GIS 9.0软件、SaTScan7.0空间聚类分析软件、SAS9.1及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结果:①“2004~2006年淮北地区”是安徽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疟疾流行新“热点”,淮北地区疟疾传播季节延长。②时间纵向上,温度、降雨量与疟疾发病率序列呈现显着的互相关关系,即“月平均气温”升高则“月疟疾发病率”上升,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滞后0~3个月的相关性均显着;“月降雨量”增加则“月疟疾发病率”上升,在滞后1~3个月的相关性显着,不同的是,其相关性出现在至少滞后1个月,表明降雨量与疟疾发病间的关系相对缓慢一些。③地区横向上,安徽省各乡镇的疟疾发病率与温度、降雨量、NDVI和海拔因素有关,即“冬季/年最低气温”、“年降雨总量”、“海拔”和“NDVI”4个因素与安徽乡镇是否发生疟疾有关。在控制模型中其它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前3个因素数值增加,则乡镇疟疾发生的可能性越小,而NDVI增加,则乡镇发生疟疾的可能性越大。④淮北地区居民不良生活生产行为使该地区疟疾发病风险增加,分析结果显示,村民露宿习惯比例每增加1%,村发生疟疾病例的风险增加18%,而耕种豆类农作物也增加了村民发生疟疾的危险。⑤采用2000~2007年5月安徽省疟疾月发病率建立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2007年6月份的发病率的预测值为5.437/10万,95%可信区间为[2.308/10万,12.808/0万],实际监测发病率为5.334/10万,预测的相对误差为1.9%,预测效果良好。结论:本课题研究重点回答了2000年以来安徽省疟疾疫情回升的新的时空热点地区,并重点回答了安徽省南北地区疟疾疫情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淮北地区除当地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等特点影响其疟疾流行外,当地居民不良的生产生活行为因素加大了蚊媒接触机率,增加了疟疾发生的机率,研究结果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研究中虽然没有直接得出病例诊治及时性对该地区疟疾疫情的实际影响,但从控制传染源的理论出发,疟疾病人的及时发现和治疗无疑也是控制疟疾疫情流行的重要方面。课题研究结果将为安徽等我国中部疟疾流行地区建立疟疾的早期预警预测系统奠定基础。此外,时间序列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疟疾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在人群免疫状态、人口流动、防制措施等人群疟疾易感性指标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对未来的疟疾发病率进行预测,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服务。

胡世雄,邢慧娴,邓志红[7](2007)在《我国传染病的预测预警现状》文中研究指明 一、传染病预测和预警的概念传染病预测是指根据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有关因素,用分析判断、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方法。传染病预警则是指利用预测方法,及早发现传染病异常变化的苗头,发出警示,提醒流行病学专家和工作人员及时调查核实,以达到早发现早处理的目的。传染病预警是预测方法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二、我国传染病预测研究现状

朱继民,汤林华[8](2007)在《疟疾及其蚊媒的预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影响疟疾流行的因素复杂,对疟疾进行有效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GIS/RS技术的出现为疟疾的监测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该文综述了疟疾的监测和预测方法以及GIS/RS技术在当前疟疾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现状。

蒋新权[9](2007)在《3S技术在疟疾疫情预测中的作用》文中指出

毕艳[10](2005)在《3S技术支持下云南热带地区疟疾流行态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疟疾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国家或地区,是这些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云南省是中国的主要疟疾流行区,近十年来云南的疟疾发病数在全国一直位居首位,发病率居全国第二,在云南省二十多种甲乙类传染病中,疟疾发病始终排在前四位。本文选择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作为研究区,在RS、GIS和GPS的支持下,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蚊媒孳生环境遥感分类和遥感信息提取研究。根据勐腊县主要传疟媒介、当地热区开发情况,结合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覆盖类型,建立研究区蚊媒孳生环境遥感分类系统。应用ERDAS 8.5软件,对Landsat7 ETM+影像进行校正、拼接、增强、分类等处理,得到研究区蚊媒孳生环境遥感分类结果。通过遥感模型,结合勐腊县居民点矢量图,对经过几何校正的遥感图像提取NDVI值,获得13个乡镇缓冲区(缓冲区半径为3km)NDVI平均值范围为152~179。 (2) 建立勐腊县疟疾流行信息数据库。根据疟疾流行影响因素,将勐腊县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遥感专题信息、疟疾专题信息三部分,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3.2中进行数据录入、图层管理、信息显示和空间分析等操作。为勐腊县疟疾疫情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现场防治指导提供了多源信息。 (3) 蚊媒生境类型与发病率关系分析。通过对三个不同疟疾发病率乡镇的蚊媒生境类型分析,认为疟疾发病率高低与植被和水体面积有关系,所占面积比例越大,发病率越高。 (4) 疟疾发病与遥感信息关系研究。通过SPSS 10.0统计软件,对RS/GIS提取所得的勐腊县13个乡镇缓冲区NDVI值,与该13个乡镇1999~2003年平均疟疾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认为研究区疟疾发病率与NDVI值之间显着相关,各乡镇疟疾发病率高低基本上与NDVI值大小相一致。 (5) GIS制图在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分析中的应用。通过GIS制图功能,对云南省1991~2001年疟疾流行态势进行分析,为全省逐年疟疾发病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流行病学分析提供了直观、清晰的图形界面。

二、应用遥感资料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遥感资料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地理信息系统在疟疾控制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GIS简介
2 GIS在疟疾预防监测中的应用
3 GIS在疟疾疫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
    3.1 蚊媒数量、孳生地及其自然环境的预测预报
    3.2 疟疾流行季节、传播强度及其流行趋势的预测预报
4 GIS在疟疾疫情控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5 应用前景和展望

(3)湖北省农村社区疟疾干预策略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疟疾防制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疟疾研究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空间分析技术在疟疾研究中的应用
    1.1 疟疾空间分布展示及分布特征研究
    1.2 建立预测预警模型
    1.3 遥感图像应用
2 3S (GIS/RS/GPS) 综合应用
3 展 望

(6)安徽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名词解释
一、研究背景
    1.为什么研究疟疾?
    2.为什么研究安徽疟疾?
    3.3S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是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新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 时空扫描聚类分析方法
        1.基本理论
        2.软件实现
    (二) 统计分析方法
        1.时间序列模型
        2.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3.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4.Poisson回归模型
    (三) 抽样调查方法
    (四) 研究技术路线
五、资料来源及处理
    (一) 疟疾疫情监测资料
    (二) 基础地图
    (三) 环境气象数据
        1.2000~2006年省气温、降雨量
        2.乡镇气温、降雨量
        3.乡镇NDVI、湿度因子及水体
        4.乡镇DEM
    (四) 人口及社会经济资料
        1.乡镇人口数
        2.乡镇GDP
    (五) 现场调查资料
    (六) GPS定位
六、研究结果
    (一) 1990-2006年疟疾疫情时空分布特点研究
        1.疟疾疫情的时空变迁
        2.疟疾疫情时空聚类
        3.淮北地区疟疾疫情时空分布
    (二) 2000~2006年月度温度、降雨量与疟疾发病率相关关系
        2.1.月疟疾发病率序列与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序列图分析
        2.2.月疟疾发病率序列与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序列互相关分析
    (三) 乡镇水平疟疾疫情影响因素
        3.1 2004~2006年乡镇疟疾发病率分布
        3.2 乡镇水平疟疾疫情影响因素
    (四) 疟疾高发自然村影响因素
        4.1 单因素分析
        4.2 多因素分析
    (五) 安徽疟疾发病率时间序列ARIMA模型
七、讨论
    (一) 安徽省气象条件复杂,南北差异显着
        1.概况
        2.全省主要自然气候、生态环境特点
    (二) "2004~2006年淮北地区"是安徽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疟疾流行新热点
        1.时空聚类分析技术在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时空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2."2004~2006年淮北地区"为疟疾疫情新的时空热点
        3.淮北地区疟疾传播季节延长
    (三) 温度、降雨量、NDVI和海拔等为安徽省疟疾疫情的主要影响因素
        1.空间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
        2.时间纵向上,温度、降雨量与疟疾发病率序列互相关
        3.地区横向上,疟疾发病率与温度、降雨量、NDVI和海拔有关
    (四) 居民不良生活生产行为使淮北地区疟疾发病风险增加
    (五) 疟疾疫情的早期预测预警
八、结论及防控建议
九、研究创新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疟原虫、蚊虫生活史
附录2:自然村庄疟疾入户调查表
附录3:疟疾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附录4:现场调查30个自然村一览表
附录5: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7)我国传染病的预测预警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染病预测和预警的概念
二、我国传染病预测研究现状
三、我国传染病预警研究现状
四、我国预测预警研究的特点

(8)疟疾及其蚊媒的预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疟疾监测
    1.1 病例监测
    1.2 媒介监测
2 疟疾预测
3 GIS/RS用于疟疾预测
    3.1 疟疾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3.2 蚊媒与自然环境
    3.3 疟疾与环境
4 结束语

(10)3S技术支持下云南热带地区疟疾流行态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1.国内外当前疟疾流行概况
    2.国内外应用3S技术研究疟疾进展
    3.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4.研究技术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疟疾流行态势
    1.研究区概况
    2.研究区疟疾流行态势
第三章 基于RS与GIS的疟疾流行环境因素研究
    1.疟疾流行影响因素分析
    2.蚊媒孳生环境遥感分类研究
    3.遥感信息NDVI的提取
第四章 GIS与RS技术支持下疟疾流行态势的研究
    1.研究区疟疾流行信息数据库
    2.研究区疟疾发病率与蚊媒孳生类型分析
    3.研究区疟疾发病率与遥感信息NDVI关系
    4.GIS制图在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章 结语
    1.研究内容总结
    2.创新点
    3.有待深入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2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附录3 获奖情况

四、应用遥感资料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空间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J]. 周晓农,杨国静,杨坤,李石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09)
  • [2]地理信息系统在疟疾控制研究中的应用[J]. 魏庆宽,张清国,黄炳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4)
  • [3]湖北省农村社区疟疾干预策略与效果评价[D]. 蔡黎.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2)
  • [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疟疾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J]. 王晓风,王丽萍,马家奇,宫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04)
  • [5]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疟疾研究中应用[J]. 王丽萍,金水高. 中国公共卫生, 2008(06)
  • [6]安徽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丽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05)
  • [7]我国传染病的预测预警现状[J]. 胡世雄,邢慧娴,邓志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05)
  • [8]疟疾及其蚊媒的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 朱继民,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02)
  • [9]3S技术在疟疾疫情预测中的作用[J]. 蒋新权. 社区医学杂志, 2007(05)
  • [10]3S技术支持下云南热带地区疟疾流行态势的研究[D]. 毕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利用遥感数据预测疟疾流行趋势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