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发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诱导,真菌,本生,茉莉,陕北,基因。
激发子论文文献综述
梁颖博,李泽,邱德文,曾洪梅,李广悦[1](2019)在《本生烟响应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RNA-Seq筛选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响应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分析PevD1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用10μmol·L~(-1)的PevD1蛋白液渗入4周龄的本生烟叶片,分别在处理后6、12和24 h取样提取RNA,构建mRNA文库后采用BGISEQ-500平台进行测序。筛选各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重点分析与诱导抗病相关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类受体蛋白激酶(leucine-rich repeats RLKs,LRR-RLKs)、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以及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PR蛋白)家族差异表达基因;采用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验证。【结果】GO功能富集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PevD1诱导6 h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识别、光合作用、光收割等功能相关,显着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萜类化合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通路中;12 h和24 h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识别和胞内激酶等生物学功能相关,显着富集在植物-病原互作通路、倍半萜和叁萜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亚麻酸代谢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通路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呈下调趋势,与萜类、黄酮类等抗病相关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呈上调趋势。PevD1诱导后大量的LRR-RLKs、TF以及PR蛋白家族基因显着上调表达,这些基因与激发子识别、基因转录调控和抗病性相关。经qRT-PCR验证后,所检测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PevD1诱导本生烟中大量基因转录重排,大量LRR-RLKs、TF和PR蛋白家族基因上调表达,激活了植物免疫系统,使植物产生抗病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探讨PevD1诱导植物免疫的机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孙艳秋,高增贵,姚远,汪浩德[2](2019)在《抗小麦白粉病的真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防效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采用微珠涡旋法和热解法提取了小麦白粉菌细胞壁粗多糖(GD)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通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明确了GD和GB的组成成分主要为总糖和蛋白质,GD的得率为19.77%,总糖含量为73.81%,蛋白质含量为12.35%,GB得率为10%,GB总糖含量69.6%,蛋白质含量为11.3%。通过红外光谱扫描GD和GB的结构,可知GD和GB的结构中都存在糖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二者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GD中存在β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通过大豆子叶激发法测定了GB的生物活性,明确了GB浓度为200μg·L-1时生物活性最高。通过测定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GB对小麦离体叶段和温室盆栽苗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4.61%和50.87%。通过测定GB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为5d。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的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林枭,冯华峰,吴梦琪,夏玮,宋金星[3](2019)在《嵌合蛋白MoSlp1-AtCERK1作为抗病激发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DNA体外重组技术,将稻瘟病菌MoSlp1基因和拟南芥几丁质寡糖受体基因AtCERK1的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基因融合,构成嵌合基因MoSlp1-AtCERK1。在烟草瞬时表达试验中,MoSlp1-AtCERK1嵌合蛋白诱导烟草产生以过敏性坏死为表现形式的过敏反应。以带有MoSlp1-AtCERK1蛋白的农杆菌注射烟草,可增强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病性。同时提高烟草的PR-1基因转录表达水平,表明MoSlp1-AtCERK1嵌合蛋白基因通过水杨酸信号传导的途径激活烟草系统获得性抗病。(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周鹏勇,李承哲,王昕珏,傅文婕,吴妤婷[4](2019)在《诱导水稻抗褐飞虱的化学激发子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化学激发子具有毒性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因此开发基于化学激发子的害虫防控技术,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筛选能够诱导水稻产生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抗性的化学激发子。【方法】将茉莉酸(JA)、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水杨酸甲酯(MeSA)、油菜素内酯(BR)、苯甲酸苄酯(BB)、独脚金内酯(SLs)、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草酸钠(SO)、硅酸钾(PS)和叶枯唑(Bis)12种化合物以根吸或叶鞘涂抹处理水稻,测定这些化合物处理水稻后褐飞虱的卵孵化率和24 h总产卵量。【结果】12种候选化合物中,仅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和苯甲酸苄酯对褐飞虱卵孵化率和24 h总产卵量有显着影响。5 mg/L MeJA根吸处理水稻使褐飞虱的卵孵化率显着降低(达58.8%,降低了20.1%),而0.5 mg MeJA叶鞘涂抹处理水稻同时降低了褐飞虱的卵孵化率(达53.3%,降低了35.4%)和24 h总产卵量(达203.5粒/株,降低了15.6%),且其涂抹的浓度越高,褐飞虱的卵孵化率和24 h总产卵量越低。5 mg/L BR根吸处理水稻可以显着降低褐飞虱的卵孵化率(达59.5%,降低了22.1%),但是不影响褐飞虱的24 h总产卵量;褐飞虱的卵孵化率随BR处理浓度增高而降低,其浓度为20 mg/L时,褐飞虱的卵孵化率下降了41.8%。5 mg/L BB根吸处理水稻可以显着降低褐飞虱的24 h总产卵量(达100.3粒/株,降低了26.2%)。体外试验结果表明,MeJA和BR处理对褐飞虱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说明两者对褐飞虱卵无直接毒害作用。【结论】化合物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和苯甲酸苄酯可以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其中茉莉酸甲酯和油菜素内酯具有化学激发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Talha,Nazir[5](2019)在《昆虫病原真菌及蛋白激发子PeBb1对桃蚜的抗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对农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害虫。昆虫病原真菌如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是环境友好、靶标特异、能够有效防治多种刺吸式昆虫的生物农药。本文测定了两株白僵菌(BB-72和BB-252)和一株蜡蚧轮枝菌(V-4)对绿桃蚜的抗性作用。采用叶浸法对BB-72、BB-252和V-4的滤液、孢子悬浮液及孢子悬浮液两两组合进行生物测定。对滤液进行生物测定时每株真菌用2 mL滤液,对孢子悬浮液生物测定时每株真菌使用叁种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10~6、1×10~7和1×10~8 CFU·mL~(-1)),对孢子悬浮液两两组合及叁种真菌孢子混合液进行生物测定采用LC_(50)和LC_(33)。结果显示,所有处理组在第10天对蚜虫的拮抗作用最强。两株白僵菌(BB-72和BB-252)菌株(死亡率分别为95%和91%)均显示出比绿僵菌(V-4)菌株(死亡率87%)具有更好的蚜虫致死效果。另外,菌株BB-72和BB-252的孢子悬浮液组合比其它两两组合和叁种真菌孢子组合具有更高的蚜虫致死率(94%),表明这两株白僵菌菌株在抗蚜虫作用上是相互兼容促进的,可以作为新的生物防治的资源。随后,从白僵菌BB-72(ARSEF 2860)菌株中提取一种新型的蛋白激发子PeBb1,该激发子可以诱导大白菜系统抗性以拮抗绿桃蚜。经鉴定该蛋白激发子基因长度为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9 kDa,并可诱导烟草叶片产生超敏反应(HR)。用叁种不同浓度的PeBb1蛋白(26、35、52μg·mL~(-1))对大白菜上的绿桃蚜进行体外生物测定,在大白菜4叶期进行蛋白激发子喷施处理,并将蚜虫成虫置于处理过的白菜叶子表面。结果显示,激发子PeBb1对桃蚜具有显着(p<0.05)的半致死效果。另外,与生长在对照植物上的蚜虫相比,取食蛋白激发子PeBb1处理后白菜的蚜虫,其繁殖力显着降低。采用RT-qPCR分析植物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PeBb1处理组乙烯(ET)和茉莉酸(JA)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不仅证明了新型昆虫病原真菌对绿桃蚜的抗性作用,同时分离鉴定了能诱导白菜抗绿桃蚜的新蛋白激发子PeBb1。(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Abdul,Basit[6](2019)在《蛋白激发子PeBC1和PeBA1诱导菜豆抗桃蚜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激发子是诱导植物对病虫害产生系统抗性的一类生物因子。病原相关分子模式(MAMPs)在植物先天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桃蚜(桃蚜属)是豆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同时是常见的豆科植物病毒病(BCMV)的传播介体。随着BCMV流行爆发的趋势加强,桃蚜的危害在豆类种植区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控制害虫的兴起,豆科作物蚜虫的广泛生物防治技术正在得到广泛的研究。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评估了两种激发子PeBC1和PeBA1诱导菜豆抗蚜虫的作用。PeBC1从腐生真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中分离获得,PeBA1从淀粉芽孢杆菌NC6(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NC6)中分离获得。在18、21和25℃条件下测定PeBC1激发子的叁个浓度(33.56、25.43、19.33μg mL~(-1))对蚜虫的若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1、27和30℃条件下测定PeBA1激发子的叁个浓度(40.51,24.91 and 16.38μgmL~(-1))对蚜虫的若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测试时将蜕皮(0-6小时龄)的无翅成虫置于激发子处理的豆科植物表面,测试蚜虫的若虫发育时间和繁殖能力。除了测定蚜虫的生物学参数外,还通过RT-qPCR检测了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植物防御途径相关的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蛋白激发子对蚜虫寿命参数均有显着的半致死作用(p<0.05)。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越低显着性差异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在不同温度下的处理均可观察到若虫发育时间显着延长、繁殖力显着下降。相比于激发子处理组植物,蚜虫更倾向于取食对照植物。此外,与对照组植物相比,激发子处理的植物表现出对蚜虫的诱导抗性,在叶面喷施两种诱导子蛋白均可显着上调SA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而JA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则呈中度诱导。此外,PeBA1处理组中蚜虫的抗性相关关键基因上调表达。LC/MSMS定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白激发子处理后JA和SA两种植物激素在6小时显着升高,随后JA和SA含量开始下降,但仍比对照组含量高。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质激发子可以作为有效的害虫生物防治资源,用于防治像桃蚜类的害虫。(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Tum,Sokea[7](2019)在《蛋白激发子Hrip1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系统抗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是人、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植物和植物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微生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植物病原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引起植物落花、落果从而导致作物减产。植物基础免疫功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需要探寻如何诱导植物自身免疫机制防治植物病原菌、病毒等。从细菌、真菌和病毒中获取蛋白生物激发子能够诱导植物免疫防御植物病原体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番茄易受到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如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的影响。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番茄主要的病原体,能够导致番茄大量减产,通过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又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来源于极细链格孢菌的Hrip1是新型的候选蛋白激发子,能够诱导植物免疫系统拮抗植物病原体。为进一步研究Hrip1蛋白激发子的功能及其诱导番茄作物的免疫反应,本文利用肉汤培养基培养Hrip1表达菌株,表达Hrip1重组蛋白,通过His标签树脂柱层析过滤收集,通过SDS-PAGE电泳确认重组蛋白激发子片段分子量为20KDa。Hrip1接种到番茄叶片测试其诱导的番茄免疫能力,测试番茄作物的超敏反应(HR)活性、活性氧(ROS)累积和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Hrip1蛋白激发子处理的番茄作物组织部位酶活性显着增加;RT-qPCR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rip1蛋白激发子处理组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基因表达下调;另外,与对照组番茄黄化曲叶病74.60%的发病率相比,蛋白激发子Hrip1处理后能够降低番茄60.07%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梁颖博[8](2019)在《Nbnrp1蛋白介导大丽轮枝菌激发子PevD1诱导本生烟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PevD1是作者实验室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XII8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的蛋白激发子。Nbnrp1是前期筛选出的PevD1在本生烟中的互作蛋白,利用RNAi技术获得了Nbnrp1-RNAi转基因本生烟植株,初步证明Nbnrp1能调控PevD1诱导的细胞坏死和抗病性。本文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Nbnrp1在PevD1诱导本生烟产生抗病性中的作用,并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本生烟野生型(WT)和Nbnrp1沉默株系(Nbnrp1-RNAi)在PevD1诱导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及功能分析,阐述了Nbnrp1调控PevD1诱导本生烟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PevD1的真核表达体系,获得了纯化的真核表达蛋白构建了PevD1的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PevD1,并通过电转的方法将表达载体转入毕赤酵母感受态中;经博莱霉素Zeocin抗性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并进行PevD1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了融合蛋白的正确性;纯化的PevD1蛋白能够诱导本生烟叶片产生细胞坏死(HR反应),与天然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一致。2.Nbnrp1正调控PevD1诱导本生烟产生的防御反应和系统抗性用10μM的PevD1蛋白液分别渗入野生型和Nbnrp1-RNAi株系的本生烟叶片,并分别取样检测H_2O_2的积累、胼胝质的沉淀以及MAPK磷酸化激活等早期防御反应;同时,比较PevD1诱导前后WT和Nbnrp1-RNAi两个株系产生系统抗性的差异。结果发现,相比于野生型,Nbnrp1-RNAi株系受PevD1诱导后在早期防御反应以及对大丽轮枝菌和TMV的系统抗性上都明显减弱,说明Nbnrp1正调控PevD1诱导的免疫反应。3.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qPCR验证用10μM的PevD1蛋白液渗入本生烟叶片,分别在0h、6h、12h、24h和36h进行局部叶片取样。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WT和Nbnrp1-RNAi两个株系受PevD1诱导前后在基因转录的差异,并对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进一步从差异表达基因中挑选出10个抗病相关的基因进行了qPCR验证,其结果与转录组数据相符,说明了测序数据的准确性。4.倍半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参与了Nbnrp1介导的PevD1诱导的抗病性倍半萜类次生代谢产物是本生烟植保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富集在倍半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对分析,选出了6个关键基因进行表达量的qPCR验证。结果表明,经PevD1处理后,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在Nbnrp1-RNAi株系要显着低于野生型或表达水平呈现出整体滞后诱导的趋势。说明Nbnrp1基因的沉默抑制了倍半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植保素的合成;倍半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参与了Nbnrp1介导的PevD1诱导本生烟的抗病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Ghulam,Hussain,Jatoi[9](2018)在《侧孢短芽胞杆菌A60蛋白激发子PeBL2的鉴定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侧孢短芽胞杆菌具有抗菌、杀虫、生物降解转化等功能,在生物防治、环境保护和微生物菌剂开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本文从侧孢短芽胞杆菌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蛋白激发子PeBL2,它能引起烟草叶片过敏性反应。克隆并获得了激发子PeBL2的基因序列,成功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从侧孢短芽胞杆菌A60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蛋白激发子PeBL2,它可以引起典型的HR。采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MS/MS)对PeBL2进行鉴定,获得的肽段与基因组中假想蛋白最匹配,命名为PeBL2。该蛋白含有15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7.22kDa。从侧孢短芽胞杆菌A60中克隆到471bp的PeBL2基因,并将其构建到pET28a-TEV/LIC载体上进行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表达蛋白PeBL2能够引起烟草叶片的超敏反应和氧爆发,并且能够提高烟草的抗病性。用20μM的重组蛋白PeBL2处理六周龄的烟草叶片,同时利用BSA作为对照。接种灰葡萄孢菌菌块,3天后通过测量病斑直径来计算病斑抑制率。随机选取10个病斑测量直径,发现在处理和BSA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其中PeBL2处理的病斑直径平均为14.11mm,而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平均为22.5mm。与对照组相比,PeBL2处理明显抑制了灰葡萄孢菌的病斑扩展,说明PeBL2能诱导烟草叶片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12-01)
叶春瑞,张行[10](2018)在《脱贫路上一起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家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要自力更生、勤奋创业,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早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子洲县何家集镇曹家沟村“五家十星”评选现场,致富典型曹瑞鹏向大家讲述自己的脱贫经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子洲县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本文来源于《榆林日报》期刊2018-10-27)
激发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采用微珠涡旋法和热解法提取了小麦白粉菌细胞壁粗多糖(GD)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通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明确了GD和GB的组成成分主要为总糖和蛋白质,GD的得率为19.77%,总糖含量为73.81%,蛋白质含量为12.35%,GB得率为10%,GB总糖含量69.6%,蛋白质含量为11.3%。通过红外光谱扫描GD和GB的结构,可知GD和GB的结构中都存在糖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二者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GD中存在β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通过大豆子叶激发法测定了GB的生物活性,明确了GB浓度为200μg·L-1时生物活性最高。通过测定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GB对小麦离体叶段和温室盆栽苗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4.61%和50.87%。通过测定GB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为5d。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的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发子论文参考文献
[1].梁颖博,李泽,邱德文,曾洪梅,李广悦.本生烟响应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与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孙艳秋,高增贵,姚远,汪浩德.抗小麦白粉病的真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防效测定[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3].陈林枭,冯华峰,吴梦琪,夏玮,宋金星.嵌合蛋白MoSlp1-AtCERK1作为抗病激发子的研究[J].植物保护.2019
[4].周鹏勇,李承哲,王昕珏,傅文婕,吴妤婷.诱导水稻抗褐飞虱的化学激发子筛选[J].昆虫学报.2019
[5].Talha,Nazir.昆虫病原真菌及蛋白激发子PeBb1对桃蚜的抗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6].Abdul,Basit.蛋白激发子PeBC1和PeBA1诱导菜豆抗桃蚜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Tum,Sokea.蛋白激发子Hrip1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系统抗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8].梁颖博.Nbnrp1蛋白介导大丽轮枝菌激发子PevD1诱导本生烟抗病性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9].Ghulam,Hussain,Jatoi.侧孢短芽胞杆菌A60蛋白激发子PeBL2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10].叶春瑞,张行.脱贫路上一起走[N].榆林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