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过程中云宏微观特征模拟的对比分析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过程中云宏微观特征模拟的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将WRFV3.9版本中的16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分为单参和双参两组,分别对2016年6月30日-7月4日江淮流域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比较不同的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此次强降水过程中降水和云的模拟效果,先利用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小时降水数据对各组模拟降水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FY-2G和CALIPSIO云产品数据分别评估了不同单双参方案对降水过程中总云量、云垂直结构云水含量等宏微观特征的模拟性能,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WSM3方案对此次强降水过程模拟分析得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高层的副热带高空急流和低层的西南风急流相耦合,形成上干下湿的环流形势。降水过程中对流有效势能有积聚和释放的过程。强降水过程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并有相对应的辐合辐散机制。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对应强的视热源和强的视水汽汇,同时也伴随着强降水的发生。(2)选用不同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该次过程的雨带位置和中心降水强度,但SBU-YLIN方案和CAM 5.1方案模拟的强降水中心偏西,降水强度也偏弱,Kessler方案模拟的强降水中心偏北,降水强度偏弱。通过计算5天逐小时观测累积降水量与模拟累积降水量的时间相关系数可以得出单参方案中Goddard方案和WSM5方案模拟与实况对比效果最好。双参方案中WDM5方案和WDM6方案的模拟与实况对比较为一致。(3)分析两组试验对总云量的模拟结果发现,单参方案组除Kessler暖云方案由于对冰云过程描述不足导致模拟的总云量显著偏高外,其他单参方案和所有双参方案均能模拟出强降水过程中总云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云覆盖率和云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单参方案组对600hPa以下中低层暖云的模拟稳定性整体略优于双参方案组;而对200500hPa之间的冰相云模拟结果则相反,双参方案组比单参试验组模拟的固水含量更加集中。对于低层暖云降水过程,选择如WSM5单参方案比双参方案得到的模拟云量更加接近实况,而对于以深对流为主要运动特征的冷云降水过程,选择如WDM5或WDM6这样双参方案模拟得出的高云量值更加稳定,误差也更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我国东部云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
  •     1.2.2 天气模式中云水特征及其与降水的相关
  •     1.2.3 数值模式中云微物理方案的分类检验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模式、数据以及方法介绍
  •   2.1 模式介绍
  •     2.1.1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     2.1.2 云微物理的单双参方案
  •   2.2 数据简介
  •     2.2.1 降水实况数据
  •     2.2.2 风云二号卫星总云量产品
  •     2.2.3 CALIPSO卫星数据云产品
  •   2.3 方法介绍
  •     2.3.1 水汽通量的计算
  •     2.3.2 视热源、视水汽汇的计算
  •     2.3.3 云量的计算
  •     2.3.4 空间和时间相关系数的计算
  • 第三章 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
  •   3.1 天气过程背景分析
  •   3.2 试验方案设计
  •   3.3 数值试验结果分析
  •     3.3.1 环流场分析
  •     3.3.2 动力机制及热力条件分析
  •     3.3.3 降水模拟的多时空特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降水及云宏微观特征的模拟检验
  •   4.1 试验方案设计
  •   4.2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降水的模拟检验
  •   4.3 云的宏观检验
  •     4.3.1 云量空间分布
  •     4.3.2 垂直云量分析
  •   4.4 云微物理特征
  •     4.4.1 云中水凝物含量
  •     4.4.2 其他微物理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与特色
  •   5.3 存在不足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钱悦

    导师: 黄乾

    关键词: 单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强降水,云量,宏微观特征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气象学,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58.121;P426.5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324

    总页数: 63

    文件大小: 6317K

    下载量: 27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现大尺度特征的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定义指标[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03)
    • [2].低频天气图方法与湖北省夏季强降水过程探究[J]. 南方农业 2018(06)
    • [3].汛期强降水过程与月内低频降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J]. 高原气象 2015(03)
    • [4].2017年6月10日南京机场强降水过程对航空飞行影响分析[J]. 气象科学 2020(04)
    • [5].一次强降水过程中两类暖区暴雨特征对比[J]. 海峡科学 2020(08)
    • [6].长江下游强降水过程低频指数和实时延伸期预报研究[J]. 中国高新科技 2019(09)
    • [7].热带气旋影响下浙江省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研究[J]. 气象科学 2016(03)
    • [8].2011年秋季海南强降水过程分析[J]. 广东气象 2015(02)
    • [9].淮河流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环流变化特征[J]. 大气科学学报 2012(03)
    • [10].2015年6月鹰潭2次连续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J]. 江西科学 2016(06)
    • [11].民勤春季强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J]. 中国沙漠 2017(02)
    • [12].青藏高原地区夏季两次强降水过程中重力波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6(04)
    • [13].2008年怀化汛期强降水过程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S1)
    • [14].2007年云南7次强降水过程的分析研究[J]. 气象科学 2008(06)
    • [15].2014年茂名一次强降水过程雷达特征分析[J]. 陕西气象 2017(03)
    • [16].筑牢防汛的“铜墙铁壁”[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0(08)
    • [17].2012年“6.02”云南漏报首场强降水过程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 [18].2020年主汛期贵州低频区域强降水过程特征及可预报性分析[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05)
    • [19].丽江一次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14)
    • [20].贵州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评估方法初探[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03)
    • [21].青海东北部地区强降水过程中非常规路径冷空气分析[J]. 青海科技 2017(03)
    • [22].城市化对昆明一次强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3].荔波县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J]. 贵州气象 2010(04)
    • [24].2018年内蒙古河套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及动力因子释用[J]. 内蒙古气象 2020(02)
    • [25].滇西高原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雷达产品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6].早春钓鲫4注意[J]. 钓鱼 2010(05)
    • [27].英德市一次连续性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09)
    • [28].西北涡作用下陕西一次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J]. 陕西气象 2020(05)
    • [29].一次高原强降水过程及其云物理结构的数值模拟[J]. 气象科学 2018(02)
    • [30].非规则信息在连云港地区强降水过程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 2014(27)

    标签:;  ;  ;  ;  ;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过程中云宏微观特征模拟的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