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室温固相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室温,纳米,氢氧化物,粒子,层状,苯甲酸,吡啶甲酸。
室温固相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迪,李春春,钟国清,顾梅,陈东平[1](2013)在《室温固相法合成2-吡啶甲酸钴、镍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乙酸钴(Ⅱ)、氯化镍(Ⅱ)和2-吡啶甲酸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吡啶甲酸钴(Ⅱ)、镍(Ⅱ)配合物M(C5H4NCOO)2.xH2O(M=Co,Ni;x=6,3),用EDTA配位滴定、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2-吡啶甲酸中的羧基氧原子和杂环氮原子及水分子参与配位,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形成金属氧化物。(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3年03期)
雷亮,熊国宣,王银柱[2](2012)在《室温固相法合成席夫碱钍(Ⅳ)金属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杨醛或邻香草醛、2,6-二氨基吡啶和硝酸钍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6-二氨基吡啶双席夫碱钍(Ⅳ)配合物[ThL1(NO3)2](NO3)2.H2O,[ThL2(NO3)2](NO3)2.H2O。通过元素分析、EDTA滴定法、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钍与席夫碱配体中的亚氨基上的氮原子、酚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硝酸根离子形成了配位数为8的配合物。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和氧化为氧化钍。(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2年02期)
杜宝中,王汝敏,陈博[3](2009)在《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Mg-Al-CO_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9年02期)
王静,蔡星伟[4](2008)在《室温固相法合成精氨酸-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步室温固相反应法,以精氨酸和磷钼酸为起始原料,制备了精氨酸-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C6H14N4O2]1.5.H3Mo12O40.3H2O.通过元素分析及采用FT-IR、XRD、UV-vis、TG等方法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氨酸-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中杂多阴离子仍然保持Keggin结构骨架,但略有畸变,精氨酸与多金属氧酸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力结合成离子型化合物.热解性质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的热分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有机组分精氨酸的分解;第二步是杂多阴离子Keggin骨架结构的热分解.(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王军锋,李子荣,康志强[5](2007)在《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简称LDH)。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分别对试样物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对产物物相有很大影响,镁铝比为3 1,反应时间控制在60min制备的样品分散性好,晶型单一,粒子呈针状,长120nm,宽20nm。(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张月,高艳阳[6](2006)在《室温固相法合成ZnO纳米棒及其光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氯化钠存在下,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一步室温固相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XRD、TEM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氧化锌为棒状,直径约10nm左右,长度约100~160nm。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光吸收性能,发现ZnO纳米棒对200~380nm波长范围的光有很强吸收性,在可见光范围内,也有较强的吸收。ZnO纳米棒在550nm左右具有较弱的荧光发光峰且ZnO纳米棒较普通氧化锌发光峰波长发生了明显的红移。(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王建设,廖森,宋宝玲,孙雅博[7](2005)在《室温固相法合成ZnCO_3及其自晶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nSO4-7H2O与NH4HCO3为原料,聚乙二醇-400为模板剂,经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得到了ZnCO3纳米晶体,其粒径为25nm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在始终保持NH4HCO3过量的条件下可抑制杂质的形成,得到结晶完好的ZnCO3纳米晶体;在研磨反应的20min内,产物ZnCO3已自动晶化成为完好的晶体,无需静置晶化,长时间的静置晶化反而会导致副产物碱式碳酸锌的生成;模板剂对产物组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有模板剂时得到的是ZnCO3纳米晶体,无模板剂时得到的是含有碱式碳酸锌与ZnCO3的混合物,但以碱式碳酸锌为主.与文献报道的微乳液法相比,可知模板剂是通过与反应物释放出来的结晶水在研磨搅拌作用下形成微乳液体系,从而对产物组成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丁云峰,余锡宾,熊娟,王则民,王伟鸣[8](2003)在《室温固相法合成苯甲酸铕与苯甲酸铽荧光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稀土氯化物、苯甲酸、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苯甲酸铕与苯甲酸铽配合物。TG-DTA数据显示,六次甲基四胺盐在200℃左右发生热分解;FT-IR、PL测试结果表明,加入六次甲基四胺后,苯甲酸转化成羧酸盐,与稀土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合成配合物具有理想的光致荧光性能。(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03年04期)
景苏,鲁新宇[9](2002)在《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_2O_3》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反应法,以FeCl3·6H2O和KOH为原料合成纳米FeOOH,将FeOOH分别在400、600、800℃焙烧2h,即可得到纳米Fe2O3。通过对产物进行TGA DTA、XRD、IR、T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FeOOH及无定形Fe2O3粒径均在10nm左右,而α Fe2O3的粒径为5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2O3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制备的产物具有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比表面较大等优点。对此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6期)
室温固相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水杨醛或邻香草醛、2,6-二氨基吡啶和硝酸钍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6-二氨基吡啶双席夫碱钍(Ⅳ)配合物[ThL1(NO3)2](NO3)2.H2O,[ThL2(NO3)2](NO3)2.H2O。通过元素分析、EDTA滴定法、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钍与席夫碱配体中的亚氨基上的氮原子、酚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硝酸根离子形成了配位数为8的配合物。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和氧化为氧化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温固相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迪,李春春,钟国清,顾梅,陈东平.室温固相法合成2-吡啶甲酸钴、镍配合物[J].精细化工.2013
[2].雷亮,熊国宣,王银柱.室温固相法合成席夫碱钍(Ⅳ)金属配合物[J].精细化工.2012
[3].杜宝中,王汝敏,陈博.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Mg-Al-CO_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J].材料导报.2009
[4].王静,蔡星伟.室温固相法合成精氨酸-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
[5].王军锋,李子荣,康志强.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
[6].张月,高艳阳.室温固相法合成ZnO纳米棒及其光学特性[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
[7].王建设,廖森,宋宝玲,孙雅博.室温固相法合成ZnCO_3及其自晶化特征[J].过程工程学报.2005
[8].丁云峰,余锡宾,熊娟,王则民,王伟鸣.室温固相法合成苯甲酸铕与苯甲酸铽荧光粉[J].稀土.2003
[9].景苏,鲁新宇.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_2O_3[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