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大气环流论文_荀爱萍,吴其冈,胡雅君,姚永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半球大气环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南极,南半球,环流,大气,东亚,长波,云南。

南半球大气环流论文文献综述

荀爱萍,吴其冈,胡雅君,姚永红[1](2019)在《观测分析非洲南部地区土壤湿度异常对南半球大气环流的显着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44年ERA40再分析月平均土壤湿度资料和大气环流变量场资料,去除ENSO遥相关以及趋势影响后,利用滞后最大协方差方法分析非洲南部地区土壤湿度分布与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线性耦合。第一最大协方差模态的结果表明:在南半球冬季(Jun-Jul-Aug,6~8月)和夏季(Jan-Feb-Mar,1~3月),大气中类似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AO)正位相的环流型与超前月份(最长时间达到5个月)的非洲南部地区土壤湿度的异常分布显着相关。基于土壤湿度变率中心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证实非洲南部地区其北部土壤湿度正异常、中南部土壤湿度负异常的空间分布对后期夏季和冬季的大气有显着的反馈作用。诊断结果显示由于夏秋季节和春季初夏非洲南部地区土壤湿度异常均有显着的持续性,同时对后期AAO产生持续增强作用,所以滞后最大协方差方法可以检测出它们对后期AAO的显着影响。以上非洲南部地区土壤湿度异常超前于南极涛动的信号,将有助于加强对土壤湿度反馈机制及其对南半球大尺度环流变率影响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闫一铭,孙照渤,倪东鸿,李忠贤[2](2013)在《夏季菲律宾低空越赤道气流与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了1950—2009年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强度指数,并研究其与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受南半球低层极地高压、绕极低压带和中纬度副热带高压,以及高层巨大的绕极低压影响;南半球环流对菲律宾越赤道气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南极涛动的调整,对澳大利亚高压产生影响来发挥作用,从南极涛动发生调整到对越赤道气流及北半球环流产生影响,有约4 a的时滞;澳大利亚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菲律宾越越赤道气流有重要影响,关键区位于澳大利亚高压西北方向的洋面上。(本文来源于《气象与减灾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张瑾文,严华生,廖留峰,姚愚,杨竹云[3](2011)在《前期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06年NCEP/NCAR全球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云南省124站5月降水资料,研究前期1~4月南半球大气环流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1~2月影响的关键区主要位于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当南半球中纬西风带位势高度偏高(低)时,5月降水易偏多(少),前期1月,南极绕极波北线与5月降水显着正相关。前期3月,南极地区影响显着,到前期4月时,南半球中高纬环流的影响减弱,热带太平洋的影响加强,当南方涛动处于正(负)位相时,5月降水易偏多(少)。前期1~4月,太平洋上空出现经向分布的波列结构,该波列结构在对流层低层到高层都存在且随时间不断变化,太平洋地区有可能是影响5月降水旱涝异常的另一个的关键区。(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11年04期)

李子仪,严华生,李国平[4](2010)在《南半球大气环流活动对云南汛期降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948-2006年6-8月云南124个测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 1948-2006年1-5月100hPa及500hPa位势高度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云南省月平均降水做EOF分解,以第一主分量与南半球100hPa和500hPa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希望找出南半球与云南汛期降水相关密切的因子。结果表明:南半球大气环流与云南汛期降水联系密切,影响因子从一月的南极逐月向中纬的南半球西风带和低纬移动;四月和五月南极区域与中纬度呈明显的"跷跷板式"的反位相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李晓峰,李建平[5](2010)在《月内尺度南半球环状模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传播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简称SAM)在月内时间尺度(sub-monthly timescales,5~30天)上相关环流的垂直和水平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月内SAM对应的纬向风异常和温度异常具有明显自南极地区向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水平传播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纬向风异常为明显上传特征,温度异常则具有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明显上升、低纬度地区下沉的特点。月内SAM对应的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上传信号表明,在较短的月内时间尺度上,对流层信号可以突破对流层顶,上传达到平流层;而月内SAM对应的整层南传信号表明,南极地区环流变化超前于中高纬度地区,因此在1~3周的月内时间尺度上,极区信号可能对中高纬地区信号具有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窦挺峰[6](2009)在《南极海冰对南半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与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海冰占南半球冰雪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全球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极海洋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鉴于南极海冰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重要影响,模拟和诊断南极海冰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过程,预测南极海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首先评述了南极海冰变化及其对南半球大气环流、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影响的认识。主要用NCAR/CAM3.0模式模拟了南极海冰整体北扩(海冰密集度和海冰的范围皆为正异常)和南极偶极子异常变化(本文主要研究了海冰密集度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冰范围异常变化的影响将在今后的数值模拟工作中进行研究)对南半球大气环流和气候、东亚大气环流和亚印太地区气候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南极偶极子异常变化对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并对该影响过程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NCAR/CAM3.0模式中大气环流对南极海冰范围正异常的响应比较显着,响应最强烈最直接的地区是南半球中高纬,主要包括绕极低压带、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极海冰变化之间也有较好的相关性。南极海冰变化对我国1月份大气环流场的影响相对7月份偏弱,对1月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在南半球。2.本文还模拟了南极偶极子异常对南半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结合对欧洲中心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的分析表明:NCAR/CAM3.0模式不仅能够较好地模拟出Ferrel环流的基本模态,而且对局地大气环流、局地气候和Ferrel环流对海冰偶极子异常响应的模拟效果也较好。模式结果表明,对南极偶极子异常变化最先响应的是地表热通量,海冰异常偏少(偏多)时,对应同一区域的地表热通量增加(减少),这将直接导致对流层低层气温下降(上升)。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南极偶极子异常变化可以影响到对流层中上层,这与南极海冰处在Ferrel环流的上升支有关,上升气流可以将对流层低层热通量和气温对海冰异常的响应带给高层大气。结合再分析资料,我们对模式输出的对流层高低空环流场、位势高度场和气压场的分析发现,南极偶极子异常在对流层低层只能影响到50°S左右,而在对流层中上层可以通过大气活动中心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到20°S左右。此外,南半球降水对海冰异常变化响应最强烈的地区为30~35°S纬度带,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该纬度带降水的遥响应是通过南极偶极子异常影响Ferrel环流的强度来实现的,偶极子负(正)相位的海冰异常变化会使同经度带内的Ferrel环流加强(减弱),其下沉支所在区域降水异常偏少(偏多)。3.4月份Ross海海冰与5月份印度洋马斯克林高压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Ross海海冰的异常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南极涛动的强度影响马斯克林高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具体作用过程为:4月Ross海海冰异常偏少(偏多)会使南极绕极低压带偏深(减弱),使南极涛动加强(减弱)。南极涛动的强度将直接决定5月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使之加强(减弱),越赤道气流加强(减弱),最后影响到我国6月份的降水。平均而言,春季马斯克林高压超前一个月对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产生显着影响,因此4月份Ross海海冰的变化可以作为当年东亚夏季风爆发时间和强弱的先兆。(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09-05-01)

范可,王会军[7](2006)在《有关南半球大气环流与东亚气候的关系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半球大气环流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气候变化和亚洲季风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气象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南半球大气环流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近年来,有关南半球气候变率的研究目前正受到世界气象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南半球中高纬大气资料的丰富及南极涛动的确定,使得认识南半球高中纬环流的年际变动规律及其与东亚气候关系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与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及东亚冬春季气候的关系,古气候资料揭示的南极涛动与华北降水的关系,以及南半球大气环流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系和南极涛动变率的可预测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初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6年03期)

高辉[8](2004)在《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南半球海冰密度资料及中国台站降水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季节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对南半球热带外大气环流而言,40°S和65°S是低层大气准半年振荡最为显着的两个纬带,在这两个纬带上,半年波的贡献都超过了70%,二者季节变化的反位相主要体现为半年波分量的反位相。据此,提出用40°S和65°S纬圈平均海平面气压差的半年周期分量的方差贡献作为准半年振荡的强度,该定义较前人的定义更为合理。其次,在南半球冬季,600—100hPa的南太平洋上空西风急流会出现分裂,其中副热带急流中心位于27.5°S,高纬度急流中心位于60°S,前者在200hPa层风速达到极大值,后者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另外还分析了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低频振荡的纬向传播,指出马斯克林高压(马高)对澳大利亚高压(澳高)的影响主要通过准双周低频振荡的东传得以实现。 (2)越赤道气流的中心在低层位于925hPa而非850hPa,高层位于150hPa而非200hPa。东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是一种典型的季风型越赤道气流,而西半球越赤道气流则为信风型。就半球间空气质量输送而言,夏季输送强于冬季,东半球强于西半球。低层的索马里和南海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2候,索马里急流有一次迅速的增强,这一增强有利于加速孟加拉湾地区西风的向东扩展,并使控制在南海的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同时,南海越赤道气流的迅速增强也加速副高的北上,共同促使南海夏季风全面爆发。不仅如此,二者对季风爆发的早晚也有重要影响,当前期这两支南风气流建立偏早、强度偏强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易偏早;反之,当南风气流建立偏晚、强度偏弱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易偏晚。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的结果还显示,春季150hPa亚澳越赤道气流对东亚夏季风有重要影响:当春季该气流偏弱时,北半球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偏西,南亚高压强度也偏强,这样的环流背景使江淮流域6—7月降水偏多,华南华北降水偏少;反之,当春季该气流偏强时,夏季西太副高强度偏弱,位置偏北偏东,南亚高压强度也偏弱,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华南华北降水偏多。 (3)南半球Ferrel环流圈的异常使绕极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出现了反位相的变化特征,即南极涛动。基于此,将标准化后的二者中心纬度(分别为3005和65’S)纬圈平均的海平面气压差的再次标准化值定义为南极涛动指数。研究发现,当夏季南极涛动偏强时,南极极涡和高纬度的西风急流强度都偏强,但中低纬度西风急流的强度偏弱;反之,当南极涛动偏弱时,南极极涡和高纬度西风急流强度将偏弱,中低纬度西风急流强度将偏强。南极涛动对东亚夏季风也有重要的超前影响,当4一5月南极涛动偏强时,夏季马高、澳高和索马里急流强度也将偏强,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弱:反之,当南极涛动偏弱时,马高、澳高和索马里急流强度偏弱,但东亚夏季风偏强。此外,南极涛动对我国江淮夏季降水尤其是梅雨有重要影响。当前春尤其是5月南极涛动偏强时,江淮地区梅雨量偏多,出梅偏晚,梅雨期长;而当南极涛动偏弱时,江淮地区梅雨量偏少,出梅偏早,梅雨期短。因此,南极涛动是一个能够对中国夏季降水尤其是梅雨异常产生重要影响的年际变化强信号,对江淮梅雨的预报也有重要意义。研究还发现,南极海冰密度变化对南极涛动有6个月的超前负相关。前期南极海冰密度异常偏高 (偏低)会使6个月后的南极涛动异常偏弱(偏强)。这为中国夏季降水尤其是梅雨的预报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气象学院》期刊2004-06-01)

曲维政,陈幸荣,沈永生,王厚广[9](2001)在《南半球海平面大气环流的若干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 5°× 5°格点场南北半球位势高度场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南半球海平面平均地转西风及其随纬度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特点 ,计算了南半球位势高度对纬向平均的偏差 ,分析了超长波的分布特征。以上结果均与北半球同期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指出了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异同点(本文来源于《黄渤海海洋》期刊2001年01期)

曲维政,黄菲,冯伟,金华,费杰[10](2000)在《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若干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 5°×5°格点场南北半球6层位势高度场资料计算分析了南半球平流层100hPa平均地转西风随纬度的分布特点、平均地转西风季节变化特点、厄尔尼诺年前后西风廓线形态差异:计算分析了南半球位势高度对纬向平均的偏差,分析了超长波的分布特征.以上结果均与北半球同期计算结果作了对比比较,指出了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在这几方面的异同点.(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00年06期)

南半球大气环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了1950—2009年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强度指数,并研究其与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受南半球低层极地高压、绕极低压带和中纬度副热带高压,以及高层巨大的绕极低压影响;南半球环流对菲律宾越赤道气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南极涛动的调整,对澳大利亚高压产生影响来发挥作用,从南极涛动发生调整到对越赤道气流及北半球环流产生影响,有约4 a的时滞;澳大利亚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菲律宾越越赤道气流有重要影响,关键区位于澳大利亚高压西北方向的洋面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半球大气环流论文参考文献

[1].荀爱萍,吴其冈,胡雅君,姚永红.观测分析非洲南部地区土壤湿度异常对南半球大气环流的显着影响[J].大气科学.2019

[2].闫一铭,孙照渤,倪东鸿,李忠贤.夏季菲律宾低空越赤道气流与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

[3].张瑾文,严华生,廖留峰,姚愚,杨竹云.前期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1

[4].李子仪,严华生,李国平.南半球大气环流活动对云南汛期降水的影响[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

[5].李晓峰,李建平.月内尺度南半球环状模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传播特征[J].大气科学.2010

[6].窦挺峰.南极海冰对南半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与诊断[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

[7].范可,王会军.有关南半球大气环流与东亚气候的关系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大气科学.2006

[8].高辉.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D].南京气象学院.2004

[9].曲维政,陈幸荣,沈永生,王厚广.南半球海平面大气环流的若干特点[J].黄渤海海洋.2001

[10].曲维政,黄菲,冯伟,金华,费杰.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若干特点[J].海洋通报.2000

论文知识图

上 画 出 了 这 个 大南半球各敏感性试验与控制试验输出的气温场的差...月全球850hPa经向风场对南极海冰...

标签:;  ;  ;  ;  ;  ;  ;  

南半球大气环流论文_荀爱萍,吴其冈,胡雅君,姚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