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沉淀论文_李福勤,朱云浩,焦亚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沉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酱油,碳化物,模型,粒径,干酪,乳酸菌,絮凝。

二次沉淀论文文献综述

李福勤,朱云浩,焦亚楠[1](2019)在《二次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高岩粉矿井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河北某矿矿井水岩粉含量较高(原水浊度为340 NTU)、预沉后水质发白等问题,采用二次混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研究了混凝剂、助凝剂、投加方式与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PAC,最佳助凝剂为阴离子型PAM;最佳投加方式为一次混凝投加100mg/L PAC、二次混凝投加20 mg/L PAC与0.6 mg/L PAM,这一加药条件下的沉淀出水浊度为4.6 NTU,浊度去除率达到98.7%,PAC投加量较一次混凝沉淀减少29.4%;采用二次混凝+沉淀工艺能减少药剂投加量并提高悬浮物去除效率。(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苏杭,王桂梅,于淑政[2](2019)在《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出水槽壁专用清洗机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出水槽壁主要依靠人工清洗,清洗工作环境恶劣,效率低。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一种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出水槽壁专用清洗机。对专用清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具体参数进行了确定,并对摩擦带动机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9年07期)

王君[3](2019)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二次沉淀处理食品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食品生产企业废水的特点,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二次沉淀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00~1200 mg/L,BOD_5为500~700 mg/L时,处理后出水COD为80~90 mg/L,BOD_5<20 mg/L,废水出水水质稳定,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杨欢[4](2019)在《周进周出式辐流式二次沉淀池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周进周出式辐流式二次沉淀池为研究对象。使用FLUENT软件,选取改进的RNG紊流模型和Mixture模型对其进行叁维的数值模拟。从模拟的结果来看,本文所选用的模型和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沉淀池内污染物颗粒的絮凝作用,并且预测池内污泥絮团的粒径分布。(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06期)

杨明泉,滑欢欢,梁亮,余雪婷,陈穗[5](2019)在《嗜盐片球菌在减少酱油二次沉淀和生物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酱醪中筛选得到了一株嗜盐片球菌,该微生物扩大培养后在酱醪发酵前期添加1×106CFU/g到酱醪中并按照高盐稀态酱油酿造工艺进行生产。所得酱油于50℃/震荡条件(200r/min)下进行破坏性实验。利用肉眼观察法和冷冻-离心法检测其二次沉淀形成时间和生成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生物胺含量,利用滴定法和定量描述分析法对酱油理化指标和风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嗜盐片球菌显着延迟了(15 d)酱油二次沉淀出现时间并减少了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89.12%,p<0.01)和生物胺含量(55.21%,p<0.01),其中色胺和酪胺含量分别下降了100%和77.00%。由于嗜盐片球菌利用酱醪中的糖类物质(总糖和还原糖下降56.32%和64.56%)产生了酸类物质(增加29.80%),因此导致了酱油酸味及酸香和焦糖香增强,甜味减弱。添加嗜盐片球菌导致的酱油滋味和香气的改变容易通过勾兑工艺进行调整,因此在酱醪发酵阶段添加嗜盐片球菌是解决国产酱油二次沉淀和生物胺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杨明泉,高献礼,刘占,余雪婷,胡锋[6](2019)在《国产酱油二次沉淀研究进展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产酱油普遍存在二次沉淀问题,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和市场竞争力。该文为开发国产酱油二次沉淀去除技术提供依据和参考。参考国外研究结果,系统对比分析了国产酱油二次沉淀的组成、形成机制和去除技术。国产酱油二次沉淀主要由蛋白质(G4蛋白中的碱性B3多肽和G1蛋白中的酸性A1a多肽)、多糖和Na Cl组成,蛋白质的强疏水性是导致其形成二次沉淀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彻底解决国产酱油二次沉淀问题,必须对其二次沉淀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在酱油灌装之前添加促进絮凝共沉淀因子或借助发酵结合超声技术去除"二次沉淀物质"是解决其二次沉淀现象的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袁星星[7](2018)在《乳酸菌发酵荔枝饮料的二次沉淀及褐变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酵荔枝饮料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出现二次沉淀及褐变是荔枝饮料生产中常见的技术难题。荔枝沉淀中含有较多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谷蛋白一般只溶于稀碱溶液,水溶性较差,可能是导致荔枝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课题通过研究荔枝汁谷蛋白的结构及特性,旨在更好地理解导致荔枝汁不稳定现象的原因。由于荔枝汁经干酪乳杆菌发酵后可产生胞外多糖使体系变稠,因此本课题先初步探讨经干酪乳杆菌发酵变稠的荔枝汁是否可以悬浮荔枝沉淀,然后进一步筛选出一种可以有效悬浮荔枝沉淀的稳定剂。针对乳酸菌发酵荔枝饮料褐变问题,本课题首先分析荔枝褐变过程的品质变化,确定其主要变化因素,然后通过分析荔枝饮料褐变过程的主要变化因素,评估稀释和添加抑制剂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荔枝饮料常见的褐变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Osborne分级法制备荔枝浊汁谷蛋白,运用SDS-PAGE、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荔枝汁中谷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热稳定性及二级结构等。研究表明荔枝谷蛋白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50 kDa及以上,且成分复杂,约有10个条带,经还原后,少量大分子质量的条带消失,新的较小分子质量条带增加;另外,以蛋白样品结合SDS的能力表征蛋白质的表面疏水特性,研究表明1 mg的荔枝谷蛋白样品结合(74.25±5.26)μg SDS;荔枝谷蛋白游离巯基含量为(29.83±1.72)μmol/g,总巯基含量为(40.59±2.04)μmol/g,二硫键含量为(5.38±0.18)μmol/g;其变性峰值为105.24℃;经红外分析,荔枝谷蛋白主要结构为β-折迭和β-转角,分别占33.92%和64.7%。因此,可初步推断荔枝谷蛋白组分较复杂,分子质量较大,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二硫键含量较少,对热较稳定。(2)初步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荔枝浊汁的发酵特性,发现糖度、pH值、发酵时间、稀释比例对发酵荔枝浊汁所产生的粘度影响较大,在适宜条件下,干酪乳杆菌发酵荔枝汁所产生的粘度约为0.06 Pa·s,但发酵荔枝汁出现明显沉淀,可能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体系粘度较低的时候荔枝沉淀已经下降,因此进一步研究经离心后的发酵荔枝汁悬浮一定量荔枝沉淀的能力,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荔枝汁无法悬浮荔枝沉淀。果胶、CMC-Na和黄原胶相比,CMC-Na不能悬浮荔枝沉淀,黄原胶和B果胶有一定的悬浮能力。进一步优化得出,B果胶的悬浮能力更好,其中,0.15%(m/v)B果胶可以悬浮不同稀释倍数(30%、50%、100%),含5%(m/v)荔枝沉淀的发酵荔枝汁。(3)乳酸菌发酵荔枝饮料常温储藏期间发生的非酶促褐变反应主要有美拉德反应和多酚氧化缩合反应。褐变过程中其理化指标(TSS、pH和可滴定酸)、抗氧化活性(ORAC)、游离酚(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山奈酚-芸香糖-鼠李糖苷和异鼠李素-芸香糖-鼠李糖苷)及部分氨基酸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5-HMF、总酚、8种AA(Ser、Glu、Ala、Val、γ-ABA、Orn、1Mehis、a-AAA)、还原糖等是发酵荔枝饮料褐变过程主要的变化因素。稀释并不能有效缓解乳酸菌发酵荔枝饮料的褐变。0.2%(m/v)多聚磷酸钠和0.1%(m/v)异Vc钠不能抑制发酵荔枝汁的褐变反应,且单一使用0.05%亚硫酸钠比亚硫酸钠与多聚磷酸钠和异Vc钠组合使用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崔爽[8](2018)在《二次元:别急着爆发,让内容沉淀》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外媒传闻,在2018年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国内二次元经济的代表、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将赴美上市,其融资规模在4亿美元,估值则可能超过30亿美元。另一家重量级网站AcFun也在经历停服风波后于2月12日重新上线,作为国内二次元弹幕视频网站跑道上唯二的选(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2-27)

徐长贺[9](2017)在《新型斜板竖流式二次沉淀池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处理中二次沉淀池作为关键设施,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严峻,为此不仅要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也要大力发展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和小型可移动污水处理设备。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二次沉淀池的研究多集中在具有较大污水处理能力的平流式和幅流式沉淀池上,而对适合中小型污水处理的竖流式沉淀池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加入斜板能提高沉淀池运行效率,因此研究竖流式沉淀池内部流动和加入斜板后对其流动特性及工作效率的影响,对于推广竖流式沉淀池在中小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高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竖流式沉淀池和加入斜板的竖流式沉淀池的流动特性及不同流动特性对其工作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针对竖流式沉淀池内复杂固-液两相流,采用两相流混合模型和RNGk-ε紊流模型,借助FLUENT软件,对无斜板竖流式沉淀池以及不同斜板安装高度与间距的新型斜板竖流式沉淀池的流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模拟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有:(1)通过对比分析加入斜板前后沉淀池内部流场、浓度场的变化及悬浮物的沉降速度与出水口浓度的不同得出:加入斜板有效避免了前期异重流上流的情况,降低了悬浮物上升速度,增大了沉淀区面积,降低了沉淀池16.1%的出水口悬浮物浓度值,有效提高了沉淀池出水质量。(2)通过分析不同斜板安装高度下混合物流速与悬浮物浓度等变化情况得出:沉淀池中斜板安装越低,清水保护深度越大,通过斜板的流速及悬浮物浓度就越大;斜板安装越高,清水保护深度越小,斜板上部流速越大,悬浮物没有足够的沉淀时间就被排出,对本模型而言,建议清水保护深度不小于1.1m,斜板下部距进水管出口距离不小于1.5m。(3)通过分析不同斜板间距下沉淀池内部流态、悬浮物浓度分布及出水口水质得出:加密斜板能缩短沉淀池运行稳定时间,降低斜板间悬浮物上升速度,增加沉淀区面积,降低出水口悬浮物体积浓度。(4)通过分析不同入流速度与入流浓度对沉淀池内部流态、沉淀情况以及出水口浓度的影响得出:入流浓度一定,入流速度增大至0.028m/s,斜板下部水流形成朝向进水管扩散段外边壁的漩涡,能很好地将污水均匀分配到斜板间,从而增大悬浮物在斜板间沉淀效率;入流速度一定,增大入流浓度能减小斜板间浓度较小的空腔区;因此加入斜板入流速度可增大15%以上,入流浓度可提高30%以上。(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向思思[10](2017)在《二代单晶高温合金中二次γ'沉淀相和碳化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备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良好的抗腐蚀和抗氧化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由于叶片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在离心应力作用下,单晶叶片发生蠕变变形,是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了更好的为合金设计和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本文选取[00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高温和外应力耦合作用下的蠕变行为,揭示了其微观结构在蠕变过程中的演化特征,阐明了微观结构演化、合金元素扩散及相转变与蠕变性能退化的关联性;为理解高温合金的蠕变损伤机制提供了关键的实验数据。本文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为基本研究平台,结合定量分析软件STEM(QSTEM),研究了含Re约为3 wt.%的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1100℃/137MPa高温低应力条件下的蠕变行为。(一)基于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Titan G2 80-200 Chemi STEM,FEI)系统研究了不同蠕变时间后高温合金内二次γ'沉淀相的演化行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100℃/137MPa高温低应力蠕变后,有两种类型的二次γ'沉淀相形成:一种是在γ基体中析出(类型Ⅰ,2nd γ'γ)并且任意分布于γ基体,类型Ⅰ沉淀相已被国际同行多次观察到;另外一种在紧邻γ/γ'界面的位错网结点上析出(类型Ⅱ,2nd γ'd),并且规律地分布在位错网结点,类型Ⅱ沉淀相尚未见文献报道。(2)两种类型的沉淀相随蠕变时间延长呈现出不同的形貌和尺寸演化规律。其中①对于2nd γ'γ沉淀相(类型Ⅰ),其形貌和尺寸从γ基体中心到γ/γ'界面边缘都呈梯度分布:其形貌由立方形逐渐演化为球形;其尺寸逐渐减小;随蠕变时间延长,其形貌发生由球形→立方形→蝴蝶状的演化。②对于2nd γ'd沉淀相(类型Ⅱ),其形貌和尺寸在不同位错网节点上基本相同,且不随蠕变时间延长发生改变。(3)两种类型二次γ'沉淀相微观结构演化的差异性来自于其不同的元素扩散方式。2nd γ'γ沉淀相(类型Ⅰ)的元素扩散方式为上坡扩散,2nd γ'd沉淀相(类型Ⅱ)的元素扩散方式为位错管道扩散。(4)两种类型二次γ'沉淀相元素扩散方式的不同导致其元素分布的差异:2ndγ'γ相中的富γ'元素比2ndγ'd相偏析更明晰。2ndγ'γ相的上坡扩散导致γ'沉淀相富集元素,例如Ni、Al和Ta在蠕变过程中逐渐向2nd γ'γ偏聚;而γ'沉淀相贫乏元素,例如Co、Cr、W、Re和Mo等则逐渐向外扩散。(5)两种类型二次γ'沉淀相析出位置的不同导致其具有与基体不同的位向关系:在尺寸相当的情况下,沿着[001]方向观察可见,2ndγ'γ相与γ'相的位向关系为:[100]/[010]/[001];2ndγ'd相与γ的位向关系为:[110]/[110]/[001]。两种类型二次γ'沉淀相都与γ基体完全共格,2nd γ'γ沉淀相是较弱的有序结构相,2nd γ'd沉淀相是较高有序度的相。(6)实验证明二次γ'相的析出会降低高温合金的蠕变寿命。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首先在1100℃/137MPa条件下蠕变20小时进行中断实验并炉冷至室温(~25℃),使二次γ'相析出;再次在1100℃/137MPa下继续蠕变至断裂。实验结果表明,二次γ'相的析出使蠕变寿命降低约56小时。(二)基于透射电镜,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化行为和M23C6碳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分布,结合实验HAADF-STEM像和定量STEM模拟,揭示出M23C6碳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占位情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100℃/137MPa高温低应力蠕变实验后,初始富Ta的MC碳化物发生分解,在其界面附近有P相析出;其P相的成分特征为富含Cr,Re元素,其次是Co,Mo元素,含有少量的W元素。(2)蠕变实验后,有相当数量尺寸细小的M23C6碳化物析出。M23C6面扫EDS能谱分析表明,大量Cr、Re元素和少量的Mo元素倾向偏析于M23C6碳化物中。随着蠕变时间的延长,M23C6碳化物的形貌逐渐由不规则状演化为规则形貌的碳化物,规则形貌多为以{111}为晶面的八面体。(3)基于M23C6碳化物的HAADF-STEM图像和QSTEM模拟,发现M23C6中的Re、Mo、W等合金元素倾向于优先替代8c位置的Cr原子,然后分别是48h、4a和32f位置。基于最低结合能的准则,用第一性原理对M23C6碳化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Re、Mo、W分别在8c位置的完全替代Cr计算出来的结合能分别是-8.7210eV/atom、-8.6690 eV/atom和-8.7204eV/atom;因此,M23C6中合金元素取代该8c位置的择优顺序为Re>W>Mo。(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二次沉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出水槽壁主要依靠人工清洗,清洗工作环境恶劣,效率低。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一种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出水槽壁专用清洗机。对专用清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具体参数进行了确定,并对摩擦带动机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沉淀论文参考文献

[1].李福勤,朱云浩,焦亚楠.二次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高岩粉矿井水试验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9

[2].苏杭,王桂梅,于淑政.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出水槽壁专用清洗机的设计[J].机械制造.2019

[3].王君.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二次沉淀处理食品废水[J].广东化工.2019

[4].杨欢.周进周出式辐流式二次沉淀池的叁维数值模拟[J].居业.2019

[5].杨明泉,滑欢欢,梁亮,余雪婷,陈穗.嗜盐片球菌在减少酱油二次沉淀和生物胺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9

[6].杨明泉,高献礼,刘占,余雪婷,胡锋.国产酱油二次沉淀研究进展和展望[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7].袁星星.乳酸菌发酵荔枝饮料的二次沉淀及褐变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8].崔爽.二次元:别急着爆发,让内容沉淀[N].科技日报.2018

[9].徐长贺.新型斜板竖流式二次沉淀池的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17

[10].向思思.二代单晶高温合金中二次γ'沉淀相和碳化物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黑莓清汁二次沉淀(a)和一次沉...

标签:;  ;  ;  ;  ;  ;  ;  

二次沉淀论文_李福勤,朱云浩,焦亚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