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来源论文_李继东,张成富,徐田武,赵聪会,许学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来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潜山,来源,成因,库车,渤海湾,模式。

油气来源论文文献综述

李继东,张成富,徐田武,赵聪会,许学良[1](2019)在《东濮凹陷沙一段油气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濮凹陷沙一段油气来源认识不清,影响了下步勘探进程。通过研究沙一段原油及烃源岩的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特征,对比沙河街组油源,分析认为:沙一段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凝固点特征;原油与烃源岩中含有较高的姥鲛烷、植烷、γ-蜡烷,较低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微量孕甾烷及叁环萜烷;沙一段原油为自生自储的低熟油,与沙二、沙叁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有明显区别。(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5期)

李谨,王超,李剑,马卫,张海祖[2](2019)在《库车坳陷北部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与勘探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气为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段重要勘探领域,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了研究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落实勘探潜力,在不同层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油气源对比指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内油气均以上叁迭统烃源岩贡献为主。利用阿合组烃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和单井热史、埋藏史的分析,确定阿合组油气具有3期充注特征;结合迪北段油气成藏过程动态演化分析,认为迪北段油气具有早油晚气的特点,进而建立早期和晚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烃源岩有效排气强度和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共同控制致密气藏的分布,并预测阿合组致密气藏勘探有利区位于迪北边缘。(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4期)

王昕,罗小平,吴俊刚,徐云龙,陈保柱[3](2019)在《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充注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储层的成藏过程与成藏机理。运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结合油-源抽提物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及成藏机理进行研究。石臼坨凸起主体原油表现为混源油特征,为渤中凹陷供油,存在一定的生物降解;428构造带北侧原油主要来自秦南凹陷沙叁段及沙一段烃源岩;427构造带及428构造带南侧原油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沙叁段及沙一段烃源岩。包裹体镜下特征、均一温度及盐度表明,428E/W构造带潜山储层在前古近系存在油气充注过程,而在古近系烃源岩成熟以后,潜山储层又经历了油气充注过程,对应充注时间为3 Ma B.P.。该区油气来源丰富,晚期大量油气快速充注潜山储层,具有较高的勘探开发价值。但成藏过程复杂,基于潜山结构特征、供烃模式及输导体系划分为"叁层侵蚀双源复式输导晚期型"和"双层单源复式输导晚期型"2种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徐敏[4](2019)在《巴布亚盆地成烃演化及油气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布亚盆地主体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与澳大利亚海域相邻,其构造位置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汇处,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为一发育于前中生界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大型迭合盆地,也是巴新唯一产油气的盆地。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目前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巨大,在前期勘探过程中虽对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成藏条件有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的成果和认识。但是随着勘探的逐步深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以及人们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地质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利用构造演化和沉积背景等研究成果,利用单井生烃模拟,分析主力烃源岩的成烃演化过程;以地球化学分析为核心,划分原油类型,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独特碳骨架的稳定性和复杂的“指纹”特征进行油气源对比,厘清巴布亚地区油气来源,并以此为指导,辅以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等成果简要分析油气运移过程。从而论述油气从哪来、到哪去的基础地质问题。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巴布亚盆地中生界沉积类型众多,其中储层主要发育于叁角洲沉积体系,滨岸沉积和浅海-半深海沉积是烃源岩发育有利相带。烃源岩类型分为海相陆源型、海相内源型和混合生源型叁种,侏罗系烃源岩在Papuan褶皱带多为混合生源型,在Fly台地则主要为混合生源型,同时也有陆生植物输入,在巴布亚湾为典型陆源输入;白垩系发育滨浅海泥页岩,处于弱还原环境,在Papuan褶皱带以混合生源型为主,在巴布亚湾则以陆生植物供给为主;盆地东部新生界主要发育混合生源型的滨浅海泥页岩,具有一定生烃潜力;西部为海相内源型的泥质含量较低的浅海灰岩,生烃潜力有限。(2)单井生烃模拟结果表明,平面上越靠近生烃中心,其演化程度越高,构造高点烃源岩普遍成熟较晚。中生界成熟中心分别位于Papuan褶皱带中西段和巴布亚湾近Aure褶皱带前渊,而且新生界Aure褶皱带前渊区也一直处于成熟中心。中、下侏罗统在晚白垩世开始成熟,晚白垩世末期盆地构造抬升前开始生成大量烃,随着地层普遍抬升剥蚀,生烃停滞,至中新世随着盆地再次沉降,这些烃源岩再次进入生油窗,到中新世末期普遍进入成熟阶段,烃源岩进入生气窗至今;上侏罗统在中新世时期位于成熟中心的烃源岩均已成熟;白垩系烃源岩成熟更晚,成熟范围更小,成熟中心相对侏罗系向西北方向偏移。(3)根据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甾萜烷系列化合物指纹类型曲线和稳定碳同位素等特征,将巴布亚盆地原油分为A、B、C叁类,A类原油主要分布在Papuan褶皱带中、西段的上侏罗统、白垩系储层以及Fly台地北缘的上侏罗统储层,主要由本地侏罗系成熟烃源岩供烃,Papuan褶皱带东段中新统少部分A类油有机质来自本地白垩系烃源岩;B类原油主要分布在Papuan褶皱带东段中新统储层,本地白垩系及以上成熟烃源岩为其主力烃源,下伏侏罗系烃源岩也有一定贡献,而Papuan褶皱带中、西段白垩系内B类原油多为自生自储,Fly台地南部斜坡带B类原油有机质来源于下伏成熟度较高的中-下侏罗统;C类原油集中分布在巴布亚湾Wabuda凹陷、Torres陆架和Aure凹陷叁区夹持区的新近系储层,并由巴布亚湾新生界成熟烃源岩供烃。(4)巴布亚盆地天然气为有机成因气,包括煤型气和油型气,据成熟演化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熟气、凝析气、裂解气和生物气。成熟气和高成熟凝析气遍布Papuan褶皱带,主要由本地成熟度较高的侏罗系烃源岩供烃,褶皱带东段也不排除白垩系腐殖型干酪根的贡献;Fly台地北缘以成熟气为主,Omati地堑还存在过成熟裂解气,推测主要由下伏较高成熟度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初次裂解生成;生物气主要分布在Torres陆架北部与Aure凹陷夹持区,ASF 1生物气由上新统烃源岩供烃,OHP 1生物气主要由中新统未熟烃源岩供烃,披覆于礁体之上的上新统烃源岩对其也有贡献。(5)巴布亚盆地整体以常压为主,地层水交换不畅,水动力很弱,油气运移动力主要为浮力,盆地生烃灶周围的长期继承性的隆起或者斜坡等构造高点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3-01)

李慧勇,徐云龙,王飞龙,罗小平,于海波[5](2019)在《渤海海域深层潜山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周缘发育多个富烃深次洼,油气聚集条件复杂,对其油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认识尚不明确。为此,利用饱和烃及轻烃色谱、色谱—质谱、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分检测等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对该潜山构造带的原油、天然气与其周缘富烃深次洼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渤中19-6潜山构造带油气的来源与特征。结果表明:(1)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周缘凹陷主要发育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叁段、沙河街组一段及沙河街组叁段上亚段等4套烃源岩,其中东叁段和沙叁上亚段烃源岩为其主力烃源灶,有机质丰度较高,为偏腐泥混合型有机质类型,已进入生烃高峰期;(2)深层太古界潜山及上覆古近系孔店组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具有不同成熟度天然气混合特征,成藏过程具有多阶段性;(3)浅层与深层油气来源都具有3套烃源岩混源输入的特征,但仍存在着差异性,其中浅层油气来源以东叁段烃源岩的输入为主,并且可能存在着东二下亚段烃源岩的输入,而深层油气来源则以沙叁上亚段烃源岩的输入为主。结论认为,该区油气源条件复杂,油气源主要以周缘富烃深次洼内沙叁上亚段烃源岩为主,其深层凝析气藏表现出多期次油型气输入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曹宇森[6](2019)在《辽河坳陷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与充注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认识不清、油气输导体系和充注模式研究不清的问题,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分析,明确了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和输导体系,建立了大洼构造带油气充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于清水洼陷沙一段和沙叁段烃源岩;油气主要输导途径为断层,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大洼构造带西部具有断层-裂缝、断层-不整合面和断层-砂体叁重输导体系,东部具有断层-裂缝、断层-不整合面双重输导体系;大洼构造带西部具有双源叁重输导体系近源充注模式,东部具有单源双重输导体系远源充注模式;不同的充注模式控制了大洼构造带油气分布特征,具有近油源断层处油气富集成藏的规律,大洼构造带东部中生界和太古界近油源断层处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研究对确定下步勘探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3期)

肖正录,陈世加,王攀,李勇[7](2018)在《柴西北区咸水泉构造的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咸水泉构造以其优秀的成藏要素组合而成为勘探热点区。但该区构造运动频繁、断层发育多、含多套烃源岩,油的来源极其复杂。本文通过分析柴西北区各构造单元中原油和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并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背景,对咸水泉构造中油的来源和成藏模式做了研究。结果表明:(1)E32和N1烃源岩为研究区的两套有效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且都达到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生排烃能力。(2)咸水泉和红沟子构造中原油的轻组分有散失,庚烷值偏小,这与柴西北区其他区域不同。但异庚烷值、Rc%和C29S/(S+R)值显示柴西北区中的原油皆达到成熟阶段。(3)咸水泉和红沟子构造的浅层原油同源,都以高伽马蜡烷值为特征。这与柴西北区其他构造中的原油和烃源岩特征不同,也与咸水泉深部烃源岩特征不同。咸水泉构造浅层原油甾烷中的C27、C28和C29呈"L"形分布,这与柴西北区深层原油的甾烷分布特征不同。(4)咸水泉为一鼻状背斜构造,发育有多个构造高点,其与咸水泉南北(咸南和咸北)两条断层在剖面上形成"两断夹一隆"的形态,其储集体类型多样,具有杰出的生储盖组合。综上得出结论:咸水泉构造浅层中的原油是由本地浅层N1烃源岩所供给的,后通过断层运移到浅层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并合理推断认为,咸水泉构造的深层也具有好的勘探潜力。最后得出了咸水泉构造中原油的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程世伟[8](2018)在《哈拉阿拉特山哈深2井油气来源及充注期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哈深2井在老山上获得10.08 m~3/d的工业油流,揭示了该区重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对该井油气来源、充注期次等的分析认为:哈深2井油藏为成熟的中质油、干气混杂,来源于哈拉阿拉特山下部深埋的二迭系风城组烃源岩;油气成藏时期为哈拉阿拉特山主体形成之后,侏罗纪时期烃源岩深埋达到高成熟,早期断层活化与后期新形成的断层联合输导,并在有利储层中聚集。(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杨帆[9](2018)在《济阳坳陷义和庄地区中古生界油气来源及次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和庄地区是油气运聚的重点地带,油气资源颇为丰富,中、古生界分布多套含油层系,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但由于义和庄地区构造以及油水关系比较复杂,而且除聚集常规原油外,许多原油发生了蚀变,导致油质变差。整个工区关于油气来源以及次生蚀变机制的研究程度均较低,影响勘探开发,因此,义和庄地区的精细油源对比以及原油的次生蚀变作用已然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依据地球化学分析,论文详细分析了原油的物性、族组成、饱和烃以及芳烃的特点,对原油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开展了精细的油源对比工作,研究认为义和庄地区中、古生界原油主要分为叁类,第一类原油来源于四扣洼陷沙叁段成熟烃源岩,第二类原油来源于四扣洼陷沙四段成熟烃源岩,第叁类原油为四扣洼陷沙叁段和沙一段的混合来源。中、古生界原油的来源与新生界的差异体现在新生界原油为多层位多期次混合来源。在原油来源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高分辨质谱等研究,确定研究区原油油质变差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生物降解作用是导致原油蚀变的主要因素,并伴随有氧化、水洗以及运移分馏作用的影响,义和庄油田局部地区的原油可能发生了硫酸盐还原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张威[10](2018)在《塔北西部陆相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北西部总体可划分为海、陆两大成藏体系,陆相油气主要来源于库车坳陷侏罗系和叁迭系两套烃源岩,海相油气主要是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并主要在奥陶系内幕聚集成藏。塔北西部陆相油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白垩系和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潜山中。勘探实践已证实古近系底、白垩系底不整合面是库车陆相油气重要运移通道。本文主要选取了英买、玉东、羊塔克、却勒等地区典型油气藏,进行了取样研究、分析化验、数据处理等工作。古近系、白垩系以凝析气藏为主,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重于-28‰,以煤型气为主,原油与天然气成熟度具有较大差异,具有不同源不同期的特征。以地质背景、沉积储层、构造特征作为研究基础,结合生标特征、碳同位素、油气成熟度等指标,厘定了塔北西部两类油气来源;其中,发现英买32井区寒武奥陶系、英买34-35井区志留系、英买7-9复式油气藏的原油性质非常相近,来源于叁迭系黄山街组湖相烃源岩;而却勒-玉东-羊塔克地区的原油则来源于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湖相烃源岩。利用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大小来研究天然气的来源,因为其受成熟度的影响小,可作为研究天然气来源的重要的指标,玉东-英买力地区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相近且较重,主要来源于侏罗系阳霞组煤成气。却勒-羊塔克地区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相近且相对较轻,为侏罗系恰克马克组伴生气与阳霞组煤成气的混合。通过含氮化合物浓度、4-甲基二苯并噻吩/1-甲基二苯并噻吩的大小明确了塔北西部原油的运移方向,利用甲烷碳同位素、油气藏气油比、干燥系数等地化参数,明确了塔北西部天然气的运移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油气来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致密油气为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段重要勘探领域,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了研究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落实勘探潜力,在不同层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油气源对比指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内油气均以上叁迭统烃源岩贡献为主。利用阿合组烃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和单井热史、埋藏史的分析,确定阿合组油气具有3期充注特征;结合迪北段油气成藏过程动态演化分析,认为迪北段油气具有早油晚气的特点,进而建立早期和晚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烃源岩有效排气强度和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共同控制致密气藏的分布,并预测阿合组致密气藏勘探有利区位于迪北边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来源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继东,张成富,徐田武,赵聪会,许学良.东濮凹陷沙一段油气来源[J].断块油气田.2019

[2].李谨,王超,李剑,马卫,张海祖.库车坳陷北部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与勘探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19

[3].王昕,罗小平,吴俊刚,徐云龙,陈保柱.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充注过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徐敏.巴布亚盆地成烃演化及油气来源分析[D].长江大学.2019

[5].李慧勇,徐云龙,王飞龙,罗小平,于海波.渤海海域深层潜山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J].天然气工业.2019

[6].曹宇森.辽河坳陷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与充注模式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9

[7].肖正录,陈世加,王攀,李勇.柴西北区咸水泉构造的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8].程世伟.哈拉阿拉特山哈深2井油气来源及充注期次分析[J].煤炭技术.2018

[9].杨帆.济阳坳陷义和庄地区中古生界油气来源及次生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10].张威.塔北西部陆相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论文知识图

濮深19井4846.9m包裹体分布特征新12井4521.65m包裹体分布特征威远气田油气成藏过程示意图大65井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模式图大65井区油气运移线解图英雄滩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模式

标签:;  ;  ;  ;  ;  ;  ;  

油气来源论文_李继东,张成富,徐田武,赵聪会,许学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