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散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散,稳定性,分散剂,石墨,悬浮剂,悬浮液,散剂。
分散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惠中,崔勇,董广新[1](2019)在《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以油酸甲酯为分散介质的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并提高其物理化学稳定性。[方法]通过湿式粉碎法制备以油酸甲酯为分散介质的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以活性组分在制剂中的冷、热贮、常贮条件下的稳定性为指标,对配方中的助剂及稳定剂进行筛选。[结果]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磷酸氢二钠(无水)1%及木质素Reax907 2%最优。[结论]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中选择合适的稳定剂可有效提高甲基二磺隆的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为产品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11期)
何停霞,戴庆文,黄巍,王晓雷[2](2019)在《离子液体基氧化石墨烯胶体分散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在离子液体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验证其摩擦学性能。方法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分析计算了表面活性剂与离子液体烷基侧链长度对氧化石墨烯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实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评估与验证,同时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稳定的氧化石墨烯胶体的润滑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未经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分散于离子液体中,总势能曲线始终为负值,颗粒间表现为吸引力,极不稳定。而对于经表面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胶体而言,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势能与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烷基侧链长度呈正相关。当选用的表面活性剂烷基侧链长度为9、离子液体侧链长度为6时,对应的势垒值最高,可达500k T,从而有望实现胶体的稳定分散。后续静置实验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保持一致。摩擦实验表明,相比于纯离子液体,稳定分散有氧化石墨烯的离子液体的润滑性能显着提升。结论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可对氧化石墨烯在离子液体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理论预判,氧化石墨烯颗粒表面吸附的活性剂及离子液体烷基侧链越长,氧化石墨烯胶体越稳定。(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翁雨佳,朱红,张博,任天瑞[3](2019)在《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复配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复配体系有利于提高农药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本研究选用430 g/L戊唑醇水悬浮剂(SC)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羧酸盐分散剂850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601p复配体系的胶束流体动力学直径以及对戊唑醇SC黏度、Zeta电势、比吸光度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用601p制备的戊唑醇SC的分散稳定性要高于单独用850制备的,而用两者复配体系制备的戊唑醇SC的稳定性明显高于用单一分散剂制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散剂的复配比例对戊唑醇SC的物理稳定性也有不同影响,其中当m(850):m(601p)=1:1时,复配分散剂的胶束动力学直径不再变化,制得的戊唑醇SC分散稳定性最好,表现为黏度相对较小,Zeta电势为–40.8 mV。(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仇磊,陈鼎,朱莉莉,陈耀彤,王思远[4](2019)在《氧化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在实验室自主设计的超声辅助球磨、微波辅助球磨试验装置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分散方法(表面改性分散,分散剂分散,表面改性、分散剂分散)将氧化石墨烯(GO)分散于基础油PAO6中得到GO润滑油。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仪等对改性前后的GO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Zeta电位仪检测分散稳定性,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GO经表面改性、分散剂分散复合处理后,其稳定性比表面改性分散和分散剂分散分别提高了44.8%和35.5%。GO经表面改性后,表面含氧官能团减少,润湿性得到提高,表面接枝亲油性长碳链烷基伸入到基础油中,提高了GO的分散稳定性。分散剂吸附在改性氧化石墨烯(MGO)表面,形成稳定的双电层效应,纳米MGO颗粒产生静电排斥作用,形成位阻层,阻碍颗粒的相互碰撞和团聚,从而能稳定分散于基础润滑油中。本工作不仅成功将GO稳定分散于基础油PAO6中,而且验证了表面改性、分散剂分散复合处理对提高GO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效果最好,且分散剂的最佳浓度为0.6%。(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董秀莲,胡国耀,李文刚,邱俊云,朱红[5](2019)在《以油酸甲酯为分散介质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及物理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以油酸甲酯为分散介质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OD)配方,并提高其物理稳定性。[方法]通过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以油酸甲酯为分散介质24%烟嘧·莠去津OD,以悬浮率、乳化分散性能及制剂在冷热贮、常贮条件下的稳定性为指标,对配方中的分散剂、乳化剂等助剂进行筛选。[结果]乳化剂SR-08与农乳500#以1:2的比例复配,分散剂SD-208添加量为2.0%,增稠剂有机膨润土添加量为2.0%时,所制备OD各项指标达最优。[结论]油悬浮剂配方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分散剂等助剂可有效提高OD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6期)
张笑,宋武林,卢照,曾大文,谢长生[6](2019)在《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二氧化钛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因具有优良的性能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纳米二氧化钛的粉体粒度很小,比表面积很大,极易自发团聚,最终导致性能下降;并且纳米粉体的存储和使用也是一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备稳定均匀的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关于制备稳定的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保持稳定的方法和表征方法,并总结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面临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张振兵[7](2019)在《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药剂型的开发朝着安全性强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可分散油悬浮在农药剂型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升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可分散油悬浮剂,为一种在非水介质(主要包括油基介质或溶剂介质)中不溶的农药固体活性成分,依靠表面活性剂和添加物的作用,加工成微细颗粒悬浮在非水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用水稀释使用的农药剂型。本文以五氟磺草胺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悬浮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的筛选(1)通过观察在水中的分散效果对乳化剂进行初步筛选,对单一乳化剂及复配后的乳化剂进行了对比,通过优化组合,确定1985:Pluronic PE10500=5:1为合适的复合乳化剂,用量为18%。(2)通过流点法对分散剂进行初步筛选,根据Zeta电势和粒径大小,确定了分散剂的最佳种类和用量。并结合流变学参数和热储后的物化性能,确定了分散剂的种类为OD-10,用量为5%。(3)结合外观状态、析油率和分散性的测定,确定增稠剂为有机膨润土,用量为1.5%。2.研究了不同乳化剂,分散剂对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Zeta电势,粒径,黏度,在水中的分散性能与悬浮率(1)乳化剂为1985:Pluronic PE10500=5:1复配比例,分散剂OD-10用量为5%,制备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在35℃的水中分散效果最好。(2)通过分散剂的用量来控制可分散那油悬剂的粒径,黏度,使得原药颗粒稳定悬浮,对可分散油悬浮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3.研究了分散剂,增稠剂对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体系的流变学与触变性。(1)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少,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符合Herschel-Buckley流变模型。(2)分散剂的添加量的大小不改变体系的流变类型,但是,随着体系中分散剂含量的增加,黏度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可以利用此性质来确定分散剂的含量。(3)加入有机膨润土后,形成的网状结构可以调节体系的屈服值与触变性。使得制剂热储后的析油率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粒子间的网状结构瓦解,使得屈服值变小,析油率增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莫松平,郑麟,袁潇,林潇晖,潘婷[8](2019)在《具有高分散稳定性的磷酸锆悬浮液的液固相变循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纳米颗粒有聚集和沉降的倾向,纳米悬浮液作为一种相变材料,其液固相变循环稳定性与其冷冻/熔化性能一样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将具有高分散稳定性的磷酸锆(ZrP)碟片悬浮液作为一种新型相变材料,并将其冷冻/熔化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与水和石墨烯纳米悬浮液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过冷度随着冷冻/熔化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在相同次数的冷冻/熔化循环中,ZrP和石墨烯纳米悬浮液的过冷度比水低,且粒子浓度较大的纳米悬浮液过冷度较小。分析表明,ZrP和石墨烯纳米片和冰晶均可诱导纳米悬浮液中的成核。与石墨烯纳米悬浮液相比,ZrP纳米悬浮液的过冷度在粒子质量浓度为0.1%时较大,但在质量浓度为1.0%时较小。比较两种纳米悬浮液经过冷冻/熔化循环后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与石墨烯纳米悬浮液相比,ZrP纳米悬浮液具有更好的液固相变循环稳定性,因而能更有效减小过冷度。(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符方乾[9](2019)在《影响头孢克肟分散片湿法制粒工艺稳定性因素及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头孢克肟经过世界上多年的临床应用,具有安全、强效和广谱的特点,是治疗泌尿感染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胆道的头孢类抗生素,目前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均有应用,具有服用剂量小、交叉耐药性小、半衰期长以及成本低等特点。笔者立足于头孢克肟分散片湿法制粒工艺稳定性因素及措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借鉴。(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田仁平,李平,刘频,王晓妹[10](2019)在《共混表面活性剂对分散PTFE乳液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中加入含硫酸或含苯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共混表面活性剂的浊点有所提高。研究表明,仅加入0.2%的含硫酸或苯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混浊点能提高约2℃~3℃。且在相同条件下,含硫酸根的共混表面活性剂浊点比含苯环的高出约2℃。对共混表面活性剂与PTFE乳液组成的叁元体系进行抗剪切稳定性与热稳定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含硫酸根叁元体系的抗剪切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比含苯环的叁元体系更加优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分散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在离子液体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验证其摩擦学性能。方法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分析计算了表面活性剂与离子液体烷基侧链长度对氧化石墨烯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实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评估与验证,同时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稳定的氧化石墨烯胶体的润滑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未经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分散于离子液体中,总势能曲线始终为负值,颗粒间表现为吸引力,极不稳定。而对于经表面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胶体而言,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势能与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烷基侧链长度呈正相关。当选用的表面活性剂烷基侧链长度为9、离子液体侧链长度为6时,对应的势垒值最高,可达500k T,从而有望实现胶体的稳定分散。后续静置实验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保持一致。摩擦实验表明,相比于纯离子液体,稳定分散有氧化石墨烯的离子液体的润滑性能显着提升。结论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可对氧化石墨烯在离子液体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理论预判,氧化石墨烯颗粒表面吸附的活性剂及离子液体烷基侧链越长,氧化石墨烯胶体越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散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惠中,崔勇,董广新.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稳定性研究[J].农药.2019
[2].何停霞,戴庆文,黄巍,王晓雷.离子液体基氧化石墨烯胶体分散稳定性研究[J].表面技术.2019
[3].翁雨佳,朱红,张博,任天瑞.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复配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9
[4].仇磊,陈鼎,朱莉莉,陈耀彤,王思远.氧化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J].材料导报.2019
[5].董秀莲,胡国耀,李文刚,邱俊云,朱红.以油酸甲酯为分散介质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及物理稳定性分析[J].农药.2019
[6].张笑,宋武林,卢照,曾大文,谢长生.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7].张振兵.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8].莫松平,郑麟,袁潇,林潇晖,潘婷.具有高分散稳定性的磷酸锆悬浮液的液固相变循环性能[J].材料导报.2019
[9].符方乾.影响头孢克肟分散片湿法制粒工艺稳定性因素及措施[J].饮食科学.2019
[10].田仁平,李平,刘频,王晓妹.共混表面活性剂对分散PTFE乳液稳定性影响[J].浙江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