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修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修辞,方式,篇章,长恨歌,认知,符号学,物性。
修辞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琛[1](2019)在《在历史的“阴面”写作——论《长恨歌》阴影的修辞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可谓是一个不自觉的作家,她在积极创作的时候也在积极地回首、评价自己的作品。对于《长恨歌》这部作品和《长恨歌》中王琦瑶这个人物,王安忆有着非常深刻的怀疑和反思。王安忆在与法国文学作家葆拉康斯坦的交谈中,曾就作品《长恨歌》进行描述和讲解,该作品曾经斩获了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质小说作品。该作品是围绕20世纪40年代大上海为写作背景,也因此带来很多误解和争议。"由于对那个时代不熟悉不了解,这段文字是我所写过的当中最糟糕的,可它恰恰符合了海内外不少读者对上海符号化的理解,变成最受欢迎的……《长恨歌》长期遭受误读,几乎成了上海旅游指南。"一个文学作家如此评论自己的作品,实属少见。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在美学层面上建立起与时代心理意识独特的联系方式。本文旨在分析王安忆在《长恨歌》里反复描写阴影、阴面和暗处的表达与描写的策略,得出王安忆的特殊创作不仅表达了一种独特时期的怀旧情绪,还可以反映出其更为复杂的创作意识。对阴面的书写意味着在历史阴面进行写作,它表达了一种与现实疏离的、无法给予肯定性的态度,是塑造人物、构建情节、营造气氛重要而独特的一环。(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3期)
董小英[2](2019)在《《奥义书》之秘传奥秘(下)——古印度的修辞性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奥义书》是古印度"探讨世界的终极原因和人的本质"的哲学书籍。因处于文史哲未分的叙事时期,其哲学思想是通过故事表述的。《吠陀》主要是在祭祀场面所唱的诗和歌,还有巫术等等,《梵书》主要是讲祭祀。由《梵书》的"祭祀之路"转向《奥义书》的"知识之路"。本文尝试从修辞格式看其推理方式和认知方式,路径从音素、音节开始,经词、句,直到篇章。(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董小英[3](2019)在《《奥义书》之秘传奥秘(上)——古印度的修辞性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奥义书》是古印度的"探讨世界的终极原因和人的本质"的哲学书籍。因创作时间处于文史哲未分的叙事时期,其哲学思想是通过故事表述的。《吠陀》主要是指在祭祀场面所唱的诗和歌,还有巫术方面的,《梵书》主要是讲祭祀。由《梵书》的"祭祀之路"转向《奥义书》的"知识之路"。文章讨论的仍然是笔者研究《摩西五经》和《周易》的主题:从修辞格式看其推理方式和认知方式,路径从音素、音节开始,经词、句,直到篇章。(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毛宣国[4](2019)在《“修辞性阅读”与文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江认为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文学阐释的目的是寻找文本的确定主旨与意义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文学批评应该有完整系统的方法以提供普遍意义的指导。基于此原则,他对米勒的解构主义批评提出了质疑。米勒的回应是,解构批评根源于文学语言的比喻性,强调以特殊方法解释文学文本的意义,并不是否定文本意义的存在,它重视的不是理论范式与方法的指导,而是对于特定作品文本的阅读与体验。他将自己的工作称为"修辞性阅读"。本文认为,"修辞性阅读"和"公共阐释"的路径虽不相同,却存在着相似与相通,那就是它们都以语言问题为中心,重视文本细读,重视文学阐释参与文学实践的能力。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文章与作者、读者关系的理解上。文章还将"修辞性阅读"纳入到现代阐释学与中国古代修辞批评的理论背景中,并通过张江对当代诗歌的"诵读"到"视读"现象解读的分析,论证了"修辞性阅读"作为文学阐释路径对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贾海娥[5](2019)在《从及物性角度对比分析习近平语言及其译文的修辞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曾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叁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可见,演讲在古代社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个场合发表的演讲都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的文化。他的外交演讲平淡不失幽默、简浅不失深邃、触点不失全面。最近几年,对习近平讲话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这些研究主要从修辞学、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谈到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语篇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从及物性角度出发去研究习近平演讲。因此,有必要对习近平的语言及英文译文的修辞性表达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本文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对含有修辞的演讲进行搜集归纳,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对所选语料中的过程进行了认定和区分,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数量和百分比的统计以便呈现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分析促成这样分布的原因。分析表明,习近平的语言及英译文的修辞性表达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首先,中英文中都出现了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以及行为过程;其次,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在中英文出现的百分比较高,并且物质过程所占比例最高;除此之外;每个过程类型所对应的功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中文出现了五种过程类型,而英文出现了六种;第二,中文出现的关系过程的频率高于英文出现的关系过程,而中文出现的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出现的频率低于英文出现的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第叁,及物过程在中英文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过程转移。鉴于上述差异,得出的解释如下:首先,汉语具有主观性思维的特点,而英语则倾向于客观思维。其次,英语被视为一种静态语言,汉语被视为一种动态语言。第叁,它指的是语言的不对等性,它产生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徐璐洋[6](2019)在《修辞性叙事视域下《群山回唱》中的精神困境与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勒德·胡赛尼(1965-),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2003)享誉国内外。《群山回唱》(2013)是胡赛尼的第叁部小说,小说讲述了一对兄妹长达六十余年的悲欢离合,及与其相关联的不同人物的困境与救赎。本论文试图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解读这部小说中的精神困境,旨在揭示小说叙事技巧的使用反映出的人物的精神危机及其为摆脱精神困境的所做出的努力。本论文共有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卡勒德·胡赛尼及其作品《群山回唱》,并对该作品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进而提出本论文研究的可行性。第二章探究跌宕起伏的叙事进程中人物的精神困惑。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反转的故事情节反映出人物对信仰的质疑与对社会不公的失望,而叙事的隐性进程揭示出人们应通过反抗权威来完成精神的觉醒。第叁章剖析变换的聚焦手法下人物的精神异化。分别将人物及叙述者作为聚焦者的表现手法反映出人物的信任危机及爱的缺失,而双重聚焦手法揭示出人物与自我的罪责感和解才是完成精神救赎的出路。第四章阐释多种叙事技巧引导读者做出动态的叙事判断,揭示出人物的精神迷失。指出人们应重建自我价值,解决面临的放纵欲望及身份焦虑的精神问题,实现精神解放。第五章为结论,总结全文论点,指出叙事手法的运用对揭示人物的精神困境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旨在唤醒人们对于阿富汗人民精神与生存困境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刘茹斐[7](2019)在《英文版《京华烟云》的修辞性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语堂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在西方社会一经问世就得到了高度评价。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依托的却是作品的中文译本,因此难免存在着由语言差异带来的文本误读。借助修辞叙事学理论,通过对《京华烟云》英文版的解读,从作者本体、文本本体和读者本体等因素来考察作品的创作、构建、接受和传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林语堂以中国人的文化身份,用独特的修辞性叙事的方式,传播了中国的智慧和文化,并重塑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莫锦灿[8](2018)在《修辞性叙事视角下的对外新闻编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对一些国际事件所持的态度也越来越受到外国友人的关注。对外新闻是世界看中国,了解中国人民的重要渠道。因此成功的对外新闻编译是极其重要的,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国内外研究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本文尝试从修辞性叙事理论的视角,以《北京周报》为例,来研究我国的对外新闻编译。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尝试论证修辞性叙事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新闻编译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探讨修辞性叙事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新闻编译的修辞功能,旨在总结出该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新闻策略,以期为我国对外新闻编译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研究发现:(1)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外新闻编译本质上是一种修辞性叙事行为,因此,从修辞性叙事视角来研究对外新闻编译是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的。(2)修辞性叙事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新闻编译的修辞功能有突出隐含的叙事,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增强对外新闻的说服力,以及适调立场等。(3)修辞性叙事理论指导下,对外新闻的编译可以采取的策略有:改写标题,改进措辞,增加新闻事件的相关叙事者,以及重构时空联系等。本研究有着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拓宽了修辞性叙事理论的研究范围以及丰富了该理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尝试提出该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新闻编译策略,以期为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帮助我国在世界上构建一个良好的大国形象提供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于溪[9](2018)在《基于巴特符号学的《朗读者》主持人修辞性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巴特符号学理论研究主持人修辞性话语,并为修辞格在主持人话语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央视节目《朗读者》是一档评分极高的情感类节目,掀起了时下一股朗读热潮。其中,主持人董卿话语中的修辞格为其语言增添很多魅力。本文用巴特符号学中的能指和所指、意指过程、组合段和系统来分析《朗读者》中主持人主要使用的四个修辞格即:明喻、暗喻、借喻和排比。选择巴特符号学来分析修辞性话语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巴特符号学是对索绪尔、雅克布森、叶姆斯列夫等学者理论的总结发展,并注入新的内容和提出不同见解。其次,巴特主要的符号学理论适用于分析话语中的修辞格,为深入研究修辞格中的符号现象提供理论指导。最后,符号学研究语言,尤其是巴特符号学研究修辞性话语,是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本文选择《朗读者》中主持人修辞性话语作为分析对象也有如下原因:首先,《朗读者》具有较高的口碑,为传播文化,带来良好社会风气起到很大作用,使人们更关注内心情感。其次,董卿在节目中使用的修辞格更明显。她的修辞性话语为这档节目增添魅力并煽动人心。限于篇幅,本文选取了《朗读者》中董卿使用最多的四个修辞格进行分析。本研究表明:首先,巴特符号学不仅可以分析非语言符号,也可以应用于语言符号的分析。其次,用巴特的能指所指、意指过程、组合段和系统分析修辞格中符号的含义以及符号间的关系、结构,能更好地挖掘出董卿修辞性话语中的内涵意义和明喻、暗喻、借喻、排比的修辞特点。最后,本研究方法能够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出董卿的修辞性话语是如何突出《朗读者》的主题,并为朗读者和观众提供情感力量的。本论文的贡献如下:第一,巴特符号学常用于分析非语言符号,而本文用其分析了语言符号,扩展了巴特符号学的研究领域。第二,将巴特符号学与修辞性话语结合,为分析话语中的修辞格提供指导。第叁,选择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的修辞性话语更具代表性,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赵爽静[10](2018)在《论《憩园》的修辞性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作为修辞"是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语境下对叙事给予修辞性的解读,是通过小说的叙述结构、视角、时间、距离、声音等问题的指涉来理解叙事在叙述者、文本现象、读者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巴金的中篇小说《憩园》,以小说中的人物"老黎"为主要叙述者,以"憩园"新旧主人姚家和杨家为叙述对象,通过多个次要叙述者的设立、多重叙述视角的切入、叙述空间和时间上的延展以及"抒情性"叙事策略的展开,使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特征,建立起叁个叙事层面、多重对立的情感模式。(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修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奥义书》是古印度"探讨世界的终极原因和人的本质"的哲学书籍。因处于文史哲未分的叙事时期,其哲学思想是通过故事表述的。《吠陀》主要是在祭祀场面所唱的诗和歌,还有巫术等等,《梵书》主要是讲祭祀。由《梵书》的"祭祀之路"转向《奥义书》的"知识之路"。本文尝试从修辞格式看其推理方式和认知方式,路径从音素、音节开始,经词、句,直到篇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辞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琛.在历史的“阴面”写作——论《长恨歌》阴影的修辞性表达[J].名作欣赏.2019
[2].董小英.《奥义书》之秘传奥秘(下)——古印度的修辞性推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董小英.《奥义书》之秘传奥秘(上)——古印度的修辞性推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毛宣国.“修辞性阅读”与文学阐释[J].学术月刊.2019
[5].贾海娥.从及物性角度对比分析习近平语言及其译文的修辞性表达[D].内蒙古大学.2019
[6].徐璐洋.修辞性叙事视域下《群山回唱》中的精神困境与突围[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7].刘茹斐.英文版《京华烟云》的修辞性叙事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莫锦灿.修辞性叙事视角下的对外新闻编译[D].广西大学.2018
[9].于溪.基于巴特符号学的《朗读者》主持人修辞性话语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10].赵爽静.论《憩园》的修辞性叙事[J].嘉应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