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子体克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带,基因,艾美,抗原,疟原虫,孢子,多样性。
配子体克隆论文文献综述
刘丹丹,曹李琴,朱玉兰,许金俊,陶建平[1](2017)在《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Engam5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总RNA,应用RT-PCR扩增得到Engam59基因,对其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ngam59基因全长为1 473 bp,为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0个氨基酸,具有1个酪氨酸-丝氨酸富集区和1个脯氨酸-甘氨酸富集区,与柔嫩艾美耳球虫Etgam59基因的同源性为93.4%。选择该基因编码的第211~432位氨基酸间的肽段进行截短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大小在27.69 ku左右,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能被小鼠抗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和毒害艾美耳球虫病鸡康复血清识别,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析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蛋白的功能与研制鸡球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苏胖胖,孟令文,李江艳,陶志勇,陈勇[2](2016)在《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期特异性蛋白Pfgdv1克隆表达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期特异性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gametocyte development 1 gene,Pfgdv1),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fgdv1蛋白。方法通过PCR法从恶性疟原虫感染病人血液DNA样本中扩增Pfgdv1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p ET28a-Pfgdv1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纯化产物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 PCR扩增的Pfgdv1基因长度约为1.65 kb,重组p ET28a-Pfgdv1质粒构建成功,插入方向正确无框移,转化至E.coli BL21(DE3+)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67 k Da,且能被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成功克隆了Pfgdv1基因,表达并纯化了重组Pfgdv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期传播阻断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刘丹丹,杜彩娟,蔡秀清,索世杰,许金俊[3](2015)在《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Engam59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荧光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总RNA,RT-PCR扩增获得毒害艾美耳球虫Engam59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Engam59基因全长为1473 bp,其中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含有一个富含酪氨酸和丝氨酸和一个富含脯氨酸-甲硫氨酸的特征性结构域,与柔嫩艾美耳球虫Etgam59基因的同源性为93.4%,与巨型艾美耳球虫Emgam56基因的同源性为61.4%。选取Engam59基因中免疫原性较强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产物为687 bp,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Engam59,成功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大小约28 kDa(rEnGAM59)。重组蛋白均能识别抗6×HIS标签单抗,并能识别鼠抗rEnGAM59多抗。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Engam59基因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配子体内的成壁体上,参与卵囊壁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5)
刘丹丹,曹李琴,朱玉兰,许金俊,吴力力[4](2014)在《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gam2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En)配子体总RNA,应用RT-PCR进行gam22基因的克隆,测序后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ngam22基因全长为713 bp,其中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61 bp,编码186个氨基酸,含有一个富含组氨酸和脯氨酸的特征性结构域;与柔嫩艾美耳球虫(Et)配子体Etgam2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为97.7%。此配子体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可以作为抗球虫疫苗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4年05期)
武瑞娜,郑龙华,赛珊,李晓捷,赵丽丽[5](2014)在《海带配子体克隆规模化培育及育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带配子体克隆能长期保存,可维持原有性别,对保护海带种质资源,研究海带生理、生化、遗传学、规模化培育及生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别从配子体克隆的规模化培养、采苗、幼苗培育3个方面探讨了海带配子体克隆规模化培育及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刘丹丹[6](2014)在《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数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消化道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虫病,严重危害养鸡业,在我国每年仅用于该病的防治费用就达3-6亿元。寄生于鸡的球虫有7种,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 necatrix)的致病性最强,分别引起急性盲肠球虫病和急性小肠球虫病。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危害8-18周龄的鸡。我国在上世纪饲养的肉仔鸡多数为白羽肉鸡如AA肉鸡,其饲养周期短,而饲养周期长的鸡一般为种鸡或蛋鸡,其后期的饲养方式常为笼养,因此在临床上由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小肠球虫病较少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鸡肉风味的特殊要求,广泛饲养的黄羽肉鸡饲养周期相对较长,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下的饲养方式多数为地面放养、地面及网上平养等,因而由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小肠球虫病越来越多见,且与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混合感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依赖药物,但是由于耐药性虫株、药物残留肉蛋、病原污染环境等人类比较关注的问题,欧盟逐渐减少了市场准入的抗球虫药种类,并在2012年开始全面禁止将抗球虫药用作饲料添加剂。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也提出了相似的抗球虫药物使用禁令(FDA-2011-D-0784)。这使得球虫病的防治方法由化学预防转向免疫预防。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鸡球虫病疫苗主要两大类,一是由数种鸡球虫卵囊组成的活虫苗,二是由3种巨型艾美耳球虫(E. maxima)配子体抗原组成的亚单位疫苗。配子体抗原是卵囊壁蛋白的前体蛋白,位于球虫大配子体的成壁体上。迄今为止,在艾美耳球虫中只有少数的配子体抗原基因被克隆,主要有巨型艾美耳球虫的Emgam56, Emgam82和Emgam230(部分序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Etgam56(Etgam56tmp1), Etgam59(Etgam56tmp2)和Etgam22,以及堆型艾美耳球虫(E. acervulina)的Eagam56(部分序列)。有关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抗原基因及其体外重组表达与功能研究尚无见有报道,为此本文开展了下列研究工作,旨为研制鸡球虫病亚单位疫苗及探明毒害艾美耳球虫卵囊壁形成的分子基础与机制奠定基础。首先,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总RNA,应用RT-PCR获取Engam22基因序列,并克隆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Engam22基因全长为713bp,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61bp,编码186个氨基酸,具有一个富含组氨酸和脯氨酸的特征性结构域;与柔嫩艾美耳球虫Etgam2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为97.7%。以构建的pGEM-T-Engam22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去除信号肽后,扩增得到一个522bp片段,将此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在Escherichia coli BL21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大小在29kDa左右,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EnGAM22能识别抗6×HIS标签单抗和鼠抗rEnGAM22多抗,也能被毒害、柔嫩和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康复血清识别。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Engam22基因表达产物定位在成壁体、卵囊壁和孢子囊壁,不见于第二代裂殖体。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ngam22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与荧光定位结果相一致,表明Engam22基因在第二代裂殖体或裂殖子阶段不转录,在配子体发育阶段转录并表达,其表达产物参与卵囊壁的形成。随后,用相同的方法通过RT-PCR扩增获得毒害艾美耳球虫Engam59和Engam56基因,并对两者的序列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Engam59基因全长为1473bp,其中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473bp,编码490个氨基酸,含有一个富含酪氨酸和丝氨酸的特殊性结构域,与柔嫩艾美耳球虫Etgam59基因的同源性为93.4%,与巨型艾美耳球虫Emgam56基因的同源性为61.4%。Engam56基因全长为918bp,含有一个富含酪氨酸和丝氨酸的特殊性结构域,与Emgam56的同源性为73.2%,与Engam59同源性为63.2%,与Etgam59的特异性为60.9%。选取Engam59和Engam56基因中免疫原性较强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产物分别为687bp和522bp,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Engam59和pET28a(+)-Engam56,成功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大小分别约为28kDa(rEnGAM59)和24kDa (rEnGAM56),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均能识别抗6×HIS标签单抗,并能分别识别鼠抗anti-rEnGAM59多抗和鼠抗anti-rEnGAM56多抗,也均能与毒害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Engam59和Engam56基因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成壁体与卵囊壁,表明两者表达的产物参与卵囊壁的形成。最后,将纯化复性的重组蛋白rEnGAM22按不同剂量免疫无球虫感染雏鸡,免疫2次后除非免疫非攻虫组外,其余各试验组雏鸡均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以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平均增重等为指标,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并检测其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试验共进行2次。结果显示,rEnGAM22以每鸡50μg的免疫剂量保护效果最好;与未免疫攻虫组相比,重组蛋白rEnGAM22能降低卵囊产量与病变记分,提高平均增重: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宁璞,毕燕会,周志刚[7](2014)在《海带配子体光捕获蛋白基因lhcf6的启动子克隆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海带配子体光捕获蛋白基因lhcf6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DQ250739)设计引物,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得到其在雌、雄配子体中的5'-侧翼序列,长度分别为932,901 bp。测序结果比对显示二者相似度为33.3%,说明该基因在雌、雄配子体中具有不同的上游调控区。网络服务器PlantCARE和Softberry启动子元件预测结果表明,二者均含有TATA框、节律性相关元件MBS、光反应相关元件MNF1和GAG-motif,其中雌配子体lhcf6基因5'-侧翼序列还特有LHC基因特征元件AT-rich序列,雄配子体特有节律性相关元件Circadian元件,这些元件可能与该基因表达受光质、光强、节律性等因素的调控有关。将其与GFP报告基因一起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4-Flhcf6和pCAMBIA1304-Mlhcf6,利用pCAMBIA1304作对照,通过电击转化法分别转化莱茵衣藻。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含pCAMBIA1304-Flhcf6和pCAMBIA1304-Mlhcf6的转基因藻体中GFP基因均有表达,说明克隆得到的海带雌、雄配子体lhcf6基因的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子功能。(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8](2014)在《“配子体克隆法培育巨藻幼苗及养殖示范”通过现场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邀请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和大连新碧龙海产有限公司的专家,在大连龙王塘对黄海所完成的“配子体克隆法繁育巨藻幼苗及养殖示范”进行了现场验收。 巨藻幼苗是利用配子(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报》期刊2014-01-13)
罗世菊,曲霞,李晓捷,张壮志,王青岩[9](2013)在《利用深井海水进行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带配子体克隆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深井海水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利用深井海水进行了克隆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深井海水培养海带配子体克隆,配子体生长速度较自然海水稍慢,但深井海水可促进配子体发育,加快孢子体的形成,缩短育苗时间,而且利用深井海水进行克隆育苗可取得较好效果。综合考虑克隆培养效果及降低育苗成本,克隆育苗可采取自然海水与深井海水交替使用的模式进行。(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毕燕会,周志刚[10](2011)在《海带lhcf4基因克隆和配子体差异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糖海带(Laminaria saccharina)光捕获蛋白基因lhcf4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26860)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lhcf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共1 042 bp,编码一个含21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LHCF4,推测分子量为23.11 kDa,等电点为5.36。与其同源基因相似度分析表明,lhc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在家族内及物种间高度保守,变异主要发生在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预测LHCF4成熟蛋白叁级结构存在4个α螺旋区,其中第一、叁螺旋较长,形成跨膜螺旋,第二个螺旋相对较短,完全镶嵌在膜中,另外一个为短螺旋,位于类囊体膜-类囊体腔界面上。杂色藻类、绿藻及豌豆光捕获蛋白氨基酸多序列比对显示叶绿素a结合位点及盐桥形成氨基酸残基在植物进化中高度保守;将预测的海带LHCF4蛋白3D结构与豌豆X-衍射晶体结构进行空间重迭,获得了结合在LHCF4蛋白上的5个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Neighbor-joining分子进化树显示原绿球藻、绿藻和杂色藻类的光捕获蛋白基因是叁个独立进化的系统,共同起源于蓝细菌的只结合叶绿素a的光捕获蛋白;海带lhcf4基因与糖海带lhcf4及巨藻的fcpb基因为直系同源;糖海带lhcf4、lhcf7及lhcF1基因为旁系同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lhcf4基因具有雌、雄配子体差异表达特征。(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配子体克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期特异性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gametocyte development 1 gene,Pfgdv1),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fgdv1蛋白。方法通过PCR法从恶性疟原虫感染病人血液DNA样本中扩增Pfgdv1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p ET28a-Pfgdv1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纯化产物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 PCR扩增的Pfgdv1基因长度约为1.65 kb,重组p ET28a-Pfgdv1质粒构建成功,插入方向正确无框移,转化至E.coli BL21(DE3+)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67 k Da,且能被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成功克隆了Pfgdv1基因,表达并纯化了重组Pfgdv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期传播阻断疫苗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子体克隆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丹丹,曹李琴,朱玉兰,许金俊,陶建平.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Engam5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7
[2].苏胖胖,孟令文,李江艳,陶志勇,陈勇.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期特异性蛋白Pfgdv1克隆表达及鉴定[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
[3].刘丹丹,杜彩娟,蔡秀清,索世杰,许金俊.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Engam59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荧光定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4].刘丹丹,曹李琴,朱玉兰,许金俊,吴力力.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gam2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4
[5].武瑞娜,郑龙华,赛珊,李晓捷,赵丽丽.海带配子体克隆规模化培育及育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
[6].刘丹丹.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4
[7].宁璞,毕燕会,周志刚.海带配子体光捕获蛋白基因lhcf6的启动子克隆与鉴定[J].华北农学报.2014
[8].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配子体克隆法培育巨藻幼苗及养殖示范”通过现场验收[N].中国渔业报.2014
[9].罗世菊,曲霞,李晓捷,张壮志,王青岩.利用深井海水进行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试验[J].水产科学.2013
[10].毕燕会,周志刚.海带lhcf4基因克隆和配子体差异表达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