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论文_陈泽涛,沙占江,王求贵,余迪,胡菊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空间,交城县,喀斯特,岷江,山区,玉米。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陈泽涛,沙占江,王求贵,余迪,胡菊芳[1](2019)在《高寒草原草甸区土壤侵蚀及植被覆盖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兴海盆地子科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高寒草原草甸区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遥感解译分类、~(137)Cs示踪土壤侵蚀以及土壤化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高寒草原草甸兴海盆地子科滩不同植被类型、植被盖度以及土壤侵蚀强度下的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表明:植被盖度与TN,OM,EXT-P呈p<0.01水平上显着正相关,与EXT-N呈p<0.05水平上显着正相关,表明TN,OM和EXT-N对高寒草原草甸地表植物的生长有着显着积极的影响。高寒草甸土壤中的OM,TN,EXT-N,EXT-P以及EXT-K的含量高于高寒草原的原因为高寒草甸植被密度大且覆盖有约15 cm厚的植毡层。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越高,则土壤侵蚀强度越弱。土壤养分OM,TN,EXT-N,EXT-P呈现出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因此地表植被状况良好与否对高寒草原区土壤养分的存贮和降低水土流失均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邓超,陈志彪,陈志强[2](2019)在《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6年GeoEye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ENVI软件提取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土壤侵蚀等级图,定量分析南方红壤侵蚀区朱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现状以及不同地形、土壤因子下土壤侵蚀面积的分布.结果表明: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东北和东南部,西南部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中,中度侵蚀面积最大,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2.87%,其次为轻度和强烈面积比例分别为21.61%、22.48%.水土流失面积均随着高程、坡度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容重在1.25~1.30 g·cm~(-3)之间时,主要表现为轻度、中度、强烈侵蚀.生产活动中,需合理开垦耕地,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植被的破坏.(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丹丹,周忠发,王历,黄登红[3](2019)在《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与风险评价——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索解决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土壤肥力损失、质地恶化以及石漠化加剧等问题,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山区绥阳县为研究区,选取ALOS影像、DEM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坡度、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因子,以GIS空间分析探索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因子相关性、空间特征和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等级面积比依次为:中度(32.35%)>强度(24.55%)>微度(21.28%)>较强度(9.28%)>轻度(6.66%)>剧烈(5.88%),中度侵蚀类型和强度侵蚀类型占主导部分;2)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相关系数为0.670,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系数为0.386,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研究区SEDI指数为423,土壤侵蚀程度达到较重等级,存在较强的潜在风险。其中,研究区东北部、东南部、东部等地SEDI指数最高,绥阳县西南部风华镇一带SEDI指数最低。该研究为预防喀斯特山区土壤退化、改善土壤环境及生态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卞彦彪[4](2018)在《基于RUSLE模型交城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西省交城县的土壤侵蚀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土壤侵蚀相关的影响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地形因子(LS)、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C)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基础,通过RUSLE模型综合计算分析交城县的土壤侵蚀特征,并绘制了交城县的各影响因子的分布图、土壤侵蚀模数分布图和强度等级分布图等,旨在为交城县的水土流失防治以及后续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研究成果如下:(1)交城县内山地多平原少,山地面积占到交城县国土总面积的92.8%,主要分布于西北和中部地区。平原面积占交城县国土总面积7.2%,主要分布于东南地区。县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占交城县总面积的81.12%,植被覆盖度较大。(2)交城县土壤侵蚀模数最高值为4250.73 t · km-2 · a-1,土壤侵蚀强度没有到达强烈侵蚀的等级。交城县以微度侵蚀分布为主,其分布面积是174256.24hm2,是县域总面积的95.40%;轻度侵蚀分布范围比较零散,是县域总面积的3.63%;中度侵蚀分布范围和比例较小,是县域总面积的0.97%,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地面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山地丘陵区。(3)不同乡镇区域内的土壤侵蚀情况有很大差异,县域西南、西北地区的土壤侵蚀程度较高,东南地区各乡镇的土壤侵蚀程度较低。(4)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关系,交城县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地类型是农用耕地,且植被覆盖度越高,土壤侵蚀程度越弱。(5)坡度会影响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坡度越大的地方,发生土壤侵蚀作用越强烈,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土壤侵蚀以及相关的影响因子,交城县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加强耕地的水土保持,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并提高植被覆盖度,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采取措施修复生态环境等。(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李益敏,段亚苹,朱军,李驭豪,谢亚亚[5](2018)在《基于GIS和RUSLE的星云湖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星云湖流域水土流失,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能够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典型的土壤侵蚀RUSLE模型,选用能体现流域特点的估算模型分别计算出了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等五个因子,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计算出星云湖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并统计分析流域的侵蚀状况。结果表明:星云湖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剧烈侵蚀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北部和东部区域,其中,子流域中主要集中在螺浉河小流域和北部坝区小流域,乡镇中主要在路居镇,用地类型主要为其他用地和耕地;其次流域内平均侵蚀量最大的地形主要集中于25°~35°之间,以半阴坡坡向为主。应加强螺浉河小流域和北部坝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坡度大于25°和坡向为半阴坡的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不适宜耕种,应加强退耕还林工作,优化未利用地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对流域内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与防治。(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8期)

刘延国,廖彦淞,王青,邹强[6](2018)在《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与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面积、海拔、坡度等空间信息,通过与该区域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对比,揭示山区聚落生态位与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聚落生态位总数为1 667个,总面积为982.12km2,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8%,山区适宜聚落生态位面积较小,整个区域以中度及以下等级侵蚀为主,中度及以下侵蚀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79%;(2)聚落生态位海拔主要集中在1 300~2 800 m,3 000 m以下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强烈及以上等级侵蚀多集中在海拔3 000 m以上,聚落生态位分布区域与强烈侵蚀区不重迭;(3)聚落生态位集中分布于15°~35°的缓斜坡及斜坡山地上,与中度侵蚀集中分布坡度基本一致。土壤侵蚀过程是该区一个重要的生态变化过程,自然本底的脆弱性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已成为限制区域农业综合生产潜力的主导因素之一,针对两者空间关系,结合少数民族山区的贫困现状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山区生计方式转变的策略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8年05期)

吴丹,王燕,邹长新,王丽霞,尤鑫[7](2017)在《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是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选取了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可蚀性及植被覆盖等因子作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对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级和综合评价,明确了山东省土壤侵蚀发生的可能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轻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面积8.48×10~4 km~2,占全省陆域面积的53.69%。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最高,其次为胶东丘陵区,鲁西南与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较弱。(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赵明松,李德成,程先富,王世航[8](2017)在《皖西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皖西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侵蚀强度与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关系.基于信息熵模型评价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皖西大别山区2010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844.30×10~4t,平均侵蚀模数为1415.05t/km~2·a.区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2.95%和31.99%,侵蚀强度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加剧.(2)坡度和海拔主导着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随着坡度和海拔增加,侵蚀强度不断加剧,强度侵蚀的面积比例增加,微度侵蚀的面积减少;在坡度15-25°区域、海拔200-500m区域的土壤侵蚀总量最大.坡向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较小,土壤侵蚀强度在东南坡向较其它坡向略强.(3)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强弱为:坡度>海拔>坡向.坡度是安徽省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强度的主导因子.(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张洋,李占斌,张翔,牛雯,汤珊珊[9](2016)在《内蒙古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地貌空间分布特征,选取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的东柳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数据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迭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起伏度、粗糙度等地貌因子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柳沟水土流失程度达77.54%,其中水力侵蚀占15.10%,风力侵蚀占62.44%),且风力侵蚀以中度以为主。流域风蚀和水蚀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最大的坡度、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并不是土壤侵蚀综合指数最大值出现的区域。坡度、起伏度、粗糙度与不同等级的水力侵蚀面积比例呈现单峰趋势;而与不同等级的风力侵蚀面积比例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且随坡度、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力侵蚀面积随坡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峰值集中在>3°~6°范围内,而风力侵蚀面积主要集中在6°以下的区域;水力侵蚀主要集中在东北与西南2个坡向,而风力侵蚀在各个坡向变化趋势一致且东北坡向比例最大;风力侵蚀受地表起伏度和粗糙度影响大于水力侵蚀且呈现线性负相关性。该研究可为风蚀水蚀交错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孙增慧,张卫华[10](2016)在《植被冠层对降雨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冠层对降雨的截留,改变了降雨在地表的分布,从而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植被冠层的水文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研究对降雨在玉米行内不同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玉米行距60cm,在玉米行内布置5个观测位点,分别距玉米种植行0~12cm(A)、12~24cm(B)、24~36cm(C)、36~48cm(D)和48~60cm(E)。本研究穿透雨测定均在玉米生育期内进行,玉米株高为50~250cm,叶面积指数为0.4~4.0。结果表明行内不同位点的穿透雨存在空间异质性,2013年与2014年穿透雨测定日期内(每年各测定了7次),行内不同位点穿透雨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5.9%~45.4%和8.9%~42.2%,且在两行玉米中间的位置(24~36cm位置)穿透雨量较大。冠层下各位点穿透雨量与降雨量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株高负相关(P<0.05)。随着作物生长,穿透雨在冠层下空间分布由均匀逐渐趋向于不均匀,具有趋向于向行中(24~36cm位置)汇集的趋势。该研究揭示了玉米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特征,为农田水分有效利用和坡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016年GeoEye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ENVI软件提取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土壤侵蚀等级图,定量分析南方红壤侵蚀区朱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现状以及不同地形、土壤因子下土壤侵蚀面积的分布.结果表明: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东北和东南部,西南部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中,中度侵蚀面积最大,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2.87%,其次为轻度和强烈面积比例分别为21.61%、22.48%.水土流失面积均随着高程、坡度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容重在1.25~1.30 g·cm~(-3)之间时,主要表现为轻度、中度、强烈侵蚀.生产活动中,需合理开垦耕地,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植被的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泽涛,沙占江,王求贵,余迪,胡菊芳.高寒草原草甸区土壤侵蚀及植被覆盖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兴海盆地子科滩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9

[2].邓超,陈志彪,陈志强.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丹丹,周忠发,王历,黄登红.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与风险评价——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J].科技通报.2019

[4].卞彦彪.基于RUSLE模型交城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定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

[5].李益敏,段亚苹,朱军,李驭豪,谢亚亚.基于GIS和RUSLE的星云湖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刘延国,廖彦淞,王青,邹强.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与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8

[7].吴丹,王燕,邹长新,王丽霞,尤鑫.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赵明松,李德成,程先富,王世航.皖西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张洋,李占斌,张翔,牛雯,汤珊珊.内蒙古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孙增慧,张卫华.植被冠层对降雨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6

论文知识图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地面坡谱图...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垂直带谱图...蒋家塘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图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坡向特征图...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年特克斯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

标签:;  ;  ;  ;  ;  ;  ;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论文_陈泽涛,沙占江,王求贵,余迪,胡菊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