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世纪农业工程技术的一次盛会——2001汉诺威世界农业工程博览会观后感(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1](2012)在《农业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以莱芜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业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本文选取了莱芜这样一个鲁中地区的农业城市,具有发展农业会展经济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但又位于农业会展发展底端的城市作为代表,研究其农业会展业发展道路,对于发挥中小城市的产业潜力及优势具有理念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基本问题入手,先通过对农业会展经济做出系统性描述、分析、概括,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再运用行业分析的SWOT模型对莱芜农业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做具体分析,在总结规律,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就解决农业会展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对策,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莱芜农业会展的发展条件明显不足,但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些不利条件得以部分抵消。如:虽然位于会展经济发展的五线城市,但由于得天独厚的鲁中区域优势,可以直接接受省会城市济南的辐射,具备了三线城市的发展条件;虽然没有任何的机构管理,也不具备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经济条件与城市开放程度条件,但由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去管理运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管理体制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基础设施、配套产业与农业会展发展不相协调,但其优秀的展馆服务能力与营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份不协调;虽然农业规模小,但优势主导产业突出及领导高度重视,使得农业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可见,通过解决行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关键环节,是发展好农业会展业的必然道路。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充分发挥城市优势,健全基础设施、办展人员、会展企业等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农业会展业的起步创造条件;二是剖析发展中的劣势,变劣势为优势,完善扶持政策、综合配套、品牌展会等会展业发展的增值条件,为农业会展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全面掌握发展机遇,并强抓机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拉长农业会展的产业链,扩大办展题材,发展多样化的专业展会、大规模的综合展会与高规格的外来展会,引导农业会展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四是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机遇,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支持,为农业会展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俞棋文[2](2010)在《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提出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全球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使得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承担起一部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的任务。本研究致力于以旅游业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并通过基于城市空间视角的开发模式研究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以上海旅游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和辨析,在此基础上对低碳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作出了初步界定,并归纳出低碳旅游的特征和低碳旅游基本类型。并从旅游开发角度,提出了低碳旅游开发所应具备的原则,如战略高度、开发方式、核心产品设计以及旅游者引导等,并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集成了低碳旅游的可开发要素。然后对具备不同旅游资源的目的地总结和归纳了各种低碳旅游开发模式,构建出全文的基本理论体系。经过对上海低碳旅游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上海旅游业已经具备开发低碳旅游的基础条件,在“后世博”阶段的旅游开发趋势是国际化和低碳化,并且正处于建设成为国际化低碳旅游目的地的转折期,既有机遇,又存在挑战。上海作为国际化的低碳旅游目的地,在都会旅游、商贸会展以及国际性旅游集散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在上海规划和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就旅游产业的战略、观念、技术及重点项目上把握一定的基础和原则,并设计制定具有上海特色的低碳旅游开发原则,制定针对性的开发战略与开发方式,以及建立“一弧三级,一心三区”环东海低碳旅游经济带等。以低碳旅游的发展提高上海市旅游吸引力和消费水平,并促进城市和区域低碳经济的推广。给其它城市和地区发展低碳旅游,振兴低碳经济,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提供一定参考。最后,本研究认为理论框架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将成为低碳旅游后续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
薛峰[3](2009)在《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的进步 ——由世界博览会看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进程》文中认为2010年上海即将举办新一届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界博览会开始,至今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9年的历史,在世界博览会走入中国之前,对他做一阶段性的整理,应该是这个时代所客观要求的。本文所要论述的是在世界博览会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艺术设计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真正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还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随着机器化大生产,各种机械,工具,理念等的出现,艺术设计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世界博览会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作为展示工业革命成果的场所,其159年的发展历程,也恰恰成为艺术设计在近现代的发展经历,各种最新的设计成果和设计理念都在各界世博会中得到展现,研究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世博会是一个很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认为,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现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距离,尽管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加,但是在艺术设计领域长时间存在粗糙和模仿的问题而得不到解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对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水准的提高是一个绝佳的机遇,尽管在前几届中国参展状况差强人意,但是经过本文对世博会159年中艺术设计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为上海世博会上如何展现现代中国提供一个有效途径,也希望借由此文,在上海世博会后中国产品能由“中国制造”成为“中国设计”。
孙宇瑞[4](2002)在《新世纪农业工程技术的一次盛会——2001汉诺威世界农业工程博览会观后感》文中研究说明 2001年11月11~17日,在世界着名的国际博览中心德国汉诺威举办了为期一周的"2001世界农业工程技术博览会",这是新世纪农业工程界最新科技成果的一次盛会,其水平之高,规模之大,既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又令每一个从事或关心农业工程发展工作的人感到异常振奋。笔者此间恰在波恩大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二、新世纪农业工程技术的一次盛会——2001汉诺威世界农业工程博览会观后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农业工程技术的一次盛会——2001汉诺威世界农业工程博览会观后感(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以莱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会展与会展经济的界定 |
2.1 会展经济 |
2.1.1 会展与会展经济 |
2.1.2 会展经济的特点 |
2.1.3 会展经济的综合效应分析 |
2.2 农业会展经济 |
2.2.1 农业会展的概念与分类 |
2.2.1.1 农业会展与农业会展经济的概念 |
2.2.1.2 农业会展的分类 |
2.2.2 农业会展的主要形式 |
2.2.3 农业会展的作用分析 |
3 中国农业会展发展概述 |
3.1 中国农业会展发展现状 |
3.2 中国农业会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 中国农业会展的发展条件 |
3.4 中国农业会展的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4 莱芜市农业会展经济的实证研究 |
4.1 莱芜市农业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
4.2 莱芜市农业会展经济 SWOT 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机遇分析 |
4.2.4 挑战分析 |
4.3 小结 |
5 农业会展经济的发展对策 |
5.1 发挥城市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
5.2 加大投入,建立完善农业会展发展的基本条件 |
5.3 强抓机遇,推动农业会展业实现特色化发展 |
5.4 迎难而上,破解农业会展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比较研究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个案描述法 |
四、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低碳经济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发展轨迹 |
第二节 国外先进经验及借鉴 |
一、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低碳产业发展概况 |
二、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低碳产业发展概况 |
三、中国在低碳产业的投入力度和现状 |
第三节 相关理论综述及辨析 |
一、生态旅游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 |
二、循环经济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 |
三、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综述 |
四、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对低碳旅游理论的不足与启示 |
第三章 低碳旅游理念与开发模式 |
第一节 低碳旅游理论探讨 |
一、低碳旅游概念及内涵 |
二、低碳旅游的特征 |
三、低碳旅游的类型 |
第二节 低碳旅游开发原则 |
一、低碳旅游开发应具备的战略高度 |
二、低碳旅游理念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式 |
三、低碳旅游行为方式的推广人群 |
第三节 低碳旅游可开发要素集成 |
一、低碳旅游"城市地标"的选址设计 |
二、低碳旅游交通线的研发构建 |
三、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开发建设 |
第四节 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一、岛屿型低碳旅游开发模式 |
二、内陆环湖型低碳旅游开发模式 |
三、海岸型低碳旅游开发模式 |
四、城郊离岛型低碳旅游开发模式 |
五、卧城旅居型低碳旅游开发模式 |
第四章 上海低碳旅游的现状与开发研究 |
第一节 上海低碳旅游现状分析 |
一、上海低碳旅游发展的历程回顾 |
二、上海低碳旅游开发的转折与机遇 |
三、上海低碳旅游开发的挑战及短板 |
四、上海低碳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
第二节 上海低碳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
一、上海低碳旅游开发原则 |
二、上海低碳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三节 上海低碳旅游经济带的开发 |
一、"一弧四级,一心三区"环东海低碳旅游区开发目标 |
二、淀山湖低碳度假示范区开发模式 |
三、吴淞口绿色能源考察区开发模式 |
四、崇明岛生态农业旅游区开发模式 |
五、北杭州湾碧海金沙低碳拓展区开发模式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
一、研究理念的突破 |
二、研究视角的拓宽 |
三、研究内容的收获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后续 |
一、低碳旅游理论框架的构建 |
二、对于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发展趋势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的进步 ——由世界博览会看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及意义 |
1.2 本课题前人研究情况说明 |
1.3 中国当代30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
1.4 上海成为2010 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 |
1.5 社会生活与艺术设计 |
二、关于世博会历史的回顾及分类 |
2.1 世博会的简介及分类方法 |
2.2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
2.3 1933 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
2.4 2000 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
2.5 世博会举办的意义和影响 |
三、世博会与艺术设计 |
3.1 建筑设计 |
3.2 工业产品设计及生活产品设计 |
3.3 平面设计 |
3.4 世博会中的设计师 |
3.5 世博会中设计批评的发展 |
3.6 对艺术设计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
3.6.1 从人类生存到经济发展 |
3.6.2 从技术中心主义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
四、上海世博会与中国现代设计进程 |
4.1 上海世博会的影响 |
4.1.1 百年工业化与上海 |
4.1.2 世博会对上海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4.1.3 世博会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
4.2 中国设计与世博会 |
4.3 中国参加历届的世博会教训和经验 |
4.4 关于上海世博会中中国现代设计的思考 |
五、反思与结论 |
5.1 人类的文明平台 |
5.2 人类的文化产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四、新世纪农业工程技术的一次盛会——2001汉诺威世界农业工程博览会观后感(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以莱芜市为例[D]. 张云.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2]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俞棋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3]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的进步 ——由世界博览会看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进程[D]. 薛峰. 西安美术学院, 2009(12)
- [4]新世纪农业工程技术的一次盛会——2001汉诺威世界农业工程博览会观后感[J]. 孙宇瑞. 农业机械,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