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编程控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编程,技术,逻辑,工科,自动控制,控制器,项目。
可编程控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段春霞,常晓颖[1](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可编程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校企合作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新工科建设主要体现的工程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是新工科新一轮高校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可编程自动控制技术》课程作为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为工程实践改革的主干课程,以期通过校企合作对《可编程自动控制技术》课程进行工程实践教学研究,探索新工科建设可实现性。(本文来源于《办公自动化》期刊2019年22期)
李小英[2](2019)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下,我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提升《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要加强课程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育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工作过程教育的理念,最后探究基于工作课程的《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改革方案。(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1期)
孙汉卿,王桂芝,权庆乐,吕金龙[3](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和 "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为此,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重要的新工科教育改革指南。新工科建设主要体现的工程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是新工科新一轮高校改革的重点,在新工科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的需要,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作为自动控制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为工程实践改革的主干课程,以期通过对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进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新工科建设课程的改革。(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1期)
李静茹[4](2019)在《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电子的控制技术也在逐渐的朝着高效性和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电力电子的控制技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处理速度快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优点。本篇论文主要对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高集成和高速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电力电子地控制技术的设计方案,对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电力电子的控制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9期)
蔡月[5](2019)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分析——以《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日益突显出其局限性,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本文针对课堂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引进多元化教学评价,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安排。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延展课堂时间,丰富课堂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提升了教师的能力水平。(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9期)
姚秀娟,薛坐远[6](2019)在《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校《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其中体现出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高校《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的时候,具有更加显着的主动性。实施项目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王丹丹,乔大伟[7](2018)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以可编程控制技术与应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主体,实现优质课程的共建和共享,通过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从而使教学观念发生转变。(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34期)
陈诚[8](2018)在《模糊控制技术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模糊控制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自动控制过程中在某些场合因信息不确定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难题,在企业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工业企业自动化方案中应用广泛,因此本文针对模糊控制技术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7-300中的实现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瑞云,彭方来[9](2018)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在汽车工厂动力总成分装线电控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改善了生产过程的控制,使汽车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以泰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V10/T200项目总装输送线、前后桥及动力总成分装线的电控系统在改造中引入PLC控制为例,介绍PLC的技术应用。(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张龙慧,刘宗瑶,王艳[10](2018)在《风电专业《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风电专业《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提出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结合PLC在风电机组中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及学校现有中央财政支持风电实训基地的设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并给出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最后依据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区》期刊2018年12期)
可编程控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期下,我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提升《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要加强课程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育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工作过程教育的理念,最后探究基于工作课程的《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改革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编程控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段春霞,常晓颖.新工科背景下《可编程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校企合作教学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9
[2].李小英.基于工作过程的《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
[3].孙汉卿,王桂芝,权庆乐,吕金龙.新工科背景下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
[4].李静茹.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
[5].蔡月.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分析——以《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为例[J].南方农机.2019
[6].姚秀娟,薛坐远.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
[7].王丹丹,乔大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以可编程控制技术与应用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
[8].陈诚.模糊控制技术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的实现[J].中国金属通报.2018
[9].王瑞云,彭方来.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在汽车工厂动力总成分装线电控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8
[10].张龙慧,刘宗瑶,王艳.风电专业《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新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