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茶园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茶园,土壤,都匀,武夷山,绿肥,肥力,行间。
茶园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林婉嫔,夏建国,肖欣娟,李祥羽,王湘贻[1](2019)在《不同热解温度茶渣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吸附解吸NH_4~+-N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炭对铵根的吸附解吸影响着土壤的固氮效果,为探讨茶渣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吸附—解吸NH_4~+—N性能的影响,减少土壤中氮素的淋失,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通过模拟培养试验,采用平衡吸附法及HCL解吸法,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的茶渣生物质炭在不同添加比例(0.35%,0.70%,1.40%,2.80%)下,茶园土对NH_4~+—N吸附解吸的特性。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能有效增强茶园土对NH_4~+—N的吸附,并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同一生物质炭添加量下,4种生物质炭处理下茶园土对NH_4~+—N的吸附量大小表现为BC400>BC300>BC500>BC600。生物质炭的CEC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NH_4~+—N能力的主要因素。土壤对NH_4~+—N的吸附过程均以Langmuir方程拟合达到显着水平(0.953 7<R~2<0.995 5),以单层吸附为主。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产生了解吸滞后,有效降低了茶园土对NH_4~+—N的解吸率,BC400的解吸率最低。茶渣生物质炭能够增强土壤对NH_4~+—N的吸附,降低对NH_4~+—N的解吸,有利于提高土壤对氮素的吸持能力,其中BC400,2.80%处理下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牛司耘,倪康,赵晨光,马立锋,阮建云[2](2019)在《不同地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我国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我国亚热带地区12个省份的30份代表性茶园土壤,通过悬浮液培养法对土壤硝化潜势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元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影响其变化的主效应因子。结果显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在0.24~5.31 mg·kg-1·h-1之间;土壤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均与土壤硝化潜势具有显着正相关性。PLS分析显示,AOA、AOB、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全氮、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关键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依次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酸性茶园土壤仍然具有较强的硝化潜势,AOA可能是酸性茶园土壤氨氧化过程的主导微生物,而因气候、土壤、栽培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氨氧化微生物、土壤碳氮有效性高低可能是导致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毛迎新,黄丹娟,王红娟,谭荣荣,陈勋[3](2019)在《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菜子饼+茶叶配方肥(YSJF1)、脲甲醛缓释肥(YSJF2)、茶叶配方肥(YSJF3)、畜禽粪商品有机肥+茶叶配方肥(YSJF4)、菜子饼+脲甲醛缓释肥(YSJF5)、包膜控释肥(YSJF6)、茶叶复混肥(YSJF7)、不施肥(YSJF8)和习惯施肥(YSJF9)处理后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技术,以16S rRNA基因为靶标,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细菌数量、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性。在门分类水平上,27个样品共鉴定获得46个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占87.08%~96.76%。不同施肥处理间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显着。不同施肥处理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656.34~962.36、655.79~1 040.41、5.22~6.54和0.925 0~0.969 3。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与细菌丰度、α多样性指数和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是影响细菌群落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郑娇莉,黄大野,姚经武,杨丹,曹春霞[4](2019)在《茶园土壤农药残留及其迁移转化过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园化学农药的施加导致大量农药残留在土壤中,不仅降低茶叶品质,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综述了茶园土壤农药残留的种类、数量、特性和迁移转化特征,并对茶园土壤农残的控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李灵,张玉,卢晓燕,华露露,王杰[5](2019)在《武夷山市茶园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武夷山市8个茶园种植区266个混合土样中的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用SPSS 22.0、GS+9.0和ArcGIS 10.5地统计学软件研究了茶园土壤SOM的空间分布。武夷山市8个种植区茶园SOM的平均含量大小表现为兴田镇(50.98g/kg)>武夷学院(43.45g/kg)>洋庄乡(39.44g/kg)>星村镇(37.55g/kg)>岚谷乡(35.08g/kg)>武夷山风景区(32.91g/kg)>吴屯乡(32.57g/kg)>五夫镇(28.64g/kg),依据国家土壤第2次普查的养分分级标准,各种植区SOM平均水处于叁级以上,武夷山市茶园SOM的平均含量(37.24g/kg)处于二级以上,茶园SOM含量的变异系数介于22.75%~48.70%,属于中等空间变异;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显示,武夷山风景区、吴屯镇和兴田镇茶园SOM的空间分布为球形模型,岚谷乡为线性模型,五夫镇、星村镇和洋庄乡为高斯模型,武夷学院为指数模型;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学院和星村镇茶园SOM空间自相关距离较大,分别为2.172、2.11、2.58km,其他种植区茶园SOM空间自相关距离相对较小;洋庄乡的茶园SOM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岚谷乡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其他6个种植区茶园SOM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武夷山市茶园SOM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其次是西部,东部相对较低。茶园SOM含量与海拔呈一定的负相关,但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阳霜[6](2019)在《都匀毛尖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匀毛尖茶产业是黔南州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导农业产业之一,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民增产、稳定脱贫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都匀毛尖茶主产区土壤酸化的趋势对都匀毛尖茶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综合分析都匀毛尖茶产区的酸化现状,从导致土壤酸化的物质循环入手,探寻都匀毛尖茶园土壤酸化问题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涂淑萍,伍厚银[7](2019)在《有机茶园土壤培肥的主要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茶是现代茶叶发展的新趋势,为了使有机茶生产茶园茶树既能获得足够的养分,又能免受污染,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从茶园行间铺草、间作绿肥、饲养蚯蚓及施肥等方面阐述了有机茶园土壤培肥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有机茶园土壤培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蚕桑茶叶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陈立杰[8](2019)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扑草净与莠去津残留快速测定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经典QuEChERS提取技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建立了一种同时快速测定茶叶和茶园土壤中扑草净和莠去津残留的方法。[方法]以经典QuEChERS技术为基础,分别采用不同提取剂和不同净化剂提取和净化样品,优化前处理方法,通过UPLC-MS/MS检测,建立了茶叶和茶园土壤中扑草净与莠去津残留的同时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茶叶样品采用乙腈提取、150 mg无水硫酸镁(AMS)+5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50 mg石墨化炭黑(GCB)净化;茶园土壤采用1%甲酸-乙腈溶液(体积比)提取、150 mg AMS+50 mg C_(18)固相分散剂(C_(18))净化。在0.01~5.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茶叶和茶园土壤基质中2种除草剂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添加0.1~5.0 mg/kg的扑草净与莠去津,回收率为85.58%~106.80%,相对标准偏差为0.56%~5.59%。[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同时快速检测茶叶和茶园土壤中的扑草净和莠去津残留。(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10期)
林立,王涵,洪永聪,石玉涛,郑淑琳[9](2019)在《茶树品种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红袍等10个茶树品种的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品种间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以期探讨茶树品种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土壤间N、P、K全量和有机质含量差别较小,但碱解N、速效P与速效K含量差异较大,大红袍土壤中速效K和碱解N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品种土壤,水仙和白鸡冠土壤的pH值明显低于其他茶树品种的种植土壤。土壤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茶树种植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品种茶树土壤间10种土壤酶的活性变化较大,均达到中等程度变异水平。10个品种茶树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水金龟>奇兰>肉桂>矮脚乌龙=大红袍>半天妖>黄旦>水仙>白鸡冠>佛手。(本文来源于《茶叶通讯》期刊2019年03期)
林斌结,林月华,董直文,赵东[10](2019)在《有机肥对茶园土壤酸碱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园土壤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能缓解外界酸碱对体系的影响。有机肥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多数有机肥呈碱性,对土壤的酸碱度有较大的影响。试验中按不同比例混合土壤和羊粪,发现5%的有机肥就已经改变了体系的酸碱平衡,此时体系的酸碱性由其中的羊粪决定,土壤原有的缓冲体系已经被破坏。因而在施用有机肥时,要考虑其对土壤酸碱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茶叶》期刊2019年03期)
茶园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我国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我国亚热带地区12个省份的30份代表性茶园土壤,通过悬浮液培养法对土壤硝化潜势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元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影响其变化的主效应因子。结果显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在0.24~5.31 mg·kg-1·h-1之间;土壤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均与土壤硝化潜势具有显着正相关性。PLS分析显示,AOA、AOB、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全氮、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关键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依次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酸性茶园土壤仍然具有较强的硝化潜势,AOA可能是酸性茶园土壤氨氧化过程的主导微生物,而因气候、土壤、栽培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氨氧化微生物、土壤碳氮有效性高低可能是导致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茶园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林婉嫔,夏建国,肖欣娟,李祥羽,王湘贻.不同热解温度茶渣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吸附解吸NH_4~+-N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牛司耘,倪康,赵晨光,马立锋,阮建云.不同地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特征研究[J].茶叶科学.2019
[3].毛迎新,黄丹娟,王红娟,谭荣荣,陈勋.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郑娇莉,黄大野,姚经武,杨丹,曹春霞.茶园土壤农药残留及其迁移转化过程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9
[5].李灵,张玉,卢晓燕,华露露,王杰.武夷山市茶园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阳霜.都匀毛尖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7].涂淑萍,伍厚银.有机茶园土壤培肥的主要技术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9
[8].陈立杰.茶叶和茶园土壤中扑草净与莠去津残留快速测定技术[J].农药.2019
[9].林立,王涵,洪永聪,石玉涛,郑淑琳.茶树品种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茶叶通讯.2019
[10].林斌结,林月华,董直文,赵东.有机肥对茶园土壤酸碱性的影响[J].茶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