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性质论文-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

物化性质论文-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化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改性,葡萄糖,物化性质

物化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1](2019)在《葡萄糖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物化性质及在胶囊壳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糖为原料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以抗拉强度为指标,考察最佳改性成膜工艺,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蛋白膜的物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糖与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比1∶10、超声功率450 W、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制得玉米醇溶蛋白-葡萄糖膜的抗拉强度达到34.06 MPa,接枝度为63.05%。玉米醇溶蛋白以共价键的方式与葡萄糖结合,使糖基化改性产物结构更加稳定。改性蛋白膜的表面较改性前更加平整,凹陷凸起基本消失。玉米醇溶蛋白-葡萄糖膜热变性温度从改性前的157.95℃升高到164.26℃,膜的热稳定性提高。经葡萄糖糖基化改性后的玉米醇溶蛋白胶囊壳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2期)

陈莎,刘飞,曹建新,郑克勤[2](2019)在《硅溶胶-硅微粉对层状托贝莫来石物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溶胶和硅微粉为混合硅源,采用动态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层状托贝莫来石催化剂,借助XRD、BET和NH_3/CO_2-TPD等手段对托贝莫来石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不同硅源比例对托贝莫来石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结构性质及表面酸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非晶态硅溶胶占比增大,托贝莫来石比表面积和孔容呈逐渐增大趋势,但结晶度和表面酸碱量及弱酸弱碱强度逐渐下降。硅溶胶占比增至20%,托贝莫来石结晶度由81. 65%下降至73. 66%,总酸量由0. 18 mmol·g~(-1)降至0. 14 mmol·g~(-1),总碱量由0. 47 mmol·g~(-1)降至0. 40 mmol·g~(-1),比表面积由65 m~2·g~(-1)增至174 m~2·g~(-1),孔容由0. 15 cm~3·g~(-1)增至0. 60 cm~3·g~(-1),出现介孔-大孔特征;硅溶胶占比增至30%,制得托贝莫来石产物出现少量SiO_2晶相。(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怡婷,杨恒,张新笑,张坤,王道营[3](2019)在《超声波辅助提取鹅肝蛋白质及其物化性质和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鹅肝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一种极为普遍的副产物,由于其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常常会被作为食物。但是只有小部分鹅肝被人们食用,大部分鹅肝被加工处理为动物饲料或是直接丢弃,从而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浪费。以鹅肝为原料,采用叁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Cl缓冲液中为提取剂,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鹅肝蛋白质,并与常规水浴提取作比较。通过对比二者圆二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电泳等结果,研究超声辅助提取对鹅肝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浴提取鹅肝蛋白质相比,超声处理引起部分蛋白质水解和折迭,导致其表面疏水性显着提高,蛋白质结构发生了改变。通过对鹅肝蛋白质进行凝胶电泳的测定,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鹅肝蛋白质并没有改变鹅肝蛋白质的亚基组成。同时对溶解度、起泡性和乳化性质这些物化性质进行测定,发现鹅肝蛋白质在超声辅助提取下的物化性质明显提高。通过对鹅肝蛋白质性质的研究,希望能为鹅肝蛋白质的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鹅肝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唐静,金利华,李淑妮,翟全国,蒋育澄[4](2019)在《溴代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水溶液二元体系的物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溴代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水溶液[C_n mim]Br(n=2,4,6,8)+H_2O二元体系在288.15~308.15K下的密度和折光率,同时计算了[C_n mim]Br(n=4,6,8)+H_2O二元体系的过量摩尔体积(V_m~E)和折光率偏差(Δn_D),从微观角度分析讨论了二元体系中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质量分数的增大,二元体系的密度和折光率逐渐增大;随着离子液体摩尔分数的增大,过量摩尔体积逐渐减小;随着离子液体烷基侧链的增长,二元体系的密度和折光率逐渐减小、过量摩尔体积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二元体系的密度和折光率略微减小、过量摩尔体积和折光率偏差缓慢增大;在288.15K下,二元体系的过量摩尔体积均为负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表明体系中各粒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且相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刘飘,刘飞,杨凯旭,曹建新[5](2019)在《ZSM-5/MgO质量比对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合成甲硫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介孔碱性MgO对微孔酸性ZSM-5分子筛进行复合改性,利用液相沉淀包覆技术制备了ZSM-5/MgO复合催化剂,研究了ZSM-5与MgO质量比对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合成甲硫醇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BET)和化学吸附分析仪(CO_2/NH_3-TPD)等手段对不同复合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孔结构及表面酸碱性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ZSM-5/MgO质量比对ZSM-5/MgO复合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ZSM-5/MgO质量比制得复合催化剂中MgO结晶度都有所降低,且未形成包覆相结构;ZSM-5/MgO质量比为1/3时制得复合催化剂形成了均匀包覆相结构和微-介孔结构(总比表面积为162 m~2/g,总孔体积0.46 cm~3/g),同时具有酸碱特性;在反应压力1.0 MPa、反应温度370℃、H_2S/CH_3OH摩尔比2/1、N_2流速80 mL/min、H_2S流速4.9 mL/min反应条件下合成甲硫醇,复合催化剂表现出优越的催化性能、稳定性及寿命,CH_3OH转化率、CH_3SH选择性和CH_3SH收率分别达到90.48%、90.04%和81.47%,催化剂寿命达到18 h。与单一ZSM-5分子筛相比,复合催化剂寿命延长了7 h,CH_3SH收率提高了13.97百分点。(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4期)

苏慧,金政伟,江永军,方昕,庄壮[6](2019)在《失活MTP催化剂物化性质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资源化利用MTP装置失活催化剂,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程序升温化学吸附(TPD)等分析手段,对神华宁煤50万t/a煤基聚丙烯装置中MTP反应器不同床层下线的失活MTP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失活催化剂的MTP反应性能,探讨了失活催化剂的物化性质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失活MTP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保持较高水平,孔道体系保持完整,酸性较差且几乎没有丙烯选择性,分析认为催化剂活性损失原因以高温水蒸气环境下分子筛酸性位的不可逆损失为主。(本文来源于《煤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李光辉,王军,高雪丽,孙思胜,王永辉[7](2019)在《超微粉碎对斑马豆粉物化性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斑马豆为原料,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粉碎粗粉,探究不同的粉碎时间对斑马豆粉物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粗粉相比,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斑马豆超微粉粉体粒径变得更小、更均匀;滑角和休止角均增大,流动性减弱;振实密度和松装密度均减少;持油力、吸湿性降低,溶解性和溶胀度均升高,而持水力变化不明显。与粗粉提取物相比,超微粉碎能显着改善斑马豆粉对O_2~-·、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但是过长的粉碎会导致活性成分损失,抗氧化能力减弱。此次研究为斑马豆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张雪,陈复生,邹建,丁长河[8](2019)在《超微粉碎对小米、怀山药物化性质及功能成分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真空微波干燥后的小米、怀山药作为主要原料,以普通粉碎的原料粉为对照,采用低温球磨机对小米、怀山药干进行1、2、3、4 h的超微粉碎,研究不同超微粉碎时间对粒径、休止角和滑角、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水合性能、色度、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微粉碎显着降低小米、怀山药粉粒径,经超微粉碎后,粒径不断减小,且分布逐渐均匀,粒径较小细颗粒比例显着上升。同时,也使得小米中胡萝卜素和怀山药中山药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有所提高。水合性质和色泽改善,营养成分溶出增加,且超微粉碎3 h为佳,此时粒径分别为23.16μm和25.48μm,小米、怀山药粉的流动性可满足工业化的需要,样品的吸湿性较好,不易黏结。(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孙彤[9](2019)在《基于DNA折纸的单分子链霉亲和素物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TV)和生物素(Biotin)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很强,这种天然的强相互作用已被运用到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物技术领域。STV与Biotin间优异的结合能力与其结构以及本身的物化性质密切相关,前人也有一些方法研究STV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大多是群体实验,STV分子的一些信息有可能被掩盖在群体中,而单分子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去研究生物分子的复杂行为,发现一些受群体平均效应影响而掩盖的个体特征。目前依然无法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STV分子的物化性质。与其他单分子检测手段相比,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有极大的优势,例如无需标记(如荧光),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可以在液体环境下检测,是研究单个生物分子的主要手段,例如研究分子的结构、功能和动力学特征等化学性质。AFM的峰值力纳米力学模式(PeakForce Quantitative Nanomechanics Mode,PF-QNM)是可以在获得高分辨图像的同时,定量测量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探究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方面有极大的优势。STV分子体积小而柔软,在界面上难操纵,在单分子水平上探究其物化性质更具挑战性。本研究利用DNA折纸可寻址定位的特点,重点解决了单个STV分子在界面上难于控制、难以固定的关键问题。结合AFM的峰值力纳米力学模式高分辨成像的优势,探究STV的物化性质。本论文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叁个部分:第一,设计了一种基于DNA折纸的生物分子高分辨成像方法,实现了对单个STV分子的高分辨成像,观察到了单个STV呈“沙漏形”结构,xyz方向上的尺寸相似,皆在3~6 nm之间。同时,探究了在不同力作用下,STV分子的形貌变化,发现90 pN为最佳成像力,随着力的增大,STV分子被逐渐“压扁”,甚至由于形变与Biotin分子解离脱落;第二,探究了STV在位点Biotin的不同距离、位点Biotin不同个数以及位点短链延伸不同长度条件下的结合效率。发现STV的双价结合多发生在Biotin距离相对较近(2 nm)的情况;STV单价结合没有双价结合亲和力高;修饰Biotin的短链有延伸,会增加Biotin活动的自由度,进而增加STV的结合效率。为后续在DNA折纸上修饰分子以及在DNA折纸界面上探究STV-Biotin系统提供了实验依据;第叁,利用DNA折纸的寻址定位功能以及Biotin-STV分子特异性识别,将STV分子固定在DNA折纸平面的特异位置上,在单分子水平上测得STV分子的模量,约为75 MPa。对尺寸小的生物分子的模量测量具有借鉴的意义。这种基于DNA折纸的探究STV物化性质的方法,简单、方便,为研究其他生物分子形貌和功能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史碧波[10](2019)在《基于N、S杂环羧酸MOFs的构筑,物化性质及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OFs是一类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单元通过有机配体以配位键连接形成的有序叁维框架。由于金属离子、有机配体及配位网络的多样选择,MOFs具有丰富结构变化性。在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持续推动下,MOFs已经在能源气体储存、选择性吸附与分离、导电、催化、生物医药、传感、分子识别、磁性等诸多方向显示出了独特的性能,是近年来配位化学、晶体工程研究热点,并成为化学、物理、材料和生物等多学科交叉前沿。基于结构设计,孔、磁、光等功能导向MOFs的构筑及构效关系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在已被广泛研究的多羧酸类配体、多氮类配体基础上,本文主要探索含N、S杂环的羧酸配体的合成,研究该类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组装规律,实现具有一定气体吸附、碘负载、磁性及荧光等物化性质的MOFs的定向构筑并揭示相关构效关系。通过Suzuki反应设计合成了N杂环-羧酸配体4-(4-吡啶基)苯甲酸(Hpybz)。使用Hpybz和定制配体2-(吡啶-4-基)-1H-苯并[d]咪唑-5-羧酸(Hpbca)分别与Cd~(2+)构筑出叁维MOFs—[Cd(pybz)_2]·4DMF(1)和[Cd(pbca)_2]·1.5DMF·2CH_3OH(2),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吸附、荧光和吸碘性能研究。化合物1为四重穿插钻石网结构,含孔径约13.5?×11.5?的一维纳米孔道,具有N_2吸附和蓝光荧光;化合物2为基于双核[Cd_2(COO)_4N_2]顶点的bcu拓扑MOFs,含菱形窗口及孔径约10.5?×10.5?的双配体墙一维纳米孔道。化合物2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具有CO_2选择性吸附、能高效捕获碘蒸气并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色荧光。通过Suzuki反应及Heck反应设计合成了S杂环-羧酸配体4,4'-(苯并[c][1,2,5]噻二唑-4,7-二基)二苯甲酸(H_2bdda)和3,3'-(苯并[c][1,2,5]噻二唑-4,7-取代)-二丙烯酸(H_2btda)。基于H_2bdda、H_2btda和配体噻吩-2,5-二羧酸(H_2tdc),与Zn~(2+),Co~(2+),Cd~(2+)及Pb~(2+)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构筑出了12种结构新颖的MOFs化合物3-14。化合物[Zn_3(tdc)_3(DMF)_3]·3DMF(3)、[Co_3(tdc)_3(DMF)_3]·4DMF(4)[Zn_3(tdc)_3(DMF)_3]·3DMF(5)和[Cd_3(tdc)_3(DMA)_3(H_2O)]·3DMA·H_2O(10)为多孔结构,孔穴率约27~57%,具有N_2和CO_2的吸附性。碘负载测试表明,化合物3、4、10具有较好的碘负载能力,对碘蒸气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75,0.32和0.24 g·g~(-1)。化合物[Co_3(tdc)_3(DMF)_3]·2DMF(6)、[Co_3(tdc)_3(DMF)_3]·4DMF(8)、[Co(tdc)(DMF)]·4DMF(9)及[NH_2(CH_3)_2]_2·[Fe(SO_4)_4](14)具有反铁磁性。化合物[Pb(bdda)(DMF)](13)具有固态荧光。(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物化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硅溶胶和硅微粉为混合硅源,采用动态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层状托贝莫来石催化剂,借助XRD、BET和NH_3/CO_2-TPD等手段对托贝莫来石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不同硅源比例对托贝莫来石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结构性质及表面酸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非晶态硅溶胶占比增大,托贝莫来石比表面积和孔容呈逐渐增大趋势,但结晶度和表面酸碱量及弱酸弱碱强度逐渐下降。硅溶胶占比增至20%,托贝莫来石结晶度由81. 65%下降至73. 66%,总酸量由0. 18 mmol·g~(-1)降至0. 14 mmol·g~(-1),总碱量由0. 47 mmol·g~(-1)降至0. 40 mmol·g~(-1),比表面积由65 m~2·g~(-1)增至174 m~2·g~(-1),孔容由0. 15 cm~3·g~(-1)增至0. 60 cm~3·g~(-1),出现介孔-大孔特征;硅溶胶占比增至30%,制得托贝莫来石产物出现少量SiO_2晶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化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葡萄糖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物化性质及在胶囊壳中的应用[J].中国油脂.2019

[2].陈莎,刘飞,曹建新,郑克勤.硅溶胶-硅微粉对层状托贝莫来石物化性质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9

[3].王怡婷,杨恒,张新笑,张坤,王道营.超声波辅助提取鹅肝蛋白质及其物化性质和结构[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唐静,金利华,李淑妮,翟全国,蒋育澄.溴代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水溶液二元体系的物化性质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

[5].刘飘,刘飞,杨凯旭,曹建新.ZSM-5/MgO质量比对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合成甲硫醇反应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6].苏慧,金政伟,江永军,方昕,庄壮.失活MTP催化剂物化性质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研究[J].煤化工.2019

[7].李光辉,王军,高雪丽,孙思胜,王永辉.超微粉碎对斑马豆粉物化性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9

[8].张雪,陈复生,邹建,丁长河.超微粉碎对小米、怀山药物化性质及功能成分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9

[9].孙彤.基于DNA折纸的单分子链霉亲和素物化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

[10].史碧波.基于N、S杂环羧酸MOFs的构筑,物化性质及构效关系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标签:;  ;  ;  ;  

物化性质论文-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