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论文_陈镇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雄性,水稻,敏感,蛋白质,感光性,籼稻,周期。

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论文文献综述

陈镇[1](2014)在《长、短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育性差异蛋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水稻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粮食的产量,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两系法杂交水稻使用的不育系育性受光温条件决定,生产中要求其在不育条件下完全败育作为母本进行杂交种子生产,而在可育条件下恢复育性用于繁殖自身,对这种受光温条件精细控制的育性转换特性及机理的研究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的技术基础。目前存在两种育性光温反应完全相反的不育系:长光高温不育型和短光低温不育型,这为研究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变化机理提供了独特的材料。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基础研究工作持续了40多年,涵盖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各个领域,但对其育性调控机理至今没有完全阐述清楚,短光敏核不育水稻是一类新的种质资源,对它育性转换机理的研究开展的还比较少。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选用长光敏感不育特性典型的农垦58S,短光敏感不育特性典型的D52S为材料,在严格的育性诱导条件下,比较两类育性光反应特性完全相反的材料在不育和可育条件下剑叶、叶鞘及幼穗的蛋白质表达谱,通过质谱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等来分析雄性育性转换过程中发生的基因表达事件,旨在为揭示长、短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机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武汉7月份相同自然温度条件下,对D52S和农垦58S在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进行14.5 h长光照、10h短光照处理后统计花粉可染率及自交结实率,结果显示D52S在长光条件下花粉可染率为89.06%,结实率可达54.84%,经短光照处理后花粉完全败育。农垦58S在长光条件下花粉可染率和结实率均为0,在短光照处理条件下花粉可染率达84.68%,后期结实率为25.43%。说明这两个材料是由光周期主导的育性转换特性完全相反的光敏核不育系。2.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了两个不育系在不同光周期处理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剑叶、叶鞘及幼穗的蛋白表达谱,通过质谱技术成功从D52S叁个组织中鉴定到53个差异蛋白点,从农垦58S叁个组织中鉴定到40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13个蛋白在两个品种中都出现且它们在各自品种不育及可育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一致。生物信息学及蛋白功能聚类分析将这93个差异蛋白点划分为8个类别:代谢相关蛋白、次生代谢相关蛋白、能量相关蛋白、胁迫与防御蛋白、蛋白合成与加工、信号转导与调控、细胞结构与生长和功能未知蛋白。对不同组织的差异蛋白点进行整理分析显示光周期诱导育性转变的一个复杂的蛋白调控网络。3.利用qPCR技术对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差异表达明显且稳定的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9(4CLL9),查尔酮合酶(CHS)以及糖代谢过程中的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和蔗糖合酶1(SUS1)进行转录分析,发现CHS和4CLL9的表达量在D52S和农垦58S不育及可育幼穗中均有明显差异,说明这两个基因与育性的表现密切相关,可能是参与光敏育性转换过程的重要因素。4.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验证CHS,4CLL9在两个水稻品种不育及可育状态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HS和4CLL9在D52S可育幼穗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不育幼穗,4CLL9在农垦58S内同样也是在可育株中表达量高。分别测定比较两个不育系幼穗发育Ⅵ期,Ⅶ期不育及可育株中类黄酮的含量,发现在Ⅵ期不育幼穗中的类黄酮物质含量高于可育幼穗,但是在Ⅶ期无论是在D52S还是在农垦58S中,可育幼穗中的类黄酮物质含量都明显高于不育幼穗,提示CHS和4CLL9蛋白的表达变化对类黄酮物质合成含量的影响可能具有滞后性。结合2D, qPCR及Western Blot的实验结果表明可育水稻中CHS和4CLL9的蛋白表达量与植株类黄酮含量成正相关,说明CHS和4CLL9的确与植株育性的转换密切相关。本研究获得了育性光反应特性完全相反的两种光敏核不育水稻在不同育性条件下大量差异表达的蛋白数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光周期诱导育性转换的机制提供了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4-12-01)

田豆豆[2](2012)在《华中农大成功克隆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田豆豆)2月1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课题组历经25年科研攻坚,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的关键性基因pms3。《美国科学院院刊》1月31日刊发了这项成果。   据介绍,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长期(本文来源于《粮油市场报》期刊2012-02-03)

钱忠军,兰胡[3](2012)在《培育能“自由恋爱”成婚的两系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武汉2月1日专电(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兰胡)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为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为基础培育“两系”杂交稻的成功,使杂交水稻的发展跨入一个新阶段。经过25年努力,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课题组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2-02-02)

陈镇[4](2010)在《长、短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水稻幼穗育性相关蛋白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在水稻幼穗分化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长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N5088S、NW04S,短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D52S分别进行长光照(14.5h)和短光照(10h)处理,在获得明确的雄性育性差异基础上,将不育和可育条件下的水稻幼穗蛋白采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了分离,找出差异蛋白并进行了质谱鉴定及蛋白功能预测,比较了两类光周期诱导效应完全相反的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育性相关蛋白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育性光周期诱导处理获得较理想的雄性育性差异结果:相同温度下,D52S在短光照(SD,10h)下花粉表现为完全不育,不育度为100%,在长光照(LD,14.5h)下花粉可育率达54.3%。N5088S、NW04S在短光照(SD,10h)处理下花粉都表现高度可育,可育度分别为81.0%、74.8%,而在长光照(LD,14.5h)处理下均为100%败育。2.分别对D52S、NW04S、N5088S在不育和可育条件下幼穗分化到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的幼穗蛋白进行了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检测差异蛋白,选择了其中的28个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其中的14个蛋白点并进行了功能预测。D52S鉴定成功的差异蛋白中,在可育条件下特异表达的蛋白有逆转录转座子蛋白,在不育条件下特异表达的蛋白有腺苷激酶,不育水稻中表达量上升的蛋白有蔗糖合酶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3(EIF3)蛋白;对于未成功鉴定的蛋白对其做同源性分析,推测在不育水稻中表达量上升的蛋白有ATP合酶,乙醇脱氢酶及钙依赖型蛋白激酶。在可育条件下表达量上升的蛋白有GTP结合蛋白及光敏色素类ATP酶。水稻品种NW04S鉴定成功的差异蛋白中,不育条件下特异表达的蛋白有核苷叁磷酸水解酶,氨酰tRNA合成酶,不育条件下表达量上调的蛋白有核苷转移酶,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3;对于未成功鉴定的蛋白对其做同源性分析,推测在不育水稻中表达量上升的蛋白有钙结合蛋白,催化结构域蛋白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逆转录转座子蛋白和糖基水解酶。可育条件下表达量上升的蛋白有组氨酸似ATP酶。水稻品种N5088S鉴定成功的差异蛋白中,可育条件下特异表达的蛋白有天冬氨酸蛋白酶,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可育条件下表达量上调的蛋白有短链脱氢酶SDR,对于未成功鉴定的蛋白对其做同源性分析,推测在可育水稻中表达量上升的蛋白有染色体分离ATP酶,锌指,磷酸果糖激酶,TBP作用蛋白。不育条件下表达量上调的蛋白有核苷叁磷酸水解酶。3.比较两类不同的光敏不育材料,其在可育和不育条件下鉴定的差异蛋白中EIF3、糖代谢、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与不育性表现一定的共性,可能与花粉不育性相关。本研究获得的大量蛋白质表达差异谱为进一步探讨光敏感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王玉微,马霓,曾汉来[5](2003)在《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的发育与育性光周期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多种处理比较了D38S与长光敏不育系N5 0 88S的发育与雄性育性光周期反应 ,结果表明 :在发育光周期反应上两类不育系的反应方向相同 ,而在育性光周期反应上 ,D38S的育性与N5 0 88S反应方向相反 ,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短光照可诱导其完全雄性不育 ,长光照诱导高度可育。可以认定D38S是一份短光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马霓[6](2003)在《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的育性光温反应特性及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资源的发现,开创了我国的两系法杂交稻研究与利用,使我国的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继续领先于国际水平。两系杂交水稻的理论与技术成为我国发展新的超级杂交稻的主要基础。 在对光敏不育水稻的研究与育种中,国内外又相继发现或育成了一些新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资源,这些新的资源有可能作为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具,发展两系杂交种新类型。弄清这些新资源的遗传生理特性是利用新资源的理论基础。 江西省宜春农业专科学校教师高一枝报导称他们在籼粳杂交后代中育成了一种与现有光敏不育水稻育性光温反应特性不同的新不育系,其主要特征是在短日低温下不育,在长日高温下可育。因涉及材料保护和研究条件等原因,数年来对该不育材料的基础研究只局限在小范围内进行,发表的报导不多,在已有的研究报导中仍不能确定该材料是反光敏还是反温敏的类型。由于长光高温不育型不育系在遇低温时其不育性不稳定,在大面积生产中存在潜在风险性,研究者和育种家在对现有不育系特性进行改造的同时,开始关注这种长日高温可育、短日低温不育的新核不育资源,如果该资源的短光敏感不育特性能被确认,希望用其在华南或东南亚国家短光照条件下制种,而在华中长江流域长日高温下繁殖,开发两系杂交稻新类型。 本研究试图对这种新的不育资源进行育性生态生理和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探讨其利用价值,并利用遗传研究群体选育新的不育系。试验以短光低温不育水稻D38S和E5-2S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武汉地区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特性、人控光温下的育性光温反应、与不同常规稻和现有光温敏不育系配组研究其遗传表现,经3年工作获得以下结果: 1.D38S是一份光敏性典型的籼型短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在武汉地区自然条件下一年中有明显的从不育—可育—不育的育性转换规律,在不育期间,实生苗花粉育性为0.32%,自交结实率为0.00,在夏季长日高温下,花粉可育度达到45.24%,平均结实率达28.28%,单株变幅为17.22%—64.54%。无性繁殖的稻蔸再生苗育性转换和实生苗没有区别。在自然长日高温下的高可育季节,进行人工短光照处理,可以诱导高度不育。E5-2S在夏季长日高温下的花粉育性为48.28%,平均结实率达51.04%。通过分析自然条件下育性变化趋势还可以看出:温度高低对育性有影响,可育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达到最高值后又逐渐下降。 2.在人工光温生长箱中,采用几种不同的光照长度和温度组合处理后表明:D38S和ES一25表现为长日可育,短日不育。同样,高温加强长光可育性,低温加强短光不育性。但极端高温和低温同样导致生理不育,如:D38S在35℃/LD(14.sh)处理条件下花粉高度败育,ES一25在30℃下的育性低于同期的自然条件下的育性,因此可育最适温应低于30℃。当对D38S、NSO88S进行发育和育性光周期处理时,D38S的育性与NSO88S反应方向相反,而在发育光周期上两类不育系的反应方向相同;暗期光间断有着和LD(14.sh)处理相同的效应,同株不同分孽在LD和SD(10.oh)下存在明显的光照处理差异,说明同株分萦间不存在光信号传递。 3.短光低温敏不育性属于隐性遗传,由核基因控制,F2分离表现为l一2对基因遗传模式,因不同组合有所差异。供试常规品种均能使其育性恢复。与现有光、温敏不育系杂交的F1均表现常规稻育性,表明短光不育系和长光敏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不等位。 4.在遗传研究群体D38S/C407、ES一25/华粕粘、ES一25/培矮645、D38S/N50885等组合及回交后代中获得了一批新的短光敏不育株系,这些株系的育性转换更为明显和彻底,生育期及农艺性状更接近实用标准。同时获得的具有培矮645遗传背景的短光敏不育株系,将与培矮645组成近等基因系,为研究两种光周期反应相反的光敏不育基因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凌定厚,陈梅芳,马镇荣,陈宝源,梁承邺[7](1993)在《提高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花粉单倍体育种效率及不育花粉植株育性转换特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光敏s/正常品种)F_1及F_2为供体亲本,对在花药培养时所获得的花粉植株中不育个体/全部花粉植株之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F_1为供体亲本,在所获得的二倍体花粉植株(A_1)中,不育株(长日下)约占20%左右;而从F_2分离的不育株为供体亲本,相应的比例为90%左右。对获得不育的花粉植株而言,供体亲本经过F_2的选择,在花粉一代中可以提高育种效率3—4倍。指出,以培育光敏感雄性不育系为目的的花药培养,与一般育种之花药培养采用杂种F_1为供体亲本不同,不仅应对杂种F_2代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不育株的选择,而且应在短日照下对这种不育株作育性转换的双重选择。以这种个体作为花药培养的供体亲本,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 在长日照下表现不育的花粉植株的育性转换具多样性。来自同一组合的不育花粉植株在晚造(短日照)条件下,其花粉有的染色,频率高且稳定;有的虽然可变为染色,但频率不高或不稳定或二者兼有;有些却一直不为Ⅰ-KⅠ染色,或即使染色频率也在10%以下。这一结果与收集全国各地15个光敏核不育系在本昕同期种值条件下的反应十分吻合。这说明通过花药培养,从特定的组合培育出所需要的光敏/光温互作或温敏型的核不育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盛孝邦[8](1992)在《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主要指标,观察分析了农垦58S与不同生态型的9个粳稻品种杂交的F_1 、F_2、BF_1代的育性,同时记载抽穗期。结果表明,农垦58S光敏雄性不育性由两对隐性主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中其互作方式表现差异,即在早、中稻品种中表现积加作用(1:6:9),在晚稻品种中为独立分离(1:3:3:9),在农垦58品种本身的背景中表现隐性上位作用(4:3:9); 这种相互作用方式差异与分离世代植株的抽穗期有一定关系。农垦58S光敏不育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都能表达,但受到光、温两组微效基因修饰。本文提出“重复基因位点平行突变假说”,可以较完满地解释农垦58S的遗传机制;同时就光敏感雄性不育系的遗传分类和选育温光弱感型光敏雄性不育两用系,提出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1992年01期)

盛孝邦[9](1992)在《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主要指标,观察分析了农垦58S与不同生态型的9个粳稻品种杂交的F_1,F_2,BCF_1代的抽穗期与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光敏雄性不育性由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这2对基因在不同类型的梗稻品种中其互作方式表现差异,即在早、中稻品种中表现积加作用,在晚稻品种中为独立分高,在农垦58品种本身的背景中表现隐性上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方式差异与分离世代植株的出穗期限有一定关系;农垦58S光敏不育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都能表达,但受到光、温2组微效基因修饰。“重复基因位点平行突变假说”,可以较完满地解释农垦58S的遗传机制。本文还就光敏感雄性不育系的遗传分类和选育温光弱感型光敏雄性不育两用系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湖南农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薛光行[10](1991)在《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日光周期(LD)条件下表现雄性败育、短日(SD)恢复可育,因光周期不同,雄性育性发生反向变换或所谓育性转换的水稻基因型,称作光敏感雄性核不育(pms)水稻。本文涉及的农垦58s由pms现象的发现者石明松育成,N5047s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C407s由作者所在研究组育成,8902s由武汉大学生物系育成。它们分别代表pms水稻的晚稻、早稻和籼稻。后叁者均由农垦58s转育而成,分属不同季节生态型,但都具有pms育性转换的(本文来源于《植物杂志》期刊1991年06期)

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田豆豆)2月1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课题组历经25年科研攻坚,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的关键性基因pms3。《美国科学院院刊》1月31日刊发了这项成果。   据介绍,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长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论文参考文献

[1].陈镇.长、短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育性差异蛋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2].田豆豆.华中农大成功克隆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N].粮油市场报.2012

[3].钱忠军,兰胡.培育能“自由恋爱”成婚的两系稻[N].文汇报.2012

[4].陈镇.长、短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水稻幼穗育性相关蛋白差异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

[5].王玉微,马霓,曾汉来.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的发育与育性光周期反应特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

[6].马霓.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的育性光温反应特性及遗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

[7].凌定厚,陈梅芳,马镇荣,陈宝源,梁承邺.提高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花粉单倍体育种效率及不育花粉植株育性转换特点的研究[J].遗传学报.1993

[8].盛孝邦.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英文)[J].中国水稻科学.1992

[9].盛孝邦.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2

[10].薛光行.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J].植物杂志.1991

论文知识图

和NAI2转基因T0代单株...转基因T1代家系在武汉长日照...

标签:;  ;  ;  ;  ;  ;  ;  

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论文_陈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