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地层,污泥,污水处理,活性,树园,靶向。
生物相论文文献综述
边德军,沈国,艾胜书,朱遂一,聂泽兵[1](2019)在《曝气量对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工配置的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厌氧/好氧(A/O)模式运行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MPSR),研究了不同曝气量[0.100,0.075和0.050L/min]对MPSR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降低,总氮去除率由75.39%提高至81.21%,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由20.68%提高至33.55%,但出水均符合一级A标准.当曝气量为0.050L/min)时,MPSR反应器具有最佳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中COD,NH4+-N,总氮、总鳞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0.77,0.15,7.14和0.06mg/L.相对低的曝气量有利于强化MPSR的脱氮性能,稳定除磷效果,同时有利于节约能耗.(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韩美林,程峻杰,杨阳[2](2019)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识别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相分析是污水厂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以人工分析为主,原因在于图像背景多变、目标物类型较多,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生物特征多变[1]。本文借助图像处理的知识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进行识别,通过PCA算法降低生物相图像特征的维度,再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降维后的生物相图像进行分类识别,最后使用MATLAB软件对已知生物相数据库进行仿真。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出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4期)
罗威,胡雯燕,王亚辉,徐万兴,焦祥燕[3](2018)在《涠西南及乌石凹陷流沙港组孢粉、藻类生物相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沙港组为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及乌石凹陷重要的生烃及勘探层系,其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在两凹陷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两凹陷开展古环境的研究,明确其相似性与独特性,对进一步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次采用"将今论古"的原则,以湖盆中孢粉和藻类的分布规律为基础,以反映生物分布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的生物相为纽带,以地史时期的湖盆为类比对象,开展了两凹陷古环境的对比研究。首先根据湖盆中孢粉和藻类的分布规律,结合岩性、岩相特征在两凹陷识别出了5个类型的生物相:(1)河流-叁角洲平原生物相,该相生物组合上以孢粉丰度、分异度极低,藻类不发育为特征;岩性上常见棕红色泥岩夹层。(2)叁角洲-滨湖生物相,该相生物组合上以孢粉丰度、分异度升高,但数量依然不足,藻类含量较低为特征;岩性以灰-灰白色砂、泥岩互层为主。(3)叁角洲前缘生物相,该相孢粉丰度、分异度较高,但因有河流携带的大量营养物质注入,因此生物组合上以蕨类孢子和浮游藻类共同发育为特征;岩性上以灰-灰白色砂、泥岩不等厚互层为特征。(4)浅湖-半深湖生物相,该相孢粉丰度、分异度均较高;岩性以灰-深灰色泥、页岩为主,根据其生物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a)浮游生物型:以浮游藻类的繁盛为最大特征,一般平均含量达10%以上,部分可达30%以上。b)孢粉富集型:以孢粉数量及其丰富,但藻类较少为特征。(5)深湖生物相,该相因距湖岸较远,生物上以孢粉丰度、分异度较低为特征,常见少量藻类及双气囊裸子类花粉;岩性同样以灰-深灰色泥、页岩为主。涠西南凹陷钻井生物相的分析表明,流叁段沉积时期凹陷在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生物相及叁角洲-滨湖生物相,而在靠近陡坡带的区域主要发育浅湖-半深湖生物相,反映该时期凹陷水体较浅,主要以滨湖和浅湖环境为主,其水体较深处呈长条状沿(1)号断层分布。流二段沉积时期凹陷浅湖-半深湖生物相最为发育,同时凹陷内还发育深湖生物相,这表明该时期凹陷水深较前期明显变深,在靠近(1)号断层中部附近的大片区域发育深湖环境,而其它区域以浅湖-半深湖环境为主。流一段沉积时期凹陷水深格局发生显着变化,表现为:南部缓坡带上部反映水深较浅的叁角洲-滨湖生物相范围明显扩大;凹陷内部反映水体较深的深湖生物相的范围显着缩小且迁移至凹陷中心。此外,分析表明上叙古环境演变对储集体的展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流叁段沉积时期凹陷水深较浅,因此剥蚀区较大、物源供给充足,以发育推进较远的大型叁角洲为特征;流二段沉积时期凹陷水体较深,以发育位于凹陷边缘的小型叁角洲为特征;流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向中心萎缩,以具明显前积特征的叁角洲及湖底扇的发育为特征。据此分别在南部缓坡带中上部、南部缓坡带顶部和凹陷内部识别了3套有利储盖组合。乌石凹陷流沙港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特征与涠西南凹陷相比既有相似性,也有独特性。流叁段沉积时期乌石凹陷以浅湖-半深湖生物相为主,但其藻类平均含量较涠西南凹陷略高,推测最大水深也略深,因此其叁角洲规模相对较小,内部砂体期次迭置更为明显。流二段沉积时期凹陷整体以浅湖-半深湖生物相为主,仅在陡坡带局部区域发育深湖生物相,同时蕨类孢子含量的变化还表明相较于涠西南凹陷,本区流二段中期还存在一个显着的湖退,因此更有利于大型储集体在凹陷内的发育。流一段沉积时期反映水深较浅的叁角洲-滨湖生物相和叁角洲前缘生物相主要发育于凹陷东北部,而反映水体相对较深的浅湖-半深湖生物相主要位于凹陷中区,揭示该时期凹陷东北部已经开始抬升变浅,因此为东北部叁角洲向凹陷中区的推进创造了条件。(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杨德菊,朱崇梅[4](2018)在《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由专业课程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教学,是将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放置于同一教室,把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分解再整合,并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只是听课,还参与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更容易实现理论知识向操作技能的转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增强自信心。(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0期)
王全,胡一帆[5](2018)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生物相诊断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多年的现场经验,总结出了活性污泥生物相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确立生物相诊断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过程中,对确保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15期)
尚小广,王毅刚,王毅强,王斌,李治远[6](2018)在《HWO生化技术处理鲁奇气化废水起始阶段的生物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生化法处理鲁奇煤气化废水存在的微生物培养困难、生化起始浓度低、起始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等问题,介绍了一种新的生化处理技术——HWO生化技术。采用该技术对义马气化厂的鲁奇煤气化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生化处理系统起始阶段微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HWO技术生化处理起始阶段微生物存活早、繁殖速度快,微生物菌群复杂,废水处理生化起始浓度高,可以有效提高鲁奇气化废水的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煤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罗宇飞[7](2018)在《基于活性污泥模型的污水处理CASS工艺模拟与生物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最近对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并且加大对于水处理设施的资金投入。城镇污水厂的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城市污废水的处理率也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混乱,没有较科学的运行管理方法,再加上管理手段与水厂数据很难进行共享,所以管理形式大多数为依靠经验管理,效率较低。而当进水水质出现较大波动时,因为缺乏检测与集中管理手段,也很难应对发生的情况。根据上述情况,本文在ASMs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模拟软件Biowin,结合活性污泥生物相的层面与水厂运行情况挂钩,在不同进水COD浓度不同运行参数的条件下对哈尔滨松花江流域频繁应用的CASS工艺出水水质进行模拟预测,并达到提高水厂抗冲击能力和节能减排的目的,为水厂优化工艺与集群化有序管理打下基础。本文从对模型组分与反应过程的定义与分析入手,建立模型计量学矩阵与化学矩阵,并在莫顿方程与开关函数的基础上建立动力学表达式,最后对整个模型的进水、回流、出水等流程建立物料守恒,建立ASM3模型,并借助Biowin实现整个模型的模拟过程。为了使模型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性,需要对模型参数做出一些校正,采用摩尔斯分类筛选法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选出YSTO.O、b H.O、YSTO.H.O、b A.O、μA等灵敏度高的参数进行校正。校正后对模型进行静态模拟,模拟出水水质指标与小试实测值进行对比,Biowin的模拟值的结果与与小试结果基本符合。通过模型模拟在进水COD浓度为150mg/L、350mg/L、550mg/L下的曝气量、温度、污泥回流比等工艺参数对CASS工艺在处理进水COD浓度废水时的影响。之后把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误差比对,分析不同条件对出水结果的影响,确定不同进水COD浓度之下的最优工况点。最后采用最新的高通量宏基因检测技术对将优工况点下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进行检测,分析此种工况下微生物的结构、种群、群落变化,分从微生物角度对出水水质的结果进行分析。为水厂优化工艺与集群化有序管理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S.Yallappa,Shoriya,Aruni,Abdul,Manaf,Gurumurthy,Hegde[8](2018)在《生物相溶性多孔炭-香豆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细胞成像和靶向给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棕榈叶在惰性气氛中经一步热解过程制备出多孔炭(NPCs),并结合香豆素-6(C-6)形成NPCs-C-6复合荧光染料来进行癌细胞成像及靶向给药。通过XRD和Raman分析可知,NPCs具有高的含碳量。傅里叶红外分析表明棕榈叶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有利于NPCs的形成,以及香豆素-6为导航分子的细胞成像和靶向给药。采用SEM和TEM观察NPCs结合前后的结构形貌,XPS表征元素组成。采用Zeta电位为初始指标来确定颗粒分散质量,以适合生物医学应用。NPCs-C-6分析细胞毒性和成像试验表明,对正常细胞系(MDCK:ATCCCCL-34~(TM))有高的生物相溶性,对人体癌细胞系(A-375∶ATCCCRL-1619TM与N2A∶ATCCCCL-131~(TM))有高的毒性。因此,这些研究结果有望为生物基功能NPCs作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丁菱[9](2017)在《河南内乡上奥陶统石燕河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生物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河南内乡寺岗地区石燕河组进行了详细的采样分析,共获得33件样品,室内分析后获得8858枚牙形石,经鉴定可分为15属34种,其中包含4个未定种及1个未定属。在研究区石燕河组共识别出了4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Oulodus ulrichi带,Oulodus robustus带,Aphelognathus grandis带和Aphelognathus divergens带,时代可归于上奥陶统凯迪阶(Ka2-Ka4阶段)。此外,在本地区还发现有Aphelognathus,Oulodus和Yaoxianognathus等生物地层意义重要的属种,有助于生物地层对比。从区域上看,石燕河组牙形石动物群与中国西部塔里木陆块和华北地台西南缘同期牙形石动物群十分相似,但该动物群的组成与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动物性群的关系更为密切,彼此之间可以很好地对比。研究区石燕河组牙形石动物群主要由Aphelognathus grandis,Aphelognathus divergens,Aphelognathus grandis,Aphelognathus grandis,Aphelognathus grandis,Belodina confluens,Belodina stonei,Drepanoistodus suberectus,Oulodus robustus,Oulodus ulrichi,Panderodus gracilis,Phragmodus undatus,“Plectodina”tenuis,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组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在本区共识别出5个牙形石生物相,分别为:AphelognathusOulodus生物相,“Plectodina”生物相,Panderodus生物相,Drepanoistodus生物相以及Phragmodus生物相。牙形石生物相的纵向更迭与古海水深度关系密切。因此可用牙形石生物相的替代来探讨研究区的海平面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于深洋,毛颖颜,李越[10](2017)在《黔东北志留系远岸印江型香树园组的岩相和生物相》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扬子区黔中古陆以北的陆表海底地貌、深度和浑浊度变化控制志留纪岩相和生物相的差异性。香树园组为黔东北志留纪兰多维列世鲁丹期—埃隆中期碳酸盐岩台地相地层单元,在近岸"白沙型"香树园组浅水灰岩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后生动物礁滩序列;同期远滨带是以印江合水小安土剖面为代表的"印江型"香树园组灰岩,其沉积环境处于最大的浪基面之下,岩性组份中粉砂质和泥质含量较高,粒度偏细,后生动物大化石含量很低,松软底质上存在潜穴生物栖居,但不是类似龙马溪组笔石页岩的缺氧带。印江型沉积区水深偏大和水温偏低的环境指标抑制了近岸"白沙型"后生动物礁滩分布向广海区的空间延伸。在黔东北地区,"印江型"香树园组正好位于"白沙型"礁滩相香树园组与缺氧底质的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之间的过渡带。(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生物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相分析是污水厂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以人工分析为主,原因在于图像背景多变、目标物类型较多,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生物特征多变[1]。本文借助图像处理的知识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进行识别,通过PCA算法降低生物相图像特征的维度,再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降维后的生物相图像进行分类识别,最后使用MATLAB软件对已知生物相数据库进行仿真。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出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相论文参考文献
[1].边德军,沈国,艾胜书,朱遂一,聂泽兵.曝气量对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韩美林,程峻杰,杨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识别技术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9
[3].罗威,胡雯燕,王亚辉,徐万兴,焦祥燕.涠西南及乌石凹陷流沙港组孢粉、藻类生物相特征及古环境意义[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杨德菊,朱崇梅.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J].科技风.2018
[5].王全,胡一帆.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生物相诊断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8
[6].尚小广,王毅刚,王毅强,王斌,李治远.HWO生化技术处理鲁奇气化废水起始阶段的生物相研究[J].煤化工.2018
[7].罗宇飞.基于活性污泥模型的污水处理CASS工艺模拟与生物相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S.Yallappa,Shoriya,Aruni,Abdul,Manaf,Gurumurthy,Hegde.生物相溶性多孔炭-香豆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细胞成像和靶向给药(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8
[9].丁菱.河南内乡上奥陶统石燕河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生物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10].于深洋,毛颖颜,李越.黔东北志留系远岸印江型香树园组的岩相和生物相[J].地层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