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污染论文_傅代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蓝藻,滤池,在线,混凝剂,太湖,铜绿,生物防治。

藻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傅代兵[1](2019)在《藻水在线分离磁捕船在巢湖蓝藻污染防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的6-11月,巢湖湖区蓝藻大面积爆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这既是合肥人民的心头之痛,也是巢湖治理中亟待破解的技术难题。目前,巢湖蓝藻污染防控仍以爆发期直接打捞为主,但由于打捞强度不足,范围有限,应急打捞能力还远远不够。移动式藻水在线分离磁捕船的投入使用,以其机动、高效的特点,可极大地提高蓝藻爆发期的应急打捞能力。(本文来源于《通用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邓洪,刘惠见,包立,黄维恒,杨浩瑜[2](2018)在《铜绿微囊藻污染下滇池草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3种浓度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污染的模拟实验,研究滇池草海表层(0~20 cm深度)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和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污染下,表层沉积物中的平均全磷质量比分别为1 245.61 mg/kg、1 241.04 mg/kg和1 230.80 mg/kg;在中浓度铜绿微囊藻污染下,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磷和钙结合态磷质量比分别由实验开始时的560.05 mg/kg和558.39 mg/kg降至实验结束时的420.96mg/kg和510.98 mg/kg,铁结合态磷和铝结合态磷质量比分别由实验开始时的66.07 mg/kg和175.24 mg/kg增至实验结束时的86.21 mg/kg和188.06 mg/kg,说明铜绿微囊藻浓度增大会促进表层沉积物中内源磷的释放。在中、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污染下,表层沉积物中的全磷含量分别与钙结合态磷含量和有机磷含量显着正相关,钙结合态磷和有机磷是表层沉积物中全磷内源负荷的主要磷形态。在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污染下,叶绿素a含量与铝结合态磷含量显着相关,铝结合态磷是对叶绿素a含量增加贡献最大的磷形态。控制表层沉积物内源磷中钙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的释放,降低铜绿微囊藻对沉积物铝结合态磷的吸收,是减少蓝藻暴发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陈诗[3](2017)在《低浓度阿莫西林对铜绿微囊藻污染的调控效应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们持续使用和排放抗生素,天然水环境中频繁检出抗生素类污染物。蓝藻具有原核细胞结构,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很高。因此,除了氮、磷等常规的水环境因子,抗生素也可能成为调控蓝藻水华发生的新兴环境因子。本论文选择分布广泛的蓝藻水华模式种铜绿微囊藻为目标藻种,选择水环境中广泛检出的典型抗生素阿莫西林为目标抗生素,研究阿莫西林在现有污染水平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产毒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效应,通过半连续培养试验验证上述调控效应的长期性,并利用蛋白质组学手段深入探讨作用机制。阿莫西林的暴露浓度为100 ng/L和300 ng/L时,短期暴露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且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psbA、psaB和rbcL的表达量也都明显上调。指示光合作用活性的指标(Fv/Fm和rETRmax)在阿莫西林长期暴露条件下也呈现上升趋势。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psbA、psaB和rbcL基因编码的蛋白也发生上调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暴露,阿莫西林在环境浓度下均可以提高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活性。光合作用受到刺激会增加能量合成,进而导致藻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微囊藻毒素的产量上升。这可能与低浓度阿莫西林对藻细胞的毒物兴奋效应相关。显着性富集的蛋白质功能模块显示,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B)、泛应激蛋白(MAE_48380)和光合作用相关蛋白之间具有显着的相互作用(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 MCs合成、细胞应激和光合作用之间有密切关系。在低浓度阿莫西林暴露条件下,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显着提高(p<0.05),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也显着增加(p<0.05),表明阿莫西林对藻细胞产生了氧化压力,并引发抗氧化系统应激反应。蛋白质组学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果。SOD的表达量上调,以及phaseⅠ蛋白(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MAE_35830)和3个phase Ⅱ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MAE_15850、谷胱甘肽还原酶MAE_46260和类糖基转移酶MAE_13100)的表达量上升,表明阿莫西林触发藻细胞的抗氧化应激及解毒反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其现有水环境污染浓度下,具有促进铜绿微囊藻暴发的潜在可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0)

杜进炜,张硕,钟远,孙力平[4](2016)在《津河水体藻污染监测识别及无机混凝剂除藻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津河水体开展长达18个月的定点采样监测分析,对造成藻华现象的优势藻种进行了显微识别。结果表明,近两年津河水体总体为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每年7、8月份藻华暴发,呈现重富营养化特征,经观察鉴别属于微囊藻型蓝藻污染。以Chl-a、浊度及UV254为主要水质参数,探索投加无机混凝剂用于藻污染控制的可行性,并对4种混凝剂的藻污染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加无机混凝剂控制津河藻污染效果显着(聚合氯化铝对Chl-a和浊度去除率分别高达89%和92%),相同实验环境下混凝净化效能依次为:PAC(聚合氯化铝)>PFS(聚合硫酸铁)>FC(叁氯化铁)>AS(硫酸铝)。(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6年04期)

费孟平,郑其红[5](2015)在《校园景观水池蓝藻污染的生物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整校园景观水池淡水生态系统中有益的水生动、植物种类,改善其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从而达到控制蓝藻大量繁殖、净化水体和维持景观水池观赏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5年09期)

王永磊,李军,张克峰,贾瑞宝,李梅[6](2015)在《炭砂双层滤料浮滤池工艺处理藻污染水库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库水源藻污染日益严重,传统沉淀固液分离工艺难以满足净水要求。以鹊山引黄水库高藻原水为研究对象,开发了炭砂双层滤料浮滤池,考察了浮滤池工艺运行特性及运行效果。试验表明,絮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在投药量4.0 mg/L(以Al~(3+)计),回流比8%,溶气压力0.4 Mpa时,运行效果较优。炭层所含生物量约占滤料层总生物量的97.4%(最高值50.2 nmol p/g),是砂滤层(3.0 nmol p/g)的16.7倍,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活性炭层。试验期间,浮滤池工艺对颗粒物、蓝绿藻、浊度、COD_(Mn)、NPOC、UV_(254)、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48%、92.40%、92.56%、57.41%、51.60%、52.50%、75.67%,嗅味由4级降为0级,出水土臭素、二甲基异冰片含量均小于检出限,一氯二溴甲烷、叁氯甲烷前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1%和60%,表明浮滤池工艺对常规指标、藻类、嗅味物质、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饮用水安全控制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专业委员会第14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7)

王密[7](2015)在《滇池蓝藻污染逐年减轻》一文中研究指出速读:与2010年相比,2014年滇池已由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水质明显改善;蓝藻发生也逐年减少,今年首次发生蓝藻富集的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推迟了4天,滇池蓝藻发生时间2010年为137天,去年为45天。 近年来,昆明市高度重视滇池蓝藻污染防(本文来源于《昆明日报》期刊2015-07-29)

巩志滨[8](2015)在《黄河高藻污染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是北方地区灌溉、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用水量不断增加,而黄河水污染严重加剧了紧张的用水形势。针对黄河高藻污染原水问题,通过采用强化混凝处理技术,提高黄河水的自净能力,维护黄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平衡。本文简要介绍了强化混凝处理,分析了黄河高藻污染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试验过程,阐述了黄河高藻污染原水强化混凝处理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5年02期)

王永磊,李军,张克峰,贾瑞宝,李梅[9](2014)在《炭砂双层滤料浮滤池工艺处理藻污染水库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库水源藻污染日益严重,传统沉淀固液分离工艺难以满足净水要求。以鹊山引黄水库高藻原水为研究对象,开发了炭砂双层滤料浮滤池,考察了浮滤池工艺运行特性及运行效果。试验表明,絮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在投药量4.0 mg·L-1(以Al3+计),回流比8%,溶气压力0.4 MPa时,运行效果较优。炭层所含生物量约占滤料层总生物量的97.4%(最高值50.2 nmol P·g-1),是砂滤层(3.0 nmol P·g-1)的16.7倍,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活性炭层。试验期间,浮滤池工艺对颗粒物、蓝绿藻、浊度、CODMn、NPOC、UV254、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48%、92.40%、92.56%、57.41%、51.60%、52.50%、75.67%,嗅味由4级降为0级,出水土臭素、二甲基异冰片含量均小于检出限,一氯二溴甲烷、叁氯甲烷前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1%和60%,表明浮滤池工艺对常规指标、藻类、嗅味物质、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武卫政[10](2013)在《太湖新城:叁分之一土地做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发展,必然要突破旧有的格局。如今,地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一个在老城区之南新建的太湖新城已见规模。太湖新城就在太湖的贡湖湾北岸,而贡湖湾正是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的一个重灾区。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保护太湖水环境,是列入国家“叁河叁湖”污染防(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3-04-13)

藻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设置3种浓度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污染的模拟实验,研究滇池草海表层(0~20 cm深度)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和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污染下,表层沉积物中的平均全磷质量比分别为1 245.61 mg/kg、1 241.04 mg/kg和1 230.80 mg/kg;在中浓度铜绿微囊藻污染下,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磷和钙结合态磷质量比分别由实验开始时的560.05 mg/kg和558.39 mg/kg降至实验结束时的420.96mg/kg和510.98 mg/kg,铁结合态磷和铝结合态磷质量比分别由实验开始时的66.07 mg/kg和175.24 mg/kg增至实验结束时的86.21 mg/kg和188.06 mg/kg,说明铜绿微囊藻浓度增大会促进表层沉积物中内源磷的释放。在中、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污染下,表层沉积物中的全磷含量分别与钙结合态磷含量和有机磷含量显着正相关,钙结合态磷和有机磷是表层沉积物中全磷内源负荷的主要磷形态。在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污染下,叶绿素a含量与铝结合态磷含量显着相关,铝结合态磷是对叶绿素a含量增加贡献最大的磷形态。控制表层沉积物内源磷中钙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的释放,降低铜绿微囊藻对沉积物铝结合态磷的吸收,是减少蓝藻暴发的有效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傅代兵.藻水在线分离磁捕船在巢湖蓝藻污染防控中的应用[J].通用机械.2019

[2].邓洪,刘惠见,包立,黄维恒,杨浩瑜.铜绿微囊藻污染下滇池草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J].湿地科学.2018

[3].陈诗.低浓度阿莫西林对铜绿微囊藻污染的调控效应与机制[D].山东大学.2017

[4].杜进炜,张硕,钟远,孙力平.津河水体藻污染监测识别及无机混凝剂除藻效能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6

[5].费孟平,郑其红.校园景观水池蓝藻污染的生物防治[J].生物学教学.2015

[6].王永磊,李军,张克峰,贾瑞宝,李梅.炭砂双层滤料浮滤池工艺处理藻污染水库水的试验研究[C].饮用水安全控制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专业委员会第14届年会论文集.2015

[7].王密.滇池蓝藻污染逐年减轻[N].昆明日报.2015

[8].巩志滨.黄河高藻污染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

[9].王永磊,李军,张克峰,贾瑞宝,李梅.炭砂双层滤料浮滤池工艺处理藻污染水库水的试验研究[J].化工学报.2014

[10].武卫政.太湖新城:叁分之一土地做生态[N].人民日报.2013

论文知识图

化学结构图垂直测量与倾斜朽。测量的遥感反射率比...蓝藻污染水体的遥感反射率(采样点...杂藻污染的紫菜自由丝状体Figu...不同浓度GeO2对硅藻污染配子体...2-11旌藻±强化混凝对高藻污染

标签:;  ;  ;  ;  ;  ;  ;  

藻污染论文_傅代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