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闻,公权,报社,舆论,人格权,权利,领导。
新闻权论文文献综述
李想[1](2018)在《行使新闻权与保护人格权之间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权与人格权都是私权利,二者都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是当前频繁发生的新闻侵权纠纷与官司的根源,需要法律来平衡乃至于裁决,处理新闻权与人格权的冲突时要坚持公共利益的原则以及权利协调原则和人格尊严原则。(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8年01期)
汤俊峰[2](2008)在《掌握“制新闻权”》一文中研究指出掌握“制新闻权”,提高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需要提高的能力素质之一。 此次汶川抗震救灾中许多部队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媒体讲话,发布权威可靠的信息,透明、真实、及时地展示了我军官兵素质全面提升的新形象。我军转型建设是在社会(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08-07-29)
郭志博[3](2007)在《论公法视野下的新闻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权在西方理论界被称为是在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的“第四权力”。在新闻界,记者也曾经被冠以“无冕之王”的荣誉称号。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事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当今,随着传播手段的科技化和多样化,新闻传播事业更是飞速发展。在新闻事业从出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相关的法律理论也随之应运而生。在公法领域,新闻权具有作为表达自由手段的特点,还具有对公权力的监督功能。新闻权在出现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能否用宪法和行政法理论加以梳理,加以解决,是理论界应当予以关注的问题。本文力求从新闻权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在公法上的理论背景及性质,比照其公法意义上的各种特征,梳理出新闻权的历史发展路径,进而探讨新闻权在公法理论上的功能,对其价值加以积极和消极的双向分析。全篇论文论述的最终目标在于借鉴世界范围内新闻权相关立法实践的有益经验,并针对中国新闻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在公法方面的管制和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05)
张力[4](2006)在《新闻权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自由即是新闻权,其性质是权利而非权力。新闻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项重要权利,具有特殊性、多样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确立新闻权对我国人性的尊重、民主的弘扬、法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窦衍瑞[5](2005)在《新闻权与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冲突与救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众人物基于特殊身份,其名誉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与一般公民的名誉权具有显着的不同。新闻权与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冲突,性质上应当属于公益性权利与私权利的冲突。在司法救济中理应对新闻权予以特别保护。(本文来源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蔡惠福,夏菁[6](2003)在《透视伊拉克战争制新闻权的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战争史上,新闻战由来已久。拿破仑曾说:“报纸一张,犹联军一队也”;艾森豪威尔也说过:“在宣传上花1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个美元”。此次伊拉克战争中,交战方依托新闻媒体展开的全方位的攻心伐谋,着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它使人们清晰地看到,制新闻权已(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03-05-28)
胡宇鹏[7](2003)在《新闻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新闻对于人民生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十分明显。然而,人们对于新闻在法律上地位之分析却与其重要作用极不相称。基于一种历史原因,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看待。历史上,“新闻自由”正是在政治意义上使用的。而在对新闻侵权的分析中又更多地将新闻作为一个其它民事权利运动的场所,分析并非以新闻为核心。但是,在法治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时代里,人们生活的重要领域应当纳入法律的管辖,新闻亦不能外。新闻侵权纠纷的日益增多应是现实对这种要求的特殊呼吁形式。本文对新闻权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新闻寻找一个合适的法律地位,以便既能保证其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又不致于媒体滥用权利而扰民。全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新闻权的概念。新闻权是新闻媒介在获取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其理论基础是人们的知情权和表达自由。第二部分分析新闻权与公权之间的关系。新闻权与公权发生关系时表现为新闻自由,在满足人们知情权和表达自由的同时,还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第叁部分则对新闻权与其它私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新闻权与隐私权、名誉权和着作权之间的关系,指出新闻权能够据以保持其领地的理由是公共利益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3-05-01)
胡宇鹏[8](2002)在《试析新闻权》一文中研究指出处 于信息时代 ,新闻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随时通过新闻媒介获得各种信息 ,并通过这些信息的获得满足自己对外界世界知晓的欲望。但是新闻媒介在满足人们获得信息需要的同时 ,也伴随着大量侵权行为的发生 ,在新闻媒介与公民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随着(本文来源于《新闻记者》期刊2002年02期)
李守仲[9](1993)在《正确把握新闻“权”与新闻“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战线》第五期,曾刊出笔者写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一文,但笔者本人觉得言犹未尽,还想从新闻“权”与新闻“源”的角度,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问题,再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看法。目前,新闻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议论纷纷的问题之一是,新闻与“钱”的关系:“企业出钱发稿子,要版面,买刊号”,“报(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1993年08期)
李守仲[10](1993)在《正确把握新闻“权”与新闻“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战线》第五期,曾刊出笔者写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一文,但笔者本人觉得言扰未尽,还想从新闻“权”与新闻“源”的角度,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问题,再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看法。目前,新闻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议论纷纷的问题之一是,新闻与“钱”的关系:“企业出钱发稿子,要版面,买刊号”,“报纸花钱买稿子,抢独家,搞垄断”等等。在“钱”的作用下,新闻“权”与新闻“源”出现异化,少数新闻单位开始出现部分地转移新闻“权”,有些本属于新闻“源”的单位,企图掌握新闻“权”,说白了,某些社会(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1993年08期)
新闻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掌握“制新闻权”,提高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需要提高的能力素质之一。 此次汶川抗震救灾中许多部队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媒体讲话,发布权威可靠的信息,透明、真实、及时地展示了我军官兵素质全面提升的新形象。我军转型建设是在社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权论文参考文献
[1].李想.行使新闻权与保护人格权之间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J].电视指南.2018
[2].汤俊峰.掌握“制新闻权”[N].解放军报.2008
[3].郭志博.论公法视野下的新闻权[D].吉林大学.2007
[4].张力.新闻权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
[5].窦衍瑞.新闻权与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冲突与救济[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6].蔡惠福,夏菁.透视伊拉克战争制新闻权的斗争[N].解放军报.2003
[7].胡宇鹏.新闻权论[D].湘潭大学.2003
[8].胡宇鹏.试析新闻权[J].新闻记者.2002
[9].李守仲.正确把握新闻“权”与新闻“源”[J].新闻战线.1993
[10].李守仲.正确把握新闻“权”与新闻“源”[J].新闻战线.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