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化人工染色体论文_杨正安,丁玉梅,张应华,张兴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转化人工染色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染色体,文库,基因组,交变电场,基因,电泳,脉冲。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论文文献综述

杨正安,丁玉梅,张应华,张兴国[1](2012)在《黑籽南瓜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对低温、干旱、贫瘠土壤以及瓜类枯萎病等逆境均具有较强的抗性,这些优良的抗性基因很难通过有性杂交转移到其它瓜类作物上,但可通过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以大片段的形式转化到其它瓜类作物中。本研究利用TAC载体构建了黑籽南瓜基因组DNA文库,该文库包含57560个克隆,保存在150块384孔板中,其库容量相当于黑籽南瓜基因组的7倍。TAC文库克隆插入片段大小分布范围为20~100kb,超过40kb插入片段克隆占40%以上,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45kb。在挑取的15个TAC克隆中无空克隆;细菌继代培养30、60和100代后质粒的酶切鉴定表明,TAC克隆可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10B中稳定复制和保存,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文库质量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TAC文库为黑籽南瓜抗性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物理图谱的构建和基因组测序等有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李晓玲,李克秀,赵洪锟,赵茂林,董英山[2](2011)在《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载体DNA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pYLTAC747NH/sacB文库载体DNA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摸索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文库载体经碱裂解法提取、QIAGEN Plasmid Mini kit纯化后,可获得较纯净的载体DNA。对其闭环载体DNA分别用不同酶量的Hind III酶切处理,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出其最佳Hind III完全酶切条件为2 U Hind III/μg闭环载体DNA、37℃酶切30 min;分别用0.5 MBU和1 MBU HK脱磷酶/μg对其线性载体DNA进行脱磷处理,经电泳和载体自连产物电转化检测表明其适宜的完全脱磷条件为1 MBU HK脱磷酶/μg线性载体DNA,30℃脱磷1 h;将所制备的线性载体DNA与λDNA/Hind III酶切片段进行连接,连接产物转化频率较高,其电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频率可达到9.6×108。(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1年09期)

李克秀[3](2011)在《野生大豆核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质量的载体DNA和大片段基因组DNA是植物大片段基因组文库构建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将对后续连接转化反应效率及插入片段长度起到关键性决定作用。本实验选用野生大豆黄化幼苗为材料,以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 TAC) pYLTAC747NH/sacB为文库载体,对其核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构建技术和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结果表明:该文库载体经碱裂解法提取、QIAGEN Plasmid Mini kit纯化后,可获得较纯净的载体DNA。对其闭环载体DNA分别用不同酶量的HindⅢ酶切处理,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出其最佳HindⅢ完全酶切条件为:HindⅢ闭环载体DNA、37℃酶切30min。分别用0.5MBU和1MBU HK脱磷酶对其线性载体DNA进行脱磷处理,经电泳和载体自连产物电转化检测表明其适宜的完全脱磷条件为:1MBU HK脱磷酶/μg线性载体DNA,30℃脱磷1h,获得线性脱磷载体DNA浓度为20-25ng/μL;本实验采用过滤和离心的方法提取野生大豆黄化苗细胞核DNA,经LMP包埋并用蛋白酶K裂解其中的核蛋白后,采用脉冲电泳回收2Mb左右细胞核DNA。用HindⅢ对回收的细胞核DNA进行部分酶切并用脉冲电泳分组回收酶切后的DNA片段,经电洗脱、浓缩和透析后DNA溶液浓度可达10ng/μL;将处理好的载体和野生大豆核基因组DNA部分酶切片段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通过优化连接体系和连接程序获得连接产物。将连接产物膜透析、经电击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后,用LB+Kan25mg/L+5%Sucrose平板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转化频率可达到1.92×108个/mgDNA。利用该技术,已成功获得3万左右的阳性克隆,插入片段平均在20-40Kb,将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用384孔板于-80℃保存效果很好。(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1-04-01)

徐粤宇,周玉雷,宋琳琳,张艳,赵茂林[4](2008)在《多枝赖草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隆和转化多枝赖草(Leymus multicaulis)的耐黄矮病、耐蚜虫、耐干旱、耐盐碱等抗逆性基因,利用脉冲电泳分离纯化2Mb以上核DNA,酶切后回收10~200kb DNA片段按大小分5组与TAC载体连接后电转化导入细菌DH10B,在卡那霉素和蔗糖选择压下均有阳性克隆.用两种TAC载体pYLTAC17和pYLTAC747H/sacB分别构建了文库Ⅰ和Ⅱ,约16.5和23.6万个克隆,估计覆盖3~5倍多枝赖草基因组大小.文库以混合克隆形式保存在12×2块深孔96孔板中,每孔1.2mL菌液中含300~600个克隆,40多万个克隆转存到3块384孔板,留24个孔存叶绿体和线粒体DNA探针菌液,可用于后续文库鉴定.此外,从文库Ⅰ和Ⅱ分别挑取2501和2890个单克隆存于14块384孔板中.17块384孔板都用GeneTACTMG3复制了2份,点高密度杂交膜6张,以多枝赖草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5′RACE-GR和3'RACE-GR为探针初步筛选到19个阳性克隆.两文库为多枝赖草抗性基因的克隆、物理图谱的构建、功能验证等基因组有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王正华,曹筑荣,曹孟良[5](2008)在《小粒野生稻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初步构建及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粒野生稻核DNA为材料构建了一个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获得了500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约45 kb。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小粒野生稻基因组DNA能够在TAC载体中稳定存在。基于已克隆抗性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探针,利用菌落杂交的方法,对文库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该文库可以用于抗性基因的筛选。(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徐粤宇[6](2007)在《多枝赖草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鉴定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枝赖草(Leymus multicaulis)(2n=4x=28=14Ⅱ,XmNs)是禾本科小麦族大麦亚族赖草属小粒种子类型的一个种,是我国新疆重要天然牧草,它分布于盐渍化荒漠草甸,目前已被证实具有突出的耐干旱、耐盐碱、耐黄矮病、耐蚜虫、耐瘠薄、耐污染等优异抗逆特性。这些特性都是目前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牧草与草坪草栽培品种,本身缺乏急需改良的特性。出于主要在我国分布,国外对其利用的研究较少。因此,分离克隆控制这些优异抗逆特性的功能基因是非常必要的。植物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载体结合了PAC载体和双元载体的优点,含P1质粒和Ri质粒的复制子,能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中以单拷贝形式复制,一旦筛选到目标阳性克隆,不需要做繁琐并有可能导致目标基因丢失的亚克隆工作,不需要重新构建转化载体,可直接利用农杆菌转化系统将其转到植物体中进行基因功能互补实验,从而加速目的基因的实用化进程。为了克隆和转化多枝赖草的优异抗逆性基因,以多枝赖草叶为材料提取细胞核,经钢丝细胞筛过滤,多次回收滤渣和离心上清中的细胞核,相差显微镜调浓度达10~8个/mL后,经LMP包埋,蛋白酶K降解核蛋白,脉冲电泳纯化回收后,在LMP凝胶中纯化2Mb以上DNA,经HindⅢ部分酶切再用脉冲电泳回收不同大小范围的DNA,电洗脱浓缩除盐,与TAC载体连接后电转化导入细菌DH10B,在卡那霉素和蔗糖选择压下筛选阳性克隆。用两种TAC载体pYLTAC17和pYLTAC747H分别构建了文库Ⅰ和Ⅱ,约16.5和23.6万个克隆,插入片段长度为9kb~300kb,估计覆盖3~5倍多枝赖草基因组大小。文库以混合克隆形式保存在12×2块深孔96孔板中,每孔1.2mL菌液中平均约含500个克隆;同时从文库Ⅰ和Ⅱ分别挑取2501和2890个单克隆存于14块384孔板中。为了后续文库鉴定,将12块深孔96孔板中的40多万个混合克隆转存到3块384孔板中,连同14块单克隆384孔板都用GeneTAC~(TM) G3复制了2份,点高密度杂交膜6张。以多枝赖草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5′RACE-GR和3′RACE-GR为探针初步筛选到19个阳性克隆;同时还以6个多枝赖草抗逆相关EST序列,在GenBank、EMBL和DDBJ叁大核酸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延伸,均得到了相应电子克隆序列,各设计3对引物,准备用PCR-Pool法对文库Ⅰ和Ⅱ进行全面的筛选。为多枝赖草抗性基因的克隆、物理图谱的构建、功能验证等基因组有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7-04-27)

宋成丽[7](2007)在《菰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及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菰[Zizania lattfolia (Griseb.)](n=17)为须根性多年生沼泽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的池塘、沼泽中。它具有水稻栽培品种所需要的多种优良性状:如不感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茎秆粗壮、分蘖力强,耐低温和深水,灌浆成熟快;籽粒品质好,生物产量高等。TAC载体是结合PAC载体和BIBAC载体的特点构建的人工染色体。与YAC、BAC或PAC载体相比,它不会出现重组交换而导致基因嵌合现象,可以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进行穿梭;在农杆菌介导下能直接将外援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一旦获得阳性克隆后,不需要亚克隆工作就可以直接转化植物,进行功能互补试验。验证功能后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即使基因结构未知,也可直接进行植物转基因育种工作,加速分子育种的研究进程。对菰的遗传与育种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为了加快菰基因组的研究,本研究在参考了前人文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转化基因文库构建技术体系。包括高分子量DNA的提取、酶切条件的确定、片段大小的选择、目的大片段的回收、连接及转化体系。最终获得了所需大小的插入片段,重组率高的TAC文库构建体系。利用所建立的TAC技术体系,采用可转化植物的pYLTAC17载体,选择菰幼芽组织,提取高分子量DNA,选择合适的酶量,选取50~200 kb范围的片段,构建了菰基因组TAC文库。该TAC文库由91,584个重组子组成,以12个克隆为一个克隆池的方式保存于81块96孔板中。随机挑取30个克隆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平均插入片段约45 kb,库容量相当于菰基因组大小的5倍。对文库进行了叶绿体、线粒体DNA污染率统计,表明叶绿体、线粒体DNA污染率较低。对文库进行了稳定性测试,表明菰TAC克隆可以稳定地保存在大肠杆菌中。NBS-LRR(nucleotide binding site plus leucine-rich repeat),即核苷酸结合位点和富亮氨酸重复的胞内受体蛋白。它是植物抗病基因中最多的一类,抗病性是它们目前被发现的唯一功能。本研究在构建菰基因组TAC文库的基础上,以一条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DQ239432)为模板设计特异引物对,以菰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PCR体系及条件,通过克隆池PCR法筛选菰基因组TAC库,初步得到2个抗病基因阳性克隆,为菰抗性基因的图位克隆和功能验证提供基础。菰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可以促进菰基因的图位克隆的进程,为菰其他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将在菰基因组研究和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宋琳琳,赵茂林[8](2006)在《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和植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能容纳大片段的人工染色体载体发展迅速。而用YAC、BAC和PAC等基因组文库进行目的基因的筛选,在获得候选克隆后,通常要进行亚克隆,然后对每个亚克隆逐一进行基因功能互补试验,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遗漏目的基因的危险。TAC载体含P1质粒和Ri质粒的复制子,可直接转化植物,大大加速了工作进程。概括性的叙述了TAC载体的发展,TAC文库构建的程序及文库鉴定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06年S1期)

曹筑荣,王正华,曹孟良[9](2006)在《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TAC)载体的发展、TAC文库的构建程序及TAC载体系统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期刊2006年04期)

曹筑荣,王正华,曹孟良[10](2006)在《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TAC)载体的发展、TAC文库的构建程序及TAC载体系统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06年11期)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pYLTAC747NH/sacB文库载体DNA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摸索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文库载体经碱裂解法提取、QIAGEN Plasmid Mini kit纯化后,可获得较纯净的载体DNA。对其闭环载体DNA分别用不同酶量的Hind III酶切处理,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出其最佳Hind III完全酶切条件为2 U Hind III/μg闭环载体DNA、37℃酶切30 min;分别用0.5 MBU和1 MBU HK脱磷酶/μg对其线性载体DNA进行脱磷处理,经电泳和载体自连产物电转化检测表明其适宜的完全脱磷条件为1 MBU HK脱磷酶/μg线性载体DNA,30℃脱磷1 h;将所制备的线性载体DNA与λDNA/Hind III酶切片段进行连接,连接产物转化频率较高,其电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频率可达到9.6×10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杨正安,丁玉梅,张应华,张兴国.黑籽南瓜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及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

[2].李晓玲,李克秀,赵洪锟,赵茂林,董英山.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载体DNA的制备[J].生物技术通报.2011

[3].李克秀.野生大豆核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D].长春工业大学.2011

[4].徐粤宇,周玉雷,宋琳琳,张艳,赵茂林.多枝赖草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和鉴定[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8

[5].王正华,曹筑荣,曹孟良.小粒野生稻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初步构建及筛选[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

[6].徐粤宇.多枝赖草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鉴定和筛选[D].首都师范大学.2007

[7].宋成丽.菰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及筛选[D].江西师范大学.2007

[8].宋琳琳,赵茂林.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与鉴定[J].生物技术通报.2006

[9].曹筑荣,王正华,曹孟良.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

[10].曹筑荣,王正华,曹孟良.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

论文知识图

基于TAC载体图位克隆策略示意图载体DNA与LambdaDNA/HindiH连接产物转...3 TAC 克隆质粒 DNA 的 HindⅢ酶切普通...检测ZU关{itzdlll酶切ZMbDNA片段Fig....载体自连产物转化培养分析膜杂交结果

标签:;  ;  ;  ;  ;  ;  ;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论文_杨正安,丁玉梅,张应华,张兴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