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混合班和谐班级的构建策略探讨--以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为例

民族混合班和谐班级的构建策略探讨--以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为例

杨瑞勋

(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22)

[摘要]构建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在和谐班级内涵的指引下,分析了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民族混合班和谐班级构建存在的特殊情况基础上,从和谐班级的有序性、协调性、稳定性、富有生机活力四个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班级组织规范、组织机构建设;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班级活动民族性与创新性相合;正确处理彝汉等民族学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彝汉杂居区和谐民族混合班构建策略

[作者简介]杨瑞勋(1973-),男,回族,四川省西昌市人,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讲师,199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专业,2012年获西南交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心理、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0-0030-03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初中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初中的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班级的管理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彝汉等各民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当前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班级根据情况在组织上,具体可分为民族班(全班学生都为彝、回、藏、蒙等少数民族学生)与民族混合班(汉族学生为主,彝、回、藏、蒙等少数民族学生较少约占20%)两类,而民族混合班为主要形式。民族混合班在彝汉等民族同学互帮互助,共同学习与发展的同时,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风俗习惯的差异客观上也给和谐班级的建设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学校民族混合班中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因此,民族混合班的和谐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显得尤其重要与迫切。

一、和谐班级的内涵

“和谐”从词义上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指使和睦协调。如:宋,司马光《瞽叟杀人》:“所贵於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二指事物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如:清,赵翼《瓯北诗话•黄山谷诗》:“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

关于和谐内涵的认识,古今中外都有丰富的内容。在西方思想史上,毕达哥拉斯说过“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后来西方思想家大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莱布尼茨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数学和逻辑原则所统率谐和的整体”等等。作为社会理论概念,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过“和谐大厅”、“和谐制度”等概念。马克思建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提倡社会和谐”。

在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中与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儒家学派对和谐的认识主要有“和为贵”,认为“和”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还有“和而不同”的和谐观,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实现协调,共生互助。道家的和谐思想主要有“天人合一”的观点,指出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是一种状态,表现为一种秩序,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依赖、互相作用,这样就构成了稳定的和谐秩序。

根据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和谐的内涵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在一定条件上,相同相成、相反相成,呈现出有序、协调、稳定的关系,处于一种完满和理想的状态。

班级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组成要素丰富多样,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根据对于和谐内涵的认识,本文认为和谐班级的内涵是指班级内教学、活动开展井然有序、师生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师生和睦相处,整体呈现出稳定团结、富有活力的理想状态。

二、彝汉杂居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的特殊性

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班级,由于地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在构建和谐班级过程中,除了会受到具有普遍性的如:应试教育、市场经济、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和谐班级的构建还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一)部分教育者和谐理念的形成缓慢或缺失

人的思想指导行为,教育者要构建和谐班级,首先自身要具有和谐思想的理念。当前,在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中,构建和谐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价值取向。然而,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自然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从而带来了,凉山地区各族人民在接受新事物、新的文化理念之时,显得缓慢、滞后。又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凉山彝汉杂居区的基础教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化,但教育者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还有一个过程,还未跟上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凉山初中部分教育者缺乏对和谐理念的正确理解,从而给和谐班级的构建带来了缺乏和谐思想指导的尴尬局面。

(二)学生整体素质参次不齐情况突出

由于凉山教育相对落后,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偏远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较低,与城市示范学校教育质量有明显差距。因此,带来了初中学生整体素质参次不齐的情况,而且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差,主要是英语和数学这两门课程特别突出。从而影响到全班学生学业的共同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班级规章制度,行为上不文明、礼貌的成份较多,对其他同学的负面影响极大,从而对班级有序、稳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三)班级内学生民族结构多样

四川省凉山州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73.04万人,彝族人口约占全州人口的一半。以此对应,凉山初中班级中就呈现出学生民族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具体为汉族学生占全班80%,彝、回、蒙、藏等民族学生占20%。班级学生民族结构的多样,给和谐班级的构建带来了特殊性、复杂性,特别是学生人际和谐的构建方面更为突出。因为,首先,彝汉等民族有自已的民族文化,彝汉等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其次,不同民族的学生由于语言、心理的共同点,容易聚合在一起,形成班级内的“小团体”,从而会影响到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安定团结局面的创设。

三、构建策略探讨

凉山彝汉杂居区的初中民族混合班和谐班级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本文主要根据和谐班级的内涵与凉山彝汉杂居区的初中民族混合班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学校工作层面

1、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学风、教风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学校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班级和谐构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实施。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在凉山汉杂居区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中应体现出彝汉等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和谐相生、和而不同的特点。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长期以来在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学校中班主任的选拨和作用机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领导普遍走入给年轻教师压担子,选拨优秀学科教师或严厉教师担任班主任的误区。另外,虽然当前在实行的教师绩效工资中有一部分会奖励给班主任,但相比现在学校、家长、学生方面附加到班主任肩上的责任,压力过大,以致许多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即使做了也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

因此,学校应摒弃传统的班主任安排方式,采取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度,优胜劣汰,真正选拨出事业心强、综合素质高、责任感重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另外,应创造条件通过感情机制、物质激励机制等有效方式,提高班主任津贴,改善班主任的待遇,从而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2)提高班主任工作素养

学校可通过培训加自学的班主任培养模式,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素养。

首先,学校定期举行校内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样可以以老带新、博彩众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或创造条件组织班主任进行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培训,或者邀请外地、外校的优秀班主任做讲座、交流,这可以直接吸收他人的独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体系,从而提升班主任的工作专业能力。

其次,班主任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班主任应自觉的在空余时间多学习科学的管理理念,力争寻求更为先进、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尝试,摸索,从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班主任工作层面

1、加强班级组织规范、组织构建设--保证班级活动有序开展

(1)加强班级组织规范开放性建设

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习惯扮演“警察”角色,自作主张制订一些班规、“班法”去限制学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往往不能发挥出组织规范的功能与作用。另当前的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民主意识日渐增强。因此,班主任在制定组织规范时应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征求学生的意见,师生反复讨论,才能最终形成。大家制定的班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容易接受和认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

(2)加强班级组织机构多样性建设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就采取了多样性的工作岗位:如有负责班上养鱼的“鱼长”,养花的“花长”。同样,凉山民族地区初中民族混合班管理中也应充分调动同学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班上的工作任务,设置多样性的工作岗位:如“活动主持人”、“新闻小记者”等。总之,班级组织机构的多样,不仅能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而且能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良好氛围,保证班级各项工作都能顺利有序的开展、落实。

(三)做好班内“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保证彝汉等民族学生共同进步

1、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能否转化后进生,关键取决于老师是否对全面的了解。现实中,某些班主任认为后进生“朽木不可雕”,毫无自尊、自信、进取心可言,但其实后进生也有自尊、自信、进取心,只是比较脆弱。转化后进生必须从树立其自信、自尊和进取心出发。

2、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大量实践表明:后进生的一切积极因素都是实现其转化的最佳切入点。首先、要相信后进生的长处、优点。许多彝、藏、蒙等少数民族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在体育运动、文艺活动方面却拥有天赋和特长。其次、要慎重对待后进生的优点、长处。后进生的积极因素相当脆弱,容易消失,因此,如果后进生出现了有上进的“苗头”就应及时鼓励,表扬。许多班主任相信:赞扬后进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高明。

3、反复抓,抓反复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漫长而艰巨,是因为后进生在前进中容易出现反复现象,所以,转化后进生必须反复抓,抓反复。抓反复是指班主任要重视后进生转化过程中进与退的衔接工作。反复抓指班主任不能陶醉于后进生的进步,以不能对后进生“旧病复发”而灰心丧气,应主动积极分析原因,有信心、有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班级活动应注重民族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保证班级富有生机活力

民族传统性指班级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应紧密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传统与自然地理环境。活动的传统性不仅能够让彝汉民族文化得到展示与传承,而且还能够增进各民族同学对其他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认识与了解。因此,班级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应从各民族文化中涉取素材,特别应从是彝族文化中吸取。如:跳“达集舞”[8]、集体聚餐时吃彝族、回族特色餐等。

要保持班级活动的高度吸引力,在设计和组织中就必须遵循创造性的原则。班级活动的创造性原则,一方面表现为活动内容的创造性,即具有新鲜、近距离和真实的特性。另一方面,创造性还表现在班级活动形式的创新上,班主任应不断创新,组织反映时代特点的活动形式,如“系列教育活动”、“辩论式教育活动”、“测试性班(队)会活动”、“主导目标教育活动”、“非言语交往活动”、“热门话题”、“一分钟回答”、“欢快的课间十分钟”等。

(五)正确处理彝汉等民族学生的关系—保证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

1、加强班级学生民族团结的教育

鉴于班上的特殊情况,班主任从班级组建开始就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向同学介绍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如:为什么国家给少数民族学生在升学录取时加分等政策的解释。同时,强调各民族学生要尊重对方的文化风俗,允许各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为了增强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组织如“民族文化知识小竞赛”的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掌握民族文化知识,为避免出现矛盾做好准备。

2、正确处理彝汉等民族学生之间的矛盾

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同学之间产生摩擦和矛盾是无法避免的,但这不是民族矛盾,只是学生之间正常的冲突,是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导致的。如调查中,某班一个彝族女生星期五下午吃完饭后,没有洗就回家了,住在同寝室的其它汉族同学就认为她不讲卫生,出现了相互争吵。

其次,引导学生在出现矛盾时不要以民族矛盾来进行认识。

彝汉等民族学生出现问题后,喜欢把问题归结于民族的差异。如调查中从班主任老师那里得知,他班上有个汉族同学的作业本不见了,他就认为是班上的几个彝族同学拿的。班主任老师对于这种问题,应第一,要求没有证据就不要胡乱怀疑。第二,胡乱怀疑其它同学会导致同学关系的紧张。第三,如事实确实是班上几个彝族同学拿的,也不是民族之间的矛盾,而是个别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批评与处罚。

四、结语

民族混合班是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班级的主要形式,民族混合班的和谐与发展不仅关系到彝汉等青少年的健康学习与成长,更影响到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民族混合班由于学生结构的多民族性特点,班级和谐性建设更显复杂与困难。因此,我们只有根据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开展工作,才能真正让民族地区教育和谐稳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贺乐凡.学校管理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2.熊月之.和谐社会论[M].时事出版社,2005.

3.鞠强.和谐管理的本质、原理、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庄金品,徐少云.和谐教育:现代教育科学发展之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5.刘旭.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程[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4).

6.梁晓辉.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探析[D].江苏大学,2007.

7.贺亮.从班规看当前班级制度文化的发展与不足[J].教学与管理,2006(3).

8.一种彝族集体舞蹈.

(责任编辑:盛丹艳)

(本文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多元视域下的西南民族文化与和谐教育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Strategiesfor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ClassamongtheMixedEthnicClasses

―takethejuniormiddleschoolinYi-Hanmixedareaastheexample

YangRuixun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classesinjuniormiddleschoolsintheminorityareasisofgreatsignificance.Basedontheanalysisofconstructingharmoniousclassamongthemixedethnicclassesinjuniormiddleschool,thepaperproposesrelevantstrategiessuchasstrengtheningclassnormsandregulations,constructingclassorganization,educatingthe“lag-behindstudents”,combiningtheethnicgroup’sowncharacterwithcreativityinactivities,andcorrectlytrea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YiandHanstudentsfromfouraspects:orderliness,coordination,stabilityandbeingfullofvigorandvitality.

Keywords:Yi-Hanmixedarea;harmony;mixedethnicclass;construction;strategy

标签:;  ;  ;  

民族混合班和谐班级的构建策略探讨--以凉山彝汉杂居区初中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