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跨膜受体蛋白原位优化表达及功能研究

七-跨膜受体蛋白原位优化表达及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膜蛋白约占生物体内总蛋白数的20-30%,其中受体膜蛋白一直是生命科学和药物研发的热点。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对膜蛋白的动态构象、信号转导,以及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的调制作用,尽可能地模拟膜蛋白所处的原生环境已成为对膜蛋白结构解析和功能研究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模拟膜的磷脂组成和不同重构方式终究无法重现原生膜环境,对膜蛋白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探索膜蛋白的优化表达和原位表征极为重要。七-跨膜受体蛋白是跨膜蛋白中最大的一个家族,根据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微生物类七-跨膜光受体蛋白和动物类七-跨膜受体蛋白。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七-跨膜受体蛋白,本论文开展表达优化和原位表征研究。对于微生物类七-跨膜光受体蛋白,本论文选择古紫质-4(Archaerhodopsin-4,aR4)蛋白作为研究载体。aR4是在我国西藏扎北湖嗜盐菌H.sp.XZ515中发现的一种新型且未知结构的微生物类七-跨膜质子泵,因同时镶嵌有视黄醛及菌红素两个发色团而呈现紫红色,故称之为紫红膜。由于菌红素难以合成、且无法实现重构,因此无法采用模拟膜重构技术研究第二发色团菌红素在aR4蛋白中的作用。本工作首先利用嗜盐杆菌宿主细胞H.salinarum L33和H.salinarum MPK409分别实现aR4蛋白、内生磷脂与视黄醛第一发色团的同时表达,以及aR4蛋白、内生磷脂、视黄醛第一发色团与菌红素第二发色团的同时表达。进而采用二维固体核磁共振相关实验、光诱导瞬态吸收光谱实验、FTIR实验、稳定性测定、质子泵功能测定、pH滴定、动态光散射、以及ATP生成率测定等方法,深入研究了第二发色团菌红素对aR4键合区、质子泵功能和三聚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第二发色团菌红素对第一发色团视黄醛存在远程调控作用,建立了研究双发色团光受体蛋白的新方法。对于动物类七-跨膜受体蛋白,本论文以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在哺乳动物细胞HEK 293中的表达为例进行了两方面优化:1)将pcDNA4/TO四环素调控体系引入TRE-X 293细胞株;2)在CX3CR1的N末端引入Rho33序列,以期实现蛋白表达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将eGFP融合于CX3CR1的C末端的可行性,以期建立一种广泛适用于GPCRs的哺乳动物细胞调控表达及检测的平台。Western Blot检测和荧光结果显示融合蛋白Rho33-CX3CR1-eGFP的哺乳动物调控表达及检测平台构建成功,融合蛋白表达量得到了提升。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高GPCRs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同时有利于细胞水平上GPCRs的动态观测以及GPCRs的原位功能研究。在此工作的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构建了人源肾上腺素受体的两种融合蛋白WT-β3-AR-eGFP和W64R-β3-AR-eGFP,并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初步探究了W64R突变亚型和野生型蛋白在胞内的定位,尝试解答W64R突变亚型致病的机理。尽管近年来膜蛋白结构的晶体解析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由于生物膜自身组成的多样性、疏水性、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原生膜环境下的蛋白结构解析和动态功能研究将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对七-跨膜受体蛋白的优化表达和原位表征的重要性阐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更深层次上认识七-跨膜受体蛋白功能与结构的关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GPCRs与人类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论文的工作为GPCRs结构的原位解析和以GPCRs为基础的药物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引言
  •   1.2 .微生物类七-跨膜光受体蛋白
  •     1.2.1 .微生物类七-跨膜光受体蛋白的拓扑结构
  •     1.2.2 .微生物类七-跨膜光受体蛋白的光循环和功能
  •     1.2.3 .微生物类双发色团七-跨膜光受体蛋白
  •     1.2.4 .研究微生物类七-跨膜光受体蛋白的重要性
  •     1.2.5 .微生物类七-跨膜光受体蛋白的常见表达方式
  •   1.3 .动物类七-跨膜受体蛋白
  •     1.3.1 .动物类七-跨膜受体蛋白的分类
  •     1.3.2 .动物类七-跨膜受体蛋白的激活机制
  •     1.3.3 .动物类七-跨膜受体蛋白的结构与疾病
  •     1.3.4 .动物类七-跨膜受体蛋白的常见表达方式
  •   1.4 .本工作研究内容和目标
  • 2.含双发色团微生物七-跨膜光受体aR4 的表达体系构建
  •   2.1 .aR4 原位表征的重要性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L33-aR4 重组表达体系构建'>    2.2.2 .单发色团蛋白RCL33-aR4 重组表达体系构建
  • MPK409-aR4 重组表达体系构建'>    2.2.3 .双发色团蛋白RCMPK409-aR4 重组表达体系构建
  • L33-aR4和RCMPK409-aR4 性质鉴定'>    2.2.4 .重组表达蛋白RCL33-aR4和RCMPK409-aR4 性质鉴定
  •     2.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2.2.6 .质子泵功能检测
  •   2.3 .结果与讨论
  • L33-aR4,双发色团蛋白RCMPK409-aR4 基因鉴定.'>    2.3.1 .单发色团蛋白RCL33-aR4,双发色团蛋白RCMPK409-aR4 基因鉴定.
  • L33-aR4,双发色团蛋白RCMPK409-aR4 性质表征.'>    2.3.2 .单发色团蛋白RCL33-aR4,双发色团蛋白RCMPK409-aR4 性质表征.
  •   2.4 .本章总结
  • 3.aR4 蛋白中第二发色团的功能初探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稳定性测定
  •     3.2.3 .固体核磁共振
  •     3.2.4 .光诱导瞬态吸收光谱
  •     3.2.5 .Asp86和Asp97 滴定
  •     3.2.6 .动态光散射测量
  •     3.2.7 .ATP生成率测定
  •     3.2.8 .分子动力学模拟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菌红素对视黄醛顺反异构平衡的影响
  •     3.3.2 .菌红素对光循环及质子泵功能的影响
  •     3.3.3 .菌红素对aR4 三聚体装配及稳定性的影响
  •     3.3.4 .菌红素对ATP生成率的影响
  •     3.3.5 .菌红素对视黄醛的远程调节机制
  •     3.3.6 .原位表征对aR4 结构-功能研究的重要性
  •   3.4 .本章总结
  • 4.动物类七-跨膜受体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平台构建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TRE-X293细胞复苏,传代,冻存
  •     4.2.3 .四环素调控表达质粒转染及抗性筛选
  •     4.2.4 .GPCRs-eGFP分子构建及四环素调控表达
  •     4.2.5 .荧光显微镜检测
  •     4.2.6 .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
  •   4.3 .结果与讨论
  • +构建'>    4.3.1 .四环素调控表达载体pcDNA4/TO-Rho33-CX3CR1-eGFP-Neo+构建
  •     4.3.2 .四环素调控CX3CR1 表达的TRE-X293 体系构建
  •     4.3.3 .Rho33对CX3CR1 表达的促进作用
  •     4.3.4 .荧光检测蛋白表达的优点与局限性
  •   4.4 .本章总结
  • 5.人源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优化表达及功能鉴定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
  •     5.2.2 .细胞基本操作,Western Blot和荧光检测
  •     5.2.3 .WT/W64R-β3-AR-eGFP融合蛋白分子构建
  •     5.2.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   5.3 .结果与讨论
  • +构建'>    5.3.1 .四环素调控体系表达载体pcDNA4/TO-adrb3-eGFP-Neo+构建
  •     5.3.2 .四环素调控β3-AR表达的TRE-X293 体系构建
  •     5.3.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结果
  •     5.3.4 .关于W64R病变体可能致病机制的讨论
  •   5.4 .本章总结
  • 6.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所涉及几种蛋白的cDNA序列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孙超

    导师: 赵欣

    关键词: 七跨膜受体蛋白,微生物视紫红质,古紫质,双发色团,蛋白偶联受体,原位表征,端修饰及四环素调控,荧光观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 Q51

    总页数: 145

    文件大小: 9644K

    下载量: 88

    相关论文文献

    • [1].跨膜受体核转位通路的研究进展[J].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8(04)
    • [2].基于GPR40受体新药的研制进展[J]. 药物生物技术 2016(01)
    • [3].增龄进程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相关基因表达及淫羊藿总黄酮的调控作用[J]. 中医杂志 2009(01)
    • [4].基于7次跨膜受体的药物发现基本方法——细胞检测[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9(06)
    • [5].利用噬菌体肽库序贯筛选组织因子靶向肽[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12)

    标签:;  ;  ;  ;  ;  ;  ;  ;  

    七-跨膜受体蛋白原位优化表达及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