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航空在西南航空护林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阚长娜[1](2020)在《强化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地方政府责任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通用航空产业是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结合紧密,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环节,是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航空时代的民用航空领域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空运输的第二大国家,通用航空作为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起步较晚,但市场广阔,也正在加速发展中。近年来,随着政府改革空域、简化审批程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等激励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大众对通用航空认识程度和参与程度的逐步增强,通用航空产业已成为新的社会热点,各地发展热情高涨。通用航空产业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的最后一块“大蛋糕”,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因此如何将这块蛋糕做好、分好,事关我们的航空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7年青岛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青岛市肩负先行先试,开创“青岛经验”,打造“青岛样板”,引领和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阐述了选择这一研究主题的背景意义,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归纳概括了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路以及写作的创新点等。接着,论文的正文部分,对通用航空、通用航空产业、政府经济职能概念,政府责任、政企关系、公共物品理论进行论述,夯实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随后以青岛市为研究主体,从意义和具备的基础条件分析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青岛市的重要战略机遇,透过现象看问题找出了政府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规划统筹力度不足、市场培育不够健全、通用机场建设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摸清、摸准了青岛市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底数。最后放眼国内外,对标先进,吸收借鉴、取长补短,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总结提炼出地方政府推动通用航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六条思路举措,即优化产业统筹推进机制、制定现实有效发展政策、建立市级项目招引平台、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市场、加强通用机场布局建设、建立多效人才培养体系。
张昊[2](2020)在《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它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正式进入快速推进期。在这个新阶段,通航物流产业作为发展潜力最大、产业延伸最多、网络覆盖最广、与人们的生活需求距离最近的通用航空应用业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逐步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对其系统性运营管理效能的特性分析与优化研究就自然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实践意义和重要理论价值的课题。本文将以通航物流系统的运行结构分析和整体效能评价为基础,对组成通航物流运行系统及运行网络的各个层级主要核心功能单元、局部子系统以及全航线网络系统的配载效能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些问题的研究求解过程中,本文通过对经典遗传算法在逻辑流程和算法结构上进行多项改进与重新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种群极搜索遗传算法(PSGA算法),使新算法在优化求解中的性能与运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对通航物流配载系统的运行单元构成和运行特点进行了 Petri网模型设计与分析。根据当前我国通航物流业务运营的总体特点,初步探讨了通航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单元构成,同时通过使用随机时间Petri网分析方法,对通航物流系统的运行结构与运行状态进行了宏观角度的系统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建系统模型的动态业务流特点和各个单元环节的运作效率,指出了影响通航物流系统运行水平的核心环节,提出了通航物流产业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关注的方向:一是要注重通用航空运输网络与民航干支线运输网络的融合运行,充分利用当前大型机场和干支线网络的闲置基础资源和空余配载能力,不断增强通航物流产业的网络服务能力和流通覆盖水平。二是要注重通航物流系统配载与运行过程中各个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协调与运行水平优化,不断提升通航物流系统的运行整体效能。三是要注重智能优化技术在通航物流系统配载与网络运行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系统整体的任务实时处理能力。(2)研究设计了一种符合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应用和问题研究的智能优化算法。根据通航物流配载系统和运行网络的高频次、多任务特点,本文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了逻辑流程和算法结构上的再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变种群极搜索遗传算法(PSGA算法)。设计了一种能够自适应调节种群生成过程和空间搜索方式的适应度调和因子(AF因子),使新算法的运行效率和最优解的搜索精度有了显着的提高。同时,通过与经典遗传算法在限定时间内和同参数环境下的运行测试比较,表明PSGA算法在运行效率上要比传统遗传算法分别高出35.35%和43.49%;同时在搜索精度上,PSGA算法要比遗传算法分别高出102和105数量级。进而验证了 PSGA算法在有限时间内对最优解的良好求解性能和求解质量,也说明新算法能够满足之后章节中对各类通航物流配载效能优化问题的分析求解需要。(3)创建了单位任务机上配载效能优化模型。基于载机自身的飞行特性和飞行状态,建立了以飞行性能和外部任务环境为影响因素的通航物流机上配载效能优化模型。模型中以单位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燃油量、时间效率、航程、飞行高度、商载量等为参数,通过使用PSG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单位飞机通航物流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最佳配载参数组合。(4)创建了通航物流地面系统的出港核心子系统效能优化模型。根据论文前述中对通航物流系统Petri网模型核心运行环节的宏观数量分析,进一步深入阐述了通航物流出港子系统中的出库流程、机队规模配置以及装机等核心任务配载流程的作业特征;同时,基于这些特征建立了考察出库效率、机队规模配置、单位载机配载量约束以及机上配载双向平衡约束的出港作业多目标配载效能优化模型。通过使用PSGA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了在满足最优效能指数条件下的最佳任务出库策略、最佳出库口选择策略、最佳经济机队规模以及最佳机上平衡配载策略。(5)创建了通航物流地空系统的全航线网络运营配载效能优化模型。在综合了前文中的通航物流机上配载效能优化模型和出港流程核心子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基础上,探讨建立了考察全国范围内已取证运营的80个通用航空机场物流需求、融合了地面子系统与低空航线网络系统的通航物流地空全系统任务配载效能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单位任务载机的飞行状态水平、单位航段和航线的配载经济性水平、不同通航物流终端机场需求下的航线网络配载模式选择以及任务机队规模选择等指标因素,基于全国80个通用航空机场数据,通过使用PSGA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上述指标综合效能最优化条件下的最佳机队规模选择策略、最佳机队任务配载策略以及最佳航线网络配载策略。同时,基于上述的问题分析、模型设计与求解过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层次通航物流配载效能优化问题的分析求解对现实中通航物流企业实际运营管理能力改善与提升的借鉴性意义,指出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的本质是对通航物流现实运营管理过程和运营效果的总体性观察,是对企业在通航物流运营过程中,特别是通航物流配载过程中各环节指标运行整体水平的综合性评估,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主要体现在:通航飞机的性能保障与维护管理、机队规模的建设与保持、飞行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航线运营的成本与经济性管理、企业的连续经营计划与运营决策等与通航物流企业稳健运行相关的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一个通航物流企业整体化、系统化运营过程的核心业务范畴,也是其所必须拥有的企业核心功能,对这些核心运营业务板块的内在效能结构和效能水平进行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的分析研究,就能帮助通航物流企业在不同业务层面和业务板块上实现运营质量提升与经营规模增长,进而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效能水平的不断优化。总之,通航物流运营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不同系统层面关键影响因素的配载效能管理优化。通过对从单位环节到子系统再到通航物流核心运营网络全系统的三个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系统配载效能水平优化过程研究,本文旨在对通航物流系统及其网络运行整体效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系统智能化水平的逐步完善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与实践,这些应用研究与实践分析有助于通航物流企业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通航物流运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核心成本要素,进而为企业的高效运营管理和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和智力支持,为通用航空产业特别是通航物流产业的高质有序发展提供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为通航物流产业功能的不断延伸和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
陈璐[3](2018)在《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研究》文中指出通用航空作为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符合我国产业和消费升级的方向,其发展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尽管我国在航空器制造、保障服务以及运营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鼓励措施的持续出台和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通用航空产业在整体规模、市场需求和提供就业等方面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加快甘肃通用航空发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借鉴、积累经验。本文以发展研究为主线,充分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逻辑推演、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从产业供给体系、市场需求体系和产业发展战略等角度,全面而系统地分析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和发展战略。首先,在分析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以及趋势的基础上,在市场结构以及产业规模等方面,比较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与国外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的差异。接下来对通用航空领域研究现状及通用方法论进行综述,为后续模型建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对其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在分析通用航空枢纽的概念及对其建设情况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省内枢纽现状及未来趋势。其次,通过对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当前供给和需求体系的研究,分析了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的生产和需求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的未来商业需求和保障性政策需求,并指出,虽然需求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在产业供给体系和产业需求体系方面存在各类问题,亟须解决。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理论,以此为基础构建产业战略,给出战略选择方法,进而对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得出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的最优方案是“发展型战略”的结论。该研究结论对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俊亮,杨林,周生瑞[4](2017)在《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航空护林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改革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建议。
史永林[5](2017)在《南方航空护林工作浅谈》文中指出南方航空护林工作开展55年来,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合南方特点的航空护林运行管理机制。但当前还存在大中型及高原型灭火机源紧缺,航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航护技术队伍规模偏小、行业技术标准缺失,特殊工种岗位人员待遇偏低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主要是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低空空域开放不到位,通航工业发展落后等原因造成的,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梁文超[6](2017)在《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川西高原平均海拔3500m,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省地势最高的地方。承担该区域森林航空消防任务的是国家林业局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成都站。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护区内有海拔高于5500m的山峰70多座,落差达3000m,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等大川大河纵横交错,地势险峻、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变,但森林资源丰富,珍惜动植物品种繁多,旅游景点驰名海内外,历来是国家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开展森林航空消防作业最难的地区。本文对现阶段国内使用森林航空消防常用灭火直升机机型、直升机取水、洒水灭火方式等进行研究探索,并通过对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灭火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中小型直升机采用机腹水箱洒水更适合为川西高原林区实施森林航空消防直接灭火作业,同时对今后高海拔地区开展森林航空消防作业进行讨论与展望。
易隆[7](2016)在《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发挥通用航空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通用航空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加之低空领域的逐步开放,通用航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时,通用航空也逐渐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不仅有利于帮助政府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更多更高的需求,也对通用航空自身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资源条件、政策、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通过深入调查四川地区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现状,发现其参与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四川省通航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使通用航空更有效率地为公共服务提供支持。本文在相关理论梳理和已有文献总结的基础上,设计研究框架,包括构建模型、设置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搜集并展现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产业条件、政策环境等外部条件;然后选择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进而根据调查结果深入分析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区域、领域、时间分布以及主要方式,总结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障碍及问题提出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政策建议。通用航空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具有创新性和延伸性的公共服务。四川省内的通用航空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并受到全国通用航空生存发展的普遍限制因素的制约,但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四川省应结合本地特点,做好通用航空的基础保障工作,力争发挥出通用航空高效便捷的优势,为四川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韩建昌[8](2016)在《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源于内心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动力。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创造,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指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以自由飞行为特征的通用航空既是人的自由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促进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当代通用航空事业之所以不够发达,航空文化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通用航空文化在当代中国刚刚兴起,通用航空发展正在成为热点。通用航空文化是通用航空的灵魂,与通用航空产业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软件与硬件、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自由飞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愿望,不仅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标志。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构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探索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规律,寻找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就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目的、内涵以及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对选题的缘起、选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创新点作了一个概要的说明。第二章,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通用航空文化的特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的一些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是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是本文后续理论架构形成的重要基础。第二章还界定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外在表现,并从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价值观文化层面对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第三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回顾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对航空文化的起源以及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行了考察;分析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对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行了论述。第四章,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及价值构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出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该具有的精神特征,并将其概括为自由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人本精神、开放精神、服务精神、法治精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通用航空文化的社会价值,分析了交通变革、科技发展以及飞行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论述了自由飞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强化国民航空意识、建设航空强国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五章,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论述了文化与产业的关系,分析了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气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以及文化资源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和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的重点,通过产业发展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第六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通用航空文化建设需要从政府、公民、企业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构建和系统推进。提出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建设先进航空文化的系列途径。构建了通过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和开发航空文化产品,加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第七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企业文化建设和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考察了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的特点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建构起通用航空文化及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内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出发,在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视域,进行通用航空文化理论体系研究和实践探索,拓展了当代先进文化的研究范围。二是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产业及人的生活改变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航空文化建设找到了基本的路径依据。研究通用航空文化的目的是通过文化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实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对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从而提供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生动案例。本文以上述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为分析框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实践层面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并对其进行了反馈验证。
付令[9](2013)在《行业管理视角下的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西南地区民航业快速发展,各地竞相规划建设航空枢纽。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机场基础设施不完备,枢纽功能不足;人员、技术、配套等跟不上,保障能力不足;国际航线发展滞后,中转能力不强;支线航空发展不平衡,对干线支撑不足;面临高铁网络和高速公路网络发展等外部挑战等。为了促进西南地区航空枢纽的协调发展,本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航空枢纽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从西南五省区市民航业发展现状特别是主要干线机场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办法,剖析了西南地区航空枢纽的航空市场潜力、社会效益,并重点从民航行业管理部门,即行业政府的角度进行了政策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有:一是竞相建设航空枢纽现象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争夺航空枢纽就是争夺话语权和资源分配优先权。但航空枢纽建设本身是具有正当性的,具有明显正的外部效应。二是航空枢纽协调发展需要依靠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配置。作为行业政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策伦理导向,践行普遍航空服务理念,充分识别各地政府和民众对航空业的需求,研究和施行科学的协调发展政策,做好服务工作。行业政府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科学决策,服务整个地区民众的出行需要。三是航空枢纽建设必须多管齐下,协调发展。主要措施有强化机场功能,增强基地航空公司实力,增加运力,完善航线网络,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配合等。这个过程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四是注意产业链的完整。政府部门应该在税收、土地上考虑予以优惠,吸引航空企业落户生根,发展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链,增强航空枢纽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五是区域内航空枢纽应实现协调发展。航空枢纽可以是多个,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经济区和行政区。云南昆明作为国家定位的门户枢纽,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加强而迎来大发展,并将有力地支撑云南省桥头堡战略,成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外向型航空枢纽。四川成都、重庆是国家定位的区域航空枢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两者有竞争也有合作,应依靠市场机制,发挥各自优势,最大程度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贵州贵阳和西藏拉萨枢纽也将提升骨干作用,并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周泳[10](2013)在《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江西长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中航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洪都航空工业股份公司全额投资的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1995年成立并运行至今。目前是江西省唯一的一家获准运营的通用航空公司。多年来该公司依靠洪都集团,充分发挥洪都集团技术人员,所属场站设备的优势,其业务主要是对内承担工厂研制的民用飞机的科研试飞、生产交付、售后服务以及推广使用,对外按民航规章要求为通用航空市场提供工农业航空作业服务。然而近年来随着洪都集团的民机科研生产的减少和外来通用航空公司的挤占通用航空市场,长江通用航空公司的发展也逐步陷入了停止不前和萎缩的状态。因此,长江通航正面临着一场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如何才能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抉择。本文依据作者在民航企业生产运行岗位和政府行政管理岗位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在经济和管理学中学习的相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思想,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缜密思维分析,科学和全面阐述了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面临的现状,指出了在该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人才缺失;缺乏经营自主性;产品缺乏竞争优势;生产资料条件单一。并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通用航空企业战略发展经验,结合江西长江通航公司实际,从基于我国目前通用航空业内、外部环境影响,企业自身优、劣势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该企业战略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过程中应该分阶段选择股份制改革战略、竞争力战略、一体化战略、联盟战略和支线战略。同时,作者建议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在具体的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行业政策和争取政府扶持,加大引进先进航空器,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注重员工素质培养,采用多种营销策略并积极发展新型业务。
二、通用航空在西南航空护林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用航空在西南航空护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强化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地方政府责任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五、研究目的与思路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主要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一节 主要概念 |
一、通用航空 |
二、通用航空产业 |
三、政府经济职能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政府责任理论 |
二、政企关系理论 |
三、公共物品理论 |
第二章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青岛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一节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必要性 |
一、推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 |
二、完善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 |
三、推动新型旅游产品开发 |
四、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 |
五、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
第二节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可行性 |
一、经济综合实力较强 |
二、资源环境条件优越 |
三、国家政策不断出台 |
四、政府对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视 |
第三章 青岛市政府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的责任分析 |
第一节 积极布局核心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
一、完成高水平规划 |
二、引进产业龙头项目 |
三、构建产业支撑平台 |
四、优化营商服务环境 |
五、招引优质项目落户 |
第二节 有效推动全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
一、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产业体系 |
二、加大投入,落实落细扶持政策 |
三、有序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 |
四、购买服务,促进企业业务拓展 |
五、培育骨干,引领产业规模聚集 |
第三节 政府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规划统领力度不足 |
二、市场培育不够健全 |
三、通用机场建设滞后 |
四、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地方政府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做法与启示 |
一、美国地方政府的做法与启示 |
二、巴西地方政府的做法与启示 |
第二节 国内地方政府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做法与启示 |
一、浙江省杭州市的做法与启示 |
二、湖北省荆门市的做法与启示 |
第五章 地方政府推动通用航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举措 |
第一节 优化产业统筹推进机制 |
第二节 制定现实有效发展政策 |
第三节 建立市级项目招引平台 |
第四节 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市场 |
第五节 加强通用机场布局建设 |
第六节 建立多效人才培养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论文内容总体框架 |
1.2.3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数学模型分析法 |
1.3.2 智能优化算法 |
1.3.3 计算机模拟仿真法 |
2 国内外通航物流理论与实践文献综述 |
2.1 通航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
2.2 航空货运系统相关研究 |
2.3 相关优化方法研究 |
2.4 机场地空作业流程调度研究 |
2.4.1 机场物流仓储布局研究 |
2.4.2 地空物流操作管理流程研究 |
2.4.3 优化方法的应用 |
2.4.4 机场流程调度研究 |
2.5 航线网络研究 |
3 基于Petri网的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影响因素与环节分析 |
3.1 Petri网基本概念 |
3.2 通航物流配载系统的Petri网模型构建 |
3.3 通航物流配载系统的Markov链 |
3.4 通航物流配载系统的Petri网特性分析 |
3.4.1 性能计算 |
3.4.2 子系统效率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4 新型变种群极搜索遗传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
4.1 遗传算法简述 |
4.1.1 算法基本结构简述 |
4.1.2 基本算子简述 |
4.2 新型PSGA变种群极搜索遗传算法性能分析 |
4.2.1 PSGA算法结构的创新设计 |
4.2.2 PSGA算法的适应度调和因子设计 |
4.2.3 PSGA算法的性能对比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飞行状态的机上配载效能优化设计与分析 |
5.1 基于飞行状态的通航物流配载系统建模 |
5.1.1 通用航空器飞行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
5.1.2 通航物流机上配载效能模型设计 |
5.2 单位通航任务的配载效能优化过程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出港子系统核心配载效能优化设计与分析 |
6.1 通航物流出港系统特征分析 |
6.1.1 货物流与同步流量特征 |
6.1.2 进出港作业频率与业务密度特征 |
6.1.3 货物调度与配载效果时效性和平衡性特征 |
6.2 出港作业流程分析 |
6.2.1 标准货物单元出入库系统流程 |
6.2.2 标准货物单元出入库操作过程 |
6.2.3 标准货物单元货舱配载流程 |
6.3 出港作业效能优化模型设计与分析 |
6.3.1 出库系统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6.3.2 出库配载过程的效率分析 |
6.3.3 基于动态出库口策略的通航物流出库任务模型设计 |
6.3.4 出港作业核心子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设计 |
6.4 出港核心子系统配载效能优化实证研究 |
6.4.1 任务环境参数的基本配置 |
6.4.2 算法环境参数的基本配置 |
6.4.3 任务配载效能优化过程与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通航物流网络运营配载综合效能优化设计与分析 |
7.1 通航物流航线运营网络与运输模式分析 |
7.1.1 通航物流航线运营网络的选择特点 |
7.1.2 旅行商的多回路-多目标问题分析 |
7.2 基于低空航线网络的通航物流配载综合效能优化模型设计 |
7.2.1 航段、航线和航线网络的综合效能水平分析 |
7.2.2 通航物流网络配载综合效能水平优化模型设计 |
7.2.3 通航物流全系统综合配载效能优化分析 |
7.3 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研究的运营管理意义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通用航空的定义 |
1.2.1 通用航空的概念 |
1.2.2 通用航空与公共航空的区别 |
1.3 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历史与现状 |
1.3.1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历史与现状 |
1.3.2 世界通用航空产业历史与现状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及枢纽概述 |
2.1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现状 |
2.1.1 甘肃省概况 |
2.1.2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现状 |
2.1.3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问题、优势与制约因素 |
2.1.4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展望 |
2.2 甘肃省通用航空枢纽概况 |
2.2.1 通用航空枢纽的概念和内涵 |
2.2.2 影响枢纽机场建设情况的主要因素 |
2.2.3 甘肃省通用航空枢纽现状分析 |
2.2.4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通用航空枢纽规划情况 |
2.3 本章小结 |
3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未来需求分析 |
3.1 产业供给体系特征 |
3.1.1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生产特点 |
3.1.2 投资特点 |
3.1.3 运营特点 |
3.2 生产要素 |
3.2.1 生产资源 |
3.2.2 技术和服务 |
3.2.3 人才 |
3.2.4 资本 |
3.3 产业链及产业组织研究 |
3.3.1 产业链结构 |
3.3.2 通用航空关联产业 |
3.3.3 产业组织分析 |
3.4 甘肃省通用航空市场需求体系研究 |
3.4.1 通用航空市场需求特点 |
3.4.2 通用航空市场细分 |
3.4.3 需求结构 |
3.5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未来商业及政策需求分析 |
3.5.1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未来商业需求 |
3.5.2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政策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甘肃省通用航空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建议 |
4.1 战略分析方法研究 |
4.1.1 SWOT分析法 |
4.1.2 层次分析法 |
4.2 产业战略分析模型构建 |
4.2.1 模型框架结构 |
4.2.2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
4.2.3 判断矩阵构造 |
4.2.4 求解判断矩阵 |
4.2.5 一致性检验 |
4.2.6 备选方案选择 |
4.3 实证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建议 |
4.3.1 SWOT分析 |
4.3.2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
4.3.3 判断矩阵的获取和检验 |
4.3.4 备选方案对目标权重计算 |
4.3.5 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的现状 |
2 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3 我国航空护林面临的形势 |
4 改革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的建议 |
4.1 改革遵循的指导思想 |
4.2 改革的几点建议 |
4.2.1 纳入森林公安管理体系 |
4.2.2 参照公务员管理 |
4.2.3 对航空护林进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
4.2.4 增加航空护林职能职责 |
4.2.5 将航空护林写入《森林法》 |
5 结论 |
(5)南方航空护林工作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南方航空护林现状 |
1.1 历史沿革 |
1.2 业务范围 |
1.3 地位作用 |
1.4 使用机型 |
1.5 业务队伍 |
2 存在问题及分析 |
2.1 存在问题 |
2.1.1 大中型及高原型机源不足 |
2.1.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2.1.3 队伍规模偏小 |
2.1.4 行业标准缺失 |
2.1.5 待遇偏低 |
2.2 原因分析 |
2.2.1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
2.2.2 经费投入不足 |
2.2.3 低空空域开放不到位 |
2.2.4 通航工业发展落后 |
3 对策建议 |
3.1 做好顶层设计, 完善航空护林相关政策 |
3.2 认真落实《全国森林防火规划 (2016-2025) 》 |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3.4 完善航空护林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
3.5 拓展航空护林机构职能职责 |
(6)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国内外森林航空消防概况 |
1.5.1 国外森林航空消防发展概况 |
1.5.2 国内森林航空消防发展概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森林资源特点 |
2.1.2 林业建设情况 |
2.1.3 林区重点工程情况 |
2.1.4 森林火灾情况 |
2.1.5 川西高原森林防火管理及设备建设情况 |
2.2 数据来源 |
第三章 森林航空消防常规灭火模式 |
3.1 吊桶灭火 |
3.2 机降灭火 |
3.3 索(滑)降灭火 |
3.4 化学灭火 |
第四章 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实践 |
4.1 机场选址与航空效率的关系 |
4.2 机型与航空消防地域适宜性 |
4.2.1 飞机机型的使用 |
4.2.2 直升飞机机型的性能分析 |
4.3 航空消防取水方式对于灭火效率的影响 |
4.3.1 机腹取水研究 |
4.3.2 吊桶取水研究 |
4.4 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直接灭火实践及可行性验证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5.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通用航空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通航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通航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实证研究法 |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相关理论依据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框架设计 |
2.1 我国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模型 |
2.1.1 公共服务供给的一般模型 |
2.1.2 国外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现状 |
2.1.3 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模型设计 |
2.2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基础环境指标体系 |
2.2.1 经济基础 |
2.2.2 社会基础 |
2.2.3 产业基础 |
2.2.4 行政基础 |
2.3 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 |
2.3.1 评价指标设置 |
2.3.2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具体领域 |
2.3.3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区域分布 |
2.3.4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时间分布 |
2.3.5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 |
2.4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障碍与困境指标体系 |
2.4.1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约束 |
2.4.2 航空类公共服务的需求 |
2.4.3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资源约束 |
2.4.4 通用航空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章 四川省通航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调查与设计 |
3.1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
3.1.1 通用航空营运人 |
3.1.2 四川省通用航空协会 |
3.1.3 问卷设计 |
3.2 调查方式 |
3.2.1 文献资料 |
3.2.2 问卷调查 |
3.2.3 访谈调查 |
3.3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环境条件分析 |
3.3.1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分析 |
3.3.2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社会环境分析 |
3.3.3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产业条件分析 |
3.3.4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行政基础分析 |
第四章 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调查结果分析 |
4.1 调查数据汇总 |
4.1.1 统计数据汇总 |
4.1.2 问卷调查数据汇总 |
4.1.3 四川省通用航空协会访谈情况 |
4.2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 |
4.2.1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具体领域 |
4.2.2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区域分布情况 |
4.2.3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时间分布情况 |
4.2.4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 |
4.3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障碍与困境分析 |
4.3.1 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条件分析 |
4.3.2 航空类公共服务需求分析 |
4.3.3 通用航空资源条件约束 |
4.3.4 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五章 促进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建议 |
5.1 国外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经验借鉴 |
5.2 完善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规范 |
5.3 加快满足公共社会对航空类公共服务的需求 |
5.4 打破通用航空参与公共服务的资源约束 |
5.5 加快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1.1.1 问题的缘起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析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3.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 |
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
2.1.1 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
2.1.2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基本精神 |
2.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2.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
2.2.1 人的本质 |
2.2.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2.2.3 文化与自由的关系 |
2.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 |
2.3.1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2.3.2 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文化 |
2.3.3 通用航空实践与文化生产力 |
2.3.4 文化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2.4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 |
2.4.1 航空文化、民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文化的关系 |
2.4.2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 |
2.4.3 通用航空文化的外在表现 |
2.4.4 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 |
第3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1 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 |
3.1.1 航空文化的最早起源——古代人类的飞行向往 |
3.1.2 西方近代航空文化的实践探索 |
3.1.3 现代航空文化的形成 |
3.1.4 世界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繁荣 |
3.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和机遇 |
3.2.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回顾 |
3.2.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发展的机遇 |
3.3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通用航空产业难以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
3.3.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力量薄弱 |
3.4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
3.4.1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
3.4.2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实现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需要 |
3.4.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
第4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和价值构建 |
4.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具有的精神特征 |
4.1.1 自由精神 |
4.1.2 探索精神 |
4.1.3 创新精神 |
4.1.4 人本精神 |
4.1.5 开放精神 |
4.1.6 公共服务精神 |
4.1.7 法治精神 |
4.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价值构建 |
4.2.1 通用航空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
4.2.2 通用航空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4.2.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共享中国梦 |
4.2.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
第5章 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 |
5.1 产业与文化的关系 |
5.1.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5.1.2 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 |
5.1.3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形态 |
5.2 通用航空产业体现航空文化的精神内涵 |
5.2.1 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天然的文化气质 |
5.2.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培育航空文化 |
5.2.3 以通用航空为手段,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 |
5.3 通用航空企业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5.3.1 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通用航空特性 |
5.3.2 通过社会责任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5.3.3 通过品牌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5.4 两种类型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
5.4.1 通用航空制造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
5.4.2 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
第6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 |
6.1 协同推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6.1.1 强化政府的航空意识及服务观念 |
6.1.2 激发国民的航空意识及参与热情 |
6.1.3 发挥通用航空企业的能动作用 |
6.1.4 发挥航空学会的桥梁作用 |
6.1.5 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 |
6.1.6 发挥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效应 |
6.1.7 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
6.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6.2.1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价值观念 |
6.2.2 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 |
6.3 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开发航空文化产品 |
6.3.1 举办航展 |
6.3.2 开展主题飞行活动 |
6.3.3 举办知识讲座 |
6.3.4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
6.3.5 运用新闻事件及名人效应 |
6.3.6 开发航空文化创意产品 |
6.3.7 制作书籍、影视及网络产品 |
第7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
7.1 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
7.1.1 构建价值理念,塑造发展通用航空的灵魂 |
7.1.2 实现知行合一,用发展通用航空的理念引导员工行为 |
7.1.3 融入企业管理,建设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子文化 |
7.1.4 建设文化阵地,打牢文化建设的基础 |
7.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 |
7.2.1 举办通用航空活动,普及通用航空文化 |
7.2.2 发挥新闻媒介传播作用,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
7.2.3 发展航空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传播航空文化 |
7.2.4 开发航空文化产品,拓宽通用航空文化传播途径 |
7.3 文化建设实践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行业管理视角下的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理论及研究回顾 |
2.2 国内相关理论及研究回顾 |
第三章 西南地区干线机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西南地区民航发展历史及现状 |
3.1.1 管理体制 |
3.1.2 航空公司 |
3.1.3 机场 |
3.1.4 航线网络 |
3.1.5 近年来发展情况 |
3.1.6 发展定位 |
3.2 成都机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2.1 成都机场发展现状 |
3.2.2 成都机场发展的挑战 |
3.2.3 成都航空枢纽的潜力 |
3.3 昆明机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3.1 昆明机场发展现状 |
3.3.2 昆明机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
3.4 重庆机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4.1 重庆机场发展现状 |
3.4.2 重庆机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
3.5 贵阳机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5.1 贵阳机场发展现状 |
3.5.2 贵阳机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
3.6 拉萨机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6.1 拉萨机场发展现状 |
3.6.2 拉萨机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
3.7 西南地区各干线机场存在的共性和亟待协调解决的问题 |
3.7.1 西南地区各干线机场存在的共性问题 |
3.7.2 西南地区各干线机场之间亟待协调解决的问题 |
第四章 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研究 |
4.1 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目标的构建 |
4.1.1 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
4.1.2 航空枢纽建设的条件 |
4.1.3 西南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目标的确立 |
4.2 促进西南地区各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的方式方法 |
4.2.1 行业政府与枢纽建设 |
4.2.2 综合运用管理与协调手段 |
4.3 正确对待西南地区各航空枢纽的竞争关系 |
4.3.1 定位之争 |
4.3.2 历史维度下的枢纽之争 |
4.3.3 现实维度下的枢纽竞争 |
4.3.4 如何看待枢纽竞争 |
4.3.5 航空枢纽K理论与共同发展 |
4.3.6 态势分析法与竞争发展 |
4.4 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政策研究 |
4.4.1 建立航空枢纽协调发展机制 |
4.4.2 强化运力与网络建设 |
4.4.3 行业政府引导实现普遍服务 |
4.4.4 推进机场设施建设 |
4.4.5 发展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 |
4.4.6 引导机场、航空公司协同发展 |
4.4.7 做大临空经济 |
4.4.8 做强航空产业集群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通用航空战略研究的宏观产业发展背景 |
1.1.2 通用航空的行业需求背景 |
1.1.3 促进江西通用航空发展的区域背景 |
1.1.4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外方面 |
1.2.2 国内方面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
2.1 江西通用航空公司简介 |
2.2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 |
2.2.1 长江通航的品牌优势 |
2.2.2 长江通航的技术综合转换优势 |
2.3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的竞争劣势 |
2.3.1 长江通用航空公司面临飞行员短缺问题 |
2.3.2 长江通航的航空器品种单一 |
2.3.3 长江通航缺乏经营自主性 |
2.3.4 农化产品销售价格缺乏优势 |
2.4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面临的重要机遇 |
2.4.1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的发展遇有良好的发展氛围 |
2.4.2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的发展的市场环境日趋多元 |
2.4.3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的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
2.5 长江通用航空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
2.5.1 通用航空面临高运营成本 |
2.5.2 飞行员培养模式与发展不相适应 |
2.5.3 通用航空的发展受到严格的空域管理限制 |
2.5.4 通用航空发展的内部环境亟待改善 |
第3章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3.1 通用航空企业发展经验的借鉴 |
3.1.1 美国通用航空企业的发展经验 |
3.1.2 我国其他省份通用航空企业发展现状与经验 |
3.2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的发展立足点与战略规划 |
3.2.1 长江通用航空公司的发展立足点 |
3.2.2 长江通用航空公司的战略规划 |
3.3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
3.3.1 股份制改革是当务之急 |
3.3.2 竞争力战略是长江通航持续发展的基石 |
3.3.3 一体化战略是公司借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
3.3.4 联盟战略助力长江通航做强 |
3.3.5 支线战略创造长江通航未来的经济增长极 |
第4章 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
4.1 充分利用行业政策和政府扶持 |
4.2 加大引进先进航空器,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 |
4.3 积极引进外部资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
4.4 注重员工素质培养,提升公司的软实力 |
4.5 采用多种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 |
4.6 顺应市场需求,发展新型业务 |
4.6.1 继续开展农林业航空服务 |
4.6.2 强化工业航空服务 |
4.6.3 积极开展人工降雨航空服务 |
4.6.4 发展支线运输及航空旅游 |
4.6.5 成立飞行员培训驾校 |
4.6.6 构建航空器的维修及备件、航油服务中心 |
第5章 结语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通用航空在西南航空护林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强化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地方政府责任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D]. 阚长娜. 青岛大学, 2020(02)
- [2]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D]. 张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4)
- [3]甘肃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研究[D]. 陈璐.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4]我国航空护林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 周俊亮,杨林,周生瑞. 森林防火, 2017(04)
- [5]南方航空护林工作浅谈[J]. 史永林. 森林防火, 2017(02)
- [6]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究[D]. 梁文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7]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调查研究[D]. 易隆.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 [8]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D]. 韩建昌.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8)
- [9]行业管理视角下的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研究[D]. 付令.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10]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周泳. 南昌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