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胞囊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豆,线虫,基因,抗性,转录,黑龙江,机理。
胞囊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袁翠平,齐广勋,李玉秋,刘晓冬,王英男[1](2019)在《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单株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LAF标签的开发、遗传图谱的绘制和QTL分析。共获得7783个SLAF标签用于遗传图谱绘制,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664.2 cM,20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33.21 cM。两个SCN抗性QTL(qSCN-1和qSCN-2)分别位于Chromosome 18(Chr 18)的4.25~4.31 Mb和13.50~13.81 Mb,分别解释了22.96%和10.96%的抗性(胞囊指数)变异,QTL区段内分别包含了6个和14个基因。qSCN-2区段未见有前人关于SCN抗性QTL的报道,为新的QTL。本研究为SCN抗性机制解析和利用ZYD03685进行SCN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欣,李长锁,孔宇[2](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抗大豆胞囊线虫的高产品系,以抗线虫品种抗线虫12号为供体亲本,高产品种垦保2号为受体亲本,以杂交及回交选育方法为基础,结合SSR分子标记辅助进行目标性状的低世代选择与高世代鉴定,在BC_1F_5中选育出1个具有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品系,产量较抗线虫12号提高8.4%,较对照(嫩丰18)增产17.5%。(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王家军,李进荣,张必弦,张瑞萍,刘秀林[3](2019)在《抗胞囊线虫大豆新品种安豆162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安豆16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与安达市春丰现代农业研究所以抗线虫12号为母本,以(垦丰18×Hartwig)F_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南繁北育穿梭育种及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系编号为安豆13-162。该品种2016-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年均产量2 587.1 kg·hm~(-2),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10.9%;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91.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3.6%。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蛋白质含量42.07%,脂肪含量20.30%,蛋脂总含量62.37%;3年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打破了抗性基因与褐色种脐的基因连锁,提高了抗线品种的外观品质,是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型大豆新品种。(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练云,李海朝,李金英,王金社,魏荷[4](2019)在《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位点Rhg1和Rhg4优异等位变异在黄淮育成品种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大豆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SCN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黄淮地区SCN发生普遍,通过对该地区育成大豆品种中抗SCN的基因型分析,为指导抗病品种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针对抗SCN主效位点Rhg1和Rhg4开发的4个KASP标记,先对已知抗性表型的ZDD2315、中黄57、山西小黑豆等16份抗病材料和Willams、Lee等3份感病材料进行基因分型,验证所选用KASP标记的有效性;然后对黄淮海育成的豫豆系列、商豆系列、周豆系列等170份大豆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选择含有多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通过温室接种黄淮地区分布较广的2号、4号、5号以及强致病力小种X12,对这些品种进一步进行表型抗性鉴定。【结果】含Rhg1-2(CC)和Rhg1-5(CC)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5份和6份,含Rhg4-3(TT)和Rhg4-5(CC)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6份和7份。同时含2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有6份,分别为:开豆4号、商豆1201、鲁0305-2、漯4903、潍豆12和潍豆91861,占所检测品种的3.53%。通过接种鉴定,发现这6个品种对2号、4号、X12号小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而鲁0305-2和潍豆91861对5号小种表现高抗(FI分别为(10.00±0.48)和(7.00±0.63)),商豆1201对5号小种表现抗病(FI=(26.20±0.91)),开豆4号、漯4903和潍豆12对5号小种表现感病或高感(FI分别为(35.00±2.48)、(64.80±3.91)和(58.20±2.19))。【结论】黄淮育成品种中,含Rhg1或Rhg4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偏少,育种中应注重优异等位变异位点的引入,结合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情况,培育兼抗多个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这些KASP标记可用于中国大豆资源表型鉴定、抗源的快速筛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练云,雷晨芳,王树峰,王庭峰,张辉[5](2019)在《郑196耐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及耐病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郑196是从黄淮海大豆产区选育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在SCN2病圃中鼓粒情况良好;2017年,郑196在黄淮海9个试点的产量与在SCN2病圃中产量相比较,差异不显着,说明该品种具有耐SCN病的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来自Rhg1/Rhg4位点的4个SCN-抗性基因(Glyma18g02580, Glyma18g02590, Glyma18g02610, SHMT)在郑196及其他不同抗性水平大豆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受到SCN2侵染的0~25 d,4个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表达量均持续提升;在受到SCN2侵染的10 d/15 d,这4个SCN-抗性基因在郑196及感病材料中表达量达到最高点,之后表达量下降,该结果表明,郑196的耐SCN病机理不同于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抗病机理,其耐病性不是由SCN抗性基因单独调控的,有可能存在其特有的耐病通路或是由抗性基因与耐病基因共同调控其耐病机制。本研究可对抗SCN种质资源创新和抵御SCN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3期)
孔祥胜[6](2018)在《大豆根腐病及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来,绿色食品已成为人们购买和购买的热点。大豆意味着在生产和种植过程中,大豆生产基地周围的环境是良好的,没有城市污染。同时,在施肥过程中采用绿色肥料。大豆产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然而,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还存在病虫害许多问题,本文将对些提供相关的经验,以共参考。(-)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的症状有叁种:1.种(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8年24期)
魏崃,王伟威,于志远,李云辉,王家军[7](2018)在《黑龙江省抗胞囊线虫大豆的分子遗传和相关基因挖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胞囊线虫是世界大豆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原,为解析抗胞囊线虫大豆种质的分子遗传特征,挖掘相关基因,采用田间试验、接种鉴定和SLAF-seg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主推的抗线虫品种的遗传性状和基因组遗传特性进行解析,并应用关联分析方法确立抗胞囊线虫3号小种的相关基因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抗线品种的抗原来源于Franklin和Peking小黑豆;抗线2、抗线6、抗线10的遗传距离较近,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 24和0. 213,抗线2与丰豆3的遗传距离为0. 799,亲缘关系较远.抗线2号及其抗线品种的进化SNP位点有105 563个,而品种间遗传保守位点4 352个,占进化标记位点的4. 12%;品种间相同等位变异在不同品种和不同染色体上存在差异;相同等位变异为56%~96. 3%;抗线2对抗线4和抗线6的遗传贡献表现在不同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在65%以上,在4号染色体上,抗线2与抗线4、抗线6比较的相同等位变异比例达95%以上,在10号染色体上相同等位变异比例超过91%,推测抗线虫大豆在4、10号染色体上有一些特殊与主要农艺性状、胞囊线虫抗性、疫霉菌抗性、抗旱性、病毒病1号抗性、根系形态、脐色、百粒重等相关基因位点的遗传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抗线大豆的生态遗传基础。在11号染色体上找到了抗胞囊线虫3号小种的关联位点4个,其中Glyma11g 35700. 1的增效作用较大,可用于大豆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康文殊[8](2018)在《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胞囊线虫是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害是本文重点内容。本文系统研究了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机制,并揭示简单芽孢杆菌、大豆和大豆胞囊线虫叁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细菌Sneb545发酵液包衣处理大豆后研究大豆根内线虫生长发育的变化、根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大豆相关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大豆根部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大豆根部转录组学的分析、大豆根部代谢组学的分析、并验证了杀线虫活性的代谢物质,明确了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根内线虫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发现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不仅降低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率达到50.8%,更抑制了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长发育,抑制率最高达到36.8%最终起到抗病的作用。2.明确了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根组织结构的改变。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发现无论是感病大豆品种还是抗病大豆品种在细菌Sneb545处理后的大豆根部具有韧皮部木质化的结构改变,增加了木质素在根部的积累,从而提高大豆的抗病力。3.明确了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内源激素的变化。细菌Sneb545处理后根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ZR),在大豆抗线虫的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4.明确了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相关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变化。选取的PR基因PR1、PR2、PR3a、PR3b、PR5、PR9、PR10、PR12在Sneb545诱导大豆抗线虫的过程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5.采用GC-MS技术首次明确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差异代谢物质的变化。发现15种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相关的代谢物质。明确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3种抗病机制:(1)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根部抗线虫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减少线虫的营养来源,从而抑制线虫在大豆根内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提高大豆抗病的能力。(2)细菌Sneb545还能诱导大豆根部产生一些具有杀线虫类的活性物质来直接抑制线虫的生长发育。(3)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产生与抗病品种相似的抗病机制特性从而提高大豆抗病能力。6.采用RNA-seq高通量技术首次明确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差异基因表达。大豆接种线虫5 d时,无菌水处理大豆接种线虫与不接线虫比对组中上调基因为4185个,下调基因为5298个。Sneb545处理大豆接线虫与不接线虫比对组中上调基因为2833个,下调基因为2971个。大豆接种线虫10 d时,无菌水处理大豆接种线虫与不接线虫比对组中上调基因为3608个,下调基因为3805个。SSneb545处理大豆接线虫与不接线虫比对组中上调基因1059个,下调基因997个。7.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发现可能对胞囊线虫有毒杀活性的物质,并通过体外试验进一步验证这些物质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的毒杀作用。4种具有杀线虫活性的大豆根部代谢物质为蛋氨酸、胡椒碱、棕榈酸及4-乙烯基苯酚。(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韩英鹏,孙秋霞,包冬芳,董海冉,张婵娟[9](2018)在《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抗性候选基因GmRSCN4-3克隆与功能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一种土传专化性内寄生大豆根系的世界性大豆病害,二龄幼虫可入侵大豆维管组织周围,导致大豆根部组织变形并形成"合胞体",造成大豆生产严重损失。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东农L-10为试验材料,克隆抗病候选基因GmRSCN4-3的CDS序列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300-GmRSCN4-3,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大豆感病材料东农50验证候选基因抗病性。结果表明,候选基因GmRSCN4-3在转基因植株与空白对照的雌虫指数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即GmRSCN4-3参与大豆对大豆孢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抗性反应,研究为大豆抗SCN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欣,李长锁[10](2018)在《抗病育种在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胞囊线虫病(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与其他防治方式相比,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文中综述了抗病育种在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概况,并提出相应问题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8年08期)
胞囊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选育抗大豆胞囊线虫的高产品系,以抗线虫品种抗线虫12号为供体亲本,高产品种垦保2号为受体亲本,以杂交及回交选育方法为基础,结合SSR分子标记辅助进行目标性状的低世代选择与高世代鉴定,在BC_1F_5中选育出1个具有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品系,产量较抗线虫12号提高8.4%,较对照(嫩丰18)增产17.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囊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袁翠平,齐广勋,李玉秋,刘晓冬,王英男.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2].王欣,李长锁,孔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系[J].现代化农业.2019
[3].王家军,李进荣,张必弦,张瑞萍,刘秀林.抗胞囊线虫大豆新品种安豆162的选育[J].大豆科学.2019
[4].练云,李海朝,李金英,王金社,魏荷.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位点Rhg1和Rhg4优异等位变异在黄淮育成品种中的分布[J].中国农业科学.2019
[5].练云,雷晨芳,王树峰,王庭峰,张辉.郑196耐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及耐病机理初探[J].分子植物育种.2019
[6].孔祥胜.大豆根腐病及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
[7].魏崃,王伟威,于志远,李云辉,王家军.黑龙江省抗胞囊线虫大豆的分子遗传和相关基因挖掘(英文)[J].大豆科学.2018
[8].康文殊.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9].韩英鹏,孙秋霞,包冬芳,董海冉,张婵娟.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抗性候选基因GmRSCN4-3克隆与功能初步鉴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
[10].王欣,李长锁.抗病育种在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