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长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非长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一、非长管状骨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文献综述)

史凌子,邓婕[1](2020)在《高位胸椎骨巨细胞瘤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类具有潜在侵袭性的原发骨肿瘤,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1]。脊柱GCT仅占脊柱原发肿瘤的2%~3%[2],其中胸椎病变更少见。而原发于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一类亚型常与GCT有相似表现,易与不典型的GCT发生混淆引起误诊[3]。本文报告了近期我院收治1例病理误诊为MFH的高位胸椎GCT的患者临床资料,

贺军领[2](2017)在《4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 PB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目前关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文献相对较少。另外由于其生存期相对较长,对于该病的较大数据(>50例)的报道时间跨度多为10年左右,而在此期间,淋巴瘤及骨恶性肿瘤的病理临床诊断、分期以及治疗方案都有所改变,所以至今国际上对其发病原因、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点没有一个详尽的描述,同时也没有制订出标准的治疗方案或者指南。已被广泛认可的是包括放疗、化疗、手术及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但具体到某一项单独的治疗方法是否是PB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尚无定论,特别是加用美罗华是否能够使患者受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和治疗的患者4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3岁86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手术)21例、单纯化疗16例、单纯放疗1例、单纯手术5例、未治疗2例。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22.0(IBM)软件进行处理,并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利用Log-rank进行时序检验;利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1.4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PBL)患者,最主要的首发症状是疼痛(占80%);少部分的患者出现B症状(33.3%)和软组织侵犯(44.4%);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比率(11.1%)较低;绝大部分(42例)为单发(93.3%),仅有3例(6.7%)为多发;LDH的升高比例(31.1%)较ALP(8.9%)明显;临床分期所占比例分别为:IE期40.0%、IIE期31.1%、IV期28.9%。2.45例PBL中长管状骨共24例(53.3%)、扁骨和不规则骨21例(46.7%);股骨13例(28.9%)、颌骨(6例13.3%)、骨盆(5例11.1%)、椎体(4例8.9%)、胫骨(4例8.9%)、肱骨(3例6.7%)、多发(3例6.7%)、锁骨(2例4.4%)、颅骨(2例4.4%)、肋骨(2例4.4%)、距骨(1例2.2%)。病理类型全部为NH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9例(64.4%),其余依次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7例(15.6%)、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4例(8.9%)、边缘区淋巴瘤(MZL)2例(4.4%)、Burkitt淋巴瘤2例(4.4%)、T细胞淋巴瘤1例(2.2%)。3.4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月(152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2.93月;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8%、65.1%、52.1%、31.1%;治疗的43例PBL患者中,总的治疗有效率ORR(overall response rate)=CR+PR=27.9%+58.1%=80%;3例稳定,3例进展。4.DLBCL组和非DLBCL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6.4月、19.6月,其2年OS分别为78.1%、56.3%,P=0.088。5.放射治疗组和非放射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0.5月、24.6月,其2年的OS为100%、50.7%分别为,P=0.000。但在COX多变量相关分析时,P=0.926。6.联合治疗组和非联合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2.9月、24.3月,其2年的OS分别为77.0%、57.1%,P=0.003。但在COX多变量相关分析中,P=0.837。7.化疗组和非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2.1月、40.7月,其2年的OS分别为60.9%、66.7%,P=0.496。8.各临床病理因素在影响PBL预后的COX多变量分析中的P值和Exp(B)分别为:临床分期(0.008,6.908)、B症状(0.686,1.346)、转移(0.236,3.239)。结论1.原发性骨淋巴瘤(PBL)好发于长管状骨,且以股骨居多;病理类型多为NHL,且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居多;最主要的首发症状是疼痛;LDH的升高比例较ALP明显。PBL的总的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2.放射治疗和联合治疗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中要重视放射治疗在治疗PBL患者中的作用。3.尽管本研究显示加用美罗华没有使患者受益,但这一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4.临床分期是影响PB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评价该病的预后时,要着重考虑其临床分期。

范茜茜,杨炼,柳曦,汪晶,韩萍,孔祥泉[3](2016)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征象及差异性。结果 22例中17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扫描;X线、CT和MRI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47%、66.7%和54.5%;对硬化边的检出率分别为82.3%、80%、90%;骨膜反应检出率分别为17.6%、13.3%和18.2%;MRI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为72.7%。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联合运用不同的检查手段能更全面地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陈建新,郑佳[4](2009)在《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对照研究(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具有完整的X线、CT检查资料,并经手术或骨穿刺病理证实的骨盆巨细胞瘤患者。结果5例患者中2例在CT定位下骨盆穿刺活检。病检结果:1例多发灶(有3个瘤灶),另4例为单发灶。4例病理分型为1级,1例为2级。CT显示骨质破坏区内皂泡状骨嵴及单层或多层骨包壳影,为巨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当骨包壳有吸收变薄、中断或消失,考虑局部有恶变。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巨细胞瘤瘤灶内骨嵴及周围骨包壳的细微改变,CT对巨细胞瘤病灶显示明显优于平片。分析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骨盆骨肿瘤的诊断。

王矞辉,李玉清,丁建平,王冬梅[5](2008)在《非典型部位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典型部位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非典型部位的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结果髌骨6例,肩胛骨2例,腓骨小头、肋骨、头状骨各1例。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区,周围可见轻微硬化边;以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其内有或无分隔,见骨嵴,偶尔见斑点及片状钙化。MRI表现为稍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结论非典型部位的成软骨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廖昕,陈卫国,吴元魁,王刚,牛艳坤[6](2006)在《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告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良、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发生于长骨1例,扁骨2例。病灶呈类圆形骨质破坏,与周围分界较清。X线平片显示3例病灶为低密度骨质破坏,2例病灶无明显膨胀,1例轻度膨胀,1例病灶内见清晰钙化影。CT扫描3例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骨质破坏,内有斑片或斑点状钙化。结论: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多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病灶内伴有斑片或斑点状钙化。X线平片为软骨母细胞瘤首选检查方法,但CT扫描能较清楚的显示病灶内的微细改变。

薛春升,王为岗[7](2002)在《非长管状骨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

二、非长管状骨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长管状骨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高位胸椎骨巨细胞瘤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
    1.2 治疗
    1.3 结果
2 讨论
    2.1 诊治回顾
        2.1.1 病史及临床表现
        2.1.2 影像学表现
        2.1.3 病理解读
    2.2 思考
        2.2.1 术前辅助治疗
        2.2.2 手术方式的选择

(2)4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的筛选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随访
    2.3 观察指标及分组
    2.4 分期
    2.5 治疗方法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临床特点
    3.2 发病部位分布特点
    3.3 病理分型特点
    3.4 治疗、疗效和生存情况
        3.4.1 治疗方案及疗效
        3.4.2 生存情况
    3.5 各观察指标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
    3.6 多因素分析对生存时间的影响
4 讨论
    4.1 临床及病理特点
        4.1.1 一般临床特点
        4.1.2 发病部位比率及病理分型特点
    4.2 治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4.2.1 治疗及疗效分析
        4.2.2 一般临床特点对PBL患者预后的影响
        4.2.3 病理分型对PBL患者预后的影响
        4.2.4 放疗对PBL患者预后的影响
        4.2.5 放疗剂量对PBL患者预后的影响
        4.2.6 化疗对PBL患者预后的影响
        4.2.7 联合治疗对PBL患者预后的影响
        4.2.8 美罗华对PBL患者预后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3)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2.2 影像表现
    2.3 病理表现
3 讨论

(4)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对照研究(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3.2 临床表现
    3.3 病理
    3.4 影像学表现[1-7]
    3.5 鉴别诊断
    3.6 影像学比较

四、非长管状骨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位胸椎骨巨细胞瘤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J]. 史凌子,邓婕.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04)
  • [2]4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分析[D]. 贺军领. 郑州大学, 2017(02)
  • [3]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对比分析[J]. 范茜茜,杨炼,柳曦,汪晶,韩萍,孔祥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10)
  • [4]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对照研究(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陈建新,郑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09(18)
  • [5]非典型部位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J]. 王矞辉,李玉清,丁建平,王冬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05)
  • [6]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廖昕,陈卫国,吴元魁,王刚,牛艳坤. 现代肿瘤医学, 2006(09)
  • [7]非长管状骨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薛春升,王为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2(04)

标签:;  ;  ;  ;  ;  

非长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