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连中教授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期经验

吴连中教授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期经验

一、武连仲教授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卒中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何忠[1](2021)在《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深刺纳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中医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名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基础疾病给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抗凝和调脂等西医基础治疗,以及针对脑卒中恢复期的针灸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深刺纳阳针法”,对照组则按照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天,共治疗4个疗程。以美国老年学会制定的尿失禁程度量表、24小时尿垫实验、B超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测定为主要临床观察指标,I-QOL、NIHSS评分为次要观察指标,以美国Tomonori Y制定的尼莫地平法为疗效评价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尿失禁程度量表、24h尿垫实验、膀胱最大容量和残余尿量、I-QO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判定分析: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41%,对照组有效率为76.47%,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3.尿失禁程度量表: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证明均可改善尿失禁程度;两组评分降低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程度方面疗效更显着。4.24h尿垫实验:两组治疗后的24h漏尿量均比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减少24h漏尿量;两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着减少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24h漏尿量。5.膀胱最大容量和残余尿量: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较治疗前均增加,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改善膀胱容量并提高膀胱排尿功能;两组增加和减少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着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排尿功能。6.I-QOL评分:两组治疗后I-QOL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行为、心理、社交方面的障碍;治疗后两组增加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NIHSS评分: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均有利于缩短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间;治疗后深刺纳阳针法组降低程度较常规针刺组大,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在缩短康复时间上更显着。结论:通过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显着且优于其他传统针刺疗法,能够有效减少尿失禁次数、夜尿频次以及减轻尿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整体康复,且安全易于操作,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可靠方法。

米淑琦[2](2021)在《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脑卒中后遗症期遗留吞咽障碍或肢体障碍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是肺炎的高发人群,具有基础情况差、病原菌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化痰、氧疗等对症处理为辅,在控制感染、排痰不畅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关注。既往不少针灸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拔罐分别用于肺炎的治疗中,具有抗炎、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本次研究在于探究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的优势所在。研究目的1.基于现代文献数据挖掘,探究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选穴依据。2.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罐在肺炎治疗的作用优势及特点,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参考。3.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针罐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针罐结合辅助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治疗作用,包括对患者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排痰方面)、血液炎性指标、预后等,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提供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4个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纳入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观察、队列研究。采用Excel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析针灸疗法在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 CNKI、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aray,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1年2月,纳入相关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拔罐在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及有效率方面的作用。3.针罐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6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分至试验组、对照组。3.1治疗方案3.1.1对照组根据2019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西医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先使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回示后改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积极施以化痰、吸氧、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3.1.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和拔罐治疗。针刺:主穴为肺俞、大椎、尺泽、合谷、足三里。实证加中脘;虚证加气海。发热加鱼际,腹胀便秘加天枢,咳痰不畅加天突。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针刺肺俞、大椎,肺俞行平补平泻法30秒,大椎行提插泻法15秒,均不留针;而后取仰卧位,针刺合谷、尺泽、足三里,诸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秒,留针15-20分钟。拔罐:选穴为大椎、风门、肺俞以及依据胸部听诊啰音较多部位局部选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先在上背部和听诊啰音较多部位施予闪罐,而后在上述选穴施予留罐5分钟,力度使得罐内皮肤隆起约1-2mm,不宜过度吸拔。每日行针刺、拔罐治疗各1次,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1个疗程。3.2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3.2.1主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排痰积分:痰液性质和排痰量。评价时点:每日监测,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进行比较。3.2.2次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包括血WBC、NE%、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患者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评价时点:实验室指标、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评价。死亡率于治疗结束后第14天、第28天随访记录评价。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一1.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出4276篇文献,查重后剩2740篇文献,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共提取处穴位处方51组,涉及腧穴82个,总频次340次。1.2结果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居多;取穴以四肢、背腰部为主;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络穴较为常用;根据关联规则分析核心穴对:曲池-足三里-合谷。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足三里、曲池、合谷、太冲、丰隆;列缺、中府、风池;脾俞、肾俞、肺俞、大椎。2.文献研究二2.1纳入文献情况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714篇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表时间为2007-2020年,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均为单纯拔罐加西药治疗与西药对照。9项研究对象为儿童,余4项研究对象为成年人,又以中老年人居多。2.2结果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RR=1.19,95%CI(1.14,1.24),P<0.0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能缩短患者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MD=-0.46 天,95%CI(-0.68,-0.24),P=0.0005;MD=-1.86 天,95%CI(-2.05,-1.67),P<0.00001;MD=-1.00 天,95%CI(-1.13,-0.87),P<0.0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而言,试验组能缩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改善肺部体征。3.临床研究3.1排痰积分在排痰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排痰积分经治疗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第3天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液性质积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排痰量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第3天(P<0.01);对照组中,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血液炎性指标WBC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相比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E%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NE%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第7天低于第3天(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治疗各时点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治疗第7天较第3天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 CPIS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CPIS评分显着降低(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5第14天及第28天死亡率两组患者在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结果提示:针灸治疗本病重视近部选穴,循经远取;阳经使用居多;强调特定穴使用;核心穴对是“曲池-合谷-足三里”。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肺炎能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3.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痰液性质、减少痰量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血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刘小钰[3](2021)在《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疗法以及假针刺联合PT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急性期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为今后临床上进一步优化相关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20例,三组均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1组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PT疗法,对照2组施以假针刺联合PT疗法,三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周,总计治疗18次,针刺每次30min(PT:针刺后立即实施30min PT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对患者进行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s FMA)、徒手肌力分级法评定标准(Manual Muscle Test,MMT)、简明版脑卒中影响量表(Stoke Impact Scale-16,SIS-16)评分,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肌力、s FMA评分、MMT评分、SIS-16评分的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2sFMA-L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s FMA-L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3周,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1组,高于对照2组,三组总体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试验组、对照2组组间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对照1组评分高于试验组与对照2组,对照1组与试验组、对照2组组间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2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MT评分比较三组患者下肢肌力水平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组内比较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下肢肌力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 SIS-16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3周与6周时较治疗前评分均上升,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3周时三组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试验组与对照1组SIS-16评分均高于对照2组,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1组评分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愈显率为70.0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95%,愈显率为90.0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5%,愈显率为20.00%。经统计分析后,三组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1组与试验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组、对照1组组间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1“醒脑开窍”针刺法与“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PT疗法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2“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PT疗法改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或假针刺联合PT疗法。

李芳芳[4](2021)在《《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与评估《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SPAS,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的疗效,并与常规针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进行对照研究,以期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探索一种新且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分为恢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组均予内科对症治疗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恢刺组采用恢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在治疗前、后和随访时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Modified Ashworth Rating Scal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Simplify the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Modified Barthel Index)评定两组的痉挛程度,比较组内及组间差异,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年龄、病程、性别及卒中类型)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MAS、FMA、MBI量表评分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2.MAS评分结果:两组于治疗结束和随访时两个时点分别同治疗前对比,MAS评分均显着降低(P<0.01),恢刺组与对照组对SPAS均有疗效;两组在治疗结束和随访时两个时点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刺组M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提示恢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FMA、MBI评分结果:在治疗后和随访时两个时点,两组的FMA、MB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显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恢刺组在两个时点升高幅度均比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整体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恢刺组94.29%,对照组85.3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恢刺组较对照组有相对更高的临床愈显率。结论:1.在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与常规针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均能降低患肢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2.在降低患肢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灵枢》恢刺比联合常规针刺法疗效更佳。3.《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瘫的康复。

李香淑[5](2021)在《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肌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及肌张力恢复情况的临床疗效,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PT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恢复、肌张力及中风病总体证候和疗效的改善情况,以期为今后临床上针刺或康复训练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张力障碍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0例,三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1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PT疗法,对照2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假针刺结合PT疗法,三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周,共18次,针刺每次30min(PT:针刺后立即应用30min PT方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Lower extremity,sFMA-L)、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治疗结束后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及评价。结果共纳入病例60例,脱落0例,最终完成60例。1基线资料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sFMA-L评分、MAS评分以及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6周后,试验组与对照1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2组,三组间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 sFMA-L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组内不同时间因素对sFMA-L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每组组内治疗6周较治疗前、治疗3周评分均升高,治疗3周较治疗前评分升高。组间比较:治疗3周后,三组组间sFMA-L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2组和试验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试验组、对照2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三组组间sFMA-L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1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2组和试验组的sFMA-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AS评分比较三组组间治疗后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1组间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2组间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间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比较组内比较:三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对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每组组内治疗6周较治疗前、治疗3周评分均降低,治疗3周较治疗前评分降低。组间比较:治疗3周后,三组组间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1组评分均低于对照2组。治疗6周后,三组组间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和试验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PT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延缓肌张力增高,改善中风病总体证候及疗效情况。2“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延缓肌张力增高方面均比假针刺联合PT疗法更优,但在中风病总体证候及疗效改善情况方面,治疗6周后PT疗法并不劣于针刺。

褚德旭,张强,孟祥刚,曹灿灿,杜宇征,武连仲,赵琦[6](2021)在《武连仲教授治疗中风后肢体远端运动障碍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辨证思想、临床取穴及针刺手法上介绍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远端运动障碍的经验。武教授运用独创的中风病"十辨法",强调辨神施治与辨证施治,辨证注重三阳经及肾经,选取手臂五针、四渎、胫前三针、足背三针、足内翻三针、照海、复溜及太溪穴;针刺治疗时有明确的手法量学标准。

白林春[7](2020)在《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维筋相交针刺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的疗效对比,观察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临床部八病区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根据诊断、纳入排除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治疗方法:根据2016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与针刺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用维筋相交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法;各组患者每天针刺治疗一次,每周连续治疗6天,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4周后NIHSS评分、IRLS评分、QOL-RLS评分和PSQI评分的变化,并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RLS症状严重程度、睡眠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3.统计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再作t检验,用(x±S)表示统计结果。两组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选用2个独立样本t检验;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或等级资料均使用秩和检验。当P<0.05认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则认为两组数据有显着差异,P>0.05时,认为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选取缺血性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患者64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均按治疗方案完成针刺治疗,依从性良好,均无脱落病例。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NIHSS评定: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IRLS评定: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IRL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IRL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改善缺血性中风后RLS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4.QOL-RLS评定: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QOL-RL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QOL-RLS评分较对照组的评分显着提高,P<0.01,说明治疗组改善QOL-RLS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PSQI评定: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具(P<0.01);两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总分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以及PSQI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6.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论:1.维筋相交针刺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一种效果显着的方法。2.维筋相交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NIHSS评分、IRLS评分、QOL-RLS评分、PSQI评分。3.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法,表明从维筋相交理论论治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是重要的思路与方法,为针灸治疗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探索出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钟燕[8](2020)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和普通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4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中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分别治疗30天,对观察疗程期满的两组患者入组当天和治疗30天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NDS、FMA和MBI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S评分、MBI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前后的NDS评分、MBI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为p<0.01);(2)治疗后两组脑梗死患者NDS评分均下降,组间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上升,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着差异(p<0.01);(3)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疗效比较,组间经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1,p<0.05)。结论:(1)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和普通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对脑梗死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能有效恢复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

李佩[9](2020)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采用益气活血法结合烧山火法改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益气活血法(口服中成药中风醒脑液)结合烧山火法(喉三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对象和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中风醒脑液及喉三针针刺治疗。疗程21天,分别设立治疗前、治疗7天、14天及21天四个观察点,分别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洼田吞咽功能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及EAT-10吞咽筛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评定。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作出疗效评价。结果:1.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患者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两组患者疗效对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洼田饮水试验治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相当。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显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相当。两种评定方式均显示总有效率(治愈/显效率+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SSA评分及EAT-10评分:两组通过两种评分方式,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7天两组比较无明显疗效差异,14天后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西医治疗)。3.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本次临床观察,应用益气活血法(口服中成药中风醒脑液)结合烧山火法(喉三针针刺)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确切,实验组在使用吞咽障碍评定后的吞咽障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由此次临床观察结果提示本实验方案可以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对本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管浩[10](2020)在《“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B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与常规针刺对比,分析“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进行2个月的临床试验研究,以NIHSS评分、B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评定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评定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2个月后评定BI评分≥75分、≥95分的患者比例及临床疗效。在入组前和入组后2月各做一次检查,检测项目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B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3)组间比较,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I评分≥75分的患者比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I评分≥95分的患者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2.7%(P<0.05)。结论(1)“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3)“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借鉴。

二、武连仲教授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卒中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连仲教授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卒中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识
    3 导师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识
    4 “深刺纳阳针法”的理论依据
    5 “深刺纳阳针法”的应用
    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7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外治法
    2 内服中药
    3 中医综合治疗
    4 中西医结合疗法
    5 特色针法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特点
        5 诊断方法
        6 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综合防治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病名延袭
        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3 治疗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二 拔罐辅助西药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
        2.3 分组方法
        2.4 伦理审查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3 质量控制
        3.1 严格筛选受试者
        3.2 规范针刺、拔罐干预过程
        3.3 依从性保证
        3.4 盲法衡量和判断结果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5.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5.3 临床疗效比较
        5.4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选题依据
        6.2 研究方案分析
        6.3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6.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1 单纯针刺疗法
    2 针刺联合疗法
    3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选题背景
    2 意义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研究结果
讨论
    1 传统医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3 干预手段选择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
    5 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肌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中西医对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2 “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其立理依据
    3 对照组的设置与分析
    4 量表的选择与评价
    5 研究结果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刺治疗急性期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1.单纯针刺
    2.针刺联合康复
    3.针刺联合其它疗法
    4.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武连仲教授治疗中风后肢体远端运动障碍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思想
    1.1 中风“十辨”当为先
    1.2 三阳之用仍需辨
    1.3 肾经诸穴技巧出
2 针刺方法
    2.1 调神腧穴:上星、印堂
    2.2 肢体组穴:手臂五针、四渎、胫前三针、足背三针、足内翻三针
    2.3 益肾腧穴:廉泉、太溪、复溜、照海
3 病案举隅
小结

(7)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3. 不良反应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认识
    3. 立题的理论依据
    4. 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1.1 中风病名的历史沿革
        1.2 中风的病因病机演变
        1.3 中风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2.1 脑梗死的流行病学
        2.2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2.3 脑梗死的治疗
    3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
    4 热敏灸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
    5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有望提高中风病的疗效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中止标准
        1.6 脱落(退出)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治疗方法
        2.3 安全性措施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治疗前评分比较
        3.3 NDS评分比较
        3.4 MBI评分比较
        3.5 上肢FMA评分比较
        3.6 下肢FMA评分比较
        3.7 治疗后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的比较
    4 讨论
        4.1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基础
        4.2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作用机制
        4.3 关于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时机
        4.4 热敏灸腧穴选择依据
        4.5 热敏灸的作用机制
        4.6 临床疗效分析
        4.7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本次临床研究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9)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采用益气活血法结合烧山火法改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试验目的
2.病例来源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受试者中止、退出临床实验的条件
    2.5 .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实验设计
    3.3 .治疗方案
        3.3.1 .对照组
        3.3.2 .实验组
        3.3.3 .治疗疗程
    3.4 .观测指标
        3.4.1 .一般观测项目
        3.4.2 .疗效性指标观察
        3.4.3 .安全性指标
    3.5 .疗效评价指标
        3.5.1 .洼田饮水试验、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3.5.2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
        3.5.3 .EAT-10吞咽筛查量表
    3.6 .收集整理资料与统计学方法
4.统计结果及分析
    4.1 .病例分布
    4.2 .人口学信息可比性研究
    4.3 .疗效分析
        4.3.1 .总体疗效分析
        4.3.2 .详细疗效分析
5.安全性分析
    5.1 .治疗前后组内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5.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6.结果
    6.1 .基线结果分析讨论
    6.2 .疗效分析
        6.2.1 .总体疗效比较
        6.2.2 .详细疗效分析
    6.3 .安全性分析
    结论
讨论
    6.4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认识
    6.5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认识
        6.5.1 .吞咽过程
        6.5.2 .吞咽的中枢神经调节
        6.5.3 .吞咽障碍并发症
    6.6 .吞咽障碍的评估
        6.6.1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流程
        6.6.2 .临床评估方法
    6.7 .关于益气活血法(中风醒脑液)及烧山火法(喉三针针刺)原理论述
        6.7.1 .中医原理论述
7.关于结果的讨论
8.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1.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资料
        1.2 吞咽障碍西医治疗
        1.2.1 西药治疗
        1.2.2 现代康复治疗
        1.2.3 手术治疗
    2.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
        2.1 中医药对本病的辨证施治研究
        2.1.1 内服法
        2.2.2 外治法
        2.2.3 针刺法
    参考文献
附表一、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
附表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
        2.2 对照
        2.3 盲法
        2.4 治疗方法
        2.5 疗效评价
        2.6 安全性观察
        2.7 安全性评定标准
        2.8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分析
    2 基线分析
        2.1 两组性别比较
        2.2 两组年龄比较
        2.3 两组病程比较
        2.4 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治疗后分析
        3.1 组内比较
        3.2 组间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气机升降逆乱是脑梗死恢复期的主要病机
    2 “三部两路一体”脉诊法辨脑梗死恢复期气机升降异常情况的理论依据
        2.1 “三部两路一体”脉诊法
        2.2 “三部两路一体”脉诊法辨脑梗死恢复期气机升降异常情况
        2.3 理论依据
    3 “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调气机升降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理论依据
        3.1 “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
        3.2 理论依据
    4 选穴依据
    5 针刺补泻操作手法
    6 “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与普通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差异
    7 安全性评价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武连仲教授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卒中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D]. 何忠.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 米淑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D]. 刘小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D]. 李芳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肌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D]. 李香淑.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武连仲教授治疗中风后肢体远端运动障碍经验[J]. 褚德旭,张强,孟祥刚,曹灿灿,杜宇征,武连仲,赵琦. 中国针灸, 2021(01)
  • [7]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白林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 钟燕.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9]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采用益气活血法结合烧山火法改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三部两路一体调脉平气”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D]. 管浩.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吴连中教授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期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