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素代谢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类胡萝卜素,宏基,积温,人工林,紫花苜蓿,籽粒。
氮素代谢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18)在《变水条件下苜蓿类胡萝卜素代谢特征及其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胡萝卜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之一,水分是影响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类胡萝卜素与苜蓿抗旱性的关系,可为苜蓿抗旱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以新疆大叶(本地种)和叁得利(引进种)两种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在盆栽控水条件下通过类胡萝卜素抑制剂处理,比较研究开花期两种苜蓿在不同处理下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及其相互间差异。主要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施加类胡萝卜素抑制剂抑制了与类胡萝卜素代谢过程相关基因(PSY、LCY、CHY和NCED基因)的表达。在干旱中,新疆大叶的基因表达量均为先下上升而叁得利则为先升后降。干旱和抑制剂处理均使苜蓿(环氧玉米黄质+玉米黄质)/(环氧玉米黄质+玉米黄质+紫黄质)[(A+Z)/(A+Z+V)]比值下降。2.土壤水分下降过程中,新疆大叶的光合参数较叁得利受损程度小且二者光系统II均受到损伤,qP上升NPQ下降。类胡萝卜素抑制剂的施加对G_s影响较大,这与类胡萝卜素作为ABA的合成前体有关。在干旱下新疆大叶WUE_i的上升(由3.50和4.34μmol mol~(-1)上升至15.46和14.78μmol mol~(-1))幅度大于叁得利(由1.80和2.58μmol mol~(-1)上升至6.60和8.71μmol mol~(-1))。3.干旱下,苜蓿的膜脂氧化程度加重,各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复水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施加类胡萝卜素抑制剂对新疆大叶和叁得利的地上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分枝数,茎粗)和生物量无影响,对20 cm以下根长和根表面积具有显着增大作用,即类胡萝卜素抑制剂施加后根系倾向于更细更长生长,以有效吸收水分和养分。综上所述,干旱复水对两种苜蓿的生长、生理生化过程及生物量分配等均产生了影响,对叁得利影响更大,且复水后恢复能力较新疆大叶更弱。类胡萝卜素显着影响苜蓿干旱中与其代谢活动相关的生理过程,如促进气孔关闭、增加光系统热耗散和提升抗氧化酶活性等,影响程度同样与苜蓿品种密切相关,新疆大叶生理过程受类胡萝卜素影响更大。新疆大叶较叁得利表现出更好的抗旱性,可作为旱地苜蓿栽培的优选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黄成成[2](2018)在《不同生境下空心莲子草转录组、代谢组及氮素迁移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种严重入侵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恶性苋科杂草,具极强的克隆繁殖能力和环境适生能力。空心莲子草可入侵陆生、湿生及水生生境,并能在新的生境中迅速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手段探究空心莲子草于不同生境下的组学差异,是确定空心莲子草具备极强入侵能力及适生能力具体分子机制的可行研究;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生境下空心莲子草氮素迁移和利用能力的差异,对揭示空心莲子草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制定科学防控其入侵的有效措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选择空心莲子草典型发生区域取样,通过室内的差异培养试验,分析了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生境下转录组学的主要差异基因和代谢组学的主要差异产物;同时利用~(15)N同位素技术,以氮素迁移和利用能力评估了空心莲子草对最适生境的选择趋势。结果如下:1.两种不同生境下的空心莲子草相比,其主要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代谢过程类(3574个)、细胞过程类(3230个)和分子连接类(3041个)上;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为明显的代谢通路为光合-天线蛋白(37个)、代谢途径(1078个)、光合作用(52个)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216个),所占总差异基因比例分别为0.92%、26.88%、1.3%、5.39%,与光合作用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相关的代谢途径在富集注释中差异最显着,可能是影响空心莲子草适应不同生境的关键分子机制。2.对不同生境下的空心莲子草做代谢产物的差异分析,陆生型相较水生型空心莲子草做离子筛选,负离子模式下差异离子中上调数目占50.21%,下调数目有49.79%;正离子模式下,差异离子上调数目有46.33%,下调数目占53.67%。负离子模式下陆生型相较水生型空心莲子草聚类强度最大的物质类型为磷酸酯类物质、赖氨酸亚基物质、亮氨酸亚基物质和亚麻油酸基团类物质;正离子模式下聚类强度最大的物质依次为醇类亚基物质、芳香酯物质、醛基类物质和类酚基团物质;负离子模式下Score鉴定得分在57以上的主要差异代谢产物有次亚麻油酸(57.5)、含羟乙基赖氨酸(57.3)和欧鼠李甙A(57.2)等,正离子模式下在57.7分以上的主要差异代谢产物有4-香茅醇和4-羟基肉桂醇(57.9)、环己基丙酸烯丙酯(57.8)以及4-乙烯基愈创木酚(57.8)等,其差异代谢产物可能主要参与空心莲子草的苯丙素生物合成、氮素迁移、内源激素调控和嘧啶代谢等途径。3.利用~(15)N同位素标定技术评估空心莲子草在陆生、湿生、水生叁种生境相互转换中的氮素迁移效率,并对不同生境中的空心莲子草生物量分配和表型可塑性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中空心莲子草氮素迁移量和各构件的生物量存在显着差异。氮素迁移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均体现为湿生>水生>陆生;湿生较水生平均增长23.32%,较陆生平均增长54.49%。空心莲子草总生物量湿生最大,陆生最小。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与生境含水量呈显着负相关,体现为陆生>湿生>水生,茎生物量所占比平均高于叶15.57%。在不同生境中,空心莲子草株高和茎节长度均体现为湿生>水生>陆生,陆生、湿生、水生母株处理下,湿生较水生和陆生株高分别增长39%、189%,52%、116%,56%、127%;茎节长度分别增长36%、150%,63%、117%,57%、94%。(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张小全,张鋆鋆,刘冰洋,阚洪赢,郭传滨[3](2018)在《富钾烤烟品种成熟期钾素代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富钾烤烟品种成熟期钾素代谢特征,有助于了解烟草高效吸收钾的机理,为富钾烤烟基因型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富钾烤烟品种ND202和常规品种K326、NC89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烤烟品种生长过程中非根际和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成熟期根系生理特性差异,成熟期不同部位钾积累量、钾离子通道和转运体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富钾品种ND202成熟期叶片中的钾积累量极显着地高于K326和NC89,茎和根中的钾积累量品种间差异不显着,ND202全株钾积累量最高,达到10.18 g/株,分别比NC89和K326高109.90%和90.28%,差异达极显着水平。成熟期ND202的平均根鲜重和根体积显着高于K326,根系活力显着高于NC89。ND202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在团棵期极显着低于NC89,在旺长期极显着低于K326,在成熟期极显着低于2个品种,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在成熟期极显着高于NC89和K326。成熟期内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KT1和Nt KC1在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相对表达量不同,ND202上部叶中的NKT1表达量显着高于K326和NC89,根、上部叶和中部叶中Nt KC1的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NC89和K326,ND202的钾离子通道基因Nt TPK1在根、中部叶中极显着高于NC89和K326,有利于钾离子的吸收;ND202下部叶中外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TORK1的相对表达量极显着低于NC89和K326,钾素外排较少有利于钾含量的提高;钾转运体基因Nt HAK1和Nt KT12在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相对表达量不同,ND202在根、上部叶和中部叶中Nt HAK1的相对表达量,在根和上部叶中Nt KT12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着地高于K326和NC89,有利于钾素运转和积累。【结论】富钾品种ND202具有成熟期根系较发达,根系吸收能力较强,钾离子通道和转运体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叶片中钾积累量较大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孙悦[4](2016)在《不同氮素水平对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特征的影响及其代谢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酒发酵过程十分复杂,涉及不同酵母属、种之间此消彼长的变化,且酵母菌的生长、代谢和相互作用都会显着影响葡萄酒的质量。氮源是影响酵母菌生长和代谢的关键营养物质之一。本研究在四个可同化氮(Yeast Assimilable Nitrogen,YAN)浓度水平的模拟汁中,研究了我国本土优良酵母和商业酵母的发酵特征,旨在探究优选酵母菌的YAN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优选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11424与商业酵母UCD522 HO::Kanmx和UCD2610 HO::Kanmx在混合发酵(接种比例为1:1)中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监控,以期为研究混合发酵中酵母菌代谢互作奠定基础。最后,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NX11424、UCD522 HO::Kanmx及二者混合发酵过程中的胞内及胞外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确定NX11424的代谢特征,及其与商业菌株间的代谢相互作用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改善酒精发酵,提高葡萄酒质量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的8株S.cerevisiae和2株non-Saccharomyces(Hanseniaspora uvarum及Issatchenkia orientalis)在四个YAN(433 mg/L、208 mg/L、123 mg/L和55 mg/L)浓度下的发酵特征研究。在各个YAN浓度下,S.cerevisiae均可完成酒精发酵。相同YAN浓度下,S.cerevisiae的发酵速度最快,I.orientalis次之。此外,S.cerevisiae的发酵曲线(CO2累积释放量表示)在相同的YAN浓度下存在菌株差异性。YAN浓度为55 mg/L时,供试S.cerevisiae菌株的发酵速度差异最明显,UCD522(Montrachet)的发酵速度最快,我国本土S.cerevisiae LFE1225和NX11424次之,而UCD2610(EC1118)的发酵速度最慢;YAN浓度为433 mg/L时,供试菌株间的发酵速度差异最小。2.抗药性标记重组菌株的构建及混合发酵特征研究。(1)成功构建了具有抗药性标记的重组菌株UCD522 HO::Kanmx、UCD2610 HO::Kanmx和UCD2610HO::Hyg。在高(433 mg/L)、低(55 mg/L)两个YAN浓度下的发酵中,重组菌株与相对应的原始菌株的发酵速度、细胞数量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NX11424与UCD522 HO::Kanmx或UCD2610 HO::Kanmx的混合发酵:高YAN发酵组中,NX11424在混合发酵中的数量占优势,对混合发酵的贡献较持久;低YAN发酵组中,NX11424与UCD522 HO::Kanmx或UCD2610 HO::Kanmx的细胞数量比例均为1:1左右,但在发酵末期比例略有提高。3.本土S.cerevisiae NX11424的代谢特征研究。(1)NX11424发酵不同阶段的关键差异代谢物,在高、低两个YAN浓度下的发酵中呈相似的变化。随着发酵的进行,伴随大量葡萄糖、肌醇、氨基酸等物质的摄入与利用,使甘氨酰脯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1-脱氧-赤藓糖醇和2-脱氧-赤藓糖醇等代谢物在胞内累积,并对甘油、海藻糖、琥珀酸、2,3-丁二醇等重要代谢副产物进行合成与分泌。(2)YAN浓度影响NX11424的代谢物水平,葡萄糖、丙酮酸、α-酮戊二酸、棕榈油酸、脯氨酸、2,3-丁二醇、瓜氨酸、鸟氨酸、肌醇半乳糖苷、2-甲基苹果酸、色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磷酸盐和苯乙醇等代谢物的水平在高、低YAN两组发酵中的差异显着,主要涉及中心碳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嘌呤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途径。NX11424在低YAN发酵组中可以利用脯氨酸进行蛋白合成;而在高YAN发酵组中,其胞内的瓜氨酸和鸟氨酸水平较高。NX11424更适合较低YAN水平下的发酵。4.低YAN浓度下,NX11424与UCD522 HO::Kanmx的胞内代谢差异研究。(1)二者的胞内代谢物水平在发酵的各个时期均存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4种关键差异代谢物上。NX11424发酵中具有较高水平的棕榈油酸、甘油-3-半乳糖苷、α-甘油磷酸、双甘油、肌苷、甘氨酰脯氨酸和苯丙氨酸,而UCD522 HO::Kanmx发酵中具有较高水平的磷酸乙醇、赤藓糖醇、肌醇半乳糖苷、胞苷酸、琥珀酸、苹果酸和2-异丙基苹果酸。(2)代谢通路分析表明,二者的甘油脂代谢,柠檬酸循环,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途径,氮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嘧啶代谢以及丁酸代谢等9条代谢途径存在显着差异(P<0.05)。随着发酵的进行,NX1124与UCD522 HO:Kanmx的代谢途径差异由碳代谢途径向氨基酸代谢和氮代谢途径转变。5.高、低两个YAN浓度下,NX11424、UCD522 HO::Kanmx及二者混合发酵不同阶段(2 d、4 d和6 d)的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比较。(1)从整体上看,各发酵第2 d的胞内代谢物与第4 d及6 d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着。(2)对于不同菌株而言,发酵第2 d的胞内代谢物差异最显着。与单菌发酵相比,低YAN浓度下的混合发酵中的胞内氨基酸和TCA循环相关的代谢物水平降低,脂肪酸水平升高;而高YAN浓度下的混合发酵中的胞内TCA循环相关代谢物水平降低,氨基酸和EMP途径相关代谢物水平升高。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混合发酵能引起多个代谢途径发生显着变化(P<0.05),S.cerevisiae在低YAN浓度下通过协调多种类型的代谢途径来应对菌株间的竞争。低YAN浓度下,甘油脂代谢,柠檬酸代谢以及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9条代谢途径发生显着变化。高YAN浓度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氮代谢等8条代谢途径发生显着变化。(3)发酵第6 d的胞外代谢物分析表明,高、低两个YAN浓度下,混合发酵组的代谢物都与NX11424更接近。对比高、低YAN组的混合发酵时发现,低YAN组中的酪醇、苯乙醇、甘油、2,3-丁二醇和琥珀酸等代谢副产物的水平高于高YAN发酵组。(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11-01)
王文波[5](2016)在《杨树人工林连作与轮作对土壤氮素细菌群落特征和氮素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是影响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最重要元素,研究杨树人工林连作和轮作氮素循环微生物类群演变动态及氮素代谢结构特征,有助于从养分循环角度揭示杨树人工林连作障碍机制。本文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了杨树人工林Ⅰ代林地、连作Ⅱ代林地、Ⅱ代林地主伐后轮作花生地和轮荒地土壤中氮素循环细菌类群及氮素代谢随不同连作代数及不同轮作模式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发现参与氮素循环细菌4类11属,分别为:固氮细菌,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弗兰克式菌属(Frankia);硝化细菌,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反硝化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氨化细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杨树Ⅱ代林与Ⅰ代林相比,土壤中氮素细菌的种类没有增减,土壤中参与氮素循环细菌总数增加了4.73%,其中固氮细菌的丰度增加了53.44%,硝化细菌丰度没有变化,反硝化细菌的丰度增加了0.14%,氨化细菌的丰度增加了1.33%。轮作花生后,土壤中氮素细菌的种类没有增减,固氮细菌的丰度减少了71.14%,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丰度分别增加了120%、15.63%和20.76%。与杨树Ⅱ代林相比,Ⅱ代林主伐轮荒后土壤中的氮素循环细菌的种类和丰度发生变化,其中硝化细菌缺失,固氮细菌丰度减少了79.10%,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丰度分别增大了17.39%、24.56%。(3)杨树Ⅱ代林与Ⅰ代林相比,土壤中的固氮细菌代谢活性增强,硝化细菌中的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的代谢活性减弱,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的代谢活性增强,氨化细菌代谢活性减弱;Ⅱ代林主伐轮作花生后,仅有硝化细菌的代谢活性增加,其他四种氮素代谢功能菌的活性都降低了。Ⅱ代林主伐轮荒后,所有的氮素循环细菌的代谢活性均比杨树Ⅱ代林地的低。(4)杨树Ⅱ代林与Ⅰ代林相比,林地土壤中固氮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强度分别增加了14.29%、2.55%,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强度分别降低了12.90%、5.24%。与杨树Ⅱ代林相比,轮作花生后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的强度分别增加了20.20%、3.70%,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强度分别降低了8.81%、70.83%。轮荒地中四种氮素转化作用强度均比轮作花生地的低。总之,杨树人工林连作一代后,土壤中参与氮素循环的细菌总数增加,但代谢活性降低,林地土壤中固氮作用和硝化作用强度增加;轮作花生后,大多数氮素代谢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但仅有硝化细菌的代谢活性明显增强,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增加。因此,轮作可以改善连作对杨树人工林地土壤硝化细菌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的影响,进而提高林地的硝化作用强度。(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4)
王晶,杨永霞,冯小虎,程谦,杨胜男[6](2016)在《江西典型土壤条件下烟叶类胡萝卜素代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江西不同土壤条件下烟叶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差异,在江西省抚州广昌烟区典型的旱地紫色土和水田砂壤土条件下,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c L cv.K326)叶片类胡萝卜素积累规律、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RT-PCR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PSY、PDS、LCYb、ZEP)及降解相关基因(CCD1)转录水平的表达在水田沙壤土烟叶中更为活跃;但LC/MS检测结果显示,旱地紫色土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积累水平较高,尤其是在烟叶成熟后期,β-胡萝卜素、叶黄素、新黄质等含量明显高于水田沙壤土烟叶。虽然烤后烟叶中,旱地紫色土和水田砂壤土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相近,但巨豆叁烯酮、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等物质在旱地紫色土烟叶中含量较高,这可能是形成紫色土烟叶风格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董静[7](2014)在《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素代谢和冠层光谱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在4年定位试验定向培育的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氮素代谢与冠层光谱特征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小麦高产、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NPK配施能显着提高小麦产量,且在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品质形成等方面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处理中,以NPK和NP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产量分别达到6.91t/hm2、7.01t/hm2;NPK处理的小麦籽粒灌浆速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较高。2施肥能显着促进小麦的生长代谢和吸收。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氮代谢关键酶和衰老相关指标以NPK处理最优,PK处理最差。3小麦开花后不同时期,各施肥处理的冠层光谱反射率不相同,但反射光谱曲线趋势一致。在550nm左右处有一个反射峰,在反射峰处的各处理冠层光谱反射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K>CK>NK>NP>NPK;且随着花后时间延长,反射率逐渐增大。在750nm之后有一个反射平台,此处各处理冠层光谱反射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PK>NP>NK>CK>PK,且随着花后时间延长,反射率逐渐减小。在730nm左右处有一个突变点,冠层光谱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在这一点处由显着负相关迅速突变为显着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4冠层光谱参量与籽粒产量以(SDr-SDb)/(SDr+SDb)在花后21d时拟合的方程最好,为Y=11386.60-2985.45X,达1%极显着性水平。5冠层光谱参量与NR和GDH以R425在花后0d时拟合的方程最好,为Y=25.947-542.406X,达1%显着性水平。冠层光谱参量与GS以λr在花后14d时拟合方程最好,为Y=0.16-9.237X,达1%极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张亚卿[8](2013)在《管溪蜜柚色泽突变体类胡萝卜素代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柑橘鲜果的品质特别是人类健康需求相关的功能性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不断的柑橘种质创新,尤其是特色品种或富含次生代谢产物品种的培育。色泽品质作为柑橘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果实感观和营养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柑橘果实色泽突变体因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类胡萝卜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市场潜力巨大。管溪蜜柚(Citrus grandis cv. Guanxi)作为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柚类品种,果实低糖、多汁、富含维生素C及大量其他营养元素,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蜜柚色泽突变体红肉及黄肉管溪蜜柚是近年来发现的色泽变异品种,不仅果肉色泽鲜艳,特异积累类胡萝卜素而呈现了不同色泽,在鲜果市场吸引力大,价格优势明显,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同时,这些色泽突变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自然发生的体细胞突变体为研究柑橘果实积累类胡萝卜素机理的理想实验材料。本研究以管溪蜜柚及其红肉和黄肉突变体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并检测叁个品种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及上游(甲基赤藓糖醇途径,MEP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探索色泽突变体相对于其野生型高积累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HPLC检测白肉管溪蜜柚及其两个突变体5个发育时期、4层组织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及含量。发现类胡萝卜素积累模式在不同品种中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成熟期的红肉管溪蜜柚在汁胞和囊衣中积累高含量的番茄红素,黄肉管溪蜜柚在汁胞中积累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这是两种突变体果肉呈现鲜艳红色和黄色的原因。红肉管溪蜜柚在花后120天显着积累番茄红素,而黄肉管溪蜜柚β-胡萝卜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一直维持较高水平。2.荧光定量PCR分析白肉野生型及其突变体中类胡萝卜素代谢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特点。对13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及3个MEP途径基因分析表明,在果实发育至成熟的整个过程中,红肉管溪蜜柚汁胞LCYe(番茄红素ε-环化酶)和LCYb(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的表达量迅速降低。红肉突变体囊衣层中,类胡萝卜素代谢上游MEP途径的关键基因DXS、DXR在120DAF时的相对表达量高于野生型和黄肉突变体;这些数据暗示类胡萝卜素下游相关基因(主要是环化步骤LCYe和LCYb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可能是红肉管溪蜜柚汁胞积累番茄红素的分子基础:囊衣中是代谢途径上游基因的上调表达的结果。黄肉管溪蜜柚中,从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来看,可能是类胡萝卜素下游的关键基因,如BCH和ZEP自幼果期表达量迅速下降而使其汁胞中大量积累β-胡萝卜素。3.克隆柚子不同色泽变异品种及其野生型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酶基因(限速酶PSY,环化步骤LCYe和LCYb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比较分析。PSY基因序列与NCBI中收录的温州蜜柑(C. unshiu)、葡萄柚(C. paradisi)和甜橙(C. sinensis) complete CDS进行比对,发现后叁者的序列高度一致,管溪蜜柚与之比较不仅存在多个碱基差异位点,还有连续碱基'AATAAT'(430-435位置处)的不同;将白肉管溪蜜柚与其两个突变体汁胞层中克隆得到的PSY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其中白肉野生型得到5个克隆;红肉突变体得到3个克隆;黄肉突变体得到5个克隆),发现叁者序列高度一致,不存在SNP位点及连续碱基的差异。LCYB2基因基因序列与葡萄柚和甜橙进行比较,发现甜橙与管溪蜜柚的序列高度一致,葡萄柚与两者比较存在多个碱基差异位点;白肉管溪蜜柚与其两个突变体汁胞层中克隆得到的LCYB2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其中白肉野生型得到5个克隆:红肉突变体得到5个克隆;黄肉突变体得到3克隆),叁者序列较为一致,但黄肉管溪蜜柚中存在叁个碱基(位置)的差异,分别是2340位置的T→A,2549位置处C→G,以及2645处的T→C的变异。LCYE基因序列与葡萄柚和甜橙比对,发现甜橙与管溪蜜柚和葡萄柚的序列相比有一段连续14个碱基的缺失'TGTGTCGAATCAGG'(405-418位置处),且叁者之间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异:白肉管溪蜜柚与其两个突变体汁胞层中克隆得到的LCY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其中白肉野生型得到8个克隆;红肉突变体得到6个克隆:黄肉突变体得到8个克隆),叁者序列较为一致,只存在2个碱基的差异(分别是994位置处黄肉突变体中G→A变异以及1146处红肉突变体中一个T碱基的缺失)。色泽突变体在LCYB2及LCYE基因序列水平的差异为未来基因功能验证或遗传关联分析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高娇[9](2013)在《不同积温带春玉米氮素代谢特征差异及化学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于2011-2012年在黑龙江省叁个积温带(哈尔滨市-第I积温带、绥化市-第II积温带、依安县-第III积温带)进行,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郑单958(适宜于≥10℃活动积温2900℃以上区域种植)和丰单3号(适宜于≥10℃活动积温2300℃以上区域种植)为试材,设置聚糠萘水剂(PKN)系统化控处理,即分别于3展叶和6展叶期叶面喷施2ml L-1PKN,在形态、酶学和激素水平上,研究不同积温带春玉米氮素代谢特征差异及聚糠萘水剂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叁个积温带的温度特征不同。从第I积温带到第III积温带,日均温度、活动积温、日均最高温、日均最低温逐渐降低,叁积温带间温度差异主要发生在苗期(五月)和灌浆期(八、九月)。2011年和2012年第I、II、III积温带的积温分别为:3024.80℃和3045.26℃、2907.78℃和2961.33℃、2692.08℃和2824.36℃。(2)高积温带玉米产量高于低积温带,PKN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从第I积温带到第III积温带,两品种的出籽率、穗粒数、千粒重及穗长均呈降低趋势,而籽粒含水量和秃尖长则呈增大趋势。PKN处理降低两品种的籽粒含水量和穗部的秃尖长,提高两品种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出籽率和千粒重。(3)在叁个积温带间,低积温带玉米苗期与灌浆期低温导致生育期延迟,表现为前期植株生长缓慢,后期持续生长状态。即出苗-灌浆前期(0-80d),两品种单株干物重表现为第I积温带>第II积温带>第III积温带,80d之后则呈相反趋势。出苗-灌浆初期(0-70d),两品种叶面积指数表现为第I积温带>第II积温带>第III积温带,70d之后,则呈相反趋势。PKN处理提高了玉米单株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4)在叁个积温带间,两品种籽粒干重、鲜重和体积表现为从高积温带到低积温带依次降低,PKN处理提高两品种不同籽粒部位的干重、鲜重和体积,提高籽粒灌浆强度。郑单958(II、III积温带未正常成熟)果穗各部位籽粒体积、鲜重在灌浆期内呈持续增加趋势;籽粒干重在第I积温带呈“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但第II、III积温带仅呈现“慢-快”增长趋势。丰单3号(在叁个积温带均可正常成熟)果穗各部位籽粒体积、鲜重在灌浆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重呈“慢-快-慢”增长趋势。(5)在叁个积温带间,叶片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不同,NRA、GPTA、GOTA以及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第I积温带>第II积温带>第III积温带;GSA和蛋白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值表现为第I积温带>第II积温带>第III积温带。PKN处理提高玉米叶片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产物,提高了氮素代谢效率。(6)在叁个积温带间,籽粒生长发育期内籽粒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在第I、II、III积温带,两品种果穗各部位籽粒GS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降低趋势;GOTA与GPTA随灌浆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在第I积温带自花后20-35d开始下降,第II、III积温带花后0-20d开始下降。在不同积温带之间,灌浆中期两品种果穗各部位籽粒GPTA变化趋势表现为:第I积温带>第II积温带>第III积温带。PKN处理提高GSA、GOTA、GPT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维持低温下籽粒氮代谢平衡。(7)在叁个积温带间,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差异显着,PKN处理平衡了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籽粒不同部位IAA和ZR含量呈单峰曲线,IAA峰值出现在籽粒灌浆高峰期;ZR峰值出现在籽粒灌浆强度由缓慢至快速增长的过渡期;ABA峰值出现在籽粒灌浆后期;GA峰值出现在籽粒灌浆初期与后期。不同积温带间,籽粒中IAA、GA、ZR表现为第I积温带>第II积温带>第III积温带,表明,积温低,籽粒中IAA、GA、ZR降低,不利于籽粒体积的扩展和干物质的积累;PKN处理提高了籽粒中IAA、GA、ZR含量,降低了灌浆后期ABA含量,促进籽粒灌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赵长星,鲁成凯,王信宏,王月福,王铭伦[10](2013)在《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花生初花期,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超高产与高产花生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一般产量花生;不同产量水平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而且在生育中后期活性下降速度慢;功能叶片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但超高产花生明显高于高产和一般产量的花生;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研究认为,超高产花生叶片氨的同化能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能力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而且衰老缓慢,功能期维持时间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氮素代谢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种严重入侵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恶性苋科杂草,具极强的克隆繁殖能力和环境适生能力。空心莲子草可入侵陆生、湿生及水生生境,并能在新的生境中迅速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手段探究空心莲子草于不同生境下的组学差异,是确定空心莲子草具备极强入侵能力及适生能力具体分子机制的可行研究;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生境下空心莲子草氮素迁移和利用能力的差异,对揭示空心莲子草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制定科学防控其入侵的有效措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选择空心莲子草典型发生区域取样,通过室内的差异培养试验,分析了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生境下转录组学的主要差异基因和代谢组学的主要差异产物;同时利用~(15)N同位素技术,以氮素迁移和利用能力评估了空心莲子草对最适生境的选择趋势。结果如下:1.两种不同生境下的空心莲子草相比,其主要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代谢过程类(3574个)、细胞过程类(3230个)和分子连接类(3041个)上;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为明显的代谢通路为光合-天线蛋白(37个)、代谢途径(1078个)、光合作用(52个)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216个),所占总差异基因比例分别为0.92%、26.88%、1.3%、5.39%,与光合作用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相关的代谢途径在富集注释中差异最显着,可能是影响空心莲子草适应不同生境的关键分子机制。2.对不同生境下的空心莲子草做代谢产物的差异分析,陆生型相较水生型空心莲子草做离子筛选,负离子模式下差异离子中上调数目占50.21%,下调数目有49.79%;正离子模式下,差异离子上调数目有46.33%,下调数目占53.67%。负离子模式下陆生型相较水生型空心莲子草聚类强度最大的物质类型为磷酸酯类物质、赖氨酸亚基物质、亮氨酸亚基物质和亚麻油酸基团类物质;正离子模式下聚类强度最大的物质依次为醇类亚基物质、芳香酯物质、醛基类物质和类酚基团物质;负离子模式下Score鉴定得分在57以上的主要差异代谢产物有次亚麻油酸(57.5)、含羟乙基赖氨酸(57.3)和欧鼠李甙A(57.2)等,正离子模式下在57.7分以上的主要差异代谢产物有4-香茅醇和4-羟基肉桂醇(57.9)、环己基丙酸烯丙酯(57.8)以及4-乙烯基愈创木酚(57.8)等,其差异代谢产物可能主要参与空心莲子草的苯丙素生物合成、氮素迁移、内源激素调控和嘧啶代谢等途径。3.利用~(15)N同位素标定技术评估空心莲子草在陆生、湿生、水生叁种生境相互转换中的氮素迁移效率,并对不同生境中的空心莲子草生物量分配和表型可塑性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中空心莲子草氮素迁移量和各构件的生物量存在显着差异。氮素迁移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均体现为湿生>水生>陆生;湿生较水生平均增长23.32%,较陆生平均增长54.49%。空心莲子草总生物量湿生最大,陆生最小。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与生境含水量呈显着负相关,体现为陆生>湿生>水生,茎生物量所占比平均高于叶15.57%。在不同生境中,空心莲子草株高和茎节长度均体现为湿生>水生>陆生,陆生、湿生、水生母株处理下,湿生较水生和陆生株高分别增长39%、189%,52%、116%,56%、127%;茎节长度分别增长36%、150%,63%、117%,57%、9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素代谢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敏.变水条件下苜蓿类胡萝卜素代谢特征及其生理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黄成成.不同生境下空心莲子草转录组、代谢组及氮素迁移特征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3].张小全,张鋆鋆,刘冰洋,阚洪赢,郭传滨.富钾烤烟品种成熟期钾素代谢特征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4].孙悦.不同氮素水平对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特征的影响及其代谢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5].王文波.杨树人工林连作与轮作对土壤氮素细菌群落特征和氮素代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
[6].王晶,杨永霞,冯小虎,程谦,杨胜男.江西典型土壤条件下烟叶类胡萝卜素代谢特征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
[7].董静.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素代谢和冠层光谱特征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
[8].张亚卿.管溪蜜柚色泽突变体类胡萝卜素代谢特征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
[9].高娇.不同积温带春玉米氮素代谢特征差异及化学调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0].赵长星,鲁成凯,王信宏,王月福,王铭伦.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特征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