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群论文_惠娜,秦莉,黎黎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菌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肠道,自闭症,碳源,瘤胃,堆肥,蛋氨酸。

微生物菌群论文文献综述

惠娜,秦莉,黎黎[1](2019)在《翼状胬肉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微生物菌群组成,探索眼表微生物菌群和翼状胬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09/2019-01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组为患翼状胬肉的26眼,正常对照组为9只对侧正常眼,采用MiseqPE301+8+8+301平台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双端测序,分析比较翼状胬肉组与正常对照组眼表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差异。结果:两组样品共得到1 837个OTU;Alpha多样性分析,正常对照组物种的多样性高于翼状胬肉组。同时两组优势菌群相似。构成以棒状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丙酸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阴性菌。棒状杆菌在翼状胬肉组比例增高。结论:翼状胬肉组眼表物种多样性下降,棒状杆菌在翼状胬肉患者眼表菌群的丰度显着增高,可能参与眼表免疫状态调节,并影响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庹利,孟庆峰,高兴红[2](2019)在《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水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卫生微生物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强。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以及社会对卫生安全关注度持续增加的现状,笔者通过安排不同水样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检测的实验项目对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实验过程中又有机地结合与贯穿了微生物学的培养基配置、无菌操作、显微镜观察等。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思考和实践的积极性,将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扩大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张金丽[3](2019)在《浅谈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彰显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价值,需深入探索资源处理方式。基于此,本文以实验分析法为主导,着重对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的设计操作要点加以叙述,以达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邹俊,曾令兵,蔡沁明,王星星,钟霞[4](2019)在《自闭症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比较分析自闭症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及与健康儿童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的差异,以期寻找与自闭症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菌群。方法根据设定的入选标准分别收集自闭症患者治疗前(R组)、治疗后(C组)及健康对照儿童(Z组)粪便标本各20例,然后进行粪便基因组DNA的提取与16s rRNA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对60例样本的菌群分布多样性分析,得知在门水平硬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在各个组均占绝大多数,其中硬壁菌门在各个组丰度均最高;属水平Escherichia-Shigella、[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 group R组比C组丰度高,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只存在于R组和C组中,且C组比R组丰度低。由此可见,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中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和韦荣球菌属丰度明显增高,其中志贺菌属变化最显着。结论自闭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分布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且自闭症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群也存在一定的改变,这与自闭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汤小朋,熊康宁[5](2019)在《有效微生物菌群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是一类由光合菌、酵母菌、固氮菌、放线菌、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群。它是通过微生物之间协同共生关系而形成的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在发酵饲料、畜禽养殖、水产动物养殖、作物生产、环境治理、生物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分析有效微生物菌群在农副产品发酵、畜禽生产及畜禽舍内环境中的作用,为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冉治霖,姚强,姜丙玉[6](2019)在《碳源浓度对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控制两个SBR反应器的进水COD浓度(反应器1中COD为200mg·L~(-1),反应器2中为400mg·L~(-1)),不限磷浓度,其他参数均相同,研究碳源浓度对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进入稳定期后,磷的去除率完全相反,反应器1磷的去除率为17%左右,意味着反应器处于除磷瘫痪状态;而反应器2磷的去除率在80%以上,除磷效果极佳。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反应器1内聚糖菌是优势菌群,反应器2内聚磷菌是优势菌群。在低碳源浓度(COD=200mg·L~(-1))、不限磷的情况下,可富集出聚糖菌,在正常碳源浓度(COD=400mg·L~(-1))、不限磷的条件下,可富集出聚磷菌。(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9期)

茹鑫,赵路漫,邹昕[7](2019)在《茶多酚对高脂饲养小鼠肠道氧化还原状态与微生物菌群的积极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茶多酚具有调节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的茶多酚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代谢紊乱、炎症、氧化应激和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节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5组,设置正常饲料对照组(NC)、高脂饲料模型对照组(MC)、低剂量茶多酚干预组(TPL)、中剂量茶多酚干预组(TPM)及高剂量茶多酚干预组(TPH),灌胃剂量分别为100 mg/kg、200 mg/kg、400 mg/kg,连续灌胃12周,观察对小鼠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高脂饮食引起的低度炎症、肝脏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回肠氧化应激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茶多酚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显着增加高密度胆固醇(HDL-C)水平,减少低密度胆固醇(LDL-C)水平。不同剂量的茶多酚干预后,炎症指标TNF-α和IL-6显着下降(P<0.05),TPH组可显着降低LPS水平(P<0.05)。茶多酚干预可显着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逆转调控肝脏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PPARα、SREBP-1c和SREBP-2的表达水平,各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活性氧(ROS)水平,在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方面,随茶多酚剂量的增加,作用效果反而减弱,TPL组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和回肠氧化应激的能力最强。盲肠样品的16S rRNA基因V3-V4区域测序结果表明,茶多酚干预能够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且不同剂量影响的菌群有所不同,从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及肠道氧化还原状态方面来看,TPL组干预得到的结果与NC组最为接近。结论不同剂量的茶多酚会以不同的方式调节肠道氧化还原状态和肠道菌群,但过量摄入会减弱对肠道健康的有益影响,量效关系为茶多酚对肠道稳态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茶叶对于肠道健康的有益作用。(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连福治,陈秋月,张婷婷[8](2019)在《膳食蛋氨酸对小鼠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蛋氨酸是维持哺乳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氨基酸。由于蛋氨酸不能通过机体自身合成,必须从膳食中获得,因此膳食蛋氨酸摄入水平对机体功能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显示单纯降低膳食中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蛋氨酸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可以延长包括线虫、酵母、果蝇和大小鼠等多种模式生物的寿命。同时,膳食蛋氨酸限制还可增加机体能量消耗、抑制脂肪积累,增加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CP-1)基因表达,降低血清中瘦素水平等作用。另一方面,肠道菌群改变作为调控肥胖的因素之一,是当下肥胖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研究运用16SrDNA测序技术研究膳食蛋氨酸限制对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膳食蛋氨酸限制抑制肥胖的机制。方法选用6-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含8.5%蛋氨酸(w/w)的对照饲料喂养(n=11),蛋氨酸限制组采用含1.7%蛋氨酸的蛋氨酸限制饲料喂养(n=10),持续10周。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喂养后第第4周收集两组小鼠的粪便样品,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其肠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蛋氨酸限制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是门水平上丰度最高的3个菌群,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属水平上,Allobaculum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乳酸菌属是丰度较高的4种菌群,其中Allobaculum属和乳酸菌属存在组间差异(P<0.05),蛋氨酸限制组小鼠Vagococcus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的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膳食蛋氨酸限制有引起小鼠肠微生物改变,肠道菌群的改变对于膳食蛋氨酸限制引起的体重变化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郭晓红,郭玉龙,刘亚丹,刘娟,史文倩[9](2019)在《仔猪不同发育阶段结肠微生物菌群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马身猪与晋汾白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特征的差异。本研究以马身猪和晋汾白猪为试验对象,分别在仔猪1、28和70日龄3个阶段随机挑选体重相近的3头公猪,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结肠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菌群分类学分析发现,两个品种仔猪肠道微生物分布于15个门、28个纲、59个目、100个科、290个属。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49.03%、31.94%。仔猪刚出生时品种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着,随着仔猪生长发育,各品种微生物多样性出现极显着升高,在晋汾白猪仔猪保育阶段(28~70 d)基本趋于稳定。两品种仔猪不同阶段的特异菌群随着日龄增加出现显着差异。关联分析发现,肠道菌群与血清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而与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浓度相关性不显着(P>0.05)。不同品种间,与LPS、TNF-α、IL-6显着相关的结肠微生物菌群存在差异。综上表明,仔猪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显着差异,对仔猪免疫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伟,黄正勇,荆凡利,刘彩红[10](2019)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从1843年首次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发现微生物时起,瘤胃研究已进行了170余年,但瘤胃微生物调控仍处在研究阶段。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十分独特,瘤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如何准确地辨别、区分这些微生物并进一步研究某个微生物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为目前公认的有效研究手段。本文对瘤胃发酵的研究进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2019)中国羊业发展大会暨庆阳农耕文化节论文集》期刊2019-09-16)

微生物菌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生微生物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强。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以及社会对卫生安全关注度持续增加的现状,笔者通过安排不同水样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检测的实验项目对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实验过程中又有机地结合与贯穿了微生物学的培养基配置、无菌操作、显微镜观察等。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思考和实践的积极性,将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扩大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菌群论文参考文献

[1].惠娜,秦莉,黎黎.翼状胬肉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9

[2].庹利,孟庆峰,高兴红.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水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检测[J].广东化工.2019

[3].张金丽.浅谈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J].生物化工.2019

[4].邹俊,曾令兵,蔡沁明,王星星,钟霞.自闭症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多样性研究[J].江西医药.2019

[5].汤小朋,熊康宁.有效微生物菌群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19

[6].冉治霖,姚强,姜丙玉.碳源浓度对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19

[7].茹鑫,赵路漫,邹昕.茶多酚对高脂饲养小鼠肠道氧化还原状态与微生物菌群的积极干预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连福治,陈秋月,张婷婷.膳食蛋氨酸对小鼠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郭晓红,郭玉龙,刘亚丹,刘娟,史文倩.仔猪不同发育阶段结肠微生物菌群特征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9

[10].李伟,黄正勇,荆凡利,刘彩红.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C].第十六届(2019)中国羊业发展大会暨庆阳农耕文化节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腹水病鱼c与健康鱼组织中细菌群落DG...由DGGE图上主要条带的16SrRNA序列的V...乳酸菌细胞表面结构已处理和未处理木薯渣的扫描电镜图对...不同周龄太行鸡盲肠微生物菌群数...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主坐标轴(PC...

标签:;  ;  ;  ;  ;  ;  ;  

微生物菌群论文_惠娜,秦莉,黎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