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路之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监管,互联网自由,网络主权,“第叁条道路”
道路之争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雄[1](2019)在《互联网监管的“道路之争”及其规则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监管历来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争议颇多的问题。尽管开展互联网监管已成为各国普遍实践,但西方国家出于维持网络霸权的需要,大力推行"互联网自由"战略,对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互联网监管政策加以指责和打压。不过,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进一步扩散,近年来各国在互联网监管领域的若干实践呈加快趋同之势。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8年11月互联网治理论坛上关于互联网监管"第叁条道路"的演讲,就承认互联网监管的重要性和不同道路选择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国际社会有可能就互联网监管的若干问题(如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社交媒体国际治理)达成某些共同的国际规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在互联网监管领域包容互鉴、互相学习,将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深入推进提供重要契机。(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李曦辉[2](2019)在《中美贸易摩擦:道路之争——兼议“一带一路”与西方主导全球化模式之优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化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模式之争。中国模式之所以优势日显,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全球化是建立在西方"中心—外围、核心—边缘"世界观之上,无法容纳大多数国家参与其中。本文提出全球化中国版"一带一路"的理论框架,希望为"一带一路"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本文来源于《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08期)
李小鹿[3](2019)在《也门战事何时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段时间,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激战正酣。7月22日,也门政府军称在中部马里卜省与胡塞武装发生交火,打死至少30名胡塞武装人员。此前,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袭击了沙特境内多个目标。交战双方陷入“你打我一巴掌,我给你一拳”的恶性循环。如今,也门战事已进(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7-31)
徐川[4](2019)在《欧洲议会选举落幕,“道路之争”愈发激烈》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23日至26日,欧盟28个成员国选民先后投票,选出751名欧洲议会议员。相较以往,此次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传统优势党团实力减弱,绿党和极右翼政党席位增加;民众投票积极性空前高涨,投票率创新高。截至28日中午,初步选举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防报》期刊2019-05-31)
孙朝升[5](2019)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一文中研究指出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1-04)
何玲[6](2018)在《道路改名之争:究竟是抒情怀还是蹭热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名、街道名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符号,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深层含义。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地名、街道名上大打名人名景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的举措引得人们褒贬不一。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改名动因之一多为经济利益驱使,但是否真能促进地方形象提升和经济发展,值得(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报》期刊2018-11-12)
陈晨晨[7](2018)在《美式资本主义面临道路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在内政外交关键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颠覆性"政策。在相当一部分观察家眼中,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似乎越发难以招架,世界注定被步步拖进"美国优先"套路。针对特朗普所寻求的政治颠覆进程,研判与警示当然十分必要,然而极端夸大其影响,乃至"神化"特朗普并不可取。在某些层面,特朗普可能是成功的,特别是国内政治中民粹主义工具的运用。这种方式精准切中美国社会结构性变化的隐痛,击中经济全球化潮(本文来源于《红旗文稿》期刊2018年20期)
邵建[8](2018)在《清末荡局中的道路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指的是清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十年(1901-1911年),这也是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十年清王朝不可避免地衰颓,因而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良好时机。当时有两股政治力量集结,它们共同反对清王朝。但诉求不一,路径两样,彼此之间相互抵牾。一股力量是孙中山的同盟会,它的目标是推翻清王朝,实现以汉人为主的"共和民主"。欲达此目标无他,唯有革命,亦即武(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8年06期)
徐智[9](2018)在《1927—1937年南京城市道路辟建中的官民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及其构成的网络在保障城市日常交通以及构建城市空间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民国首都建设中辟建道路时,官民之间围绕着具体路线和路幅宽度发生过诸多利益之争。强势的政府始终保持自己的高压态势,只在一些不甚重要的场合做有限的让步。1927—1937年南京城市发展取得成绩的背后,不能忽视广大民众承受的痛苦和作出的牺牲。(本文来源于《档案与建设》期刊2018年05期)
薛斌[10](2017)在《“未来潮流”之争:大国道路与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塑造和演变——第四届“国际关系史青年论坛”综述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主要角力场之一。冷战前期,中美在东南亚的意识形态对抗是一种显示和证明己方代表"未来潮流"的斗争。~①彼时美国和苏联都认为自身代表着进步和人类未来,它们的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第叁世界国家变迁的国际和国内框架,第叁世界精英的政治方案也往往是对两种发展模式有意识的反应。~②在东南亚这一"潮流"中间地带,一些国家直接选择其中一种发展模式和阵营,有些国家试图保持中立,但仍无法完全避免不受大国道路发展模式的影响。冷(本文来源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道路之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全球化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模式之争。中国模式之所以优势日显,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全球化是建立在西方"中心—外围、核心—边缘"世界观之上,无法容纳大多数国家参与其中。本文提出全球化中国版"一带一路"的理论框架,希望为"一带一路"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路之争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志雄.互联网监管的“道路之争”及其规则意蕴[J].法学评论.2019
[2].李曦辉.中美贸易摩擦:道路之争——兼议“一带一路”与西方主导全球化模式之优劣[J].经济导刊.2019
[3].李小鹿.也门战事何时了[N].解放军报.2019
[4].徐川.欧洲议会选举落幕,“道路之争”愈发激烈[N].中国国防报.2019
[5].孙朝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N].解放军报.2019
[6].何玲.道路改名之争:究竟是抒情怀还是蹭热度[N].中国城市报.2018
[7].陈晨晨.美式资本主义面临道路之争[J].红旗文稿.2018
[8].邵建.清末荡局中的道路之争[J].文史天地.2018
[9].徐智.1927—1937年南京城市道路辟建中的官民之争[J].档案与建设.2018
[10].薛斌.“未来潮流”之争:大国道路与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塑造和演变——第四届“国际关系史青年论坛”综述一[J].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