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象化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对象,注释,的人,马克思,意义,历史,西厢记。
对象化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洁[1](2013)在《实现人的有意识的对象化活动——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劳动的对象性丧失是导致异化劳动的前提,人的意志和意识的丧失是人异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了异化劳动问题,提出消除异化劳动的基本要求在于实现人的有意识的对象化活动。(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12期)
许净瞳[2](2012)在《《西厢记》与人的对象化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象化活动。《西厢记》的创作体现了艺术创造的不断发展,创作者的精益求精是人类审美体验、审美理想的进化表现,马克思文艺学理论揭示的美的规律为我们更好理解《西厢记》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陈健毛[3](2008)在《劳动者与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劳动者才能在创造出美的事物的同时,发展和丰富确证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受能力,最终使得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审美的人。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大力发展生产力,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质财富;劳动者不仅应将劳动当作理性的、功利的活动,而且应将其当作感性的、超功利的活动;劳动者让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从而使得自己成为全面的人、审美的人。(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陈健毛[4](2007)在《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理论的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只有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才能使劳动者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对于当代我国的劳动者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叁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劳动者创造出更多具有形式美感的物质财富;二是劳动者不仅仅把劳动当作理性的活动,而应当作感性的活动;叁是劳动者应以全部的感觉在对象性的现实中印证和观照自身属人的本质力量。(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11期)
陈晓洁[5](2007)在《艺术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中的审美中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是人的社会性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与宗教、科技、哲学等都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表达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语汇审美地反映体验和情感的方式,是人类情感与现实世界的对象化形式,是人类情感的审美体现。艺术的表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创造出一种情调,在情调中实现人与外界与他人的交流,从而印证人的情感、审美、价值等的对象化。(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邓晓臻[6](2005)在《从“对象化活动”到“实践”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性概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实践概念的认识却并不科学,并不完整。马克思早期使用了对象化活动,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以实践概念的全面展开为标志的,因此,有必要比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点,揭示马克思从对象化活动走向实践概念的内在逻辑,这样才能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且科学把握唯物史观的本质。(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邹兴明[7](2004)在《历史与注释——对“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所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邹兴明[8](2004)在《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人类历史活动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邹兴明[9](2004)在《历史与注释——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 ,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 ,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本文来源于《天府新论》期刊2004年02期)
邹兴明[10](2004)在《历史与注释——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本文来源于《柳州师专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对象化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象化活动。《西厢记》的创作体现了艺术创造的不断发展,创作者的精益求精是人类审美体验、审美理想的进化表现,马克思文艺学理论揭示的美的规律为我们更好理解《西厢记》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象化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洁.实现人的有意识的对象化活动——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许净瞳.《西厢记》与人的对象化活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
[3].陈健毛.劳动者与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J].广西社会科学.2008
[4].陈健毛.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理论的当代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7
[5].陈晓洁.艺术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中的审美中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邓晓臻.从“对象化活动”到“实践”概念[J].辽东学院学报.2005
[7].邹兴明.历史与注释——对“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所引发的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8].邹兴明.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引发的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9].邹兴明.历史与注释——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引发的思考[J].天府新论.2004
[10].邹兴明.历史与注释——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之文化价值解读引发的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