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瘤性息肉论文_王雪,刘月洁,杨力,魏小雨,张万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胆囊腺瘤性息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腺瘤,胆囊,性息,胆道,胆固醇,超声,蛋白。

胆囊腺瘤性息肉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刘月洁,杨力,魏小雨,张万蕾[1](2019)在《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超声特征,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胆固醇性息肉和23例腺瘤性息肉,分析两组病变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特征。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组与腺瘤性息肉组在病变最大径线、数目、病变内点灶状强回声、造影前后血流可见性及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变低增强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最大径线>1.25cm和病变变低增强时间>70s作为诊断腺瘤性息肉的截点值,其诊断的灵敏度较高。结论 综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和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管春鸾,程瑞生[2](2018)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和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结果在全部1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的占比最高,其次为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合并胆囊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有临床症状、合并结石率显着高于腺瘤性息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主要为多发,腺瘤性息肉主要为单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息肉直径显着小于腺瘤性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单发、病变>10mm,短时间内存在增大趋势;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多发,病变≤10 mm,伴结石,存在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18期)

李卫峰,张景丽,陆中萃[3](2018)在《胆囊癌、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囊癌、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胆囊癌患者,20例胆囊腺瘤性息肉患者,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叁组患者胆囊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胆囊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阳性率61.7%(37/60)、68.3%(41/60)显着高于胆囊腺瘤性息肉组35.0%(7/20)、40.0%(8/20)和慢性胆囊炎组10.0%(2/20)、5.0%(1/20)(P<0.05),而胆囊腺瘤性息肉组胆囊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又显着高于慢性胆囊炎组(P<0.05);胆囊癌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Nevin分期、侵犯周围组织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较高,与肿瘤分化程度、Nevin分期、侵犯周围组织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检测p53、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可为胆囊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郑伟,陈东风,冷恩仁,马红军,杜宏伟[4](2002)在《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腺瘤性息肉黏膜组织MUC1粘蛋白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胆囊息肉、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时胆囊黏膜MUC1粘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及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称取液氮保存胆囊黏膜组织100-200mg加入组织裂解液1ml匀浆、离心、去上清、分装、测蛋白含量、电泳、电转移、杂交、化学发光试剂检测.结果:ODu结果分别为34.29±6.06(对照组),142.11±38.49(胆红素结石组),39.72±11.46(胆固醇结石组),174.59±41.6(胆囊息肉组).结论:对照组胆囊、结石性胆囊及腺瘤性息肉胆囊有MUC1粘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逐渐增高.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MUC1粘蛋白的表达是上调表达;用Western-Blot可以较好地检测各种胆囊组织黏膜MUC1粘蛋白的对比含量和带形分布,不同疾病粘蛋白含量不同,带形分布不一样,相同疾病标本粘蛋白含量也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02年09期)

田学武,苏仁芳[5](1999)在《胆囊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癌变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63岁。右上腹不适叁年余,体检时发现胆囊占位20天人院。20天前体检时B超提示胆囊内占位性病变,遂行磁共振检查,亦诊断为胆囊内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无腹痛、腹胀,无黄疽、黑便,无乏力、消瘦。临床诊断:1胆囊癌?2胆囊息肉。术中见:胆囊肿大,大小为1(本文来源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王霞,郭德华,李志群[6](1994)在《胆囊腺瘤性息肉的超声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体检的普及,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也明显增高.日本集团体检中,检出率达2.4%.我院自1984年以来B超诊断胆囊息肉已达百例以上.近二年来对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1例的超声改变进行探讨,并与其它类型的胆囊息肉及早期胆囊癌加以鉴别,从各方面资料综合分析(本文来源于《蚌埠医药》期刊1994年03期)

高超[7](1989)在《胆囊多发性腺瘤性息肉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33岁,上腹疼痛4个多月,并放射至右腰背部。检查:上腹部无压痛;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B超见胆囊壁多发实质、非均质占位病变(考虑胆囊多发性息肉可能性大)。临床诊断:1.胆囊炎;2.胆囊多发性息肉?术中见胆囊内靠颈部有大小不等的息肉多个,最大0.5×0.5×0.5cm,最小约0.2×0.2cm。病理检查:胆囊7×4cm大小,浆膜面光滑,壁厚0.2~0.3cm,胆囊颈部见5枚菜花样、细乳头状新生物,大的有0.6×0.5cm,可见一小蒂,小的0.3×0.2cm,表面灰绿色、质软、切面灰白色。镜检:片示胆囊粘(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1989年03期)

韩连祥,杨惟纯,刘贤张[8](1989)在《B超诊断胆囊多发性腺瘤性息肉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48岁,叁年前无明显诱因上腹闷痛,此后疼痛有加重趋势,但无规律性,亦与饮食无关,无恶心、呕吐、发烧及黄疸。体检:除胆囊区有轻度触痛外,余无异常。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测定均正常。 B超检查:肝不大,回声均匀,血管清楚。胆囊4.7×4.2cm,轮廓清楚,壁厚0.5cm,但毛糙。胆囊肝面及胆囊后壁可见两个强光团突向胆囊腔内,大小分别为0.5×0.6cm及0.9×0.5cm。另于胆囊颈部隐约可见小强光团。后方均不伴声影,不随体位移动。B超诊断:1.慢性胆囊炎。2.胆囊多发性息肉。(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1989年02期)

胆囊腺瘤性息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和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结果在全部1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的占比最高,其次为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合并胆囊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有临床症状、合并结石率显着高于腺瘤性息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主要为多发,腺瘤性息肉主要为单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息肉直径显着小于腺瘤性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单发、病变>10mm,短时间内存在增大趋势;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多发,病变≤10 mm,伴结石,存在临床症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囊腺瘤性息肉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刘月洁,杨力,魏小雨,张万蕾.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2].管春鸾,程瑞生.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3].李卫峰,张景丽,陆中萃.胆囊癌、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4].郑伟,陈东风,冷恩仁,马红军,杜宏伟.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腺瘤性息肉黏膜组织MUC1粘蛋白的检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

[5].田学武,苏仁芳.胆囊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癌变一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

[6].王霞,郭德华,李志群.胆囊腺瘤性息肉的超声诊断[J].蚌埠医药.1994

[7].高超.胆囊多发性腺瘤性息肉一例[J].临床肝胆病杂志.1989

[8].韩连祥,杨惟纯,刘贤张.B超诊断胆囊多发性腺瘤性息肉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9

论文知识图

胆囊腺瘤核上核样表达 Survivin 低倍放...3P53和Survivin蛋白在胆囊胆...胆囊不同组织DNApkcs阳性表达(EnVisio...单发息肉伴囊壁增厚多发性胆囊息肉伴囊壁增厚、毛糙胆囊不同组织Ku70阳性表达(EnVisionTM...

标签:;  ;  ;  ;  ;  ;  ;  

胆囊腺瘤性息肉论文_王雪,刘月洁,杨力,魏小雨,张万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