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兼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维特根斯坦,颜色不兼容性问题,实在论,反实在论
不兼容性论文文献综述
姚东旭[1](2019)在《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中的颜色不兼容性问题:起源、争论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颜色不兼容性问题是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学者接受拉姆塞对维特根斯坦的批评,认为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中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学界围绕《逻辑哲学论》6.3751码段的解释形成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两种路径,典型代表就是辛迪卡的实在论观点和梅迪纳的反实在论观点。辛迪卡认为,尽管不兼容性是实在的内在特性,但我们可以区分实在的可能性的层面(镜示)和符号的可能性(图示)的层面,在镜示的层面处理语言与实在的内在关系问题,述说诸种可能性;而在符号的层面,语法是自治的(autonomous),虽然符号的层面依赖于实在的层面,但在二阶的意义上,语法不再需要对实在负责。梅迪纳则认为,在实在世界中对象没有颜色,有色性只是对象的诸形式之一,即对象具有某种特定的颜色是表征系统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说,颜色不兼容性问题只有围绕着表征和命题才能得到解释,有色性是表象系统的内在特性,所以,对于颜色不兼容性问题的正确解答离不开对表象系统的逻辑原则的阐明。但这两种路径都没有合理地解释这一问题,反而陷入了塞拉斯所指出的两类传统语言哲学的理论窠臼。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乃至塞拉斯所指出的两种语言哲学观点都是犯下了由语言的表面形式构造理论来取代其用法的错误。后期维特根斯坦改变了前期哲学中的思路,说明颜色不兼容性命题是伪装成经验命题形式的逻辑命题,它的逻辑命题本质不能够从其表面形式上推断出,而是通过它在具体的语言游戏及其关联中的使用而显示出来,从而避免了由于旧系统的经验命题和逻辑命题区分由形式设定而建立的谬误,指出了解答颜色不兼容性问题的正确路径。(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洁,水星,于明冉[2](2018)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安置小区中居民的时空行为与其公共空间不兼容性调查——以杨凌温馨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失地农民群体和农民安置小区应运而生,由于农民群体是被迫加入到城镇生活中,而且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群体有着根本性差别——农民的生活民俗、生产习惯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成为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就目前来看,农民安置居住区规划设计缺少设计规范和成熟的设计理论体系,很多都直接套用城市居住区的设计方法,没有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变化以及没有研究其地域民俗,使居民生活不便、精神缺失,这些直接导致了农民在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并对其他居民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对这些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展开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并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为真正意义上提高居民生活条件的居住区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依据,尽量减小城镇化加快对农民及其他居民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8年11期)
姚东旭[3](2018)在《颜色不兼容性问题与维特根斯坦思想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特根斯坦思想前后期转型的原因在于《逻辑哲学论》体系不能恰当的处理颜色不兼容性问题。近年来拉格和莫斯提出的新解释方案并不成功。维特根斯坦经过短暂的现象学时期的尝试之后,逐渐认识到解决颜色不兼容性问题的途径是重新理解逻辑命题与经验命题之间的关系,即将命题放入诸多语言游戏及其关联中去把握。(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周银[4](2018)在《我国商法中加重责任理念的独立价值——以民、商事责任的兼容和不兼容性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商事责任的兼容和不兼容性决定了加重责任理念在商法体系中的独立价值。首先,民、商立法例的理性选择是民事基本责任和商事特殊责任划分的理论基础。其次,民、商法适应经济关系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是商事责任独立价值的根本缘由。民法适应简单经济关系,以公平优先为价值理念;商法适应高级形态的商品经济,主张效益优先的同时并不否定公平原则。对加重责任理念进行的立法构想,包括商事主体责任之加重、意思自治限度之扩张及行为解释之严格。(本文来源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吴小东,裴颂文[5](2016)在《面向浏览器不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Web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浏览器和平台数量的不断增长,跨浏览器的不兼容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尽管现有的浏览器不兼容性测试工具较多,但是大多数的测试工具是手工测试,耗时过长,容易出错,而且国内对于跨浏览器不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问题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基于爬虫工具生成应用程序的导航模型,以及等价性检查技术和自动化测试系统(ATS)提出一种检测跨浏览器不兼容性问题的方法,并结合已有的测试工具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自动识别和测试跨浏览器不兼容性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6年03期)
张海斌,葛春林,王锋,王娟[6](2014)在《排球运动员上肢爆发力与耐力训练的不兼容性及训练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由于运动员机体对爆发力和耐力训练刺激的适应机制不同,两者同期训练会产生相互影响。且在激烈的排球比赛中,运动员既应具备较强的上肢爆发力,又应具备较好的上肢耐力。因此,如何解决排球运动员上肢爆发力和上肢耐力同期训练相互影响的不兼容性,是排球教练员及运动员在训练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叁十名排球运动员的上肢爆发力与上肢耐力的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独上肢爆发力训练组、单独上肢耐力训练组、上肢爆发力和耐力同期训练组叁组被试,通过测试排球运动员训练后的上肢爆发力与上肢最大有氧功的变化特征来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周期为8周。研究结果排球运动员单独进行上肢爆发力与上肢耐力的不同期训练均可得到提升,而进行上肢爆发力和上肢耐力的同期训练会阻碍爆发力的发展,对耐力训练的效果并无阻碍。研究结论 (1)单独进行上肢爆发力与上肢耐力的不同期训练均可得到提升,而进行上肢爆发力和上肢耐力的同期训练会阻碍爆发力的发展,对耐力训练的效果并无阻碍。(2)建议排球运动员采用五周左右的中等强度小周期训练,训练时对上肢爆发力或上肢耐力进行单独训练。训练上肢爆发力时,应采用4-6组/次,训练上肢耐力时每次应低于叁十分钟,训练中不应采用单组力竭性高强度训练方法,以避免同期训练所产生的不兼容性影响。(3)建议排球运动员每周进行叁次上肢爆发力训练,训练强度的选用应避免同时发展局部肌肉耐力与有氧功,可以减少同期训练的不兼容性。(4)建议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先进行上肢爆发力训练,间隔九小时后再进行上肢耐力训练,保证上肢爆发力与上肢耐力训练的质量。(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7-21)
任婷婷[7](2013)在《“叁一律”和中国戏曲的不兼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一律"是西方古典主义文学所遵循的创作规则,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本文主要探讨"叁一律"和中国戏曲的不兼容性。(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3年05期)
何文峰[8](2011)在《新型纤维含量规定与纺织产品标准不兼容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新型纤维材料的层出不穷,新型纤维制品也成为市场新宠。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纤维材料,并指出了纺织产品标准对纤维含量规定的不兼容性,并对纤维含量规定的不兼容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1年16期)
何琼隽[9](2011)在《汇率特性与蒙代尔不兼容性定理的一种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考察蒙代尔不兼容性定理与麦金农兼容性定理之间的差异,发现在国际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条件下,两个定理相互等价,以此很好地解释了"蒙代尔——麦金农之谜"。本文同时指出;放弃稳定汇率的政策目标,把汇率作为灵活的政策工具,则汇率的行为呈非中性,而非中性汇率正是汇率的现实常态。(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11年07期)
费国平,施琼[10](2010)在《纺织产品标准有关纤维含量规定的不兼容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纺织产品标准对纤维含量规定的不兼容性,并对纤维含量规定的不兼容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0年05期)
不兼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失地农民群体和农民安置小区应运而生,由于农民群体是被迫加入到城镇生活中,而且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群体有着根本性差别——农民的生活民俗、生产习惯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成为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就目前来看,农民安置居住区规划设计缺少设计规范和成熟的设计理论体系,很多都直接套用城市居住区的设计方法,没有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变化以及没有研究其地域民俗,使居民生活不便、精神缺失,这些直接导致了农民在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并对其他居民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对这些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展开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并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为真正意义上提高居民生活条件的居住区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依据,尽量减小城镇化加快对农民及其他居民产生的负面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兼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姚东旭.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中的颜色不兼容性问题:起源、争论与出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李洁,水星,于明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安置小区中居民的时空行为与其公共空间不兼容性调查——以杨凌温馨小区为例[J].居业.2018
[3].姚东旭.颜色不兼容性问题与维特根斯坦思想的转型[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
[4].周银.我国商法中加重责任理念的独立价值——以民、商事责任的兼容和不兼容性为视角[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5].吴小东,裴颂文.面向浏览器不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
[6].张海斌,葛春林,王锋,王娟.排球运动员上肢爆发力与耐力训练的不兼容性及训练策略研究[C].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7].任婷婷.“叁一律”和中国戏曲的不兼容性[J].参花(下).2013
[8].何文峰.新型纤维含量规定与纺织产品标准不兼容性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9].何琼隽.汇率特性与蒙代尔不兼容性定理的一种推论[J].财经科学.2011
[10].费国平,施琼.纺织产品标准有关纤维含量规定的不兼容性探讨[J].现代纺织技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