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氧,丙烯,丙烷,戊烯,双氧水,催化剂,熏蒸剂。
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论文文献综述
丁亚男[1](2019)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戊二醛可以用作杀菌消毒剂、鞣革剂、木材防腐剂、食品工业加工助剂、药物和高分子合成原料等,在医学、化工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由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原料资源充足,氧化剂双氧水价廉易得,所以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目前该方法中,均相催化体系存在催化剂难回收的缺点;非均相催化体系虽然克服了均相催化中催化剂不容易回收的困难,但是其活性组分非常容易流失,传质阻力也较大。所以,如何既可以保持催化剂较高的活性,高选择性生成戊二醛,又能解决催化剂难回收的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索新的途径。本论文主要设计合成了几条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非均相催化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反应的新路线,具体内容如下:(1)分别以酸功能化聚合离子液体和非酸功能化聚合离子液体作为阳离子,以PW_(12)O_(40)~(3-)作阴离子,合成了一系列聚合离子液体杂多催化剂,探究了该类催化剂在催化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显示,催化剂Poly(NDMAM-BVIM)-PW_(12)O_(40)在无溶剂条件下,表现出反应控制相转移现象,中间过程形成乳状液进行界面催化,在优化条件(0.12 g Cat,12 mmol H_2O_2,10 mmol CPE)下,35~oC,3 h,得到戊二醛的收率为54.3%,该催化剂更容易回收,将其循环再利用5次,发现催化活性仍然保持较高水平。(2)以羧基功能化的烷基咪唑以及叁级胺类(N,N-二甲基十六烷-1-胺、N,N-二甲基十八烷-1-胺)作为阳离子,以Dawson结构的PW_4O_(16)~(3-)、PW_4O_(32)~(3-)作阴离子,制备出了多种酸功能化的离子液体杂多催化剂,并研究了该类催化剂在催化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反应中的催化效果;咪唑基催化剂[C_8H_(17)N_2C_3H_3CH_2COOH]_3PW_4O_(16)在磷酸叁丁酯非均相催化体系中得到了57.5%的戊二醛产率;烷胺基催化剂[C_(16)H_(33)N(CH_3)_2(CH_2)_2COOH]_3PW_4O_(16)在丙酮作为溶剂时,呈现非均相催化状态,得到了59%的戊二醛产率;咪唑基催化剂[C_(16)H_(33)N_2C_3H_3CH_2COOH]_3PW_4O_(16)在乙酸乙酯作为溶剂时,呈现出反应控制相转移现象,对催化剂进行~1H NMR、FT-IR表征,反应后得到了60%的戊二醛产率。对以PW_4O_(32)~(3-)为阴离子的杂多催化剂也进行了考察,发现当以[C_8H_(17)N_2C_3H_3CH_2COOH]_3PW_4O_(32)为催化剂时,其在磷酸叁丁酯溶剂中呈非均相催化,戊二醛产率为49.87%。(3)以链长不同的烷基咪唑、叁级胺类(N,N-二甲基十六烷基-1-胺、N,N-二甲基十八烷基-1-胺)、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为阳离子,以Keggin型结构的PW_(12)O_(40)~(3-)或者Dawson结构的PW_4O_(16)~(3-)、PW_4O_(32)~(3-)为阴离子,制备一系列杂多离子液体催化剂。在溶剂条件下和无溶剂条件下,对该类催化剂催化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并优化了反应工艺。以PW_4O_(16)~(3-)为阴离子的杂多催化剂在催化反应时,效果较佳的催化剂为[π-C_5H_5NC_(16)H_(33)]_3PW_4O_(16),当以二氯乙烷为溶剂时,反应过程呈现出反应控制相转移现象,对催化剂[π-C_5H_5NC_(16)H_(33)]_3PW_4O_(16)进行FT-IR等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反应前后结构是否会变化,在较佳反应条件(n(Cat):n(H_2O_2):n(CPE)=0.05:1.5:1,t=8 h,T=35 ~oC)下,底物环戊烯的转化率高达到98%,戊二醛收率达到72%,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产率仍然在60%以上;催化剂[C_(16)H_(33)NH(CH_3)_2]_3PW_4O_(16)在无溶剂条件下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效果,在优化条件(n(Cat):n(H_2O_2):n(CPE)=0.03:2.6:2,t=4 h,T=35 ~oC)下,得到了戊二醛收率为64%。本文设计、合成了几条反应控制相转移或非均相催化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的新路线,对戊二醛的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张金帅,于凤丽,袁冰,解从霞,于世涛[2](2018)在《溶剂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了溶剂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影响。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体系兼具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的优点,既解决了均相催化中催化剂难以回收的问题又克服了多相催化中反应速率慢、反应时间较长、活性组分易流失以及选择性较低的缺点。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控制相转移特性不仅和本身的阴离子、阳离子组成有关,还和体系中溶剂的种类密切相关。合适的溶剂不但可以提高底物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产率,同时还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本文就溶剂在多种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体系中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包括烯烃环氧化、醇氧化制备醛/酮、酯化、烯/醇氧化制备二元羧酸、缩醛反应、氧化脱硫、羟基化反应以及Se催化还原等体系。最后,对目前催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体系在其他方面的潜在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8年Z1期)
周超,张一炯,谢志鹏,吕志果[3](2016)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环戊烯氧化制戊二酸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π-C_5H_5NC_(16)H_(33)]_3{PO_4[WO_4]_3}催化环戊烯合成高纯度戊二酸,并对其反应机理和催化剂回收循环机制进行了研究。确定以30%双氧水作为氧化剂时,该催化剂催化环戊烯氧化制戊二酸的较佳反应条件为:C_(H_2O_2):C_(cpe):C_(催化剂)=4.4:1:0.0037,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 h,在该条件下,戊二酸的收率在90%以上。通过GC-MS检测,确定了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组成,并以此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反应后液体进行重结晶,制得了纯度在99.0%以上的戊二酸产品。利用红外光谱、XRD对新鲜催化剂以及重复利用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表明: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活性结构保持不变。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戊二酸的收率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6年11期)
马彩红[4](2015)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催化的缩醛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多金属氧酸盐因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受到了催化领域的高度重视。其中,Keggin型结构的杂多酸盐最稳定且最易制备,作为酸催化剂、氧化还原催化剂和双功能催化剂已有大量的报道。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催化剂其优势在于催化活性高、可回收重复利用、对设备腐蚀小、无污染等。缩醛反应在现代有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广泛应用于保护醛基,还可以作为特殊反应的溶剂。而缩醛本身又是性质优良的新型高档香料和食品添加剂。缩醛作为香料具有香气柔和清雅,扩散能力极强,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传统的合成方法是以液体质子酸(如磷酸、硫酸、盐酸等)作催化剂。缺点是催化剂不能回收重复利用,产物的选择性不好,副产物的产生导致生产工艺的后处理环节相当麻烦,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等。鉴于以上内容:本文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Keggin型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再将其应用于催化缩醛反应。以期获得反应活性好,催化剂回收率高(即可以形成反应-控制相转移)的催化体系。1.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和表征本章以磷钨酸和含氮有机化合物、季铵盐为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简单的酸碱反应或利用物质溶解性的差异合成了[PyH]3PW12O40、[PhNH3]3PW12O40、[TEAH]3PW12O40、[Hmim]3PW12O40、TEA3PW12O40、TBA3PW12O40 和TMB3PW12O407种催化剂。以二水钨酸钠和四水乙酸钴等为原料合成了催化剂K6CoW12O40、TBA6CoW12O40、TEA6CoW12O40、TMB6CoW12O40、[Hmim]6CoW12O40和[PyH]6CoW12O40。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TG-DTA和1H NMR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了组成与结构的测定,表征结果显示,在Keggin型结构杂多酸(盐)的反荷离子被大的有机阳离子取代后,仍保持了母体酸(盐)的基本结构。2.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本章以上一章中所合成的PW12与CoW12两个系列样品作催化剂研究了其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性能。选择了以苯甲醛与1,2-丙二醇为反应物,环己烷为带水剂,正十二烷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利用气相色谱考察了这十几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发现以[PyH]3PW12O40、[PhNH3]3PW12O40、[TEAH]3PW12O40和[Hmim]3 PW12O40作催化剂时体系形成了反应物-产物控制的相转移催化体系,其中以[PyH]3PW12O40的催化活性最好,并详细地探讨了原因。剩余的其他几种催化剂均形成了多相催化体系,催化活性不高。以[PyH]3PW12O40为催化剂,以苯甲醛与1,2-丙二醇的缩醛反应为探针,进行了反应条件的考察,最佳条件下,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产率接近99%,选择性为100%。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情况,循环使用10次后,缩醛的产率和选择性基本不变。同时红外光谱证明催化剂的Keggin型结构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将催化活性高的样品[PyH]3PW12O40与[PhNH3]3PW12O40应用于不同的缩醛反应中,反应物醛类选择苯甲醛和己醛,醇类选择乙二醇和1,2-丙二醇。结果显示各个缩醛反应的产物收率都很好,并且没有其他副产物生成。对合成的四种缩醛产物:(1)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2)苯甲醛乙二醇缩醛、(3)己醛1,2-丙二醇缩醛和(4)己醛乙二醇缩醛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与1HNMR进行了结构的测定。证明所合成的产物均为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5-10)
高爽[5](2013)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双氧水氧化烯烃制环氧化合物清洁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化合物是一类十分有用的合成中间体,它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有机合成中。尤其是环氧丙烷,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世界生产能力约为750万吨/年。然而工业上除环氧乙烷是用分子氧直接氧化乙烯制取外,其余所有C_2以上环氧化合物至今还不能用分子氧直接氧化烯烃制取。环氧化合物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氯醇法、Halcon法和有机过酸法。氯醇法消耗大量氯气,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严重。Halcon法以乙苯或异丁烷自动氧化生成的烷基过氧化氢为氧源,使烯烃催化环氧化,生成环氧化合物及大量联产品,而且生产过程复杂且建厂投资巨大。有机过酸法同样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来源于《第八届聚醚(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05-16)
高爽,李军,张毅,赵公大,奚祖威[6](2011)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氯丙烯制环氧氯丙烷绿色新路线》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氯丙烷(ECH)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氯醇橡胶的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氯醇法,烯丙醇法和新近发展的甘油法。氯醇法设备腐蚀厉害,环境污染严重。烯丙醇法虽污染问题较前者有所减轻,但工艺流程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7-18)
刘声[7](2011)在《无溶剂条件下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氯丙烯氧化制环氧氯丙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方法主要为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工艺污染严重。本论文着眼工业化,开发一种高活性的,无溶剂条件下氯丙烯环氧化的绿色工艺。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无溶剂条件下,H_2O_2为氧源,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C_(16)H_(33)(70%)+C_(18)H_(37)(30%))N(CH_3)_3]_3[PW_4O_(16)]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制环氧氯丙烷反应。首先,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对磷钨杂多酸盐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氯丙烯/H_2O_2/催化剂(摩尔比)=400:100:1条件下,50~55oC反应3h,环氧氯丙烷的收率为85~87%。在NaH_2PO_4存在下,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活性无明显降低。新鲜催化剂和回收催化剂的31P MAS NMR谱分析结果表明NaH_2PO_4对催化剂结构和组成具有稳定作用。其次,对无溶剂条件下氯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确定在氯丙烯环氧化反应中,H_2O_2反应级数为零级。考察了H_2O_2浓度、NaH_2PO_4、氯丙烯与H_2O_2摩尔比对氯丙烯环氧化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后,对反应过程中双氧水的无效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_2O_2的浓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添加NaH_2PO_4可以缓解H_2O_2的分解速率。(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1-04-01)
张恒耘,吕迎,李军,高爽,奚祖威[8](2010)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原位过氧化氢环氧化丙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原位H2O2为氧源,在新型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RCPTC)作用下丙烯环氧化反应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RCPTC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环氧丙烷产率仍维持在85.6%以上,且催化剂循环反应3次后,其组成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刘声,张生军,赵公大,李军,安庆大[9](2010)在《无溶剂条件下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氯丙烯氧化制环氧氯丙烷》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研究了无溶剂条件下,H2O2为氧源,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C16H33(70%)+C18H37(30%))N(CH3)3]3[PW4O16]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制环氧氯丙烷反应.结果表明,在氯丙烯/H2O2/催化剂(摩尔比)=400∶100∶1条件下,50~55℃反应3 h,环氧氯丙烷的收率为85~87%.在NaH2PO4存在下,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活性无明显降低,新鲜催化剂和回收催化剂的31P MAS NMR谱分析结果表明NaH2PO4对催化剂结构和组成具有稳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0年05期)
李军,高爽,奚祖威[10](2010)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的催化体系.该催化体系在反应过程中具有均相催化的本征,当反应结束后,催化剂发生相的变化而从反应介质中析出,从而可实现催化剂的分离和循环使用.本文就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原理及其在烯烃环氧化、醇氧化、烯烃断键氧化、苯羟基化、硒催化羰基化和酯化反应等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探讨了溶剂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影响。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体系兼具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的优点,既解决了均相催化中催化剂难以回收的问题又克服了多相催化中反应速率慢、反应时间较长、活性组分易流失以及选择性较低的缺点。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控制相转移特性不仅和本身的阴离子、阳离子组成有关,还和体系中溶剂的种类密切相关。合适的溶剂不但可以提高底物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产率,同时还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本文就溶剂在多种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体系中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包括烯烃环氧化、醇氧化制备醛/酮、酯化、烯/醇氧化制备二元羧酸、缩醛反应、氧化脱硫、羟基化反应以及Se催化还原等体系。最后,对目前催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体系在其他方面的潜在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论文参考文献
[1].丁亚男.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张金帅,于凤丽,袁冰,解从霞,于世涛.溶剂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影响[J].化学进展.2018
[3].周超,张一炯,谢志鹏,吕志果.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环戊烯氧化制戊二酸机制研究[J].当代化工.2016
[4].马彩红.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催化的缩醛反应[D].南京师范大学.2015
[5].高爽.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双氧水氧化烯烃制环氧化合物清洁工艺[C].第八届聚醚(环氧丙烷)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3
[6].高爽,李军,张毅,赵公大,奚祖威.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氯丙烯制环氧氯丙烷绿色新路线[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7].刘声.无溶剂条件下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氯丙烯氧化制环氧氯丙烷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
[8].张恒耘,吕迎,李军,高爽,奚祖威.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原位过氧化氢环氧化丙烯反应[J].催化学报.2010
[9].刘声,张生军,赵公大,李军,安庆大.无溶剂条件下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氯丙烯氧化制环氧氯丙烷[J].分子催化.2010
[10].李军,高爽,奚祖威.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研究的进展[J].催化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