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南岸论文_董聿森,夏江宝,陆兆华,刘京涛,宋爱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莱州湾南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莱州,南岸,土壤,遗址,柽柳,水化,时空。

莱州湾南岸论文文献综述

董聿森,夏江宝,陆兆华,刘京涛,宋爱云[1](2019)在《莱州湾南岸高、中和低密度柽柳林地土壤理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莱州湾南岸滩涂上不同密度柽柳林(Tamarixchinensis)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山东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的低密度(2 200株/hm2)、中密度(3 600株/hm2)和高密度(4 900株/hm2)柽柳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0~30 cm深度和30~6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结构上,3种密度柽柳林地上层(0~30 cm深度层)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各种养分含量显着大于下层(30~60 cm深度层)土壤,而上层土壤容重、含水量、含盐量和pH则显着小于下层土壤;中密度柽柳林地的0~60 cm深度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各种养分含量都相对最大,低密度柽柳林地的相应指标都相对最小;在3种密度柽柳林地中,土壤容重分别与毛管孔隙度、含水量显着负相关,土壤含盐量和pH分别与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以及各种养分含量显着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与土壤各种养分含量显着正相关;柽柳林密度可以显着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中密度柽柳林改良滩涂土壤的效果相对最佳,其能改善滩涂土壤的物理结构,提升土壤贮存、供应养分能力,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丽霞,吕兰颂,邓振利,于庆[2](2019)在《莱州湾南岸土壤全盐量空间分布及其高光谱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地区海水入侵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莱州湾沿岸是我国海水入侵最为典型的地区。以莱州湾南岸作为研究区,利用便携式高光谱仪获得样本点土壤的实测高光谱数据,并测得该区域样本点的土壤全盐量。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将经过预处理的高光谱原始测量数据进行一阶、二阶微分变换,连续统去除等变换,建立各种高光谱数据与土壤盐分数据之间的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对比建模及验证结果得到最为精确地土壤全盐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全盐量呈带状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反射率一阶微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对全盐量估算的效果最好,模型决定系数可达到0. 904,均方根误差为623. 274,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反演土壤的全盐量。(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欠欠[3](2019)在《莱州湾南岸沿海风电场对鸟类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已成为替代煤电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缓解能源危机、扭转气候变化、控制污染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风力发电的研究和风电场的建设正处于爆发期。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沿海大省,有着丰富海岸线资源和巨大的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在风电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然而,风电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生存、多样性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对鸟类的影响尤为突出。本课题选题契机是山东昌邑即将建设叁峡新能源山东昌邑LZW3#300兆瓦海上风电工程,由于项目建设会对莱州湾南岸及其周边鸟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研究不仅为该项目提供了鸟类影响评估依据,也从鸟类保护角度,为正在迅速崛起的海上风电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意见。本研究自2017年8月份开始至2018年11月份进行了野外数据的调查,主要采用了样线法与固定半径定点观察法,设置了滩涂、养殖塘、盐池、河道、海洋、农田、荒地、柽柳林、围海田、河滩十种生境进行调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类型,统计分析了莱州湾南岸地区鸟类多样性,利用ArcGIS软件制作了鸟类时空分布图。其中针对主要生境样点设置有无风机对照实验,对比分析沿海风力发电场对鸟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距风机距离、飞行行为等多方面的影响。根据风电场所在区域的鸟类习性与分布特征以及风电场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针对施工前期、施工期、运营期对建设区域及周边鸟类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提出降低对鸟类影响的保护建议以及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从而为风电场设计与规划工作、施工过程以及工程管理提供科学建议。主要研究成果有:1.莱州湾南岸地区鸟类多样性总结。莱州湾地区分布的鸟类约有213种,本次在莱州湾南岸地区共调查观测到鸟类78种,属12目29科,留鸟占比26%;夏候鸟占比28%;冬候鸟占比13%;旅鸟占比33%。夏季、秋季鸟类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两季。以养殖塘、盐池、河道、滩涂4种典型生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季节、不同鸟种的分布规律,总结了莱州湾南岸地区不同生境、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2.分析验证了风电场对鸟类飞行高度的影响。通过对有无风电场情况下鸟类飞行高度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鸟只的飞行高度在0-50m范围内,超过60m的鸟只较少,通过t检验验证了风电场对周围鸟类的飞行高度没有显着性的影响。3.分析验证了风电场对鸟类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t分布的数学方法对栖息在风电场周围的鸟只距风机距离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大多数鸟类栖息在风机100米以外的结论,这对风电机场建设选址具有指导性意义。4.海上风力发电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占用及破坏其栖息地、取食地,产生噪音、在其飞行及迁徙路线上增设阻碍以及施工与运营管理过程中人为制造的干扰、污染等产生的,并基于鸟类保护的目的,提出了海上风力发电场乃至陆上风力发电场建设的有关措施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刘宏伟,胡云壮,马震,张竞[4](2019)在《莱州湾南岸浅层地下水咸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州湾南岸属黄河叁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迭区域,区位优势显着。地下水咸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该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饮水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全面了解该区地下水咸化现状,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水样采集测试,应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总溶解固体(TDS)、Cl-、钠吸附比(SAR)、潜在盐度、NO_3~-和SO_4~(2-)等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比分析识别了咸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地下水咸化程度呈现北强南弱的特征,咸化面积呈现中部-东部大、西部小的趋势;目前地下水咸化程度较重,咸化面积达3 132.13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70.17%;该区地下水咸化的主要致因是海(咸)水入侵,地下水咸化分区与地层沉积相特征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5期)

彭远新,邓振利,姜亚俊,盖延航,徐夕博[5](2019)在《近50年莱州湾南岸海岸线变迁遥感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MSS、TM和OLI共6个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基于RS与GIS平台通过面对对象分类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实现了对莱州湾南岸中段区1973—2017年的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莱州湾南岸中段区域海岸线整体上呈现出向陆地方向扩张的趋势,其中白浪河和潍河区间内扩张速度及规模最大,弥河西部区域变化幅度最小;从时间来看,莱州湾南岸海岸线变化呈现从稳定-变动高峰期-趋于稳定的总体趋势。1973—1983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1984—2009年为变动高峰期,海岸线出现了明显变动;2010—2017年海岸线基本保持稳定,未出现大幅度变动。海岸线变动主要与降水量变少、风暴潮频发、人类开发等有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邹春辉,赵强,王爽,高倩,李秀梅[6](2018)在《莱州湾南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rc GIS10. 3平台对莱州湾南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高程、坡度、坡向、濒河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文化遗址的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莱州湾南岸的遗址数量、出现频率及在出现总数中的比例,基本呈现明显的先增后降的倒V型(非对称)变化趋势,即萌芽—发展—巅峰—衰退;遗址点高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后李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的遗址集中分布于高程为0~29 m的地区,而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址高程为10~29 m;从坡度来看,遗址点主要分布于坡度为0~4°的平缓地区,从坡向来看,古人大多集中在南向、东南向和西南向的位置;后李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河流对聚落选址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古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文全,卢芳,于洪军,王传珺,徐兴永[7](2018)在《莱州湾南岸重盐渍化区不同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莱州湾南岸重盐渍化土地复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土壤盐碱、瘠薄等障碍问题,选择重盐渍化区的典型地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不同土壤盐分离子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关关系,并绘制各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土壤盐分离子质量浓度变幅差异较大,最大达到124.34mg·L(-1);各土壤盐分离子质量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异系数为10%~100%,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盐分离子间的相关关系复杂;聚类分析将各盐分离子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TS,σ,TDS,SO_4~(2-),Mg~(2+),K~+,Na~+,Cl~-和Ca~(2+),第二类包括SAR和Cl~-/SO_4~(2-)比值,第叁类主要是NO_3~-。各盐分离子的块基比均小于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表明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空间自相关距离为87.88~215.57m,均大于取样间距40m。克里格(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土壤含盐量从东北部往西南部逐渐增加,东南部土壤含盐量最高;研究区土壤碱化程度较低,盐渍化类型主要为硫酸盐型。该研究为莱州湾南岸重盐渍化区盐渍土的分区、改良、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毕延凤[8](2018)在《莱州湾南岸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指示克立格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莱州湾南岸潍坊北部的广大平原地区土壤含盐量为研究对象,ArcGIS9.3和GS+7.0为操作平台,探讨了指示克立格法(IK)不同分位数盐分阈值下的土壤盐分空间结构、盐分阈值与指示概率和指示概率均方根预测误差的关系,并绘制IK指示概率插值图。结果表明,(1)中位数阈值附近的指示变异函数结构性最差,指示概率的均方根预测误差也最大,采用此阈值会降低风险评价与IK法估计的可靠性;(2)土壤盐分的空间相关性总体上随着盐分阈值的增大而增强,变异函数模型的拟合精度逐渐降低。应根据研究目标和改良区实际情况选择大于或小于中位数的盐分阈值;(3)盐分预测风险随着阈值的增大逐渐减小,高概率面积逐渐减小,低概率面积逐渐增大,高阈值的大概率区一般包含在低阈值的大概率区内,在中位数阈值0.13%处指示概率最接近正态分布。盐分阈值可根据不同阈值目标下特定区域的概率与风险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石河子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蒙永辉,王集宁[9](2018)在《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莱州湾南岸土壤盐渍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莱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了111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盐量以及K~+、Na~+、Ca~(2+)、Mg~(2+)、Cl~-、SO_4~(2-)、HCO_3~-和CO_3~(2-)等8种土壤盐分离子的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莱州湾南岸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以盐土为主,Cl~-的浓度和变异系数远远高于其他盐分离子,在土壤表层的累积十分显着,氯化物在土壤中最为活跃。②土壤含水率、土壤干容重、土壤有机质、植被覆盖率与土壤盐渍化程度之间出现了高相关性,拟合精度高。③气温、降水、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表现出中等相关性,拟合精度较高。④数字高程模型(DEM)、高差、土壤粒度、土壤pH表现了一般相关性,拟合精度一般。(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8年05期)

赵强,邹春辉,王爽,高倩[10](2018)在《莱州湾南岸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rc GIS10.3平台对莱州湾南岸中全新世聚落遗址的高程、坡度、坡向、濒河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该时期聚落遗址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并结合全新世莱州湾南岸的环境背景,探讨全新世环境演变对聚落遗址分布及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新世莱州湾南岸的聚落遗址数量、出现频率及在总数中的比重基本呈现明显的先增后降的倒V型(非对称)变化趋势。(2)遗址高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几乎所有时期的遗址点均分布于高程范围在0~29 m的地区,而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址高程分布范围为10~29 m。从坡度来看,聚落遗址主要分布于坡度范围在0~4°的平缓地区;从坡向来看,古人大多集中在南向、东南向和西南向的位置。后李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河流对聚落选址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3)8.5~6.9 ka B.P.气候总体进入温暖期,且冷暖波动,干湿交替,后李文化由此得到发展;6.9~4.5 ka B.P.出现了短暂的降温,但整体较温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大汶口文化的发展;4.5~4.0 ka B.P.左右气候条件较大汶口文化时期略干,但在此基础上新石器文化仍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于龙山文化时期进入鼎盛阶段;4.0 ka B.P.左右气候突变,出现剧烈降温事件,变化幅度超出了人类的适应能力,岳石文化随之衰落。(4)海水入侵限制了人类活动,而古湖泊和古河道的形成为古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天然条件。(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莱州湾南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滨海地区海水入侵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莱州湾沿岸是我国海水入侵最为典型的地区。以莱州湾南岸作为研究区,利用便携式高光谱仪获得样本点土壤的实测高光谱数据,并测得该区域样本点的土壤全盐量。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将经过预处理的高光谱原始测量数据进行一阶、二阶微分变换,连续统去除等变换,建立各种高光谱数据与土壤盐分数据之间的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对比建模及验证结果得到最为精确地土壤全盐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全盐量呈带状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反射率一阶微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对全盐量估算的效果最好,模型决定系数可达到0. 904,均方根误差为623. 274,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反演土壤的全盐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莱州湾南岸论文参考文献

[1].董聿森,夏江宝,陆兆华,刘京涛,宋爱云.莱州湾南岸高、中和低密度柽柳林地土壤理化特征[J].湿地科学.2019

[2].张丽霞,吕兰颂,邓振利,于庆.莱州湾南岸土壤全盐量空间分布及其高光谱反演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

[3].张欠欠.莱州湾南岸沿海风电场对鸟类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刘宏伟,胡云壮,马震,张竞.莱州湾南岸浅层地下水咸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节水灌溉.2019

[5].彭远新,邓振利,姜亚俊,盖延航,徐夕博.近50年莱州湾南岸海岸线变迁遥感监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6].邹春辉,赵强,王爽,高倩,李秀梅.莱州湾南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刘文全,卢芳,于洪军,王传珺,徐兴永.莱州湾南岸重盐渍化区不同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8

[8].毕延凤.莱州湾南岸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指示克立格阈值研究[J].石河子科技.2018

[9].蒙永辉,王集宁.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莱州湾南岸土壤盐渍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J].地质论评.2018

[10].赵强,邹春辉,王爽,高倩.莱州湾南岸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背景[J].地理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c)2003年12月13日海冰遥感实况(c)2004年1月25日海冰遥感实况3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过程示意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研究区位置...1 莱州湾南岸地理位置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类型图

标签:;  ;  ;  ;  ;  ;  ;  

莱州湾南岸论文_董聿森,夏江宝,陆兆华,刘京涛,宋爱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