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脑干诱发脑电论文_张绍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觉脑干诱发脑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干,电位,听觉,地形图,氧化碳,脑电图,基底。

听觉脑干诱发脑电论文文献综述

张绍燕[1](2017)在《脑电生物反馈仪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仪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ADH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脑干诱发电位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结果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得分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整体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VA-CPT评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得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针对ADHD,使用脑电生物反馈仪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监测治疗,能更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9期)

倪莹莹,邓丽霞,章良翔,黄丛萍,黎肖弟[2](2015)在《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GB 12)、天柱(BL 10)、内关(PC 6)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划分为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管理、高压氧治疗、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GB 12和BL 10、辅电极置于PC 6,每次治疗为连续99 min后休息30 min,再继续99 min,30 d为1个疗程。采用PVS疗效评分量表评估开始治疗前1 d及结束治疗后1 d记录意识障碍变化,并予肌电诱发电位评估SEP、BAEP。结果:仿生电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仿生电组在改善SEP及BAEP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GB 12、BL 10、PC 6可提高临床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SEP及BAEP。(本文来源于《康复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于澎[3](2013)在《综合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综合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观察,探究ACMP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案,为制定更精确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张彦敏[4](2004)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脑电地形图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探讨其早期诊断价值,明确受损部位,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观察疗效,以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患者60 例(患者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35~65 岁之间,平均 47.18±8.14 岁,有类发作史50 例,病程1 月~16 年。35例年龄、性别比例与患者组相近的健康人35 名(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30~65 岁,平均46.46±9.70 岁,均无耳疾。在25℃的隔音室内安静状态下行BAEP 检查,受检者坐位,全身肌肉放松,闭目,Cz 作参考点,A1、A2 分别作记录点,Fz 接地,电极与皮肤间阻抗低于5kΩ,听觉刺激为变换极性的“喀嗒”声,先测主观听阈,大于60dB者不纳入本研究范围。双耳分别给予主观听阈加60dB click 刺激,平均迭加1500 次,每侧最少重复两次,选重复性好的波形,滤波后标出BAEP 各波。游标测量Ⅰ、Ⅲ、Ⅴ各波峰潜伏期(PL)和峰间潜伏期(IPL),采用t 检验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组行BEAM 检查,应用随机所带的电极帽,按国际10/20 系统安放21 个电极,双耳垂为参考电极,Fpz 为接地电极,描记安静闭目<WP=4>2脑电图3 分钟,取30 秒无干扰脑电进行快速傅立叶转换(FFT)显示频带功率分布图,得出α、β、θ、δ频带功率分布地形图进行分析,并与BAEP 检查结果相比较,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析其病情与BAEP、BEAM 异常程度之间的关系。BAEP 与BEAM 检查均在患者入院后即刻完成,异常者治疗一周后复查BAEP、BEAM。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两两比较,计量资料均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比较其差异。检验水准取a=0.05。结果:(1)60 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患者BAEP 异常45 例占75%,其中脑干型异常28 例占62.2%,内耳型7 例占15.6%,混合型10 例占22.2%。(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Ⅰ、Ⅴ波PL、Ⅲ-ⅤIPL、及Ⅲ-Ⅴ/Ⅰ-Ⅲ比值均较对照组增大,经t 检验,P <0.01,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Ⅲ波PL、Ⅰ-ⅤIPL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差异均有显着性,Ⅰ-ⅢIPL与对照组比较P >.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组BAEP 各指标的异常率中以Ⅲ-Ⅴ/Ⅰ-Ⅲ>1 最常见,占48.3%,其次是Ⅲ-Ⅴ和Ⅰ-ⅤIPL 的延长,分别占35%和30%。Ⅰ、Ⅲ、Ⅴ波波形分化不良较相应PL 延长和波幅下降多见。(4)60 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患者BEAM 异常48 例占80%,表现为α频带功率分布地形图上枕颞区功率值降低,和/或在θ、δ频带相应部位功率值增高。(5)在同一患者中,BAEP、BEAM 均异常者38 例占63.3%,仅BEAM异常而BAEP 正常者占10 例占16.7%,仅BAEP 异常而BEAM正常者7 例占11.7%,二者均正常者5 例占8.3%。(6)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患者治疗后第7天BAEP 的异常率为10%。45 例异常BAEP 患者治疗前后BAEP 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Ⅰ、<WP=5>Ⅲ、Ⅴ波PL 经t 检验,P <0.01,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t 检验,P >.05,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7)异常BEAM 复查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原病变侧α频带相应部位功率值增高或慢波功率不同程度下降。(8)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患者发作症状越重越频繁,BAEP表现波形分化、潜伏期、波间期异常越明显,BEAMα频带功率分布地形图上枕颞区功率值越低。结论:(1)BAEP 能从电生理角度早期反映内耳迷路及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异常,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缺血早期定位。(2)BAEP 中Ⅰ、Ⅲ、Ⅴ是最稳定可靠的3 个主要反应波,Ⅲ-Ⅴ/Ⅰ-Ⅲ>1 是反映脑干缺血的敏感指标,Ⅴ波波形分化不良可作为脑干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之一。(3)BEAM 可作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早期诊断较灵敏的检查方法,主要反映枕颞部供血不足。(4)BAEP 与BEAM 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的诊断率(91.7%),并有助于缺血定位。(5)两项检查结果异常程度能准确反映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用于临床指导治疗。(6)两项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病情的动态评估、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4-03-01)

听觉脑干诱发脑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GB 12)、天柱(BL 10)、内关(PC 6)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划分为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管理、高压氧治疗、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GB 12和BL 10、辅电极置于PC 6,每次治疗为连续99 min后休息30 min,再继续99 min,30 d为1个疗程。采用PVS疗效评分量表评估开始治疗前1 d及结束治疗后1 d记录意识障碍变化,并予肌电诱发电位评估SEP、BAEP。结果:仿生电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仿生电组在改善SEP及BAEP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GB 12、BL 10、PC 6可提高临床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SEP及BAEP。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觉脑干诱发脑电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绍燕.脑电生物反馈仪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价值[J].社区医学杂志.2017

[2].倪莹莹,邓丽霞,章良翔,黄丛萍,黎肖弟.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康复学报.2015

[3].于澎.综合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

[4].张彦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脑电地形图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穿戴式心电检测设备与心电背心

标签:;  ;  ;  ;  ;  ;  ;  

听觉脑干诱发脑电论文_张绍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