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介导法论文-白圣凯,野庆松,张芳婷,盖厦梦,李文娜

脂质体介导法论文-白圣凯,野庆松,张芳婷,盖厦梦,李文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质体介导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因编辑载体,脂质体,转染效率,食管癌细胞

脂质体介导法论文文献综述

白圣凯,野庆松,张芳婷,盖厦梦,李文娜[1](2019)在《脂质体介导基因编辑载体质粒转染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基因编辑载体质粒转染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基于Cre/Lox P系统的p GT-A1B1和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p X458-sgRNA8两种基因编辑载体质粒为实验材料,将环状和线性质粒以不同DNA用量(0. 2、0. 4、0. 6和0. 8μg)和不同DNA与脂质体比例(1∶1、1∶1. 5、1∶2、1∶2. 5和1∶3)转染Eca-109细胞,计算转染效率。[结果]不同DNA用量条件下,p GT-A1B1在0. 4μg和0. 6μg时转染效率较高,p X458-sgRNA8在0. 6μg时转染效率较高,与其它DNA用量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 <0. 05)。不同DNA与脂质体比例条件下,p GT-A1B1在比例为1∶1. 5和1∶2时转染效率较高,p X458-sgRNA8在比例为1∶2. 5时转染效率较高,与其它比例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 <0. 05)。同一种质粒的环状和线性结构形态,在DNA用量或DNA与脂质体比例相同时,转染效率差异不显着(P> 0. 05)。[结论]建立了脂质体介导基因编辑载体质粒转染Eca-109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质粒p GT-A1B1和p X458-sgRNA8的DNA用量分别为0. 4~0. 6μg和0. 6μg,DNA与脂质体比例分别为1∶1. 5~1∶2和1∶2. 5。(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赵孟楠[2](2019)在《胡椒碱脂质体的制备及通过RDP介导对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椒(Piperis Fructus)为常用中药,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等。胡椒碱化学结构属于桂皮酰胺类。已有研究证明,这类化合物具有治疗脑缺血、抗炎、镇静等作用,但它难溶于水,在体循环中容易被代谢,吸收效率低,难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脂质体包裹胡椒碱能够突破胡椒碱在体内作用的限制,脂质体由封闭的双层囊泡组成,可以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稳定的脂质双层可以抵抗血浆蛋白的侵袭和减少药物泄漏,避免药物降解,降低不良反应,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脂质体由于其纳米尺寸,释放持续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特别是在纳米医学中作为活性物质的载体,改变了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RDP(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derived peptide,RDP)为狂犬病毒糖蛋白(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RVG)的衍生肽。通过改造RVG位于第189~214位及第330~357位具有嗜神经性作用的的肽段,获得可以靶向中枢神经系统、无免疫原性的RVG衍生肽段RDP,这种衍生肽保留了RVG的嗜神经性,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出靶向神经细胞的作用,具有将外源大分子化合物转运入脑的潜在功能。通过利用RVG衍生物一系列性质,能够将药物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治疗一系列脑部疾病。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是研究脑缺血病理学的常见动物模型。本课题通过将具有治疗脑缺血作用的胡椒碱包裹在脂质体内,选取多肽RDP作为配体靶向脑组织,制备了具有脑靶向作用的长循环胡椒碱脂质体,并检测了普通胡椒碱脂质体和RDP介导的胡椒碱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及Zeta电势、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和稳定性等基本理化性质。通过实验结果可知,RDP修饰后的胡椒碱脂质体(RDP-Piperine-Liposomes,RDP-PIP-L)平均粒径为(115.39±4.29)nm,包封率为(81.84±1.84)%,普通胡椒碱脂质体(Piperine-Liposomes,PIP-L)平均粒径(87.05±1.76)nm,包封率为(81.17±0.46)%,且重现性、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实验考察了PIP-L和RDP-PIP-L的释药情况,通过实验结果可知,RDP-PIP-L相比PIP-L具有更好的缓释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向SD大鼠尾静脉注射PIP-L、RDP-PIP-L,于0.25、0.5、1、2、4、6、10、12、24h分别取出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脑,检测胡椒碱在六个组织中的分布,通过实验结果可知,PIP-L和RDP-PIP-L在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RDP-PIP-L表现出优异的靶向脑组织的能力。使用RDP介导的胡椒碱脂质体治疗雄性SD大鼠的脑缺血,术后1小时给药,给药量30 mg/kg,每日2次,连续2天,尾静脉注射。观察到模型组SD大鼠脑缺血平均体积为48.57%,PIP-L组SD大鼠脑缺血平均体积为39.42%,RDP-PIP-L组SD大鼠脑缺血平均体积为16.17%。结果表明,RDP-PIP-L与PIP-L相比能够有效减少脑缺血体积,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作用。从结果来看,发现RDP介导的胡椒碱脂质体更有利于减轻MCAO大鼠脑缺血症状,显着提高了脑缺血大鼠的认知能力,减小了大脑梗死体积和含水量,降低了丙二醛浓度,通过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以及抑制缺血大脑中活性氧的产生,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总之,本课题研究了RDP介导的胡椒碱脂质体对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胡椒已被确定为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天然药物。因此,该课题可能为胡椒碱的新剂型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4)

朱伦井,贝朝涌,段江涛,彭称飞,马跃刚[3](2019)在《脂质体和慢病毒介导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及神经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不同细胞中可以介导截然不同的信号通路,但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所传导的调节作用还尚未研究;脂质体和慢病毒介导单基因转染细胞技术已趋向成熟,但是其介导双基因转染的差异比较还未见报道。目的:构建大鼠P75~(NTR)、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过表达质粒及慢病毒载体,比较脂质体和慢病毒介导2种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和实用性,以便于今后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实验最优方案。方法:设计大鼠P75~(NTR)及NGF的基因引物,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与质粒载体重组构建表达增强绿色荧光的GV358-P75~(NTR)、表达增强红色荧光的GV492-NGF过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加入慢病毒载体超速离心,收集目的基因过表达慢病毒,测定病毒样品滴度;选取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组用脂质体Lipo3000共转染质粒GV358-P75~(NTR)、GV492-NGF,另一组用慢病毒共感染,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培养,第3,5,7,9,12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红绿荧光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P75~(NTR)及NGF蛋白表达,对转染后培养至7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消化传代培养,培养第3,5,7,9,12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红绿荧光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检测P75~(NTR)、N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构建的GV358-P75~(NTR)、GV492-NGF过表达质粒及慢病毒符合实验设计;②显微镜视野中红绿色荧光的丰度:脂质体共转染组先增加后降低,慢病毒共感染组持续增多;各时间点慢病毒组均多于脂质体组;脂质体转染组传代培养细胞的荧光表达相比于未传代前降低,而慢病毒转染组未见明显变化;③各时间点慢病毒感染组的P75~(NTR)及N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脂质体组,目的基因转染组的P75~(NTR)及N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④P75~(NTR)、NGF双基因均能通过脂质体和慢病毒共转染方法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过表达;脂质体双基因转染操作相对简便,实验设备依赖性低,费用相对低廉,但感染效率明显低于慢病毒,而慢病毒双基因共感染后目的基因存在着持续表达,传代后基因丢失现象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吕晓燕[4](2019)在《抗体介导的靶向于EGFR的阿法替尼免疫脂质体的设计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转移后生存率较低,多在一年内死亡。2004年,研究发现NSCLC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有关,之后作用于受体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和作用于受体胞外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然而,TKI和mAb联合应用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需中断治疗。本研究采用EGFR-TKI类药物阿法替尼(afatinib,AFT)作为模型药物,包载在脂质体内,人鼠嵌合型抗体类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TX)作为靶头修饰在脂质体表面,旨在构建主动靶向于NSCLC的新型递药系统。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阿法替尼脂质体(liposome,LP),与巯基化的CTX共孵育制备免疫脂质体(LP-CTX)。使用两种NSCLC细胞系进行体外评价,以研究CTX-EGFR结合对脂质体靶向性的影响。建立AFT的LC-MS/MS的测定方法,在大鼠体内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在NSCLC异种移植小鼠中研究其组织分布和肿瘤抑制作用。1.AFT-LP的制备先后采用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改良的乙醇注入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通过葡聚糖凝胶微柱离心法纯化脂质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和粒径作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工艺参数,以确定AFT-LP的最佳制备方法。用最优处方制得的AFT-LP包封率为90.25%±8.42%,粒径为112.5±1.8 nm。2.AFT-LP-CTX的制备采用与过量的Traut’s试剂反应使CTX巯基化,经超滤管离心纯化后与LP共孵育,并以连接效率和粒径为指标对关键因素进行考察。当CTX与磷脂的摩尔比例为1:500,孵育时间为20 h时,单抗与脂质体的连接效率约为70%,粒径约为117 nm。用琼脂糖凝胶CL-4B柱对LP-CTX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与游离单抗的洗脱曲线对比,结果表明单抗与脂质体成功连接。3.LP与LP-CTX的表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P和LP-CTX的形态,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并计算包封率与载药量。LP和LP-CTX的形态圆整,粒径较为均一,平均粒径均在110 nm左右,无明显差别。其包封率均在90%左右,载药量在7%左右。CTX的加入使脂质体的电位由略带负电转为略带正电,有助于发挥主动靶向肿瘤的作用。分别考察了LP和LP-CTX在PBS和含50%胎牛血清的PBS中的释放度,两种制剂的释放曲线相似,释放平缓,在24 h均释放40%左右,未见突释现象。在含有血清的释放介质中,起始阶段的释放速度虽有增加,但是释放总量相当。4.LP与LP-CTX的体外细胞评价采用MTT法,考察了AFT溶液,LP和LP-CTX对非小细胞肺癌原生细胞系A549和获得性耐药细胞系H1975的毒性作用。采用DiL标记LP和LP-CTX并考察了两种细胞对制剂的摄取作用,同时考察了EGFR在摄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LP-CTX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和细胞摄取作用。通过与游离CTX的竞争靶点证明了主动靶向是通过与EGFR特异性结合实现的,使用CTX预处理可将LP-CTX的细胞摄取降低至与LP类似的水平。5.AFT液质联用测定方法的建立建立以阿法替尼双马来酸盐为标准品的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N色谱柱(100×2.1 mm,3.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含0.1%甲酸(formic acid,FA)的水:含0.1%FA的甲醇(15:85),流速为0.5 mL/min,线性范围为0.5~200 ng/mL。根据FDA生物样品测定的指导原则,对测定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稀释效应以及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此方法符合FDA的各项验收标准。6.LP与LP-CTX的体内动物评价用建立的LC-MS/MS测定方法,测定AFT溶液,LP以及LP-CTX在大鼠体内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研究制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肿瘤抑制作用,并尝试用DiR标记LP和LP-CTX,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来追踪两种制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健康大鼠体内,LP和LP-CTX的最高浓度是AFT溶液的近400倍,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相似。在荷瘤小鼠体内,LP-CTX在肿瘤中积累相较于LP较多,滞留时间较长,肿瘤生长抑制率最高。但是在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中,DiR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与AFT的组织分布测定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原因可能是从脂质体中游离出来的DiR仍具有荧光作用,且容易在肝脾部位积累,并不能完全代表AFT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本研究设计将CTX与AFT载药脂质体相连,制备并评价了一种主动靶向EGFR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表明,LP-CTX在NSCLC细胞系中的摄取显着增加。在健康大鼠体内,脂质体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为降低给药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供可能性。在NSCLC异种移植模型中,表现出较强的药物递送能力和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因此,EGFR靶向的免疫脂质体递药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潜力,为日后靶向制剂的开发提供例证。(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4-01)

柴百惠,绳秀珍,唐小千,邢婧,战文斌[5](2018)在《脂质体介导转染犬肾上皮细胞的方法改进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质粒pCI-neo-EGFP作为外源DNA,将脂质体介导转染犬肾上皮细胞(MDCK)的常规转染法改进为悬浮法,并比较了二者在转染36h后的转染效果,结果显示悬浮法的转染效率显着优于常规法。研究了悬浮转染法不同DNA用量、脂质体/DNA比例和悬浮孵育时间对转染效率和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效率与DNA用量呈正相关依赖关系;在DNA用量相同时,转染效率随着脂质体/DNA比例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NA用量为1μg、脂质体/DNA比例为4∶1、悬浮孵育时间为20 min时转染效率最高(21.07%±0.76%)。利用CCK-8细胞毒性试剂盒测定不同条件下的细胞活力,结果表明细胞活力随DNA用量和脂质体/DNA比例的升高及悬浮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当DNA用量(0.25μg)和脂质体/DNA比例(2∶1)最低、悬浮孵育20min时,细胞活力最高(95.67%±3.72%),而转染效率最高时细胞活力为69.95%±3.0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研究模型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S2期)

翁炳焕,徐威,苏岚,沈敏,李蓉[6](2018)在《脂质体介导SV40LT基因转染构建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质控细胞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质控细胞系的构建方法。方法:以T4DNA连接经BamHⅠ单酶切的SV40LTag-pcDNA和pcDNA3.1 (-) DNA,重组SV40LTag-pcDNA3.1(-)克隆,以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克隆转染至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羊水细胞,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观察细胞系的传代生长特性及其作为染色体核型分析质量评估的可行性。结果:构建了染色体核型为46,XY,t(8; 19)(q24.3;q13.1)的羊水细胞系,传至第15代的细胞系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其核型与原代细胞一致。结论: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羊水细胞转染SV40LT基因后可转化为无限扩增且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系,从而制成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质控细胞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熊军,刘韦,曾凡,陈剑飞,周海燕[7](2018)在《脂质体介导VEGF基因对成骨细胞增殖、合成骨钙素以及细胞周期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成骨细胞增殖、合成骨钙素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携带外源性VEGF重组pcDNA3-hVEGF质粒导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中VEGF浓度变化,以判断转染效果;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检测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骨钙素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成骨细胞中VEGF的浓度显着增加,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着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周期(G2/M+S)%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合成的骨钙素浓度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成骨细胞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成骨细胞骨钙素的浓度,从而提高成骨细胞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8年16期)

孙玉琦,尹美林,王硕,富力[8](2018)在《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的香豆素6(Cou6)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确定不同稳定性评价方法对脂质体的适用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Cou6普通脂质体、PEG修饰脂质体、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的脂质体,分别考察6种脂质体的稳定常数、膜稳定性、血清稳定性和泄漏率。结果未经修饰的脂质体物理稳定性较差,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的脂质体,15min的稳定常数为5.37~7.32;半数脂质体膜被破坏,Triton X-100的浓度为0.207‰~0.380‰;在24 h内血清稳定性变化不大,可以较好地抵抗血清的影响;7与14 d泄漏率以及泄漏率增加量均较小。结论物理稳定性是脂质体重要的制剂学性质,所采用的稳定常数、血清稳定性和泄漏率研究方法以及所建立的膜稳定性测定方法能够对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的脂质体物理稳定性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王利媛,林华庆,陈靖文,李浩贤[9](2018)在《介导基因传递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加强对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基因传递""新型阳离子脂质体""阳离子脂质材料""表面修饰""Gene transfer""New cationic liposomes""Cationic lipid material""Surface finish"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8年3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 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对介导基因传递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29篇,其中有效文献36篇。目前新型阳离子脂质体主要通过采用新型阳离子脂质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和改进制备方法研制得到。近年来主要包括以酒石酸为骨架合成、基于胆固醇和其他新型阳离子脂质材料如寡肽制备的新型阳离子脂质材料。阳离子脂质体结构表面易于修饰,其靶向特异性差导致基因传递率低,因此可使用不同物质如非表面活性剂及聚乙二醇等多聚阳离子和其他物质如聚乙二醇进行表面修饰以提高基因传递率,也可通过对特定部位的抗体和蛋白等偶联进行表面修饰,从而提高靶向传递基因率;且经表面修饰后的阳离子脂质体还可解决对特定部位靶向特异性差的问题。目前阳离子脂质体改进的制备方法包括改进的乙醇注入法、高压均质法、薄膜-冻融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法、真空干燥-超声法、薄膜-挤出法、薄膜-冻干法和小单室脂质体融合法等,可制备不同粒径阳离子脂质体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新型阳离子脂质体制备趋向于多种技术联合,因此如何通过更深入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基因传递机制和临床治疗要求等方面从而合成新型阳离子脂质体以及怎样进一步用于临床是今后的重点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8年15期)

李青坡[10](2018)在《近红外光介导的阿霉素光敏脂质体药物控制释放与肿瘤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于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实现药物的病灶部位靶向递送,实现时空可控的药物释放是增加药物治疗功效,降低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首先以克隆重组技术成功制备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HER2ab),并采用两种设计实现了通过近红外光介导的药物靶向控制释放行为,以及针对HER2ab阳性表达肿瘤的多模式靶向联合治疗。首先设计了一种新型近红外光动力响应的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制备一种包含有特殊磷脂材料(1-(1Z十八碳烯基)-2-油酰基-sn-甘油基-3-磷酸胆碱,PLsPC)和近红外光敏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的光敏性脂质体;以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DOX)为模型抗肿瘤药物,将其包封于脂质体内;脂质体表面进一步修饰抗HER2抗体,可以主动识别HE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所构建的光敏脂质体(HER2-I&D-LSL)在近红外照射下,能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实现对肿瘤的光动力治疗;同时氧化PLsPC中的乙烯醚键,使其发生断裂,导致该磷脂分子失去一条疏水脂质链,脂质膜结构紊乱,从而触发DOX的释放,发挥抗肿瘤的化疗作用。研究先验证了 NIR(Near-Infrared)光照下HER2-I&D-LSL在体外溶液中以及在细胞内均能产生大量ROS。控制药物释放的程度主要与脂质膜中PLsPC比重、ICG-ODA量以及光照的条件有关。该脂质体能有效被肿瘤细胞摄取,由于其表面修饰有anti-HER2抗体,因此表现出对HER2受体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均具有更高的内在化和累积能力。摄取了光敏脂质体的肿瘤细胞,经近红外光照射下,均能触发药物从脂质体中释放,导致细胞内游离DOX的浓度明显增加。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力测试中,发现结合了 NIR光照的脂质体同时产生光动力与化疗功效,引起的癌细胞损伤显着高于单纯的化疗作用。针对高HER2表达的癌细胞,由于HER2受体的介导,靶向光敏脂质体HER2-I&D-LSL比非靶向光敏脂质体I&D-LSL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在针对多种动物肿瘤模型的体内抗肿瘤实验中,证明较之单一的光动力和单一的DOX化疗,HER2-I&D-LSL结合NIR照射表现出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同时并未导致明显的系统毒性。本研究进一步将DOX和具有近红外光热转化效应的中空金纳米球(HAuNS)包裹于脂质体中,HER2ab修饰于脂质体表面,构建了一种近红外光热效应的光敏脂质体(HER2-DOX-PSL)。为了实现高的HAuNS包封,采用了十八烷基-3-巯基丙酸酯(OMP)修饰HAuNS表面,进行疏水改性。在NIR激光照射下,HER2-DOX-PSL产生明显光热作用,导致DOX迅速从脂质体中释放出来。在同时荷有HER2ab阳性和阴性肿瘤的裸鼠双肿瘤模型实验中,证实了 HER2介导的脂质体肿瘤靶向递送作用。HER2-DOX-PSL与NIR激光照射结合产生了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效果,肿瘤抑制效率高达92.7%,显着优于单纯的光热治疗或化疗,这主要归因于该脂质体在HER2阳性表达肿瘤中的积累增加,以及产生的光热化疗的联合双重效果。更重要的是与非靶向脂质体DOX-PSL相比,HER2-DOX-PSL明显表现出更低的系统毒性,这主要是因为在获得好的抗肿瘤效果的前提下,HER2-DOX-PSL可以实现更小的DOX给药剂量,更少的正常组织中脂质体积聚以及更低的NIR照射功率。本论文设计新型载药光敏脂质体,以实现NIR介导药物触发释放和多模式的肿瘤联合治疗,为肿瘤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提供一条新的可能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脂质体介导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胡椒(Piperis Fructus)为常用中药,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等。胡椒碱化学结构属于桂皮酰胺类。已有研究证明,这类化合物具有治疗脑缺血、抗炎、镇静等作用,但它难溶于水,在体循环中容易被代谢,吸收效率低,难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脂质体包裹胡椒碱能够突破胡椒碱在体内作用的限制,脂质体由封闭的双层囊泡组成,可以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稳定的脂质双层可以抵抗血浆蛋白的侵袭和减少药物泄漏,避免药物降解,降低不良反应,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脂质体由于其纳米尺寸,释放持续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特别是在纳米医学中作为活性物质的载体,改变了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RDP(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derived peptide,RDP)为狂犬病毒糖蛋白(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RVG)的衍生肽。通过改造RVG位于第189~214位及第330~357位具有嗜神经性作用的的肽段,获得可以靶向中枢神经系统、无免疫原性的RVG衍生肽段RDP,这种衍生肽保留了RVG的嗜神经性,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出靶向神经细胞的作用,具有将外源大分子化合物转运入脑的潜在功能。通过利用RVG衍生物一系列性质,能够将药物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治疗一系列脑部疾病。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是研究脑缺血病理学的常见动物模型。本课题通过将具有治疗脑缺血作用的胡椒碱包裹在脂质体内,选取多肽RDP作为配体靶向脑组织,制备了具有脑靶向作用的长循环胡椒碱脂质体,并检测了普通胡椒碱脂质体和RDP介导的胡椒碱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及Zeta电势、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和稳定性等基本理化性质。通过实验结果可知,RDP修饰后的胡椒碱脂质体(RDP-Piperine-Liposomes,RDP-PIP-L)平均粒径为(115.39±4.29)nm,包封率为(81.84±1.84)%,普通胡椒碱脂质体(Piperine-Liposomes,PIP-L)平均粒径(87.05±1.76)nm,包封率为(81.17±0.46)%,且重现性、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实验考察了PIP-L和RDP-PIP-L的释药情况,通过实验结果可知,RDP-PIP-L相比PIP-L具有更好的缓释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向SD大鼠尾静脉注射PIP-L、RDP-PIP-L,于0.25、0.5、1、2、4、6、10、12、24h分别取出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脑,检测胡椒碱在六个组织中的分布,通过实验结果可知,PIP-L和RDP-PIP-L在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RDP-PIP-L表现出优异的靶向脑组织的能力。使用RDP介导的胡椒碱脂质体治疗雄性SD大鼠的脑缺血,术后1小时给药,给药量30 mg/kg,每日2次,连续2天,尾静脉注射。观察到模型组SD大鼠脑缺血平均体积为48.57%,PIP-L组SD大鼠脑缺血平均体积为39.42%,RDP-PIP-L组SD大鼠脑缺血平均体积为16.17%。结果表明,RDP-PIP-L与PIP-L相比能够有效减少脑缺血体积,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作用。从结果来看,发现RDP介导的胡椒碱脂质体更有利于减轻MCAO大鼠脑缺血症状,显着提高了脑缺血大鼠的认知能力,减小了大脑梗死体积和含水量,降低了丙二醛浓度,通过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以及抑制缺血大脑中活性氧的产生,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总之,本课题研究了RDP介导的胡椒碱脂质体对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胡椒已被确定为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天然药物。因此,该课题可能为胡椒碱的新剂型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见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质体介导法论文参考文献

[1].白圣凯,野庆松,张芳婷,盖厦梦,李文娜.脂质体介导基因编辑载体质粒转染条件的优化[J].生物技术.2019

[2].赵孟楠.胡椒碱脂质体的制备及通过RDP介导对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朱伦井,贝朝涌,段江涛,彭称飞,马跃刚.脂质体和慢病毒介导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及神经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4].吕晓燕.抗体介导的靶向于EGFR的阿法替尼免疫脂质体的设计及评价[D].烟台大学.2019

[5].柴百惠,绳秀珍,唐小千,邢婧,战文斌.脂质体介导转染犬肾上皮细胞的方法改进与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翁炳焕,徐威,苏岚,沈敏,李蓉.脂质体介导SV40LT基因转染构建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质控细胞系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7].熊军,刘韦,曾凡,陈剑飞,周海燕.脂质体介导VEGF基因对成骨细胞增殖、合成骨钙素以及细胞周期的相关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

[8].孙玉琦,尹美林,王硕,富力.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18

[9].王利媛,林华庆,陈靖文,李浩贤.介导基因传递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的研究[J].中国药房.2018

[10].李青坡.近红外光介导的阿霉素光敏脂质体药物控制释放与肿瘤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8

标签:;  ;  ;  ;  

脂质体介导法论文-白圣凯,野庆松,张芳婷,盖厦梦,李文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