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研究TNT装药在坑道内爆炸的热效应,开展了1kg和3kg两种质量的TNT药柱在长直坑道内的爆炸试验,采用WRe 5/26热电偶获取了不同爆心距处的响应温度—时间曲线,分析了温度峰值和传播速度随距离变化的规律,以及装药质量对温度峰值和热作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爆炸产物的二次反应,响应温度在上升过程中存在一个延迟台阶;温度峰值和火球传播速度随着爆心距的增加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上升段位于8~11倍坑道等效直径段,1kg TNT装药坑道内爆炸火球传播速度在上升段达到最大值,为24.69m/s,在最末段速度降至最低,为4.88m/s;1kg TNT和3kg TNT药柱对应的响应温度峰值分别为406℃和575℃,响应温度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20s和3.30s;试验条件下,相同爆心距处的温度峰值之比和持续时间之比均近似等于两种装药质量的立方根之比。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玉磊,李芝绒,张俊锋,潘文,王胜强
关键词: 爆炸力学,坑道内爆炸,热电偶,响应温度,爆炸火球
来源: 火炸药学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燃料化工,武器工业与军事技术
单位: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分类号: TQ560.1
DOI: 10.14077/j.issn.1007-7812.2019.05.018
页码: 526-530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120K
下载量: 68
相关论文文献
- [1].破片头部系数对TNT冲击起爆临界速度影响规律研究[J]. 爆破器材 2020(02)
- [2].一种TNT基熔铸装药的加速老化研究[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0(09)
- [3].热分解法处理TNT红水污染土壤[J]. 火炸药学报 2016(06)
- [4].受TNT污染泛红的阳极氧化层环境试验研究[J]. 工程与试验 2017(02)
- [5].一种基于TNT当量分析的爆炸装置技术认定标准[J]. 警察技术 2015(03)
- [6].滑板 血液里的TNT[J]. 体育博览 2017(03)
- [7].密闭空间TNT内爆炸准静态压力研究[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0(05)
- [8].沼泽红假单胞菌降解TNT废水的研究[J]. 化工中间体 2012(05)
- [9].有机膨润土处理TNT废水的研究[J]. 火工品 2009(03)
- [10].烟火药替代TNT在军事演习炮火显示中的初步探讨[J]. 采矿技术 2014(05)
- [1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炸药中TNT含量[J]. 火炸药学报 2014(05)
- [12].有机膨润土对TNT吸附性能及机理的研究[J]. 火工品 2010(02)
- [13].电压对采用三维电极处理TNT废水的影响[J]. 净水技术 2009(04)
- [14].TNT高温热解及含碳团簇形成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02)
- [15].二维气相色谱检测爆炸残留物中TNT[J]. 刑事技术 2009(03)
- [16].TNT基炸药储存寿命评估研究[J]. 爆破器材 2016(03)
- [17].超声空化助零价铁降解TNT炸药废水的研究[J]. 上海化工 2012(02)
- [18].初始压力对TNT密闭空间爆炸温度的影响[J]. 火工品 2016(06)
- [19].“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经营TNT茶语微店为例[J]. 饮食科学 2019(02)
- [20].公共汽车内TNT炸药爆炸的有限元模拟[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2(01)
- [21].大孔树脂对还原后TNT红水中苯胺类物质的吸附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4)
- [22].土介质中TNT炸药爆炸波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3].总磷TNT试剂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04)
- [24].络合萃取法预处理TNT红水的研究[J]. 含能材料 2016(07)
- [25].胡敏酸对TNT的吸附/解吸行为及机制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05)
- [26].泥浆体系中的TNT生物降解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8(07)
- [27].TNT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方法研究[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3(01)
- [28].快递企业TNT与铁路公司合作相关研究[J]. 中国铁路 2017(01)
- [29].减压蒸馏耦合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TNT红水[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10)
- [30].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应用于战场水环境TNT检测的可行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