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图形化论文-张燕

金属图形化论文-张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图形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磁薄膜,形状各向异性,高频磁性,微米级磁条

金属图形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1](2018)在《图形化金属软磁薄膜的高频电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雷达探测、通讯技术和消费电子的快速发展,磁性材料在GHz波段内的优异高频电磁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例如在现代无线通讯中,我们通过手机来进行交流,这需要电磁波来进行信号传输,从过去的二代GMS数字通讯发展到现在的第四代4G通讯技术,不仅要求电磁波频率高,还需要在这些高度集成化电子设备内部间形成的信号干扰小。具有磁各向异性的薄膜化微波磁性材料可以改善材料的共振频率和磁导率特性,从而使得信号传输的更快,同时可有效减弱设备内部的传导干扰和电磁兼容干扰等问题。因此通过调控磁性薄膜材料的磁各向异性场来调控材料的高频磁性成为了薄膜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在图形化小单元中会引入额外的形状各向异性能,同时具有材料选择性,因而图形化薄膜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本课题研究的着重点放在如何制备图形化薄膜、改变图形化单元的尺寸和混合排列方式引入形状各向异性能来实现对NiFe软磁薄膜高频磁性能的有效调控,从而达到器件高频化、集成化、片式化和微型化的目的。主要内容如下:(一)通过光刻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不同宽度的微米级Ni Fe软磁薄膜条纹,设计的线宽从2μm变化到30μm。相对于连续薄膜而言,图形化薄膜样品表现出明显的形状磁各向异性,并且随着线宽的不断减小,磁各向异性场(H_k)从87 Oe增加到576 Oe。同时我们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表征动态磁性可以看到,样品的共振频率从0.7 GHz增大到了10.6 GHz,实现了在L,S,C,X四个波段内可调。(二)将两种不同宽度的微米级磁条按不同比例混合排列在5*5 mm大小的基片上。磁条在组合之后,磁滞回线易轴的矫顽力增大,面内磁各向异性H_k减小,且回线表现出类似条纹畴回线的台阶结构。通过MFM表征发现线条内部畴结构重新排列,组合后样品的共振频率提高到7 GHz,同时磁导率保持一个较高值,突破了传统的Acher极限。(叁)在不同温度下对Al_2O_3基片进行热处理,对其表面形成的类似叁角波式条纹通过MFM表征其波长和峰高。随着温度升高,波长增大到62.1nm,磁滞回线易轴的矫顽力增大到75 Oe,同时形成的磁各向异性场也增大到了238 Oe,这说明通过对Al_2O_3基片进行热处理,引入的纳米叁角波条纹会对样品的磁各向异性产生影响。且相对于平坦的连续薄膜而言,纳米图形化薄膜的共振频率提高了2倍。(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0)

沈麟君[2](2018)在《基于聚多巴胺及压印技术的新型柔性衬底金属图形化研究及在无线离子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电子及柔性传感器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低成本的印刷及图形化技术,对于目前柔性印刷电子的制造来讲至关重要。传统印刷柔性电子学采用卷对卷(Roll-to-Roll)等工艺,能够在大面积的基底材料上完成印刷,具有速度高,产量大等优势,但是这种工艺一般只能进行特征尺寸50μm以上的印刷。因此,为满足更高精度的印刷要求,同时兼顾卷对卷、低成本印刷的优点,压印成为最有前景的备选方案之一。通过使用弹性印模,压印工艺能够快速实现聚合物及导电金属的图形化,同时工艺与常见柔性衬底相兼容。受贻贝分泌的高粘性粘液所启发,聚多巴胺(PDA)这种仿生聚合物薄膜正引起人们的关注。聚多巴胺是通过多巴胺在弱碱性溶液中简单聚合得到,具有高粘附性、制备简单等优点。聚多巴胺已被证明几乎可在任何衬底和材料表面上,形成约几十纳米厚的性能优异的粘附层。聚多巴胺已被研究应用于生物、化学、能源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另外,聚多巴胺本身所具有的基团,如酚羟基等,具有还原催化金属离子的能力。通过无电镀,可以直接进行柔性衬底上的金属图形化。本论文通过研究以压印的方法,辅以聚多巴胺,实现柔性衬底上的金属图形化,并进一步开发了以压印为工艺基础的气体传感器和无线离子传感器的制备过程。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压印工艺,实现柔性聚酰亚胺(PI)衬底上的金属图形化。首先,利用弹性印章对PMMA溶液的模制,在柔性衬底上形成图形化的PMMA掩模。其次,利用离子交换技术,在聚酰亚胺基底材料上制备出图形化银金属薄膜和镍金属薄膜。在常规环境中,制备出了10μm的金属线条,在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制备了微叉指电极。最后,在微叉指电极上,利用电镀产生铜锡枝杈结构,结合热氧化后形成铜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结果表明对氢气具有良好响应。此工艺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环境要求低,可以实现良好的图形化质量。2、基于微接触压印,结合聚多巴胺的独特的仿生粘附能力和成膜性能,实现了柔性衬底上的金属图形化。首先,通过使用图形化的弹性印模,经过简单的多巴胺溶液的浸泡,可实现聚多巴胺图形的微接触印刷。其次,利用化学无电镀的方法,可实现聚多巴胺图形部分的金属沉积。研究测试了基于聚多巴胺图形化金属的导电性能及粘附能力。论文中制造可应用于无线RFID传感器的螺旋电感器件。3、基于聚多巴胺制备的电极,开展了离子选择性传感器的应用。利用独特的压印组装的方法,实现了离子选择性传感器的制备,并应用于实际检测中。研究了相关的制备工艺过程及电化学传感原理,实现了离子选择性传感器对溶液p H值及金属离子的检测。并通过结合无线RFID传感器系统,制造了无线智能离子选择性传感器柔性标签,传感器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及生鲜实时检测之中。(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沈麟君,黄淳,张健,陶佰睿[3](2018)在《基于压印的POLYIMIDE衬底金属图形化及原位电沉积铜锡氢气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基于压印和聚酰亚胺(PI)表面离子交换技术,实现市售的柔性PI胶带上微米级线条的金属图形化方法,并通过原位电沉积、热氧化制备氢气传感器。通过压力辅助,并利用PDMS软模印章,在PI薄膜上图形化形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阻挡层,结合PI改性的金属图形化工艺,实现了柔性PI衬底上的耐弯曲、耐腐蚀的金属镍叉指图形。利用电沉积技术,在叉指电极的微米级间隙内形成Cu Sn枝状结构连接,通过在空气中高温热氧化制备形成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实验测试其对氢气有良好响应。(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任建军,石云波,孙亚楠,冯恒振,康强[4](2017)在《基于压阻式加速度计的金属掩膜层图形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法刻蚀是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制备中的关键工艺,金属掩膜层的图形化对刻蚀结果尤为重要。金属掩膜层图形化的效果影响着压敏电阻条的刻蚀效果,进而影响传感器性能。利用磁控溅射在Si和SiC衬底上分别溅射金属Al和Ni作为金属掩膜层,并对二者的图形化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借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分析金属腐蚀速率、图形化后结构的形貌、线宽损失等参数。实验证明:对于小结构(线宽小于50μm)而言,金属Al由于致密性不好,图形化后的结构模糊不规则;金属Ni作为掩膜层图形化后的结构形貌清晰、形状规则、线宽损失小。(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郭燕龙[5](2017)在《Al_2O_3陶瓷表面金属图形化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金属化的陶瓷因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及稳定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等领域中。目前,陶瓷金属化的方法主要有丝网印刷法、磁控溅射法、直接覆铜法、化学镀法,这些制备方法尚存在工艺流程繁琐、污染环境、难以大规模生产等。本论文采用喷墨印制和选择性化学镀相结合的方法在Al_2O_3陶瓷表面制备图形化金属导电层,该方法具有工序简单、高效环保、易批量化等优点,为实现陶瓷金属化应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陶瓷表面进行预处理,探讨了预处理对陶瓷表面微观形貌、接触角、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有效提高了金属铜层与陶瓷基材的结合强度;研究了催化功能墨水的理化特性,表明墨水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以及喷印可适性,且在陶瓷表面具有良好浸润铺展特性。调控喷墨印制技术参数,可在Al_2O_3陶瓷基上形成预设图形,经低温固化后获得对后续金属铜层生长具有催化作用的种子图层。在具有催化种子层的陶瓷基材上,采用选择性化学镀法实现金属铜层的生长。研究了不同参数对铜层形貌、方阻、晶体结构及沉积速率的影响,得到铜层生长的优化技术参数为:C_4H_4O_6KNa(24 g/L),EDTA·2Na(3 g/L),CuSO_4·5H2O(8 g/L),NiSO_4·6H2O(2 g/L),K4Fe(CN)6(15 mg/L),2-MBT(1.0 mg/L),HCHO(14 mL/L),pH为13.0,沉积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5°C和30 min。对Al_2O_3陶瓷基上所制备的金属铜层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铜层均匀致密,铜层中仅观测到铜元素且铜层具有优良的结晶性;铜层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其电阻率低至2.42μΩ·cm(仅为块材铜的1.4倍);在0-125°C及室温储存条件下测试金属铜层的电阻变化率,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储存可靠性;可焊性和附着力测试结果表明,铜层具有优良的可焊性及可靠的附着特性,其与基板的结合强度达到6.4 N/mm~2。电镀加厚铜层,在电流密度为2 A/dm~2和电镀时间为30 min条件下,铜层厚度达到约14μm。将金属图形化的陶瓷基板应用于大功率LED散热基板,采用正向电压法得到LED工作时的电压-温度系数为-0.87 mV/°C,结温约为67°C,热阻约为17.5 K/W,表明经本论文技术进行金属化后的陶瓷基板可用于大功率LED陶瓷封装基板。(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喻[6](2017)在《PET基材表面图形化金属布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以柔性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可穿戴电子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柔性电子具有独特的可弯折性和延展性,可以耐受多种机械弯折和形变,良好的适应性和贴合性使得其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可穿戴电子领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稳定的表面化学性质,且其耐弯折性好、制造成本低廉,因此是应用于柔性电子产品最理想的基材之一。当前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既为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之面临诸多的挑战,PET在被作为柔性基材使用时常常会面临表面难以金属化和金属层与基材附着力不佳的问题,如何低成本、高效地在PET基材上制备高质量的金属导电线路,是当下柔性电子研究领域的重点。本论文在表面改性后的PET基材上采用喷墨打印形成图形化催化种植层,再进行化学沉积以实现PET基材表面图形化金属布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自组装改性手段,使用以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和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MPTES)为主要成分的离子吸附溶液,成功地在PET基材上引入了能够与金属进行化学结合的官能团(-NH2和-SH),并增大了PET基材表面的粗糙度,为铜的沉积提供了机械结合的“锚点”,这将提高金属铜层与PET基材的附着力。(2)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在改性后的PET基材表面种植含有Ag+的图形化催化油墨层。经过对比测试,该图形化的种植层与改性后的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为后续铜的沉积提供吸附中心,以获得具有良好附着力的铜层。(3)利用化学沉积在图形化的PET基材上制备高质量的金属铜层。通过SEM、EDS、XRD和四探针等进行表征,所制备的铜层具有致密的形貌、较高的纯度和结晶度,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电导率达到铜块材的81.44%)和图形化精度(线宽低至89μm)。同时,金属层具有优异的附着力,达到ASTM D3359-02标准中最高的5B级别,其在1000次不同半径的弯折后依然表现出优良的电学及力学可靠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论文的布线技术流程简单、可靠性高,能够低成本、高效地在PET基材上制备具有优良电学和力学性能的图形化金属铜层,因而在柔性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李阳[7](2015)在《图形化金属基底上的石墨烯CVD生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电学、热学、机械、光学等性能而引起广泛关注,通常采用CVD工艺在过渡金属(如铜、镍等)基底上生长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然后通过石墨烯转移和石墨烯图形化等工艺步骤,将石墨烯应用于器件结构中。但是,复杂的石墨烯转移和石墨烯图形化过程会对石墨烯的质量产生一定的破坏,不利于石墨烯优异性能的应用。在预图形化的催化基底上原位生长石墨烯,可以避免后续的石墨烯转移和图形化过程,有效提高器件应用中石墨烯的质量,为石墨烯器件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地技术路径。本文主要研究利用CVD方法在铜、镍薄膜及铜/镍复合薄膜基底上图形化生长石墨烯。首先采用光刻、溅射、剥离工艺在SiO2/Si制备预图形化的铜膜、镍膜和铜/镍复合薄膜基底,然后利用CVD方法在预图形化的金属薄膜基底上选择性生长石墨烯。本文预先通过改变CVD生长参数(压强、气氛等)来探究不同生长参数对石墨烯质量的影响,接着选择合适的CVD生长参数在图形化的金属薄膜基底上生长高质量的石墨烯。利用SEM、XRD、拉曼光谱、AF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生长的石墨烯及石墨烯生长过程中的基底进行表征。通过对比在铜膜、镍膜和铜/镍复合薄膜基底上石墨烯的生长差异,我们发现在相同的生长参数下,铜/镍复合薄膜基底的晶粒尺寸最大,表面最光滑,且在铜/镍复合薄膜基底上生长的石墨烯层数最少,缺陷最少。随后我们对石墨烯在铜/镍复合薄膜基底上的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在铜/镍复合薄膜基底中下层的镍膜充当了缓冲层,使上层铜膜质量更高,有利于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的生长。最后,我们将制备的石墨烯/金属复合结构置于0.5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中进行腐蚀,发现覆盖有石墨烯的金属基底的腐蚀速度明显较裸露的金属基底慢,初步说明石墨烯可以有效地保护下层金属不受腐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18)

杨婷[8](2015)在《基于聚酰亚胺金属图形化的柔性湿度/温度/压力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柔性电子器件快速发展,在显示屏,机器人技术和医学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合物是柔性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柔性支撑,更是一种功能性材料,可以产生、转移并处理机械、电等信号。本文以聚酰亚胺薄膜(PI)为基础材料,研究了通过离子交换在其表面实现金属图形化的工艺,并基于该工艺,在柔性PI上制作了湿度、温度和压力叁种传感器,测试传感器的性能。本文研究工作如下:第一,基于全湿化学工艺(all-wet chemical),离子交换实现PI表面金属图形化。首先,通过KOH溶液处理,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被改性为聚酰胺酸(钾盐)(PAA),接着经过银氨溶液浸泡,K +g+交换,再利用喷墨打印作为掩模层,采用双氧水快速还原法和热处理还原法,制备了Ag-PI复合结构,实现了金属银的图案化。对Ag-PI复合结构的薄膜进行表征,发现所生成的银为面心立方结构。银层致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研究表明,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所得到的PI表面存在着差异,热处理法会使得改性后产生的PAA环化,重新形成PI;而双氧水快速还原法不会对改性后的PI产生影响,其表面仍然是PAA。研究了碱性溶液改性处理时间、银氨溶液离子交换处理时间以及还原时间等对复合薄膜银层电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最后胶带粘贴测试表明,银与衬底之间存在超强的结合力;弯曲测试表明,银层有很好的鲁棒性能,在弯曲次数超过10000次后没有明显的损伤。第二,实现了基于“一步掩模法”的大面积新型柔性湿度传感器阵列。PI及其改性产物PAA既是衬底又作为感湿材料。结合PI表面金属图形化工艺制作了叉指电极,实现了“一步掩模法”制造基于P1材料和PAA材料的叉指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研究了感湿性能。发现基于PI材料的传感器的性能要优于PAA材料。另外,为了解决湿度传感器响应慢的特点,利用MATLAB进行数学建模,发展了一种通过对动态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准确快速地估算真实的湿度值的方法。第叁,“一步掩模法”制备了柔性温度传感器。在聚酰亚胺薄膜上设计制作两种形状(蛇形,螺旋形)的银电阻型温度传感器。测试结果表明,温滞小,最大温滞误差<1%;响应时间在几十秒左右。两种传感器的最大非线性误差小于4.8%,相关因子大于0.998。对于采用蛇形和螺旋型结构的传感器,灵敏度分别为0.002/℃左右。研究表明,制得的温度传感器性能良好,在100℃以内,灵敏度方面与常用的铂电阻RTD相当,适用于温度测量。第四,研制了基于石墨/PDMS复合材料的压力传感器。采用“一步掩模法”工艺在聚酰亚胺衬底上制作了叉指型电极,滴涂一层石墨/PDMS有机复合材料为压阻材料,制作了压力传感器。测试结果表明,在曲率从0.03 mm-1变化到0.12mm-时,电阻变化范围约为8 kΩ~12 kΩ;最大迟滞误差不到3%;响应、恢复时间均小于1 s。在曲率小于0.10 mm-1的情况下其重复性良好,误差不超过2%。第五,实现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在PI衬底上的单片集成,所研究的系统有望应用于人体舒适度测量、机器人、智能皮肤等柔性电子学领域。(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5)

罗金群[9](2007)在《金属腐蚀监测系统数据图形化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属腐蚀在线监测系统中,关键是实现图形的实时展示和历史回放的同时进行和大量数据的优化查询,论文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数据链表结构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期刊2007年22期)

田如海,赵建文,只金芳[10](2006)在《金刚石薄膜表面图形化金属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Photo metallization of diamond surfaces was achieved basing on the self-assebly and photolithography technologies.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adopted as the seeds for the further deposition of other metals. By this method, nice pattern metal layer could be constructed onto diamond surfaces without any damage under mil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6-07-01)

金属图形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柔性电子及柔性传感器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低成本的印刷及图形化技术,对于目前柔性印刷电子的制造来讲至关重要。传统印刷柔性电子学采用卷对卷(Roll-to-Roll)等工艺,能够在大面积的基底材料上完成印刷,具有速度高,产量大等优势,但是这种工艺一般只能进行特征尺寸50μm以上的印刷。因此,为满足更高精度的印刷要求,同时兼顾卷对卷、低成本印刷的优点,压印成为最有前景的备选方案之一。通过使用弹性印模,压印工艺能够快速实现聚合物及导电金属的图形化,同时工艺与常见柔性衬底相兼容。受贻贝分泌的高粘性粘液所启发,聚多巴胺(PDA)这种仿生聚合物薄膜正引起人们的关注。聚多巴胺是通过多巴胺在弱碱性溶液中简单聚合得到,具有高粘附性、制备简单等优点。聚多巴胺已被证明几乎可在任何衬底和材料表面上,形成约几十纳米厚的性能优异的粘附层。聚多巴胺已被研究应用于生物、化学、能源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另外,聚多巴胺本身所具有的基团,如酚羟基等,具有还原催化金属离子的能力。通过无电镀,可以直接进行柔性衬底上的金属图形化。本论文通过研究以压印的方法,辅以聚多巴胺,实现柔性衬底上的金属图形化,并进一步开发了以压印为工艺基础的气体传感器和无线离子传感器的制备过程。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压印工艺,实现柔性聚酰亚胺(PI)衬底上的金属图形化。首先,利用弹性印章对PMMA溶液的模制,在柔性衬底上形成图形化的PMMA掩模。其次,利用离子交换技术,在聚酰亚胺基底材料上制备出图形化银金属薄膜和镍金属薄膜。在常规环境中,制备出了10μm的金属线条,在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制备了微叉指电极。最后,在微叉指电极上,利用电镀产生铜锡枝杈结构,结合热氧化后形成铜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结果表明对氢气具有良好响应。此工艺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环境要求低,可以实现良好的图形化质量。2、基于微接触压印,结合聚多巴胺的独特的仿生粘附能力和成膜性能,实现了柔性衬底上的金属图形化。首先,通过使用图形化的弹性印模,经过简单的多巴胺溶液的浸泡,可实现聚多巴胺图形的微接触印刷。其次,利用化学无电镀的方法,可实现聚多巴胺图形部分的金属沉积。研究测试了基于聚多巴胺图形化金属的导电性能及粘附能力。论文中制造可应用于无线RFID传感器的螺旋电感器件。3、基于聚多巴胺制备的电极,开展了离子选择性传感器的应用。利用独特的压印组装的方法,实现了离子选择性传感器的制备,并应用于实际检测中。研究了相关的制备工艺过程及电化学传感原理,实现了离子选择性传感器对溶液p H值及金属离子的检测。并通过结合无线RFID传感器系统,制造了无线智能离子选择性传感器柔性标签,传感器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及生鲜实时检测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图形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燕.图形化金属软磁薄膜的高频电磁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2].沈麟君.基于聚多巴胺及压印技术的新型柔性衬底金属图形化研究及在无线离子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沈麟君,黄淳,张健,陶佰睿.基于压印的POLYIMIDE衬底金属图形化及原位电沉积铜锡氢气传感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任建军,石云波,孙亚楠,冯恒振,康强.基于压阻式加速度计的金属掩膜层图形化[J].微纳电子技术.2017

[5].郭燕龙.Al_2O_3陶瓷表面金属图形化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王喻.PET基材表面图形化金属布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7].李阳.图形化金属基底上的石墨烯CVD生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8].杨婷.基于聚酰亚胺金属图形化的柔性湿度/温度/压力传感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9].罗金群.金属腐蚀监测系统数据图形化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

[10].田如海,赵建文,只金芳.金刚石薄膜表面图形化金属层的制备[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6

标签:;  ;  ;  ;  

金属图形化论文-张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