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茂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对输液滴数及输液速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韩聪,黄娜,张艳[1](2022)在《不同滑轮位置对输液速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确定出有效安全输液速度的滑轮位置。方法通过观察临床静脉输液以及查阅文献来确定常用的输液调节器在输液管的位置、滑轮的位置以及输液袋的悬挂高度,并观察输液速度(滴/分钟),同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与输液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滑轮中心位置会对输液速度造成影响,每滑动0.1 cm输液速度就会±30滴/分。结论护士在调节输液速度时为了使速度精准及不让患者随意调节滑轮,将滑轮中心置于输液调节器下缘上1.7 cm即可。
郭玲,万绍平,王国蓉,李放[2](2019)在《国产重力输液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临床转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国产重力输液过程智能监控系统在液体余量监测、液体滴速计数及控制、液体温度监测与控制、不同输液袋或输液瓶之间的自动切换、异常事件提醒或报警功能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具备以上功能的智能输液产品在临床转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反馈,促进功能全面、操作简便、实用安全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临床转化应用的建议。
周梦杰[3](2018)在《输液监控与生命体征多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如今,亚健康人群的数量逐年增长,同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常见病也困扰着许多家庭。人们对医疗卫生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医疗监护设备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同时,随着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医疗健康监测设备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捷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健康监测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集健康监测和输液监控于一体的系统,不仅可以在社区医疗、医院中使用,更可以推广到家庭或个人健康监测上。功能上,下位机具有智能输液监控和心电脉搏数据的采集发送功能。智能输液监控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能够自主的对输液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只需设定好输液参数即可自动调节滴速至设定值并能进行输液完成阻断控制和异常控制等,极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输液的智能化水平。心电和脉搏数据采集模块配合Android手机监测软件实现健康监测的功能,心电脉搏采集模块通过无线蓝牙传输的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发送到Android手机监测软件,监测软件能够将被监测对象的心电和脉搏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显示、存储和管理,从而实现健康监测的目的,并且可以进行波形参数计算,如在心电波形中计算RR间期和心率参数等,在脉搏波形中计算脉率等,实现了用户自主诊断的目的,另外保存的监测记录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了数据支持,为实现自身健康的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输液监控和生命体征监测还可以相互协调工作,对于同时需要输液和生命体征监测的用户或重病症患者来说意义重大。最后,设计出具体的硬件系统实物,并基于Android手机开发了相应的健康监测软件,实现了人机交互功能。通过功能验证与分析,本系统各功能模块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系统整体体积小、易便携,双电源供电系统可满足不同工作场所的应用要求,在健康监测控制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亚楠[4](2017)在《野战条件下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技术指标及临床应用测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基础:导师课题组立足于解决野战和日常临床工作中的输液问题,进行了近十年的系列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研究方向,一是针对解决野战环境下静脉穿刺难题,研制出了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并完成了该装置在野外模拟实战环境下的应用试验、技术指标检测和日常临床应用试验,验证了该装置在野战和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二是针对解决野战环境下的输液管理难题,研制出了野战条件下输液监测辅助装置,并完成了该装置在野外模拟实战环境中的应用试验,目前导师已初步验证了该装置在野战中的应用效果,尚需进行该装置的技术指标检测及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用试验,以确定其具体技术指标,验证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本人在导师前期研究基础上,对野战条件下输液监测辅助装置开展技术指标检测及日常临床应用研究,目的在于明确该装置的技术指标和日常临床应用效果,使其广泛应用于野战、突发公共事件等应急救援,平时医院输液管理,保证患者输液安全,为现代化管理批量输液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新途径。方法:一是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深度了解医学工程学相关理论知识,依据《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后勤装备通用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医用电气设备》等要求,制定基本性能检测大纲,检测项目包括外观、基本性能、高(低)温试验、可靠性和安全性测试、振动测试和展开撤收时间等项目,并将该装置委托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药品仪器检验所按照检测大纲进行技术指标检测。二是在装置技术指标检测基础上,开展临床应用测试研究,主要包括体外应用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两部分。体外应用研究针对临床常用的三种输液器、六种液体、垂直及不同搬运颠簸角度(输液滴管摆幅在15°、30°、45°)、不同输液环境(野外空旷、实心墙病房)下的应用研究,观察该装置的输液监测准确性以及监测信号覆盖范围;临床应用研究主要是针对病区内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平均巡查房次数、换瓶前平均配液间隔时间等情况进行对照研究及装置监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课题组研制出的输液监测辅助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无需外接电源支持,便于携带,经技术指标检测,各项参数的检测结果完全符合设计和临床工作需求。针对目前临床常用的输液器、常用液体均能够准确监测;协调器在野外空旷、普通实心墙信号覆盖半径分别为85米、42米,单个中继器在野外空旷、普通实心墙信号覆盖半径分别为50米、12米;输液管颠簸角度在45°以内,均可以准确监测输液滴速。临床应用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巡查房次数分别为(1.31±0.47)、(2.61±0.68)次,t=19.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瓶前平均配液间隔时间分别为(3.08±0.49)min、(7.30±1.14)min,t=41.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野战条件下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技术指标均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应用该装置能够达到少数护理人员即可实时监测批量患者的输液信息,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保证患者输液安全的目标。适用于野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中小型医院门急诊输液室、病房的输液安全管理工作。
刘萍,徐家林[5](2016)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科400例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在输液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规范的输液服务流程。分析比较两组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例(3.5%),对照组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56例(28.0%),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及规范的输液服务流程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风险。
张丽萍,梁国丽,江丽茹,范彩红[6](2015)在《一种可调节输液器准确流速的快速核准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不同液面高度、流速下滴速与流速之间规律性,快速核准可调节输液器的准确流速。方法:将可调节输液器接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器前端接同一厂家的7号头皮针,悬挂高度(液面距测量杯底部距离)设为80、100、120、130cm。设定可调节输液器流速有10、20、30、40、50 ml/h各观察1h,记录不同液面高度的滴速及实际流速。结果:在悬挂高度80cm接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流速(ml/h)与可调节输液器所规定的条件下,输入速度与其标示基本相符。结论:在不同高度下每分钟滴数与每小时输入量(ml)存在3倍关系,可用核准可调节输液器的准确流速。
苗琳[7](2014)在《手术室静脉输液滴空后排气方法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对该院手术室常用的三种静脉输液滴空后排气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寻找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手术室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分别人为制造静脉液体滴空情况,分别在滴空后液面距茂菲氏滴管10、30、60 cm处应用指弹挤捏法、缠绕法、调速器法排气,计时并观察排气成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使用调速器排气法成功率最高,时间最短。结论使用调速器排气法可靠、迅速、简便,值得推广。
刘丽琼,张平,朱琼[8](2014)在《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及管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降低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提高患者救治率。方法:对91例使用输液泵的患者出现的意外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和评估。结果:对各种输液泵临床给药可能风险进行规范管理后,输液泵不良事件大大减少。结论:科学规范地管理输液泵临床给药,对输液泵用药的安全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钟朵莉[9](2012)在《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向静脉输入药液以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主要的给药治疗技术。在对病人进行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输液的药物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输液速度。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输液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依靠人工完成,需护士频繁来回查看输液进度,或者患者需要大量陪护人员陪同,这样容易导致交叉感染,患者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影响治疗质量和患者康复。本论文提出了研制一种基于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旨在实现以下功能:能及时提示更换液体;能在护士工作站就能实时监测各病房的输液过程,当有病床输液发生异常时,能被护士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输液治疗资料容易被保存,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可作为准确、有利的证据。根据医院的特点,本论文医院输液监控系统采用了两级分布结构,即为主站和从站两部分。主站安装在护理室,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各从站的工作状态和相应的一些简单的控制功能,当从站有特殊情况报警时,主站也同时报警,提醒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从站安装在每个输液器上,以完成输液点数的设置、红外检测、控制和报警等功能。整个系统由上位机、下位机和通讯系统组成。上位机由一台计算机实现键盘输入和显示等功能,下位机则由STC12C5206AD单片机实现输液速度的检测和监控等功能,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以nRF24L01的无线收发进行数据通信。整个输液监控系统由护士或医生在上位机(主站)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上位机按照下位机的不同地址,不断将巡查命令经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下位机,下位机获得命令后将检测端检测到的各个患者输液的信息返回发送至上位机,从而可以使护士或医生在上位机就可以对整个医院所有进行输液的病房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减轻医院的工作轻度,缓解护士或医生的工作压力。
张育红[10](2012)在《影响小儿输液速度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文中提出静脉输液速度是整个输液过程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小儿静脉输液时,速度时常有过快、过慢或者滴速暂停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临床治疗的目的和疗效。对影响小儿静脉输液速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于恰当护理措施,旨在总结护理经验,
二、茂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对输液滴数及输液速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茂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对输液滴数及输液速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滑轮位置对输液速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调查对象 |
1.3 操作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 |
2.2 影响输液速度的因素 |
2.3 输液调节器和调节器滑轮中心的不同位置对输液速度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语 |
(2)国产重力输液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重力输液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
1.1 液体余量监测功能及其监控系统设计 |
1.1.1 重力监测 |
1.1.2 电容监测 |
1.1.3 内置电极监测 |
1.1.4 内置压力传感器监测 |
1.1.5 超声波监测 |
1.1.6 外置光电监测 |
1.2 液体滴速监测控制功能及其监控系统设计 |
1.2.1 输液液体滴速计数 |
1.2.2 输液速度控制 |
1.3 液体温度监测控制系统设计 |
1.4 不同输液袋或输液瓶间的自动切换系统设计 |
1.5 异常事件提醒或报警功能及监控系统设计 |
2 重力输液过程智能监控系统临床转化应用 |
2.1 设计产品测试研究 |
2.2 投产上市产品及应用研究 |
3 结语 |
(3)输液监控与生命体征多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静脉输液监控的研究进展 |
1.2.2 生命体征参数监护的研究进展 |
1.2.3 移动健康监测设备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总体架构 |
2.2 系统功能设计及分析 |
2.2.1 静脉输液监控模块分析 |
2.2.2 生命体征参数采集模块分析 |
2.2.3 安卓手机监测软件设计需求分析 |
2.3 系统软件用到的关键技术 |
2.3.1 蓝牙传输协议 |
2.3.2 多线程技术 |
2.3.3 安卓MVVM架构和DataBinding框架 |
2.3.4 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输液监控与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系统总体架构 |
3.2 微控制器模块 |
3.2.1 MSP430系列控制器简介 |
3.2.2 MSP430F149及其外围电路 |
3.2.3 外部中断及内部ADC |
3.3 前端功能模块设计 |
3.3.1 输液监控模块 |
3.3.2 心电和脉搏监测模块 |
3.4 通讯模块 |
3.5 双电源供电模块 |
3.6 硬件系统实物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前端监护系统程序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4.2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4.3 主要子程序设计 |
4.3.1 系统初始化 |
4.3.2 外部中断设计 |
4.3.3 ADC采集设计 |
4.3.4 蓝牙串口通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ndroid客户端应用程序设计 |
5.1 Android系统简介 |
5.1.1 系统结构和核心组件 |
5.1.2 AndroidStudio开发环境简介 |
5.2 Android客户端总体设计 |
5.3 界面设计与操作 |
5.4 蓝牙通讯设计 |
5.5 数据库SQLite信息管理设计 |
5.6 功能测试与分析 |
5.6.1 监测软件功能测试与分析 |
5.6.2 输液监控功能测试与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攻读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4)野战条件下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技术指标及临床应用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前期研究工作 |
1 引言 |
2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 |
2.1 组成结构 |
2.2 工作原理 |
2.3 操作方法 |
3 初步野战模拟应用研究结果 |
第一部分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技术指标检测及结果 |
1 引言 |
2 基本性能检测大纲 |
2.1 编制检测大纲的依据 |
2.2 检测大纲项目及方法 |
3 技术指标测试结果 |
3.1 整机主要参数 |
3.2 基本技术参数 |
4 讨论 |
4.1 本装置的性能指标满足野战环境应用要求 |
4.2 本装置的性能指标满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护要求 |
4.3 本装置的性能检测指标满足平时输液管理工作要求 |
第二部分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体外应用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物品准备 |
2.2 该装置应用于不同种类输液器的准确性研究 |
2.3 该装置应用于不同种类液体的准确性研究 |
2.4 该装置应用于模拟搬运情况下的准确性研究 |
2.5 该装置应用于不同输液环境的监测信号覆盖范围研究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该装置应用于不同种类输液器的准确性研究结果 |
3.2 该装置应用于不同种类液体的准确性研究结果 |
3.3 该装置应用于模拟搬运情况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 |
3.4 该装置应用于不同输液环境的监测信号覆盖范围研究 |
4 讨论 |
4.1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适用于临床常用输液器的输液监测 |
4.2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适用于临床常用液体的输液监测 |
4.3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适用于搬运颠簸情况的输液监测 |
4.4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适用不同输液环境下的输液监测 |
第三部分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伦理学原则 |
2.3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间输注每瓶液体的平均巡查病房次数比较 |
3.2 两组间换瓶前平均配液间隔时间的比较 |
3.3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准确报警情况 |
4 讨论 |
4.1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对护士工作效率的影响 |
4.2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对药液质量的影响 |
4.3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对患者输液安全的影响 |
4.4 输液监测辅助装置对输液安全管理模式的影响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
3.1 不足之处 |
3.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专利证书 |
附录2 检测报告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临床应用实验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国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及相关装置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一种可调节输液器准确流速的快速核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DOSI-FLOW3可调节输液器的使用条件: |
2.2 每小时输入量与滴速关系测定每小时输入量与滴数成3倍数的关系,见表1~表4。 |
3 讨论 |
(7)手术室静脉输液滴空后排气方法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操作方式 |
1.2.1 指弹挤捏排气法 |
1.2.2 缠绕排气法 |
1.2.3 调速器排气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排气成功率比较 |
2.2 三组排气时间比较 |
3 讨论 |
(8)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及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2 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成因 |
2.1 输液泵的各种报警 |
2.1.1 安全监测报警及处理 |
2.1.2 错误报警及处理 |
2.2 药液外渗 |
2.3 输液速度异常 |
2.4 药物反应 |
2.5 操作差错 |
2.6 管理缺失 |
3 管理对策 |
3.1 加强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安全意识 |
3.2 使用专用泵管,采用非原装泵管时应进行匹配测试 |
3.3 输液泵的使用 |
3.4 输液泵给药静脉通道选择的注意事项 |
3.5 定时巡视,避免家属监测意外的缺失 |
4 结语 |
(9)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 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
2.3 系统各模块方案选择 |
2.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确定 |
2.3.2 主从站通信协议部分 |
2.3.3 点滴速度检测方案的比较 |
2.3.4 剩余药液检测方案的比较 |
2.3.5 声光报警模块 |
2.3.6 主站显示模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系统硬件组成 |
3.2.1 输液检测模块电源 |
3.2.2 输液信号检测及无线发射 |
3.2.3 无线信号接收及计算机显示 |
3.3 从站主要电路 |
3.3.1 设计框图 |
3.3.2 主要电路 |
3.4 主站主要电路 |
3.4.1 设计框图 |
3.4.2 主要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主站流程设计 |
4.1.1 Windows 窗口程序 |
4.1.2 USB 接收部分单片机程序设计 |
4.2 从站流程设计 |
4.2.1 从站程序流程图 |
4.2.2 滴速检测程序设计 |
4.2.3 通信流程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硬件制作 |
5.1.1 输液检测端硬件 |
5.1.2 USB 接收端硬件 |
5.2 系统安装 |
5.3 系统的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影响小儿输液速度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护 理 |
结 果 |
讨 论 |
四、茂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对输液滴数及输液速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滑轮位置对输液速度的影响[J]. 韩聪,黄娜,张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22(02)
- [2]国产重力输液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临床转化应用研究[J]. 郭玲,万绍平,王国蓉,李放. 医疗卫生装备, 2019(01)
- [3]输液监控与生命体征多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梦杰. 东南大学, 2018(05)
- [4]野战条件下输液监测辅助装置的技术指标及临床应用测试研究[D]. 王亚楠.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2)
- [5]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 刘萍,徐家林.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3)
- [6]一种可调节输液器准确流速的快速核准方法[J]. 张丽萍,梁国丽,江丽茹,范彩红. 医疗装备, 2015(18)
- [7]手术室静脉输液滴空后排气方法的比较[J]. 苗琳. 安徽医药, 2014(10)
- [8]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及管理对策[J]. 刘丽琼,张平,朱琼. 医疗卫生装备, 2014(06)
- [9]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钟朵莉.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10]影响小儿输液速度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张育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