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画板”在多媒体课堂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解子晗[1](2021)在《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教师不仅要继续发扬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还要熟练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面对一系列关于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的重要问题,例如,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在众多的软件中该选择哪种进行辅助教学等。在众多的教学软件中,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简称GSP)作为一个含有强大的绘图、函数、动态演示等功能为一体的软件,非常适合辅助中学物理教学,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便利。为了说明几何画板在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优势,以及几何画板如何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通过对现有的大量关于几何画板的文献与书籍的阅读,对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意义、发展趋势、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本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的意义及其作用。为了使文章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实,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几何画板的发展过程、基本特点以及功能,并结合教育理论说明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意义。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篇论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看法,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其次,通过列举几何画板在物理规律、实验以及动态问题方面的应用,说明几何画板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切性,并在物理规律、实验以及动态问题的方面分别介绍了这些有代表性课件的制作思路以及重点的制作步骤。最后,为了进一步说明几何画板在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可行性,本文将开发的课件应用实际教学中,通过比对案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方式,分析几何画板在应用过程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关于几何画板在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看法与建议。
李赵容[2](2021)在《基于网络画板培育高中生直观想象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为例》文中认为教育信息化成为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象、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过程”等。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成为数学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直观想象为高中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教授及其团队,基于超级画板研发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互联网+动态数学”教学辅助软件“网络画板”。网络画板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可利用知识的直观展示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笔者拟对高中生关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教与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探寻基于网络画板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的教学策略,达到促进学生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直观想象素养,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本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研究法、学生问卷调查法和教师访谈法,结合学生5周的周考成绩,了解高中生直观想象培养的教与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和态度调查,发现: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较弱、教师教学中较少使用几何画板等画图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和教师对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表示支持和恰当使用。2.根据以上现状调查提出基于网络画板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的教学策略。并从直观想象在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和交流与反思四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策略分析,提出以下策略:(1)情境与问题策略:创设直观性生活情境,培养用图识图意识;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培养动手作图能力;创设探疑性情境,培养数形结合思想。(2)知识与技能策略:具象结合,理解知识本质;动静结合,培养想象能力;数形结合,形成转换思维。(3)思维与表达策略:强化图形图表表征,形成形象思维;转化知识数形形式,发展多样表达。(4)交流与反思策略:结合知识多元表征,优化图形语言交流;创设课堂实践探究,增强课堂反思学习。3.选择数学课程内容中支持直观想象养成的知识进行微型实验教学和测试卷考查。即根据提出的策略应用于微型实验教学,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基于网络画板提出的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本实验研究表明:基于网络画板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高中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可促进学作图、识图、以图分析问题形成解题思路能力的培养,可提升高中生的直观表达与数形结合能力、培养高中生的数直观想象素养。
肖爽[3](2020)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也包括了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数学在内的基础教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育应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为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个案研究法,以广安市G中学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分析、观察分析、课件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归纳总结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情况,及明晰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笔者一方面,通过访谈法分析广安市G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应用现状,了解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初中数学老师认同,且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也努力尝试将其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但由于有关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且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具体方法的匮乏,削弱了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激情与动力,并最终造成信息技术未能与数学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信息技术也未能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校需共同努力以提升初中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比如学校可通过定期举行的公开汇报课、示范课及精品课等活动,这对参加汇报及示范课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产生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访谈法和观察法基础上,笔者选取四川省广安市G中学初中同一年级学情相似两个班级,基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情况设计教学案例并开展教学,分别探究了教学辅助软件-爱学班班、几何画板和以PPT与实物投影仪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笔者利用教学辅助软件-爱学班班跟踪学生预习进展和强化学生预习质量,并通过翻转课堂内化知识点,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几何画板精确作图和动态性特点促进了学生对动态几何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建立起变化的运动轨迹的观念;笔者发现以PPT和实物投影仪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规律探索”题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归纳总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学生实施课后测试,其结果进一步证实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与提升初中学生学习质量,并结合文献和访谈与观察搜集的信息,归纳了初中数学教育信息化的积极作用。最后,笔者在个案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对信息化的认识情况、提升教师个人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及初中数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严梅玲[4](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两大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备受大众关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情况。但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课堂教学过程尤其是师生互动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对中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无论是对理论层面还是教学实践层面来说,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正是基于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背景,本研究对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与策略展开调查,希望能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本学位论文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以福州市某中学高中部7个班级的学生以及5位教师为调查对象,从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对课堂融入信息技术的接受度、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以及教师关于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的自评反思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接着针对师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互动中存在的不足,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师生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相关教学理论,提出了针对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1)更新教师教育理念;(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创设民主课堂氛围;(4)选择恰当互动方式;(5)优化教师提问艺术。最后,选择具体案例对策略进行说明,以期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供教学参考。
伍雪莲[5](2020)在《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动态软件在中学数学课堂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相较于传统的几何画板,网络画板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动态性,多平台操作等特点,尤其适合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借助网络画板的优势,本文就初中数学探究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网络画板,展开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现状及问题,进一步熟悉并研究了动态软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其次,进行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探索: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必要性和价值分析;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展探究教学的选材原则(探究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探究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探究内容要有探究的价值;探究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内容要具备适度原则);系统地整理出适用于网络画板进行教学的初中数学内容;基于网络画板的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框架设计、教学策略(落实基础,掌握探究技能;构建设施,保障硬件环境;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营造探究氛围;相互点评,丰富交互方式;协作交流,学会合作共享的策略),等等。最后,呈现了两个教学案例:一个图形与几何(截一个几何体),一个初中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与前面理论研究匹配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基于网络画板探究教学的课例研究,分析了基于网络画板探究教学的教学效果。
周艳[6](2020)在《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众多的教学软件中,几何画板深受许多教师的喜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可使学生获取和体验相关知识背景,培养寻找、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建筑、数学、物理方面,几何画板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几何画板经美国流传到中国,其功能和作用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善.几何数学是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
唐慧[7](2019)在《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之一,通过立体几何的学习,如何能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等数学素养,一直是数学教育界普遍争论的热点话题,所以近年来关于立体几何教学模式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重点关注。基于当前倡导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时代背景,本文通过将新兴信息技术软件应用于立体几何课堂教学实践的不断尝试,提出了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利用玲珑画板的三维动态成像特点以及快捷、实用、灵活等突出优点,将立体几何图形化静态抽象为动态直观来辅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并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及立体几何教学模式的相关研读,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总结出构建立体几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以理论基础为指导方向,讨论了该模式的构成要素、具体操作流程、突出特点。结合笔者在高中立体几何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调查和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分析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为该教学模式的提高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采用文献法、实验法及调查法等的研究,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笔者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基于玲珑画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当代“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第二,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立体几何教学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陆峙秋[8](2019)在《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的案例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告诉我们未来到哪里去,它铸就了开辟未来的阶梯,具有方位感和源动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新型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一线教师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几何画板作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大力推广地教学软件,其实用性不言而喻。论文以努力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以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导向,以2011年教育部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2017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指南。采用文献分析、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针对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的案例开发与应用,着重探讨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研究现状。具体阐述了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几何画板与教材紧密结合,在如何运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的层面上,通过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证,深层次地挖掘出如何有的放矢构建与教学相匹配的物理模型,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助推物理学科逻辑体系的建立;第二部分通过对几何画板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的梳理,厘清了几何画板的产生与发展,功能和操作特点,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建构学习理论和认识结构的迁移理论,揭示了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课程中进行案例开发与应用的切合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阐述了几何画板在创建物理情境、突破定势思维及动态物理问题中的具体应用;第四部分揭示了如何通过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课程中与具体案例进行有机结合与合理开发;第五部分给出了具体教学建议,以及对本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李欣[9](2018)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三角函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教材和新课改的使用和推广,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将突出如何“使用所得电子信息”、“掌握新的技术”、“运用系统的方法”等综合能力的要求。在对学习者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手段已从传统教师所熟悉的“挂图”、“仅靠粉笔”、“口述”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转变为依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广播、投影仪、电视等现代教学模式。而且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教师和学生逐渐感受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不同和差距,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再次选择,但依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也没有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详细的研究应用。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代数中的公式变形和图像变换,它也已经初步把代数与几何联系了起来。三角函数是高中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渭南市澄城中学的基础上高一和高三不同基础的学生为对象,选择高一不同类型的班级,探究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影响。选择高三是为了探究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知识的深化和记忆力影响。通过具体的三角函数板块,选择了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8节“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为典例,探究y=Asin(ωx+ψ)的函数图像变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影响。
刘敏[10](2018)在《基于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各地不断深入的实施,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也就越来越明显。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已经无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更好的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成为广大教师及教育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而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则是数学与信息技术紧密融合下的新的教学方式。关于数学实验教学,数学教育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提出“数学实验是指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探索、研究活动”。本文研究的是:利用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掌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围绕以下四个问题探讨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1、基于几何画板开展数学实验的现状如何?2、在初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是否有必要?3、几何画板是否可以用作开展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工具?4、基于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什么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与教育实验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数学实验的认知欠佳,但是愿意尝试用数学实验方式教学。2、在初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是必要的。本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传统数学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初中开展数学实验的必要性。3、几何画板作为开展数学实验的平台的可行性。几何画板具有强大的动画功能、丰富的变换功能、卓越的追踪功能、精准的计算度量功能、方便的函数图象功能以及神奇的迭代功能,为数学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4、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5、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增强了教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意识。
二、“物理画板”在多媒体课堂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画板”在多媒体课堂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几何画板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相关理论 |
一、几何画板的概述 |
(一)几何画板的产生与发展 |
(二)几何画板的功能介绍 |
(三)几何画板的基本特点 |
二、几何画板与其他教学软件的比较 |
(一)几何画板与Power Point的比较 |
(二)几何画板与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比较 |
三、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认知学习理论 |
(二)行为主义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关于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三)相关性分析 |
(四)描述性分析 |
三、调查问卷的结论与思考 |
第四章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 |
一、几何画板在物理规律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 |
(一)几何画板在物理规律中的应用的适切性分析 |
(二)几何画板在物理规律方面的课件开发 |
二、几何画板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 |
(一)几何画板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的适切性分析 |
(二)几何画板在物理实验方面的课件开发 |
三、几何画板在物理动态问题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 |
(一)几何画板在物理动态问题中的应用的适切性分析 |
(二)几何画板在物理动态问题方面的课件开发 |
第五章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一、案例一:定量分析桌面的微小形变 |
(一)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教学过程 |
(二)教学反思与启示 |
二、案例二:数形结合分析追及相遇问题 |
(一)追及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 |
(二)教学反思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利用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效果》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网络画板培育高中生直观想象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 |
1.1.2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现状 |
1.1.3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网络画板 |
2.1.2 直观想象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2.2.1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2.2.2 直观想象 |
2.3 国内文献综述 |
2.3.1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2.3.2 网络画板 |
2.3.3 直观想象 |
2.4 基于网络画板培养直观想象的教学理论依据 |
2.4.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理论 |
2.4.2 视听教育理论 |
2.4.3 建构主义理论 |
3 高中生直观想象培养的教与学现状 |
3.1 高中生直观想象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问卷设计 |
3.1.4 调查实施过程 |
3.1.5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3.2 教师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教学现状访谈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 |
3.2.3 访谈提纲 |
3.2.4 访谈实施过程记录 |
3.2.5 访谈结果及其分析 |
3.3 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总结 |
4 基于网络画板培养直观想象的应用价值分析 |
4.1 网络画板 |
4.1.1 网络画板简介 |
4.1.2 网络画板的操作功能 |
4.1.3 几何画板与网络画板 |
4.2 基于网络画板培养直观想象的应用价值 |
4.2.1 网络画板与直观想象 |
4.2.2 网络画板在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应用价值 |
5 基于网络画板对高中生直观想象培养策略 |
5.1 情境与问题 |
5.1.1 创设直观性生活情境,培养用图识图意识 |
5.1.2 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提升动手作图能力 |
5.1.3 创设探疑性探究情境,养成数形结合思想 |
5.2 知识与技能 |
5.2.1 具象结合,理解知识本质 |
5.2.2 动静结合,培养想象能力 |
5.2.3 数形结合,形成转换思维 |
5.3 思维与表达 |
5.3.1 强化图形图表表征,形成形象思维 |
5.3.2 转化知识数形形式,发展多样表达 |
5.4 交流与反思 |
5.4.1 结合知识多元表征,优化图形语言交流 |
5.4.2 创设课堂实践探究,增强课堂反思学习 |
6 基于网络画板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的教学实验 |
6.1 实验目的与对象 |
6.1.1 实验目的 |
6.1.2 实验对象 |
6.2 实验内容与过程 |
6.2.1 实验内容 |
6.2.2 实验过程 |
6.3 实验教学设计 |
6.3.1 探究A与ω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影响 |
6.3.2 探究φ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影响 |
6.4 无关变量控制 |
6.5 测试卷的编制 |
6.6 实验结果分析 |
6.6.1 测试结果总体分析 |
6.6.2 测试结果具体分析 |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测试卷 |
附录4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习题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 |
2 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分类 |
2.3 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原则 |
2.4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基本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3 个案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和框架 |
3.2 个案选择 |
3.3 研究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初中数学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 |
4.1 研究过程 |
4.2 研究对象 |
4.3 资料收集 |
4.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5 教学课件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分析 |
5.1 教学案例设计 |
5.2 教学总结 |
5.3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作用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动态 |
1.2.2 国内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动态 |
1.2.3 文献综述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新课程背景 |
2.1.2 教师行为 |
2.1.3 信息化教学 |
2.1.4 师生互动 |
2.1.5 互动的有效性 |
2.2 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的相关理论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2.4 符号互动理论 |
2.2.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第3章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教师关于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的访谈分析 |
3.1.1 访谈提纲编制 |
3.1.2 访谈对象的选取 |
3.1.3 访谈结果及分析 |
3.2 学生关于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3.2.1 问卷编制 |
3.2.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3.3.1 融入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优势 |
3.3.2 融入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不足 |
第4章 互动方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
4.1 互动方式分析 |
4.1.1 认知互动 |
4.1.2 情感互动 |
4.1.3 行为互动 |
4.2 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教师因素 |
4.2.2 学生因素 |
4.2.3 教学模式因素 |
4.2.4 教育媒体因素 |
4.3 互动对教与学的影响 |
4.3.1 师生互动与课堂氛围 |
4.3.2 师生互动与思维启发 |
4.3.3 师生互动与知识理解 |
第5章 高中数学课堂师生的互动策略 |
5.1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
5.1.1 教师教育理念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
5.1.2 如何落实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
5.2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5.2.1 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
5.2.2 教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5.3 创设民主课堂氛围 |
5.3.1 课堂氛围对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
5.3.2 如何落实创设民主课堂氛围 |
5.4 选择恰当互动方法 |
5.4.1 互动方法对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
5.4.2 教师如何选择恰当互动方法 |
5.5 优化教师提问艺术 |
5.5.1 课堂提问对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
5.5.2 教师如何优化提问艺术 |
第6章 信息化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优化案例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总结 |
7.2 创新点 |
7.2.1 研究观点创新 |
7.2.2 研究内容创新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不足 |
7.3.2 展望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情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
1.1.3 信息技术的发展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2 “探究教学”概念的界定 |
2.3 数学探究教学的研究现状 |
2.4 动态软件在中学数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分析 |
3.1 网络画板简介 |
3.2 开展以网络画板为平台的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
3.3 网络画板在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应用价值 |
3.3.1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究环境 |
3.3.2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一个交互的平台 |
3.3.3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平台 |
3.3.4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创设动态情境的工具 |
3.3.5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揭示几何规律的工具 |
3.3.6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工具 |
3.3.7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数学实验室 |
4 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理论研究 |
4.1 探究内容选择原则的依据 |
4.1.1 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 |
4.1.2 教科书的特点 |
4.1.3 《课程标准》对探究的阐述 |
4.2 基于网络画板探究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
4.2.1 探究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
4.2.2 探究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
4.2.3 探究内容要具有探究的价值 |
4.2.4 探究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
4.2.5 探究内容要具备适度原则 |
4.3 适合应用网络画板进行初中数学探究的内容 |
4.4 基于网络画板的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
4.4.1 主体性原则 |
4.4.2 实事求是原则 |
4.4.3 逐层抽象原则 |
4.4.4 情境性原则 |
4.4.5 差异性原则 |
4.4.6 开放性原则 |
4.5 基于网络画板的探究教学模式框架设计 |
4.6 基于网络画板的数学探究教学的策略 |
4.6.1 落实基础,掌握探究技能 |
4.6.2 构建设施,保障硬件环境 |
4.6.3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
4.6.4 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 |
4.6.5 自主探究,营造探究氛围 |
4.6.6 相互点评,丰富交互方式 |
4.6.7 协作交流,学会合作共享 |
5 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课例研究 |
5.1 课例研究(一):网络画板与图形几何 |
5.1.1 网络画板在图形与几何探究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
5.1.2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
5.1.3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实录 |
5.1.4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反思 |
5.2 课例研究(二):网络画板与初中函数 |
5.2.1 网络画板在初中函数探究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
5.2.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
5.2.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实录 |
5.2.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反思 |
5.3 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 |
5.3.1 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变化情况 |
5.3.2 学生对初中几何知识理解能力的变化情况 |
5.3.3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变化情况 |
5.3.4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情况 |
5.3.5 学生几何学习方式的变化情况 |
5.3.6 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情况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
二、几何画板应用于初中几何数学课堂的优势 |
(一)操作简易 |
(二)动态性 |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 |
(二)丰富师生的操作技巧 |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7)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的立体几何课程育人目标要求 |
1.1.2 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背景要求 |
1.1.3 立体几何教学模式研究的实践背景要求 |
1.1.4 小结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立体几何教学 |
2.1.2 模式、教学模式、立体几何教学模式 |
2.1.3 玲珑画板 |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2.1 国外研究概况 |
2.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混合式学习理论 |
3.3 兴趣教学论 |
3.4 成就目标理论 |
第4章 玲珑画板下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解析 |
4.1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
(一)教学思想 |
(二)教学目标 |
(三)模式实施条件 |
(四)操作程序 |
(五)教学评价 |
4.2 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 |
4.2.1 新知课型构建的教学模式 |
4.2.2 解题课型构建的教学模式 |
4.3 立体几何教学模式体现的特点 |
4.4 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案例片段 |
4.4.1 新知课的教学设计案例片段 |
4.4.2 解题课教学案例片段 |
4.5 小结 |
第5章 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假设 |
5.1.4 实验工具 |
5.1.5 自变量 |
5.1.6 因变量 |
5.1.7 控制变量 |
5.1.8 实验过程 |
5.2 实验分析与实验得出的结果 |
5.2.1 实验前后测数据分析 |
5.2.2 实验结果 |
5.3 影响实验班立体几何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 |
5.3.1 基本情况 |
5.3.2 调查结果分析 |
5.3.3 结论 |
第6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的总结 |
6.2 研究中的不足 |
6.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过的论文 |
致谢 |
(8)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的案例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2 几何画板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 |
2.1 几何画板的简介 |
2.1.1 几何画板的产生与发展 |
2.1.2 几何画板的功能与特点 |
2.2 几何画板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
2.2.1 认知学习理论 |
2.2.2 建构学习理论 |
2.2.3 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 |
3 几何画板在物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
3.1 几何画板在创建物理情境中的应用 |
3.1.1 几何画板制作回旋加速器创设物理情境 |
3.1.2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回旋加速器物理模型 |
3.1.3 利用几何画板创设回旋加速器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
3.2 几何画板在突破思维定势中的应用 |
3.2.1 利用几何画板设计启发式教学 |
3.2.2 提出问题 |
3.2.3 建立模型——小圆绕大圆 |
3.2.4 猜想与假设 |
3.2.5 分析与论证 |
3.3 几何画板在动态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
3.3.1 用几何画板揭示杠杆临界变化问题 |
3.3.2 用几何画板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 |
4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的教学案例开发 |
4.1 对《交变电流》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
4.1.1 教材分析 |
4.1.2 学情分析 |
4.1.3 教案设计 |
4.2 对《万有引力》中“重力变化问题”的讨论 |
4.2.1 常规教学思路 |
4.2.2 常规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
4.2.3 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重力变化问题 |
4.3 对“力的分解”的教学内容解读与案例设计 |
4.3.1 “力的分解”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修订后突出的改变 |
4.3.2 值得商榷的传统“力的分解”教学过程 |
4.3.3 利用几何画板辅助“力的分解”教学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教学建议 |
5.3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科研情况 |
致谢 |
(9)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三角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教学要求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有关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调查的文献综述 |
3 研究过程 |
3.1 研究方法与流程 |
3.1.1 文献书籍研究法 |
3.1.2 分析法 |
3.1.3 问卷调查 |
3.2 研究方案 |
3.2.1 样本的选择 |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访谈 |
3.3 案例y=A sin(ωx+ψ)的课堂过程 |
3.4 课后反馈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课堂分析 |
4.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4.2.1 调查的实施 |
4.2.2 学生问卷结果和分析 |
4.2.3 学生问卷小结 |
4.3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4.3.1 调查的实施 |
4.3.2 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 |
4.3.3 教师问卷小结 |
4.4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
4.4.1 研究目前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 |
4.4.2 研究目前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认识 |
5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 |
5.1 信息化教学方式对学校的要求 |
5.1.1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硬件支持 |
5.1.2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理论教育 |
5.2 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师的要求 |
5.2.1 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 |
5.2.2 加强对教师多媒体软件使用能力的培训 |
5.3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影响 |
5.3.1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5.3.2 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个体化学习 |
5.3.3 运用信息教育技术的直观演示,降低教学难度,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
5.3.4 运用信息教育技术,能够适时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 |
5.3.5 在教学中实现“鼠标+粉笔”的高效有机整合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信息化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
6.1.2 信息化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
6.1.3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 |
6.2 研究启示 |
6.2.1 对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启示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教育实验法 |
2 基于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的研究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2 数学实验教学概念界定 |
2.2.1 数学实验界定 |
2.2.2 基于几何画板初中数学实验界定 |
2.3 几何画板在数学实验中应用 |
2.3.1 几何画板在数学实验中应用的现状 |
2.3.2 几何画板在数学实验中应用的优势 |
2.4 基于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的设计理论 |
2.4.1 基于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基本类型 |
2.4.2 基于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
3 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实验的现状及教学实践 |
3.1 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实验的现状 |
3.1.1 调查研究设计 |
3.1.2 现状调查分析 |
3.2 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实践 |
3.2.1 实验设计 |
3.2.2 实验结果 |
3.2.3 存在不足 |
3.2.4 改进建议 |
4 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思考 |
4.1 文献研究中存在的困惑和思考 |
4.2 教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物理画板”在多媒体课堂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D]. 解子晗.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网络画板培育高中生直观想象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为例[D]. 李赵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D]. 肖爽. 西南大学, 2020(01)
-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研究[D]. 严梅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5]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D]. 伍雪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周艳. 现代中学生(初中版), 2020(06)
- [7]基于玲珑画板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式研究[D]. 唐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8]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的案例开发与应用[D]. 陆峙秋.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三角函数”为例[D]. 李欣.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10]基于几何画板开展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D]. 刘敏.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