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烷基黄原酸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烷基,哌啶,机理,络合物,乙基,丙胺。
烷基黄原酸酷论文文献综述
何应钦[1](2011)在《黄原酸乙酸直链烷基酯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内关于烷基黄原酸酯类的应用研究较少,而烷基黄原酸酯类又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针对于此,本工作拟定选择丁基黄原酸乙酸酯作为研究的对象。文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叁种新型的丁基黄原酸乙酸酯,即丁基黄原酸乙酸正丁酯、丁基黄原酸乙酸正辛酯,研究其合成路线和方法,且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对应的化合物结构。(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02期)
单金缓,刘铁英[2](1994)在《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丙胺和二丁胺反应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甲醇介质中(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丙胺,二正丁胺在298.2K~313.2K(R=Me,Et,n-Pr)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对配合物是准一级反应,对二正丁胺是分数级.反应速率随着基团R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大而增加.提出了一种含有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并给出了相应的活化参数.(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94年11期)
单金缓,凌芹,王安周[3](1994)在《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丙胺第叁步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title reactions with R=Me, Et, n-Pr were studied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298-313K by spectrophotometry. lt was fOund that the rate with respect to [complex] is unity and that to [amine] is fractional.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mine]/kobs and [amine] was observed, where kobs stands for pseudo-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The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water content of the solvent. A mechanism involying a preequllibrium of an adduct formation between the complex and aAnne was proposed. The equation derived from the mechanism explained al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preequllibrium constants, rate constants of the rate-determing step along with the activation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1994年08期)
单金缓,申世刚[4](1994)在《甲醇介质中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哌啶反应动力学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C0(S_2CNEt_2)_2(S_2COR)(R=E_t,n-P_r)与哌啶在甲醇介质中的反应动力学。发现该反应对络合物为一级,对哌啶为正分数级。提出了先快速加成平衡,随后慢速杂化轨道转化质子转移和ROH离去的反应机理,据此求出了25-35℃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25℃的活化参数。反应速率常数顺序为Et>n-P_r。并且较圆满地解释了所有实验事实。(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4年01期)
王淑勤,刘宝生,申世刚,丁天惠,王安周[5](1992)在《二(烷基黄原酸)合铂(Ⅱ)与哌啶在苯介质中连串取代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二(境基黄原致)合铂(Ⅱ)[Pt(S_2COR)_2(R=Me,Et,n-Pr,n-Bu,Am)]与哌啶连串取代反应动力学,提出了包括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的速率方程圈满地解释了全部实验事实.计算了前期平衡常数和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并对加成物的结构作了合理推断,计算了各活化参数和两个反应系的等动力学温度β_1=283±7K和β_2=263±25K.(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2年12期)
石铁生,王安周[6](198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二(烷基黄原酸)合钯(Ⅱ)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液相反应动力学是从二(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螯合物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开始的。HPLC由于其分辨率高和检测浓度低,在研究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反应中显示出独特的本领。本文在12—32℃研究了二(烷基黄原酸)合钯(Ⅱ)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王安周,单金缓,霍守钦[7](1988)在《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乙胺在甲醇中的反应动力学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至今在叁元配合物中,对配体上发生的取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是罕见的。本文用分光光度法在25—40℃研究了叁元配合物Co(S_2CNEt_2)_2(S_2COR)(以下简称t-complex,R=Me,Et,n-Pr)与NHEt_2在甲醇介质中的反应动力学。下面提及的溶液都是甲醇(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8年16期)
王安周,霍宁钦[8](198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甲胺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原酸合钴(Ⅲ)[Co(RXan)_3(R=Et,Me,Bz)]与二甲胺HNMe_2在正己烷中的反应动力学。首次用液相色谱分离了钴(Ⅲ)与取代黄原酸RXan及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Me_2DTC生成的混合配体络合物。发现Co(RXan)_3与HNMe_2反应生成Co(Me_2DTC)_3的取代反应是分叁步进行的。另外发现反应有Me_2NCSOR生成。对第一步取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发现,反应对Co(RXan)_3是一级,对HNMe_2是叁级。反应是由两个平行反应组成的。最后讨论了反应机理,进一步证明了反应是亲核取代反应。(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1987年04期)
邢大荣[9](1986)在《用十二烷基黄原酸钠分光光度法定量镍(11)和钴(11)》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人对于表面活性剂使难溶性金属络合物在水溶液中可溶化具有很大的兴趣。利用这种现象用分光光度法定量微量金属的报告已有很多。另一方面,也有用络合剂黄原酸盐定量水溶液中金属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生成的金属-黄原酸络合物难溶于水,故需并用溶剂萃取法。(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情报》期刊1986年06期)
石铁生,霍守钦[10](1986)在《烷基黄原酸及其有关化合物的线性自由能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文献报导的数据,对烷基黄原酸的热力学参数及其对应的几种化合物的若干热力学参数间的关系作了考察,发现烷基黄原酸的PK_a值与下列各参数存在着线性自由能关系:烷基黄原酸本身的标准电极电位E~0(v);烷基黄原酸所对应烷基醇的PK_a值和烷基黄原酸的Zn,C_d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且从理论上推导了这些关系。支链烷基各常数偏离直线关系,用空间位阻效应作了解释。(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6年03期)
烷基黄原酸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甲醇介质中(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丙胺,二正丁胺在298.2K~313.2K(R=Me,Et,n-Pr)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对配合物是准一级反应,对二正丁胺是分数级.反应速率随着基团R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大而增加.提出了一种含有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并给出了相应的活化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烷基黄原酸酷论文参考文献
[1].何应钦.黄原酸乙酸直链烷基酯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1
[2].单金缓,刘铁英.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丙胺和二丁胺反应的动力学[J].化学学报.1994
[3].单金缓,凌芹,王安周.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丙胺第叁步反应动力学[J].物理化学学报.1994
[4].单金缓,申世刚.甲醇介质中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哌啶反应动力学和机理[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5].王淑勤,刘宝生,申世刚,丁天惠,王安周.二(烷基黄原酸)合铂(Ⅱ)与哌啶在苯介质中连串取代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
[6].石铁生,王安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二(烷基黄原酸)合钯(Ⅱ)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J].化学学报.1989
[7].王安周,单金缓,霍守钦.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乙胺在甲醇中的反应动力学和机理[J].科学通报.1988
[8].王安周,霍宁钦.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甲胺反应动力学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7
[9].邢大荣.用十二烷基黄原酸钠分光光度法定量镍(11)和钴(11)[J].预防医学情报.1986
[10].石铁生,霍守钦.烷基黄原酸及其有关化合物的线性自由能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