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人群论文_Xiuying,Gu,Rongshou,Zheng,Changfa,Xia,Hongmei,Zeng,Siwei,Zhang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癌症人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癌症,多态性,磷酸酶,肿瘤,酪氨酸,人群,苷酸。

中国癌症人群论文文献综述

Xiuying,Gu,Rongshou,Zheng,Changfa,Xia,Hongmei,Zeng,Siwei,Zhang[1](2019)在《中国预期寿命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互影响:基于人群的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癌症和预期寿命之间的相关性均得到了良好的确立。中国幅员辽阔,人口结构和医疗保健有着显着的地理差异,这为分析预期寿命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复杂的相关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方法提取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3年共255个单位(城市或县)的癌症数据。单位水平的预期寿命数据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癌症粗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预期寿命的相关性。在另一项分析中,预期寿命被定级为低(<76岁)、中(76–80岁)或高(>80岁)。结果总体而言,癌症发病和死亡率均与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和0.50,P<0.001)。这种相关性在下列癌症中显着:男性的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与淋巴瘤(R:0.36–0.58,P <0.001);女性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子宫癌与卵巢癌(R:0.18–0.51,P<0.001)。我们未观察到上消化道癌症与预期寿命相关。预期寿命为低、中、高水平的肿瘤登记点个数分别为110、101和44个。在预期寿命水平高的地区观察到的癌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192.83/100,000)最高。在预期寿命最低的地区年龄标准化死亡率(118.44/100,000)最高。胃癌、肝癌和食管癌是低、中预期寿命地区的主要癌症类型。相比之下,预期寿命高的地区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结论在中国,预期寿命越长总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不同预期寿命水平地区的癌症模式不同。在制订预防和治疗癌症策略时必须考虑预期寿命水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癌症》期刊2019年01期)

秦晓萌,贾灵芝,王蒙蒙,任兴华[2](2018)在《中国人群癌症放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危险因素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口腔黏膜炎是癌症放化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中国人癌症放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为口腔黏膜炎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CBM)和PubMed、EMbase、Cochrone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12中英文文献,检索得到的文献由2人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综合效应。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癌症放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口腔环境差(OR=0.37,95%CI为0.18~0.75)、有义齿(OR=2.55,95%CI为1.81~3.58)、口腔pH值≤6.5(OR=2.75,95%CI为2.01~3.77)、有口腔疾患(OR=2.19,95%CI为1.59~3.01)、有吸烟史(OR=2.32,95%CI为1.32~4.07)、临床分期Ⅲ~Ⅳ期(OR=0.55,95%CI为0.39~0.79)、口腔自洁习惯差(OR=1.69,95%CI为1.27~2.26)、白细胞计数Ⅲ~Ⅳ度(OR=0.34,95%CI为0.24~0.49)、年龄≥60岁(OR=2.75,95%CI为1.88~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环境差、有义齿、口腔pH值≤6.5、有口腔疾患、有吸烟史、临床分期Ⅲ~Ⅳ期、口腔自洁习惯差、白细胞计数Ⅲ~Ⅳ度和年龄≥60岁是影响口腔黏膜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临床上癌症放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早期提供预防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14期)

孙凌云[3](2017)在《基于中国癌症幸存人群需求与国外实践经验的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癌症幸存人群一般是指经过肿瘤治疗后得以继续生存的癌症患者,广义而言还包括诊断期、围手术期、晚期等各阶段癌症患者。肿瘤康复是指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治疗后乃至带瘤生存中实现回归自我、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生命第二周期的过程。国外肿瘤康复领域经过五十年的探索已从物理康复治疗逐渐发展扩大为全程、综合、多学科合作的医疗支持与服务模式。尽管我国癌症幸存人群的总体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肿瘤康复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在我国肿瘤患者中有着广泛应用,强调以人为本的综合调养,这与现代肿瘤康复医学提出的内容和目标不谋而合。2016年底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发挥好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因此,有必要将中医药整合融入我国肿瘤康复体系。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构建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存在四个亟待回答的重点问题:1.中国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的需求和意愿是怎样的,需明确中医药康复模式的服务主体特征;2.在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下,多学科团队特别是西医与护士人员如何看待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和地位;3.中医药在今后肿瘤康复模式中能否做出改进以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有助于康复;4.国外在肿瘤康复服务模式中的成熟经验是什么,能为中医药肿瘤康复的建立带来什么启示。[研究目的]根据上述几个研究问题,本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探索癌症幸存人群康复需求与态度,分析其与中医药利用意愿之间的相关性;2.分析西医医护人员在康复中推荐中医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3.明确患者对中医药的期待与阻碍,中医药利用对需求满足情况的影响;4.学习国外康复经验、模式与科研思路;5.提出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初步设想。本研究有助于应对我国癌症幸存人群日益迫切的需求,缓解这一人群对家庭、社会同样带来的疾病、资源与经济负担。同时还有助于实现我国所提倡的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学术成果和特色模式在国际平台上的交流与推广。[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叁部分内容,基于中美合作平台,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文献综述部分对癌症幸存问题以及肿瘤康复医学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概述与总结,并对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理论依据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归纳。横断面问卷调查部分在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对总计1800余人次的我国癌症幸存人群、西医肿瘤专科医师及护士群体展开叁项横断面问卷调查。其中,第一项问卷调查于2015年9月至10月在北京抗癌乐园癌症幸存人群中间展开。第二项问卷调查分别在2015年9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期间对与会西医肿瘤专科医师中间开展,以及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对北京、河南等6家中医和西医医院对肿瘤专科护士展开调查。第叁项问卷调查于2016年1月至2月再次对北京抗癌乐园癌症幸存人群进行调查。以上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均在中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设计制定详细且具有良好信度的问卷与量表,用以专门评估上述人群对于肿瘤康复的需求、意愿与态度。本研究的主要分析指标分别是中国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使用中医药的意愿、中国肿瘤专科医师/护士在肿瘤康复中推荐使用中医药的意愿,以及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诊断后接受中医药治疗的现状。为探索与上述主要分析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因素,研究利用量化评分方法评估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的需求与未满足需求、对于肿瘤康复中社会支持、信息资源和医疗费用的态度、对于接受肿瘤康复服务的动力与阻碍、对于中医药治疗的期待与阻碍;以及肿瘤专科医师、护士对于肿瘤康复服务的认识与态度,包括其所关注的康复需求、以及提供康复服务的动力和阻碍等。研究的统计分析由中美合作共同进行,利用stata14.0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定性研究部分通过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中心联合博士培养期间对其肿瘤康复服务中心的肿瘤康复门诊的护理治疗师以及肿瘤康复资源项目的社会工作者用英语进行深度定性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该中心肿瘤康复服务发展历史、服务流程与规模以及工作人员对肿瘤康复的理解和建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我国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设想与架构。[研究结果]本研究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4位癌症幸存人群中有80%愿意在肿瘤康复中接受中医药治疗。肿瘤康复需求程度越高(比值比1.33,P<0.001),且更加需要社会关系支持以及多种康复信息资源、具有更多接受肿瘤康复服务促进因素(调整后比值比1.42,P =0.001)、愿意在肿瘤康复中投入更多医疗费用的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P<0.001)。医生是被调查癌症幸存人群认为在肿瘤康复中最为重要的角色(91%认同),同时是最为希望获取肿瘤康复信息的来源(86%表示愿意)。在被调查的352位肿瘤专科医师与413位护士中,67%医师与75%护士愿意在肿瘤康复中为癌症幸存人群推荐中医药治疗,年龄大于40岁、来自叁甲医院、关注多种患者需求、既往提供肿瘤康复比例较高、具有更多提供肿瘤康复服务促进因素的医师更愿意推荐中医药治疗(均P<0.05);来自叁甲医院、更加关注患者需求、具有更多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促进因素、认为“个人精力不足”和“经济收益与付出服务不相符”的护士更愿意在肿瘤康复中为患者推荐中医药治疗(均 P<0.05)。另一项针对590位癌症幸存人群的调查显示,90%在肿瘤诊断后使用过中草药治疗,65%使用过中成药,20%接受过食疗,10%接受过气功,仅5.5%接受过针灸治疗。患者学历、肿瘤诊断时间与月收入水平与中医药使用的手段有一定相关性。超过80%的癌症幸存者对中医药在肿瘤应用存在不同方面的期待,其中96.4%期待中医能够提高免疫力,占比例最高,83.2%期待中医药能够治愈癌症,占比例最低。在中医药治疗的阻碍中,平均不超过20%的幸存者担忧中医的科学性和副作用,而超过或接近50%的患者认为中药煎煮困难、难以找到好中医以及中医疗程长是利用中医药的阻碍。接受中医药治疗时间较长以及中医治疗种类较多的患者在肿瘤康复中存在更少的未满足需求(均P<0.05),且不同维度的未满足需求与中医药利用的种类、促进与阻碍因素有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以护士为主导的肿瘤康复门诊是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中心肿瘤康复服务的核心环节,护理治疗师基于癌症幸存者的疾病信息、需求以及循证医学指南为其提供肿瘤康复计划,并帮助其联系和沟通多学科团队医疗资源和服务支持。社会工作者在癌症幸存人群的肿瘤康复的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肿瘤康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研究内容以及结果,本文提出了基于中医药理论特色、我国癌症幸存人群需求以及国外实践经验,建立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初步设想。并且,对于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宏观架构设计以及包括团队设置、服务流程、个性化方案在内的具体中医药肿瘤综合康复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论]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采用量化评分问卷的方法并扩大样本量与研究人群,结合国外成熟经验,对构建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过程中的四个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使用中医药的意愿与他们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信息,以及在肿瘤康复中的身心需求、社会支持、信息资源等方面息息相关。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能够得到多学科团队的认可并起到一定的纽带作用,同时还能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与医患关系。癌症幸存人群在中医药的使用中仍然存在由于治疗方式复杂、医疗资源紧张所带来的实际阻碍,并且具有明确的期待。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服务细节,有助于满足更多癌症幸存人群的需求。结合国外成熟经验,在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中应以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未寄出,以肿瘤康复计划为主线,以肿瘤康复门诊或病房为主导,紧密联系多学科团队,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模式,加强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应用、增加对医护人员在肿瘤康复方面的培训,有助于为建立我国特色的肿瘤康复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7-05-20)

许桂平,赵清,王玎,张利军,谢文跃[4](2017)在《中国人群let-7基因rs10877887多态性与癌症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中国人群let-7基因rs10877887多态性与癌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共纳入4个符合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包含2 754例病例和3 481例对照。采用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进行let-7基因rs10877887多态性与癌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同时也对敏感性和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Dominant模型(CC+CTvs.TT)下,let-7基因rs10877887多态性与癌症风险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CC+CT vs.TT:OR=0.90,95%CI=0.82~1.00,P=0.048),可降低癌症发生的总体风险。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群中let-7基因rs10877887多态性与癌症风险具有显着相关性,可降低癌症发生的总体风险。(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刘芳腾,曲强冠,朱正明,温诗瑶,黄传喜[5](2017)在《白细胞介素1A基因3'-UTR 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癌症易感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分析白细胞介素(IL)1A基因rs378355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癌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Springer、EMBAS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和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IL-1A基因rs3783553位点多态性与癌症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STATA12.0软件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2 369例研究对象,其中癌症患者5 708例,健康对照者6 6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I vs.D(OR=0.82,95%CI:0.75~0.89)、纯合子模型II vs.DD(OR=0.62,95%CI:0.55~0.70)、杂合子模型ID vs.DD(OR=0.86,95%CI:0.80~0.93)、隐性基因模型II vs.ID/DD(OR=0.68,95%CI:0.60~0.76)以及显性基因模型II/ID vs.DD(OR=0.81,95%CI:0.75~0.87)中各基因型的癌症易感性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罹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女性罹患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IL-1A基因rs3783553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口癌症易感性相关,其中I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的保护因素,而等位基因D则可能是其癌症易感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熊为旻,陈群霞,刘志强,何斐,蔡琳[6](2015)在《HPV感染与中国人群呼吸系统癌症关联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国人群HPV感染(尤其对HPV高危型别感染)与呼吸系统癌症发生的关联做定量综合分析。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CBM disc和WanFang Data数据库,同时辅以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HPV感染与中国人群呼吸系统癌症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1990年至2015年3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信息,采用Statal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1篇文献,合计6736例病例,3099例对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中HPV感染对于呼吸系统癌症发病风险关联的合并OR值为7.984(95%CI:6.457-9.874)。HPV-16和HPV-18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7.397(6.104-8.965)和6.979(5.266-9.250),鼻癌、鼻咽癌、咽喉癌、喉癌和肺癌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42.012(6.241-282.801)、9.657(4.053-23.007)、14.702(2.688-80.422)、10.209(8.208-12.698)和6.031(4.462-8.151)。亚组分析发现主要异质性来源有:HPV亚型、癌症类型、HPV检测方法、样本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结论 HPV阳性者发生呼吸系统癌症的危险性是HPV阴性者的7.984倍,尤其是HPV-16和HPV-18型感染者呼吸系统癌发生风险高。(本文来源于《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8-19)

张宇[7](2014)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Iet7/Lin28基因的遗传变异调控口腔癌症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变异可能会通过调节miRNA-mRNA之间的绑定亲和力,影响miRNA-mRNA的交互作用。Let-7 microRNA,直接靶向Lin28基因的3'UTR区域,通过建立一个双向负反馈循环效应去影响一些生物过程,如干细胞的分化,入侵和转移,还有肿瘤发生。Lin28,一个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已经成为调控let-7 microRNA成熟的一个调制器。在本研究中,我们系统地选择6个SNPs(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2个位于Lin28,4个位于let-7),调查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口腔癌症的风险在中国汉族人群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4)

代艳玲,吕云,杨彭涛,祁俊英,林帅[8](2014)在《APE1 rs176094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癌症易感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DNA的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APE1 rs1760944基因多态性与致癌风险存在关联。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人群中APE1rs1760944基因多态性与致癌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13年11月以前符合条件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用作评估关联强度的大小。结果:共纳入11个有关APE1 rs1760944基因型和致癌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共计5652例癌症患者和6008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在任何遗传模式中,APE1 rs1760944基因多态性与降低致癌风险显着相关(纯合子对比:OR=0.71,95%CI=0.63-0.79;杂合子对比:OR=0.86,95%CI=0.79-0.94;显性模型:OR=0.80,95%CI=0.74-0.87;隐性模型:OR=0.78,95%CI=0.71-0.86)。另外,在肺癌的研究中也发现同样结论(纯合子对比:OR=0.68,95%CI=0.59-0.79;杂合子对比:OR=0.86,95%CI=0.77-0.98;显性模型:OR=0.80,95%CI=0.72-0.90;隐性模型:OR=0.77,95%CI=0.68-0.87)。结论:在中国人群中,APE1 rs1760944基因多态性可能降低癌症的易感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4年10期)

姜勇,王少明[9](2012)在《中国人群癌症归因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1日《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室乔友林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所做的中国癌症负担的系统评估分析。此研究用目前可能获得的最佳证据,首次综合评价了主要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对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归因风险,对我国常见癌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百分比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循证医学》期刊2012年06期)

乔晓宇[10](2012)在《中国人群中ACP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癌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酪氨酸的可逆磷酸化过程,是许多真核生物重要生理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广泛地存在于多细胞真核生物中,用于细胞间或细胞内信息的传递:控制细胞的形态与运动,决定细胞是增殖还是分化,调控诸如基因转录、mRNA加工、分子进出细胞等生理过程;还在胚胎形成、器官发育、组织稳态与免疫反应等过程中的细胞间通讯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酪氨酸可逆磷酸化的异常会导致许多像癌症或免疫缺陷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的人类疾病。LMPTP可以去磷酸化许多PTKs及其底物,但是具体的生理功能我们还知之甚少。目前许多研究发现,ACP1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许多人类常见疾病相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糖尿病、心肌病和老年痴呆,这为我们提示了一个探索LMPTP生理功能的方向,ACP1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暗示了LMPTP可能参与的生理过程。因此我们收集冠心病及癌症患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测定样本的基因型。试验涉及到的方法主要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CP1的叁个复等位基因是由3个SNP导致的,其中位于3F外显子的SNP突变前是限制性内切酶Hha I的识别位点,突变后不能被酶识别并切开,能特异性切开的是ACP1*A或ACP1*B等位基因,切不开的是ACP1*C等位基因;而5号外显子上的SNP,突变后是限制性内切酶Taq I的识别位点,能被Taq I切开的是ACP1*A等位基因,而不能被切开的是ACP1*B或ACP1*C等位基因。针对这两个SNP,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包含这两个突变位点的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HhaI和Taq I进行特异性水解,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结果,就能判断样本的基因型。将样本基因型检测结果,按照不同性别,分别用SPSS StatisticsV19.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u检验和OR值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基因型为ACP1*A/*B杂合的女性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女性中的*A/*B杂合个体比例,而男性的疾病组与对照组的ACP1基因型分布却没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经比值比的分析发现,*A/*B杂合基因型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是保护性因素,也就是说,基因型为*A/*B杂合的女性较不容易罹患心脏病。在男性中,这种趋势并不明显。而在肺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宫颈癌患者中,各基因型分布比例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均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均是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等位基因携带几率上,食管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十分显着,*A等位基因相对于*B等位基因是强致病风险因素,相比之下,携带*B等位基因的个体则不容易罹患食管癌。并且卡方检验结果可信。ACP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LMPTP功能研究的可靠方向,与疾病的显着相关性提示了LMPTP可能参与的生理过程和作用方式,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5-01)

中国癌症人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口腔黏膜炎是癌症放化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中国人癌症放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为口腔黏膜炎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CBM)和PubMed、EMbase、Cochrone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12中英文文献,检索得到的文献由2人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综合效应。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癌症放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口腔环境差(OR=0.37,95%CI为0.18~0.75)、有义齿(OR=2.55,95%CI为1.81~3.58)、口腔pH值≤6.5(OR=2.75,95%CI为2.01~3.77)、有口腔疾患(OR=2.19,95%CI为1.59~3.01)、有吸烟史(OR=2.32,95%CI为1.32~4.07)、临床分期Ⅲ~Ⅳ期(OR=0.55,95%CI为0.39~0.79)、口腔自洁习惯差(OR=1.69,95%CI为1.27~2.26)、白细胞计数Ⅲ~Ⅳ度(OR=0.34,95%CI为0.24~0.49)、年龄≥60岁(OR=2.75,95%CI为1.88~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环境差、有义齿、口腔pH值≤6.5、有口腔疾患、有吸烟史、临床分期Ⅲ~Ⅳ期、口腔自洁习惯差、白细胞计数Ⅲ~Ⅳ度和年龄≥60岁是影响口腔黏膜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临床上癌症放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早期提供预防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癌症人群论文参考文献

[1].Xiuying,Gu,Rongshou,Zheng,Changfa,Xia,Hongmei,Zeng,Siwei,Zhang.中国预期寿命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互影响:基于人群的聚类分析[J].癌症.2019

[2].秦晓萌,贾灵芝,王蒙蒙,任兴华.中国人群癌症放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

[3].孙凌云.基于中国癌症幸存人群需求与国外实践经验的中医药肿瘤康复服务模式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4].许桂平,赵清,王玎,张利军,谢文跃.中国人群let-7基因rs10877887多态性与癌症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

[5].刘芳腾,曲强冠,朱正明,温诗瑶,黄传喜.白细胞介素1A基因3'-UTR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癌症易感性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6].熊为旻,陈群霞,刘志强,何斐,蔡琳.HPV感染与中国人群呼吸系统癌症关联的Meta分析[C].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7].张宇.在中国汉族人群中Iet7/Lin28基因的遗传变异调控口腔癌症风险[C].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论文汇编.2014

[8].代艳玲,吕云,杨彭涛,祁俊英,林帅.APE1rs176094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癌症易感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4

[9].姜勇,王少明.中国人群癌症归因风险研究[J].循证医学.2012

[10].乔晓宇.中国人群中ACP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癌症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个人信息输入界面健康人群及围手术期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1-1患者入组流程图2.分级标准及...1-2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7]....3-1-1中国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3-1-2中国癌症幸存人群在肿瘤康复中...

标签:;  ;  ;  ;  ;  ;  ;  

中国癌症人群论文_Xiuying,Gu,Rongshou,Zheng,Changfa,Xia,Hongmei,Zeng,Siwei,Zhang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