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温点论文-陈越立,李旭华,潘义宏,李绍峰,张晓龙

稳温点论文-陈越立,李旭华,潘义宏,李绍峰,张晓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稳温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烟叶,烘烤,定色,常规化学成分

稳温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越立,李旭华,潘义宏,李绍峰,张晓龙[1](2014)在《定色后期稳温点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王能如,徐增汉,刘领,张瀛,彭怀俊[2](2010)在《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翠碧1号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烤烟品种翠碧1号(CB-1)烤后烟叶香气成分特征的影响,开展了中部烟叶不同稳温点烘烤试验。结果表明,在44~48℃范围内,随着稳温点的提高,烤后烟叶中的香气物质总量和酸、碱、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均有所减少,烟叶香气指数A值和AI值呈下降趋势;定色前期稳温点在44~46℃,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烤后烟叶的内在质量。(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0期)

刘领,王能如,徐增汉,李章海,黄义德[3](2007)在《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和多酚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种取样方式研究定色前期不同稳温点对叁明烤烟CB-1中上部烟叶烤后石油醚提取物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烟叶以48℃稳温,上部烟叶以46℃稳温,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和多酚类物质含量。方差分析表明,混合取样时处理间统计分析差异较大,定级取样(C3F或B2F)时差异较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19期)

刘领[4](2007)在《变黄程度和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烤烟CB-1品种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在福建叁明市烟草公司试验基地进行,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吸烟与健康研究中心和安徽农业大学数字农业实验室完成该试验品质指标测定及数据分析。试验以烤烟CB—1(翠碧一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变黄末期烟叶变黄程度及定色前期稳温点两项烘烤调控技术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及香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一、变黄末期烟叶变黄程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1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末期烟叶变黄程度对烤后叶片外观质量和主要化学成分有较大影响。以“黄片青筋、主脉变软”的变黄程度处理最能保证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协调性。2变黄末期变黄程度对烤后烟叶香味特征影响明显。首先,香味物质总量随变黄程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明显,以“黄片青筋、主脉变软”处理香味总量最大。其中,一些被公认为对烟叶香味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成分,如,异戊酸、苯甲酸、苯乙醛、糠醛、二氢—β—紫罗兰醇、茄酮、巨豆三烯酮(4种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乙酰吡咯,均以“黄片青筋、主脉变软”处理最高,进一步变黄时表现减少。其次,从烤后烟叶香味成分的不同类别来看,对烤后烟叶的香吃味贡献较大的中性和酸性香味成分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先是增加,而后减少,碱性香味成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质体色素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芳香族氨基酸降解物含量居多,变化幅度较大,随变黄程度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明显,西柏烷类化合物变化趋势不明显。再次,烤后烟叶的香气指数受到明显影响。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烟叶香气指数先升高后减少,表现为H2>H1>H3,以H2最高;且反映烟叶香气透发性和醇和度的A值随变黄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较为明显,以“黄片青筋、主脉变软”的变黄程度处理其值最大;反映烟叶的香气底韵性的B值变化相对较小,且随变黄程度提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二、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烟叶品质的影响1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主要化学成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外观质量以46℃、48℃稳温“顿火”处理较好,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以44℃处理最佳。2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烤后烟叶香味特征影响显着。首先香味物质总量随稳温点的升高而减少,以44℃稳温处理香味物质的总量最大,且对烤后烟叶香味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成分,如,异戊酸、苯甲酸、苯乙醛、糠醛、大马酮、茄酮、二氢—β—紫罗兰醇、巨豆三烯酮(4种异构体)、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乙酰吡咯均以44℃稳温处理最高。其次,从烤后烟叶香味成分的不同类别来看,中性和酸性香味成分随稳温点升高而减少的趋势明显,碱性香味成分变化趋势不明显;质体色素类降解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居多,变化幅度较大,随稳温点的升高而减少的趋势明显,西柏烷类化合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物变化不明显。再次,烤后烟叶的香气指数受到明显影响。随稳温点的升高烤后烟叶的香气指数逐渐降低,表现为K1>K2>K3,以K1最高;且反映烟叶香气透发性和醇和度的A值随稳温点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以44℃稳温处理最高;反映烟叶的香气底韵性的B值变化相对较小,也有随稳温点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但处理间表现不显着。综上所述,叁明烟区烘烤CB-1品种烟叶,变黄末期变黄程度以“黄片青筋”(主脉变软)为好;定色前期稳温点以44℃为宜。(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稳温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烤烟品种翠碧1号(CB-1)烤后烟叶香气成分特征的影响,开展了中部烟叶不同稳温点烘烤试验。结果表明,在44~48℃范围内,随着稳温点的提高,烤后烟叶中的香气物质总量和酸、碱、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均有所减少,烟叶香气指数A值和AI值呈下降趋势;定色前期稳温点在44~46℃,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烤后烟叶的内在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温点论文参考文献

[1].陈越立,李旭华,潘义宏,李绍峰,张晓龙.定色后期稳温点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

[2].王能如,徐增汉,刘领,张瀛,彭怀俊.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翠碧1号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

[3].刘领,王能如,徐增汉,李章海,黄义德.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和多酚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

[4].刘领.变黄程度和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烤烟CB-1品种品质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稳温点论文-陈越立,李旭华,潘义宏,李绍峰,张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