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端基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纺丝,基质,树状,氟化,聚异丁烯,环氧乙烷。
端基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胡海艳[1](2016)在《共轭有机分子端基结构调控器件存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相应对信息存储技术的要求也是快速发展与之匹配。传统的基于无机材料的存储技术由于制作成本高、加工尺寸技术瓶颈、存储密度低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发展至极限,因此追求更小体积、携带方便、易于使用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器件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机电存储材料具备加工成本低、分子结构设计性强、机械性能好以及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兴趣,并且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数据存储材料的首选。本文基于咔唑、萘酐、异靛等基团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合成有机分子,通过分子末端基团的调控,进行了多机理实现侧链共轭聚合物多进制信息存储的研究以及分子平面夹角和有机分子晶体中分子排列方向对叁明治结构器件电荷传导和存储行为的研究,具体为如下叁个方面:(一)相变和电荷转移双机理调控实现叁进制信息存储:设计合成了两种侧链共轭均聚物PCzNIC6和PNCzNIC6,并分别制备了器件,两者在分子结构上的差异表现为PNCz NIC6的共轭结构末端含有强吸电子基团硝基。两者所制备的器件在持续的电压扫描下可以从OFF态先到ON1态再到ON2态发生电流突变,这叁个导电态说明该两种器件具备叁进制信息存储的功能。然而基于PCzNIC6所制备的器件在到达ON2态后电压关闭会自动回复到ON1态,该行为证明其为随机动态信息存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类型,反之PNCzNIC6的器件则到达ON2态后一直停留在最高导态,证明其为永久性存储(Write Once Read Many times Memory,WORM)类型。通过对OFF态和ON1态薄膜XRD、荧光光谱和电子衍射的表征,证明了两种材料制备的薄膜在OFF态到ON1态的过程无定形态向晶态转变的过程,这是相变的过程。随后ON1到ON2态的转变是萘酰亚胺和咔唑之间的电荷转移的过程,PCzNIC6因为萘酰亚胺的吸电子能力较弱,因此其所形成的电荷陷阱对捕捉的电荷控制能力较弱,从而电场撤除后其变现为可回复的DRAM类型,而对于PNCzNIC6中的末端基团有一个强吸电子基团硝基,其捕捉和控制所转移的电荷能力较强,其饱和后可以保持器件一直在ON2从而表现出WORM的存储类型。因此基于这两种材料制备的存储器件是相变和电荷转移两种机理联合调控实现的叁进制存储。这种基于相变的多进制信息存储材料将为今后稳定、长效的多进制信息存储材料的研制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二)分子平面夹角不同在电存储器件中的研究:设计合成了以异靛作为电子受体、苯并噻吩和苯并呋喃分别为电子供体的两个有机小分子(ID(BT)2和ID(BF)2,期望通过调控分子内的平面性来研究分子的电存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苯并杂环化合物中的杂原子从S原子到O原子变化,有机分子的二面角从23°转变到0.3°。随着分子内夹角的变小,分子的电存储性能由SRAM变换到DRAM型存储类型。这是由于在电压作用下,器件中的电子由富电子基团转移到缺电子基团,在撤除电压后,电子将要回复到原状态,但是由于分子内二面夹角不同,较大的二面夹角不利于电子的快速回复,因此ID(BT)2器件表现出SRAM型存储。然而,ID(BF)分子内夹角为0.3°,分子平面性好,有利于电子的快速回复,因此ID(BF)2器件展现出DRAM型存储特性。这一研究为以后通过改变分子内二面夹角的度数实现不同类型的电存储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叁)有机分子晶体在电存储器件中的研究:本章基于异靛、氰基苯和叁氟甲基苯基团,设计合成了A-D-A型有机小分子IDCN和IDCF3。有机小分子IDCN和IDCF3的共轭面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分子可以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有机晶体,通过改变分子的末端基团来调控分子的结晶性能,通过控制混合溶剂挥发速度来生长一定尺寸较规整的有机单晶微米线,制备成晶体器件,研究其有机单晶器件的电存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IDCF3和IDCN晶体器件表现出叁进制WORM型存储行为。(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霍宏亮[2](2016)在《树枝状金属配合物的端基结构对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1.0代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为原料,分别与3,5-二氯水杨醛和3-甲基水杨醛进行席夫碱反应,再与六水氯化镍络合得到两种具有不同端基结构的树枝状镍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氢谱(1H-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等分析手段对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详细考察了两种树枝状镍金属配合物在乙烯齐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初步研究了二者在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探索了树枝状镍配合物中的端基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以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和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研究了两种催化剂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同时对比前人已合成的树枝状3,5-二叔丁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探索树枝状水杨醛类金属配合物芳环取代基团对乙烯齐聚性能的影响。所得实验结果表明,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为2.16×105 g(mol Ni h)-1;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为2.50×105 g(mol Ni h)-1。催化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影响较大。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温度、最佳反应压力、最佳铝镍摩尔比和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35℃、0.5MPa、1000和15min;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温度、最佳反应压力、最佳铝镍摩尔比和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25℃、0.1MPa、700和30min。树枝状镍金属配合物的端基结构对催化性能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端基结构对活性中心所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在反应温度为25℃,反应压力为0.5MPa,铝镍比为500,反应时间为30min时,具有最大空间位阻的树枝状3,5-二叔丁基水杨醛镍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为4.93×105g(mol Ni h)-1,所得齐聚产物中高碳烯烃(≥C10)的含量最多,为54.17%。分别以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和已合成的无取代基树枝状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以MAO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初步研究了叁种催化剂对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叁种树枝状镍金属配合物均具有乙烯/1-己烯共聚活性,且1-己烯有助于产物中高碳烯烃的生成。其中,当反应温度为25℃、反应压力为0.5MPa、反应铝镍比为500,反应时间为30min且主催化剂为无取代基树枝状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时,产物中高碳烯烃(≥C10)选择性由原51.95%增加至59.43%;采用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时,产物中高碳烯烃(≥C10)选择性由原30.13%增加至46.74%;采用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时,产物中高碳烯烃(≥C10)选择性由原14.34%增加至33.97%。(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5-01)
唐爱民,李姣,赵姗,贾超锋[3](2015)在《对位芳纶纤维及其打浆粉末端基结构的MALDI-TOF 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两种对位芳纶短切纤维(A1-PPTA、A2-PPTA)及其打浆粉末的端基结构进行分析,通过谱图特征峰与端基结构的对应关系,分析端基结构与反应机理的关联性及打浆过程产生粉末的原因。结果显示,A1-PPTA和A2-PPTA的聚合过程均采用了近似等摩尔的反应物来控制聚合过程;A2-PPTA的聚合过程发生溶剂链转移的几率更高;A2-PPTA中存在较多不利于纤维强度的端基结构,导致其打浆过程中产生更多粉末。(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5年10期)
寇莹[4](2014)在《不同端基结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和生物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丁二酸、丁二醇为原料,通过对不同端基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合成和降解,研究了羟基封端、羧基封端和等摩尔比的PBS在堆肥土土壤悬浮液中的降解情况。通过检测降解过程中失重率的变化及降解前后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得出不同端基结构PBS的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4年01期)
唐爱民,史海真,贾超锋[5](2013)在《对位芳纶端基结构分析的MALDI-TOF MS方法的建立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对位芳纶的端基结构进行分析。以3-氨基喹啉为基质,叁氟乙酸钾为离子化剂,采用蒸发研磨法(E-G)制备了测试样;为了获得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对位芳纶MALDI-TOF MS图,对基质与分析物比例进行优化,重点分析了少量残余硫酸对质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射模式下,样品制备选择基质/分析物比例为20:1可获得较佳的质谱信号;样品中含有少量硫酸能够改善分析物与基质的结晶效果,减少脱羧作用的发生,降低氨基碎片丢失的几率,使得H/Na和H/K交换现象发生的几率降低,从而改善质谱信噪比,提高分析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侯羽佳,谢邦互,杨伟,杨鸣波[6](2011)在《高密度聚乙烯高压反应釜热降解产物的端基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度聚乙烯在350℃氮气氛围下进行了热降解反应,通过变化反应时间得到一系列结构不同的产物。使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端基结构(包括甲基端基和乙烯端基)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反应出降解产物端基结构的含量随降解时间的变化。(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张向斌,陈志荣,尹红,袁慎峰,黄伟[7](2011)在《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端基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产物端基结构的测定,研究了BF3/MTBE、BF3/甲醇、BF3/乙醇和BF3/丙醇引发体系对聚异丁烯端基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溶剂种类及聚合反应时间对聚异丁烯端基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BF3引发剂体系,络合引发剂的阳离子部分对聚异丁烯的端基结构影响不大,反阴离子部分烷基取代基的不同会影响产物的各种端基摩尔分数;相比非极性正己烷溶剂,极性二氯甲烷溶剂更有利于减少异构化的程度;同时,异构化的程度随着反应的进行会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李翠勤,王俊,崔建欣,王海屿[8](2006)在《树状大分子的端基结构对原油降黏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一种新型的原油降黏剂,考察了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和0.5代树状长链酯对原油的降黏性能,分析了树状大分子的端基结构对原油降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基为酯基的树状大分子对原油具有一定的降黏效果,同一支化代,降黏率随端基烷基碳数的增加而增强,其中0.5代树状十八酯在70℃,质量分数为0.6%时,能使辽河稠油的黏度降低32.4%;不同支化代,随支化代的增加,降黏性能增强;端基为氨基的树状大分子对原油不具有降黏效果.(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邱藤,唐黎明,庹新林,由虎,王晓工[9](2004)在《端基结构对超支化聚合物静电吸附自组装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 3种具有相同骨架结构、不同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与线型聚阳离子 ( PDAC)的静电吸附自组装 .结果表明 ,超支化聚合物的组装过程与线型弱酸聚合物相似 ,都受溶液 p H值与无机盐浓度的影响 ,但影响程度随端基结构不同而变化 .此外 ,对以超支化聚合物为最外层的不同自组装膜的表面形貌及接触角进行了表征 ,其表面形貌及亲水性随端基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尹红,陈志荣[10](2001)在《高速纺丝油剂用无规聚醚的起始端基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无规聚醚 ( EPO)是高速纺丝油剂的重要组分。引发体系中的微量水分影响EPO相对分子质量和起始端基结构 ,进一步影响其使用性能。通过研究真空蒸馏方式、叁元共沸反应精馏方式、二元共沸反应精馏方式对不同沸点醇类无规聚醚引发体系水分含量的影响 ,提出了适用于以醇类物质为起始剂的 EPO的起始端基结构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01年04期)
端基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以1.0代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为原料,分别与3,5-二氯水杨醛和3-甲基水杨醛进行席夫碱反应,再与六水氯化镍络合得到两种具有不同端基结构的树枝状镍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氢谱(1H-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等分析手段对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详细考察了两种树枝状镍金属配合物在乙烯齐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初步研究了二者在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探索了树枝状镍配合物中的端基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以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和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研究了两种催化剂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同时对比前人已合成的树枝状3,5-二叔丁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探索树枝状水杨醛类金属配合物芳环取代基团对乙烯齐聚性能的影响。所得实验结果表明,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为2.16×105 g(mol Ni h)-1;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为2.50×105 g(mol Ni h)-1。催化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影响较大。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温度、最佳反应压力、最佳铝镍摩尔比和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35℃、0.5MPa、1000和15min;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温度、最佳反应压力、最佳铝镍摩尔比和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25℃、0.1MPa、700和30min。树枝状镍金属配合物的端基结构对催化性能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端基结构对活性中心所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在反应温度为25℃,反应压力为0.5MPa,铝镍比为500,反应时间为30min时,具有最大空间位阻的树枝状3,5-二叔丁基水杨醛镍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为4.93×105g(mol Ni h)-1,所得齐聚产物中高碳烯烃(≥C10)的含量最多,为54.17%。分别以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和已合成的无取代基树枝状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以MAO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初步研究了叁种催化剂对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叁种树枝状镍金属配合物均具有乙烯/1-己烯共聚活性,且1-己烯有助于产物中高碳烯烃的生成。其中,当反应温度为25℃、反应压力为0.5MPa、反应铝镍比为500,反应时间为30min且主催化剂为无取代基树枝状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时,产物中高碳烯烃(≥C10)选择性由原51.95%增加至59.43%;采用树枝状3,5-二氯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时,产物中高碳烯烃(≥C10)选择性由原30.13%增加至46.74%;采用树枝状3-甲基水杨醛镍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时,产物中高碳烯烃(≥C10)选择性由原14.34%增加至33.9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基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胡海艳.共轭有机分子端基结构调控器件存储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霍宏亮.树枝状金属配合物的端基结构对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3].唐爱民,李姣,赵姗,贾超锋.对位芳纶纤维及其打浆粉末端基结构的MALDI-TOFMS分析[J].中国造纸.2015
[4].寇莹.不同端基结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和生物降解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4
[5].唐爱民,史海真,贾超锋.对位芳纶端基结构分析的MALDI-TOFMS方法的建立与优化[J].分析测试学报.2013
[6].侯羽佳,谢邦互,杨伟,杨鸣波.高密度聚乙烯高压反应釜热降解产物的端基结构研究[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7].张向斌,陈志荣,尹红,袁慎峰,黄伟.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端基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
[8].李翠勤,王俊,崔建欣,王海屿.树状大分子的端基结构对原油降黏性能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
[9].邱藤,唐黎明,庹新林,由虎,王晓工.端基结构对超支化聚合物静电吸附自组装行为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
[10].尹红,陈志荣.高速纺丝油剂用无规聚醚的起始端基结构控制[J].合成纤维工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