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亚-非-澳洲季风区和干旱区的面积约占这三大洲陆地总面积的60%以上.基于新生代以来亚-非-澳洲季风和干旱环境以及东半球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等地形显著变化的地质事实,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开展新生代5个特征地质时期气候模拟试验,系统探讨了新生代亚-非-澳洲季风区和干旱区形成演化及其受大陆漂移和高原隆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非-澳洲季风区和干旱区形成的时间和原因明显不同.北非与南非季风在古新世中期已经存在,南亚次大陆季风在始新世印度大陆移入北半球热带后开始出现,而东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在中新世才建立.北非、南非、南亚和澳大利亚热带季风的建立是大陆漂移的位置和热带辐合带季节性迁移共同决定的,而青藏高原的位置和高度则是东亚季风建立的关键因素.北非、南非、亚洲和澳大利亚副热带干旱区的存在取决于大陆的位置和行星尺度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阿拉伯半岛和西亚干旱区的发展与区域尺度海陆变迁,特别是古特提斯海的退缩密切相关,而亚洲内陆中纬度干旱区的形成则是青藏高原隆升的结果.这一研究揭示了地球构造边界条件在地质时期区域气候环境形成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晓东,Buwen DONG,Zhi-Yong YIN,Robin S.SMITH,郭庆春
关键词: 新生代,季风区,干旱区,大陆漂移,青藏高原隆升,气候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National Centre for Atmospheric Science,University of Reading,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 Ocean Sciences,University of San Diego,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90115,4157215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编号:XDA20070103)资助
分类号: P532
页码: 1059-1081
总页数: 23
文件大小: 3107K
下载量: 612
相关论文文献
- [1].1961~2009年中国季风区范围和季风降水变化[J]. 大气科学 2015(04)
- [2].全球季风区的定义与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1)
- [3].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季风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时空差异[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4].亚洲两个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比较分析[J]. 大气科学 2011(05)
- [5].人为气溶胶导致全球陆地季风区降水减少的动力和热力过程[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8)
- [6].亚非季风区夏季降水与热带东风急流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1)
- [7].浅谈我国季风区的“迷你沙漠”[J]. 地理教育 2014(10)
- [8].由非季风区向季风区过渡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分析[J]. 大气科学 2019(02)
- [9].季风区边缘近50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1(04)
- [10].全新世中期和末次冰盛期中国季风区面积和季风降水变化[J]. 科学通报 2015(04)
- [11].近46年来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09(02)
- [12].FGOALS-g2模式模拟和预估的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及其变化[J]. 大气科学 2016(05)
- [13].中国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影响区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对比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02)
- [14].中国干旱区与季风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对比[J]. 干旱区地理 2010(06)
- [15].胡焕庸线和中国季风区界线下人口分布的相异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8(22)
- [16].热带印度洋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对南亚季风区降水的影响[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7].贺兰山:在秘境中探寻[J]. 祖国 2012(17)
- [18].数字[J]. 知识就是力量 2018(09)
- [19].基于自主探究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季风气候显著”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06)
- [20].“中国地理”复习[J]. 地理教学 2011(22)
- [21].谱模式SAMIL对南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向北传播的模拟[J]. 大气科学 2008(05)
- [22].中国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气候指示意义:主要争议与几个重要问题[J]. 热带地理 2016(03)
- [23].关注冬雨季风气候区[J]. 地理教学 2013(09)
- [24].中国季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东亚夏季风的响应机理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05)
- [25].“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J]. 新课程(上) 2013(11)
- [26].我国低纬季风区晚冰期以来水文变化:南岭东部高分辨率湖沼沉积记录[J]. 地质学报 2010(12)
- [27].Discrepancies in boreal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between GPCP and CMAP products during 1979–2014[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6(03)
- [28].从经向气流看亚澳季风的季节区域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
- [29].辨别气候界线 把握气候特征[J].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09(03)
- [30].利用生活经验学地理[J]. 山东教育 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