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羧基荧光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羧基,光谱,染料,细胞,核苷酸,毒理学。
羧基荧光素论文文献综述
孙宁,倪赢,陈仕艳,王华平[1](2018)在《羧基荧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与病原菌的响应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由于目前临床上检测细菌感染的方法既耗时又昂贵,所以开发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势在必行。【目的】通过在脂质体膜材料中添加不同的稳定剂,研究它们对于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荧光素脂质体与病原菌之间的响应情况。【方法】以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为主要原料,1,2-棕榈酰磷脂酰甘油[1,2-Di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1?-rac-glycerol),DPPG]、十八胺和10,12-二十叁二炔酸(10,12-Tricosadiyonic acid,TCDA)为稳定剂,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羧基荧光素脂质体。利用病原菌能够分泌毒力因子造成脂质体渗漏的原理,将病原菌菌液和上清液分别与荧光素脂质体孵育,检测从脂质体渗漏的羧基荧光素的荧光强度,反映病原菌的毒性程度。【结果】DPPG和TCDA都能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而十八胺的添加则导致脂质体稳定性的降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液和上清液共同孵育的脂质体荧光强度大量增加,与大肠杆菌DH5α和PBS缓冲液共同孵育的脂质体荧光强度几乎不变。【结论】能够分泌外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都能对脂质体产生响应,而不分泌外毒素的大肠杆菌则不会对脂质体产生响应。(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7期)
潘斐,朱勤,钱伟桥,胡爱国[2](2016)在《基于叁(2-氨基乙基)胺和6-羧基荧光素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叁(2-氨基乙基)胺(TREN)、6-羧基荧光素与溴乙酸苄酯结合而合成出多胺多羧型配体,并赋予化合物荧光成像的功能。进一步与顺磁性的六水合氯化钆(Ⅲ)反应获得兼具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光学成像功能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通过核磁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和ICP-AES表征了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纵向弛豫率(r_1)为3.46mM~(-1)·s~(-1),与小分子型商用造影剂如马根维显~(Gd-DTPA)接近。该配合物同时拥有66%的荧光量子产率,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明亮的绿色荧光,为以后进行生物体内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马洪鸽,史盼影,林温文,张保国[3](2015)在《应用羧基荧光素-寡核苷酸-羧基四甲基罗丹明荧光探针测量吸收剂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用X-射线照射不同浓度羧基荧光素-寡核苷酸-羧基四甲基罗丹明(Carboxyfluorescein-Oligonucleotide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FAM-DNA-TAMRA)水溶液,测量溶液发出的荧光强度,研究吸收剂量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含不同浓度FAM-DNA-TAMRA荧光探针的水溶液,在0-20 Gy剂量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吸收剂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很好,并且荧光稳定性良好,但存在荧光本底比较高,影响测量吸收剂量灵敏度的问题。研究结果提示,FAM-DNA-TAMRA荧光探针可以用于测量水溶液的吸收剂量。(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陈锦瑶,张立实[4](2013)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在免疫毒理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结合流式细胞术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与传统的检测针对有丝分裂原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省时省力,可避免传统的[H~3]TdR掺人法的放射性污染,还可对特殊淋巴细胞亚群设门,在体内/体外追踪某个亚群的淋巴细胞增殖,并研究细胞分化/调亡相关活化分子和(或)细胞内蛋白的表达。CFDA-SE亦可用于检测细胞混合样本中的死亡细胞,即先用CFDA-SE标记靶细胞,再用可标记死亡/调亡细胞的染料PI或7-AAD标记混合样本,以检测死亡的靶细胞,此技术可定量、敏感、客观的检测受试物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大/小鼠淋巴细胞的细胞杀伤活性检测。还有研究使用CFDA-SE/7-AAD双染和与细胞杀伤能力的传统测试方法~(51)Cr释放法同时测定大鼠CD95介导的细胞杀伤能力,结果显示两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CFDA-SE/7-AAD双染法更为灵敏。另一项研究应用CFDA-SE/PI染色测定了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出的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较好,可将其应用于常规的免疫毒理学动物试验中。本实验室近期研究中已证实以一定浓度CFSE-DA染料负载淋巴细胞,其荧光染色稳定、不易渗漏沾染,且在所选剂量范围内不影响细胞增殖;并将CFDA-SE染色方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结合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免疫抑制作用评价的动物实验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目前国内常用的MTT方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且更为直观灵敏。(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期刊2013-11-12)
唐菲菲,葛凤燕,叶璐,蔡再生[5](2013)在《羧基荧光素的染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羧基荧光素上染锦纶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该荧光染料在锦纶织物上的吸附热力学,分析染色织物的颜色性能。参照欧洲警示服EN471标准探讨羧基荧光素染色织物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联胜杯”第八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5-15)
刘承萱,祖莉莉[6](2012)在《羧基荧光素与四甲基罗丹明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羧基荧光素(FAM)和四甲基罗丹明(TAMRA)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FAM的荧光峰和TAMRA的吸收峰有较大的重迭,可以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将FAM和TAMRA标记在生物大分子上,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测量能量转移前后供体寿命的变化,计算供受体对间能量转移效率,获得供受体对间距离的信息,用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变化。(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10-19)
蒋礼林,宋云飞,刘伟龙,于国洋,何兴[7](2012)在《5(6)羧基荧光素敏化TiO_2纳米粒子的光致电子转移的荧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解TiCl_4制备了锐钛矿结构TiO_2纳米粒子,并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了5(6)CFL(5(6)-Carboxyfluorescein,简称5(6)CFL)染料敏化TiO_2纳米粒子体系的光致电子转移动力学.5(6)CFL染料敏化TiO_2纳米粒子能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这归因于染料分子的激发电子态波函数Ψ(D*)与电荷分离态波函数Ψ(D~++e~-)之间的耦合作用.当激发5(6)CFL染料敏化TiO_2纳米粒子体系时,电子以两种不同方式注入TiO_2纳米粒子导带:第一,通过5(6)CFL染料分子的激发态注入;第二,从电荷转移复合物(5(6)CFL/TiO2)直接注入.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表明,在水溶液中纯5(6)CFL染料的荧光以寿命为Τ_1=41 ps(74.4%)和Τ_2=3.22 ns(25.6%)的双e指数衰减,而5(6)CFL染料敏化TiO_2纳米粒子体系的荧光分别以时间常数为Τ_1=44 ps(90.4%),Τ_2=478 ps(8.6%)和Τ_3=2.41 ns(1.0%)的叁e指数衰减.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致电子转移机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夏爽,秦箐,高明星,刘全军,王闻楚[8](2011)在《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标记肿瘤细胞的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化学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肿瘤细胞的可行性和最适条件。方法:用不同标记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培养浓度的CFDA-SE标记肿瘤细胞TCA(舌癌)。结果:20 min内荧光强度与标记时间成正比;荧光强度的持续时间与标记时间成正比,但标记时间超过20 min后,荧光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提高标记时染料浓度,可适当延长荧光持续时间;将试剂盒浓度1/4染料加入培养基中,荧光持续效果最好。结论:CFSE标记肿瘤细胞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可用于肿瘤细胞长时间培养的实验;但可用于短时肿瘤细胞标记,确定最佳标记时间为10 min,标记浓度为试剂盒所示浓度,共培养时将试剂盒浓度1/4的染料加入培养基中荧光持续效果最好,且实验操作简单,结果易观察。(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1年05期)
孔艺,孙亚彬,李国锋,段炼,陈业豪[9](2010)在《复方黄甘颗粒对罗丹明123和6-羧基荧光素经肠黏膜转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黄甘颗粒对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和非P-gp底物6-羧基荧光素(CF)经肠黏膜转运的影响,为复方黄甘颗粒与P-gp底物药物合理联用提供依据。方法: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250±20)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复方黄甘颗粒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0mL/kg和1.0g/L复方黄甘颗粒溶液20mL/kg灌胃,2次/d,连续7d。1周后大鼠禁食16~18h,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取空肠标本3~4cm,用体外扩散池法检测2组大鼠空肠黏膜对R123和CF透过性的影响,比较2组吸收方向转运[黏膜侧(M)-浆膜侧(S)]和分泌方向转运(S-M)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及泵出比(ER)。结果:生理盐水组与复方黄甘组R123吸收方向的Papp分别为(3.54±0.86)×10-6和(2.39±0.44)×10-6cm/s,分泌方向的Papp分别为(8.68±3.76)×10-6和(8.34±2.47)×10-6cm/s;生理盐水组与复方黄甘组CF吸收方向的Papp分别为(5.40±3.20)×10-6cm/s和(3.28±1.41)×10-6cm/s,分泌方向的Papp分别为(5.09±1.71)×10-6cm/s和(3.98±1.02)×10-6c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理盐水组R123的ER为2.45,CF的ER为0.94;复方黄甘组R123的ER为3.50,CF的ER为1.21。结论:复方黄甘颗粒对肠黏膜P-gp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提示复方黄甘颗粒与R123类似的P-gp底物药物联合应用较为安全。(本文来源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朱顺清,赵伟杰,王世兵,张宁[10](2010)在《5-羧基荧光素对二氧化硅光纤的表面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直接与生物的生理、病理相关,对生物微环境中自由基的高选择性识别和定量检测是研究自由基参与生命活动机制的关键。羟自由基能迅速氧化荧光素,使荧光素的荧光强度显着降低,荧光降低程度随着羟自由基的增加而加大,从而可以间接测定自由基的(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9-24)
羧基荧光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将叁(2-氨基乙基)胺(TREN)、6-羧基荧光素与溴乙酸苄酯结合而合成出多胺多羧型配体,并赋予化合物荧光成像的功能。进一步与顺磁性的六水合氯化钆(Ⅲ)反应获得兼具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光学成像功能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通过核磁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和ICP-AES表征了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纵向弛豫率(r_1)为3.46mM~(-1)·s~(-1),与小分子型商用造影剂如马根维显~(Gd-DTPA)接近。该配合物同时拥有66%的荧光量子产率,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明亮的绿色荧光,为以后进行生物体内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羧基荧光素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宁,倪赢,陈仕艳,王华平.羧基荧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与病原菌的响应行为[J].微生物学通报.2018
[2].潘斐,朱勤,钱伟桥,胡爱国.基于叁(2-氨基乙基)胺和6-羧基荧光素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马洪鸽,史盼影,林温文,张保国.应用羧基荧光素-寡核苷酸-羧基四甲基罗丹明荧光探针测量吸收剂量[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5
[4].陈锦瑶,张立实.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在免疫毒理学中的应用[C].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2013
[5].唐菲菲,葛凤燕,叶璐,蔡再生.羧基荧光素的染色性能研究[C].“联胜杯”第八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6].刘承萱,祖莉莉.羧基荧光素与四甲基罗丹明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7].蒋礼林,宋云飞,刘伟龙,于国洋,何兴.5(6)羧基荧光素敏化TiO_2纳米粒子的光致电子转移的荧光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2
[8].夏爽,秦箐,高明星,刘全军,王闻楚.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标记肿瘤细胞的条件优化[J].现代医药卫生.2011
[9].孔艺,孙亚彬,李国锋,段炼,陈业豪.复方黄甘颗粒对罗丹明123和6-羧基荧光素经肠黏膜转运的影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
[10].朱顺清,赵伟杰,王世兵,张宁.5-羧基荧光素对二氧化硅光纤的表面修饰[C].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