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针对航空煤油典型裂解工况的裂解产物,本文提出了以2.99%氢气、45.05%甲烷、36.96%乙烯、0.76%环己烯、8.89%甲苯和5.35%正十二烷(摩尔分数)的六组分煤油裂解产物替代模型,构建了包含323个物种,1544步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机理。使用Chemkin-pro程序进行宽温度范围裂解产物的动力学模拟,点火延迟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点火延迟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HO2+OH=H2O+O2是机理中的关键反应,同时燃烧中间产物与氧气、HO2和OH自由基的反应也对点火影响较大。该机理模拟精度较高,能够较好的再现航空煤油裂解产物的燃烧特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明夏,谈宁馨,王静波
关键词: 煤油裂解产物,替代燃料,反应机理,点火延迟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
单位: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202400,2017YFB0202401)资助
分类号: O643.21
页码: 278-282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609K
下载量: 224
相关论文文献
- [1].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聚醚酰亚胺的裂解产物[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1(04)
- [2].甜叶菊的热裂解产物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0)
- [3].卷烟纸及其七种原料和助剂裂解产物对比分析[J]. 中国造纸 2017(02)
- [4].厦门沿岸自然浮游细菌种群对于病毒裂解产物的响应[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6(02)
- [5].不同裂解条件对天冬酰胺主要裂解产物的影响[J]. 分析测试学报 2013(05)
- [6].不同氛围下绿原酸的热解行为及其裂解产物中苯酚含量分布规律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1(09)
- [7].废弃印刷电路板材料裂解产物的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色谱 2008(04)
- [8].热裂解处理样品-气相色谱-质谱法应用于聚苯乙烯中聚氯乙烯的定性和定量检测[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0(08)
- [9].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别轮胎胎面胶[J]. 中国司法鉴定 2014(03)
- [10].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聚氯乙烯的热裂解行为[J]. 塑料科技 2012(05)
- [11].生物质旋转锥反应器快速裂解产物的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12].煤油裂解产物/空气与煤油/空气在宽温度范围内点火延迟的对比研究(英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06)
- [13].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聚醚砜的热裂解机理[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4].果糖热裂解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0)
- [15].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别聚乳酸纤维和聚酯纤维[J].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2(02)
- [16].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吸热燃料及裂解产物[J]. 石油化工 2017(10)
- [17].裂解原料轻质化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J]. 乙烯工业 2015(01)
- [18].10个不同种类与等级的蜂蜜样品热裂解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19].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烟草化学中的应用[J]. 化学分析计量 2012(06)
- [20].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叶醇的热裂解产物分析[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1(01)
- [21].PVC混合垃圾微波裂解产物热解动力学研究[J]. 广州化工 2011(06)
- [22].初始裂解产物对FOX-7裂解通道影响的理论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0)
- [23].3种典型烟草薄片热裂解行为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1)
- [24].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芳香族聚酯类纤维热分解[J]. 合成纤维 2008(03)
- [25].突发性耳聋发病与补体裂解产物的关系探讨[J]. 陕西医学杂志 2010(08)
- [26].黄杆菌裂解产物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08)
- [27].介孔材料催化酯化油脂裂解产物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2(02)
- [28].PY-GC/MS法对麦秆闪速裂解产物的成分分析[J]. 能源工程 2008(05)
- [29].1-L-亮氨酸-1-脱氧-D-果糖和1-L-异亮氨酸-1-脱氧-D-果糖的热裂解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 2010(06)
- [30].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热降解[J]. 质谱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