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期限论文-史珍,丁瑞强,李建平,王彰贵

预报期限论文-史珍,丁瑞强,李建平,王彰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报期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可预报性,混沌系统

预报期限论文文献综述

史珍,丁瑞强,李建平,王彰贵[1](2015)在《采样间隔和插值对混沌系统可预报期限估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的方法研究了采样间隔和插值对混沌系统可预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采样间隔对系统可预报期限估计的影响基本是随采样间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当采样间隔超过一定大小时,所得序列已不能找到真实的局地动力相似,无法得到其真实的误差增长情况,也无法得到系统准确的可预报期限的估计。本文通过插值的方法试图还原同样长度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不论是在采样间隔较大还是较小的情况下,插值都不能有效地改善对系统可预报期限的估计。此外,在采样间隔固定的情况下,随着插值个数的增多,系统的可预报期限的估计反而更低。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在利用实际海洋观测资料估计其可预报期限时,选用较高分辨率较长时间序列的资料可以得到更接近真实的可预报期限。(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5年06期)

丁瑞强,李建平[2](2008)在《混沌系统可预报期限随初始误差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计算了Logistic映射和Lorenz系统可预报期限随初始误差的变化,发现Logistic映射等简单混沌系统的可预报期限与初始误差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在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理论分析表明,平均误差增长达到一定值时,误差增长进入明显的非线性增长阶段,最终达到饱和;对于一个确定的混沌系统,在控制参数固定的情况下误差增长的饱和值也是固定的,因此可预报期限只依赖于初始误差.在可预报期限与初始误差对数存在的线性函数关系式中,线性系数与最大Lyapunov指数有关,在已知混沌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和某个固定初始误差的可预报期限的条件下,利用可预报期限与初始误差对数的线性函数关系可以外推得到任意固定初始误差的可预报期限.(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李建平,丁瑞强[3](2008)在《短期气候可预报期限的时空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位势高度场与温度场月和季节时间尺度可预报期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500hPa位势高度场上,年平均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的空间分布都存在明显的南北经向性差异,其中在热带地区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都为最大,月尺度可预报期限都在6个月以上,其中最高值超过了9个月,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基本上都在8个月以上,其中最高值超过了11个月;从热带地区到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也迅速减少。(2)在500hPa位势高度场上,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的空间分布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除了在热带地区较大外,在北太平洋和邻近的北美西北部地区、北大西洋地区以及南极地区,冬季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也相对周围地区较高。夏季除了北非和西亚地区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明显大于冬季以外,大部分地区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比冬季明显减少。(3)500hPa温度场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期限的空间分布以及随季节的变化特征基本上与高度场相同,只是在热带大部分地区,高度场相对温度场来说月和季节尺度可预报性更高,更适合用来作长期预报。(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马镜娴,罗哲贤[4](1996)在《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趋势可预报期限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中国西北和美洲大陆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域7个长记录站的月降水量记录,分析了降水趋势的可预报期限问题。结果表明:月降水量标准化系数序列的可预报尺度为3个月左右。将该序列进行差分运算后,误差倍增时间会显着加长。(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徐明,史玉光,张家宝,丑纪范[5](1994)在《新疆气温长期变化可预报性的初步研究(二)──分维、可预报期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疆区域50个站30年气温资料,计算了新疆地区逐日气温、逐候气温、逐月气温的分维和平均可预报期限,研究了新疆气温不同时间层次的可预报期限的分布特征,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新疆气象》期刊1994年05期)

郭增建,秦保燕[6](1991)在《临界慢化期限与地震短临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lug慢化是统计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即当一种相态向另一种相态突变之前,那种在旧相系统中出现的带有向新态转变的分散的涨落现象,不仅量值增大了,而且涨落的持续时间也拉长了。这种时间的拉长就叫做慢化。系统越接近突变的临界状态,这种慢化愈显着。对于大地震来说,在临近大震孩们练应力保持态为旧相,大洋动放为新相。在由旧相向新相转变的时候,会出现小释放态的涨落。如果这种小释放态的涨落加剧,最后演变为大释放阶段,则此时旧相完全转变为新相。(本文来源于《内陆地震》期刊1991年01期)

郭增建,秦保燕[7](1991)在《浑沌与地震预报期限》一文中研究指出浑沌理论与自然灾害的预报密切相关。在气象学方面,已对浑沌影响预报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其结论是:①影响是有时间期限的,超过这个期限影响才重要,不超过则不重要,这个期限称为预报期限;②一个确定的系统,尽管可能出现浑沌,但并非就毫无规律可循,其一段时间的总体特征又可能有某种确定性,叫作统计规律,这是可以预报的;③对于天气预报来说,实际的天气实况出现的时间相对于早期的预报时间来说,具有不可预测的偏离,即浑沌。在地震预报方面,浑沌影响地震预报也有其预报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后才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1991年03期)

郭增建,秦保燕[8](1988)在《混沌与预报期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沌理论的提出是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它与自然灾害的预报密切相关。在气象学方面,人们已初步对混沌影响预报的问题作了讨论,其结论是: (1) 影响是有时间期限的,超过这个期限影响才重要,不超过则不重要,这个期限称(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预报期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计算了Logistic映射和Lorenz系统可预报期限随初始误差的变化,发现Logistic映射等简单混沌系统的可预报期限与初始误差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在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理论分析表明,平均误差增长达到一定值时,误差增长进入明显的非线性增长阶段,最终达到饱和;对于一个确定的混沌系统,在控制参数固定的情况下误差增长的饱和值也是固定的,因此可预报期限只依赖于初始误差.在可预报期限与初始误差对数存在的线性函数关系式中,线性系数与最大Lyapunov指数有关,在已知混沌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和某个固定初始误差的可预报期限的条件下,利用可预报期限与初始误差对数的线性函数关系可以外推得到任意固定初始误差的可预报期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报期限论文参考文献

[1].史珍,丁瑞强,李建平,王彰贵.采样间隔和插值对混沌系统可预报期限估计的影响[J].海洋预报.2015

[2].丁瑞强,李建平.混沌系统可预报期限随初始误差变化规律研究[J].物理学报.2008

[3].李建平,丁瑞强.短期气候可预报期限的时空分布[J].大气科学.2008

[4].马镜娴,罗哲贤.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趋势可预报期限的初步研究[J].气象学报.1996

[5].徐明,史玉光,张家宝,丑纪范.新疆气温长期变化可预报性的初步研究(二)──分维、可预报期限分析[J].新疆气象.1994

[6].郭增建,秦保燕.临界慢化期限与地震短临预报[J].内陆地震.1991

[7].郭增建,秦保燕.浑沌与地震预报期限[J].国际地震动态.1991

[8].郭增建,秦保燕.混沌与预报期限[J].西北地震学报.1988

标签:;  ;  ;  

预报期限论文-史珍,丁瑞强,李建平,王彰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