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稻瘟性论文_李小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稻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稻瘟病,水稻,抗病性,世代,叶鞘,中稻,旱田。

抗稻瘟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艳[1](2015)在《蓉18A系列组合的抗稻瘟性、农艺性状评价及其抗瘟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n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最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经济、环保的措施。由于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变异,导致品种的抗性逐步被病菌所克服,一般3-5年后抗性丧失。因此,继续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仍然是当今水稻育种攻关的主题。本文中的蓉18A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具有配合力好、米质优、抗稻瘟病等突出特点的不育系,近年来该不育系已被四川、重庆等省市多家育种科研单位及种业公司引进配组,选育出大量组合参加国家及省级区、预试,多个蓉18A所配的杂交稻组合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试验旨在通过田间抗瘟性鉴定和室内抗谱测定评价蓉18A及其组合的抗瘟性,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推测蓉18A的抗瘟性基因,通过对蓉18A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结合抗瘟性鉴定结果筛选有利用前景的抗稻瘟病、优质、高产新组合。主要结果如下:1.蓉18A对稻瘟病菌的抵抗能力强,属于抗稻瘟病材料。通过室内喷雾接种231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蓉18A对稻瘟病菌的抗病频率达到96.53%:通过对蓉18A的抗瘟性进行田间抗性调查,结果表明蓉18A的抗性评价为抗稻瘟病。2.利用蓉18A与83个不同抗瘟性的自育恢复系进行配组,对其组合的抗瘟性进行田间抗瘟性鉴定,鉴定结果为83个蓉18A系列组合的叶瘟级别为1~3级,颈瘟级别为1级,其组合所对应的父本的叶瘟级别1-9级,颈瘟级别1~9级,由此可见,不管蓉18A系列组合的父本对稻瘟病菌是否有抗性,其所配的蓉18组合对稻瘟病病菌均表现出抗性,表明了蓉18A所具有的抗瘟性基因是显性遗传,对组合的抗瘟性起着重要作用。3.通过对蓉18A等4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配制的20个杂交组合进行田间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中蓉18B叶瘟级别为1级、穗颈瘟级别为0级,其组合叶瘟级别1级、穗颈瘟级别为0级;雅5B叶瘟级别为4级、穗颈瘟级别为9级,其组合叶瘟级别1-5级、穗颈瘟级别为5-7级。表明了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同时受到不育系和恢复系抗瘟性的共同作用。4.通过对9个蓉18A优势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组合的全生育期变幅为143-151d,除蓉18A/雅恢4308、蓉18A/雅恢2816、蓉18A/雅恢1018是中熟组合外其他的都为迟熟组合,株高变幅为100.9~114.6cm,单株有效穗变幅为7.1~9.3穗,穗长变幅为23.23-25.93cm,于粒重变幅为29.18-32.83g,穗着粒数变幅为167.8~202.3粒,穗实粒变幅为118.5-147.1数,结实率变幅为68.2-83.1%,着粒密度变幅为4.7~5.9粒.cm-1,亩产量变幅365.82~486.05kg.mu-1,中籼中熟组的日增产幅度变幅为-7.84~5.60%,中籼迟熟组的日增产幅度变幅为-5.83-7.68%。结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可以得出中籼中熟组的蓉18A/雅恢2816、蓉18A/雅恢4308,中籼迟熟组的蓉18A/雅恢2348、蓉18A/雅恢2113、蓉18A/雅恢2115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生产上有利用前景。5通过利用WJ-10、NC-24等6个混合菌株接种蓉18A和丽江,然后进行RT-PCR分析,表明Pi9、Pita、Pib、Pia、Pid2和Pish在蓉18A有差异性表达。在雅安病圃对单基因材料进行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Pita、Pib、Pia和Pish在四川地区已丧失抗性,由此可以推测出蓉18A中的抗瘟性基因可能是Pi9和Pid2。(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刘凤艳,高红星,师国义[2](2013)在《寒地早粳稻新品种(系)抗稻瘟性鉴定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对适宜建叁江种植的28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瘟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抗瘟性差异显着,叶瘟和穗颈瘟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3年06期)

张志东,谢戎,李春,刘成元,李永洪[3](2008)在《泸州杂交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品种抗稻瘟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年来泸州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变化及50个生产应用的杂交稻组合的抗病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泸州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以ZA及ZB群为主,从2004年起ZA群呈逐年上升趋势;ZA群的毒力频率高于ZB群;稻瘟病常发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比非常发区更复杂,致病力更强;供试50个杂交稻中,有17个组合的抗病频率在50%以上,占34.0%,其中,抗病频率在70%以上的组合仅有4个;中、高抗颈瘟的组合19个,占38.0%,其中,高抗颈瘟的组合有川香8号、内香优1号、内香优3号、冈优94-14、Q优5号.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泸州稻瘟病防控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张长伟[4](2002)在《杂交水稻抗稻瘟性的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水稻的最重要病害之一,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经济、最有效措施,但抗病新品种常在栽培3~5年后被新的优势致病小种(群)侵袭而沦为感病品种。故深入研究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品种抗稻瘟性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水稻7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49个杂交组合,苗期用7群3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混合孢子液接种进行叶瘟抗性鉴定,成株期采用在稻瘟病重病区设诱发行的方法进行叶瘟抗性鉴定,在病株率、病斑面积、病斑孢子层级指数、病情指数等4个指标上,对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分析。对另1组由7个不育系、5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的35个杂交组合,采用在稻瘟病重病区设诱发行的方法进行穗颈瘟抗性鉴定,在病株率、病穗率、严重度等3个抗性指标上对杂交水稻穗颈瘟抗性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 杂交水稻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 1.1 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不仅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而且在组合间变异很大。在中亲优势上,苗期、成株期在4个叶瘟抗性指标上的平均值分别为-41.30%~-20.24%、-39.65%~-28,76%,供试的49个组合中,苗期有63.27%~77.55%的组合、成株期有53.06%~75.51%的组合表现出中亲优势。在超亲优势上,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的优势较小,平均值均大于0,但供试的49个组合中,苗期有14.29%-24.45%的组合、成株期有32.65%~42.86%的组合表现出超亲优势。从优势的变异系数来看,苗期的超亲优势、中亲优势均具有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6.39%~204.83%、127.64%~240.80%;成株期的超亲优势变异系数很大,其值为358.14%~439.12%,中亲优势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但其值为115.70%~204.61%。 1.2 配合力分析表明,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遗传均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恢复系的叶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明显相对重要于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或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不育系的叶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对F_1代的抗性有显着影响。供试亲本中,不育系K42A、K40A,恢复系多恢1号、成恢149在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上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用其较易配制出抗病组合,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恢复系缙恢1号在成株期具有较好的叶瘟抗性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用其配组可望获得优良的抗病组合,可作为优良抗稻瘟病亲本在育种中利用。 1.3 遗传力分析表明,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的广义遗传力(h~2B)均很高且基本一致,分别介于86.29%~96.48%、88.04%~91.23%;狭义遗传力 西南农业大学2002而在职人员申请硕土学位论文(h’N)均较高且基本一 致,分别J于52.40%~68.16O、53.79%~66.25%。h’N值均大于V8-VN值,显示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冈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上。这’)配合力的分析结果一致。 1.4 采用莫惠栋门)提出的“增广 NC JI设计和遗传模型测验”进行抗病基固效应分析。快方差分析、Wr,-Vr和 Wr-Vr的方差分析表明,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叫-瘟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所受的非加性效应中既存在显性效应,又存在上位性效应。 2 杂交水稻穗颈瘟抗性的遗传分析 2.二 配合力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的穗颈瘟抗性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但加性效应明显较为重要,恢复系的穗颈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明显重要于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或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不育系的穗颈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对巳代的抗性有显着的影响。 2二 遗传力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的穗颈瘟抗性具有很高的遗传力。在病穗率上,广义遗传力比勺)估值为93.760,狭义遗传力m’N)估值为71.32o,h’N值远大于hZB-hZN值。 2.3 供试材料中,不育系繁 17A、繁 16A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恢复系多恢1号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较低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可作为优良亲本加以利用。 结合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结果认为,杂交水稻穗颈瘟抗性与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基本一致。在杂交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不管是叶瘟抗性育种,还是穗颈瘟抗性育种,对恢复系的抗性配合力选择尤为重要,但不能忽视对不育系的抗性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选择。在当前的杂交水稻育种攻关中,抗稻瘟性是次于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故从组配兼具高产、优质、抗稻瘟病组合的难易,结合前面对苗瘟、叶瘟的研究来看,多恢1号应为抗稻瘟病育种的优良亲本。(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期刊2002-11-01)

黄富,程开禄,彭国亮,罗庆明,潘学贤[5](1999)在《四川省杂交稻品种及亲本抗稻瘟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四川省主要杂交稻品种和亲本抗稻瘟性鉴定表明,抗病恢复系有江恢151、成恢149、多恢1号和CDR22,保持系有地谷B和K19B,不育系抗性较差。抗病品种(组合)有汕优149、80A/多恢1号、Ⅱ优885、冈优615、Ⅱ优162、冈优151、K优402、K优404、汕优多1和80A/151。(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李明贤[6](1998)在《谈水稻育种高世代材料抗稻瘟性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世界上各稻区分布最广泛的严重病害之一.随着人们对优质米的重视和对日本品种的大量引进种植,稻瘟病在我省局部地区又有回升趋势,选用和培育抗病品种是综合治理该病的经济有效措施.现将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简报如下,旨在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抗病育种进程.1 材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2期)

朴春实,王宝兴,朱瑜,林润年,王孝甲[7](1993)在《关于水稻区域试验品种抗稻瘟性鉴定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旱田晚播鉴定抗瘟性的方法,具有程序简便易行,鉴定速度快,精确度高等优点。它可以一点代多点,以重复代多年,既可鉴定垂直抗性,也可鉴定田间抗性,更适于联合区试参试品种的抗瘟性鉴定。(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1993年S1期)

雷元翠,李合生,杨绳桃[8](1989)在《中稻品种抗稻瘟性生理及生化鉴定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稻的抗瘟性生理及生化鉴定指标方面,一些工作者曾对早、晚稻品种稻株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鞘淀粉含量、过氧化酶活性、PAL酶活性等进行了研究。大田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方面,前人也进行了许多探讨。作者等于1988~1989年,对不同抗性的中稻品种进行了抗瘟性生理及生化鉴定指标的试验,旨在阐明它们之间的一些连系,并为稻瘟病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1989年08期)

抗稻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2年对适宜建叁江种植的28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瘟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抗瘟性差异显着,叶瘟和穗颈瘟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稻瘟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艳.蓉18A系列组合的抗稻瘟性、农艺性状评价及其抗瘟基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

[2].刘凤艳,高红星,师国义.寒地早粳稻新品种(系)抗稻瘟性鉴定与评价[J].中国稻米.2013

[3].张志东,谢戎,李春,刘成元,李永洪.泸州杂交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品种抗稻瘟性鉴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张长伟.杂交水稻抗稻瘟性的遗传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

[5].黄富,程开禄,彭国亮,罗庆明,潘学贤.四川省杂交稻品种及亲本抗稻瘟性鉴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

[6].李明贤.谈水稻育种高世代材料抗稻瘟性的鉴定[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7].朴春实,王宝兴,朱瑜,林润年,王孝甲.关于水稻区域试验品种抗稻瘟性鉴定方法初探[J].作物杂志.1993

[8].雷元翠,李合生,杨绳桃.中稻品种抗稻瘟性生理及生化鉴定指标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89

论文知识图

供试粳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聚类分析3对引物组合对品种的RGA-PCR图谱平均...农业科技杂交稻“梅优524”一2006年川南稻区ZA群与ZB群小种变...概况湖南省获2000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代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对照在稻瘟...

标签:;  ;  ;  ;  ;  ;  ;  

抗稻瘟性论文_李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